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7 毫秒
1.
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近期勘探成果,重新确立了该区石炭纪地层层序,将原小海子组解体,以其内部存在的沉积间断为界,其上划为下二叠统南闸组,其下归为上石炭统,并命名为喀拉拜勒组;将原巴楚组解体,其上部“双峰灰岩”段及泥岩段仍为下石炭统巴楚组,下部砂泥岩互层段及砂岩段(东河砂岩段)归入上泥盆统,称东河塘组,并对井下石炭系进行了横向对比。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早石炭世早期孢子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里木盆地中部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产有丰富的孢子化石,Verrucosisporitesnitidus和Dibolisporitesdistinctus等国内外早石炭世早期分子在该组合的出现,说明巴楚组的时代应为早石炭世早期。结合相关门类化石分析结果表明:盆地泥盆/石炭系界线应置于巴楚组底部,东河塘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覆盖区石炭系自上而下划分为8个岩性段:小海子组顶灰岩段、卡拉沙依组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标准灰岩段、中泥岩段、巴楚组生屑灰岩段和下泥岩段。通过大量钻井地层和地表剖面的划分对比、地震资料的解释追踪,以及与塔西南地表石炭系的地层对比,表明在卡拉沙依组上泥岩段与砂泥岩段间存在海西早期抬升事件造成的不整合,应当将沙泥岩段和含灰岩段从卡拉沙依组中分出,这样卡拉沙依组仅包括中泥岩段、标准灰岩段和上泥岩段,时代为早石炭世早中期。砂泥岩段和含灰岩段新建玛扎塔格组,时代为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中期,层型剖面为玛401井1 291.0~1 682.0m井段剖面。  相似文献   

4.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3,49(6):561-566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 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 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划在巴楚组中段下部之内,东河塘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法门期的。  相似文献   

5.
论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的地质时代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系统总结了关于近年来塔里木盆地重要储油层——“东河砂岩”年代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包括 1)“东河砂岩”中发现晚泥盆世孢子和胴甲鱼化石 ;  2 )含砾砂岩段发现晚泥盆世盾皮鱼化石 ;  3)下泥岩段下部发现晚泥盆世孢子 ;  4 )下泥岩段上部和生屑灰岩段分别发现石炭纪初期第一、二孢子组合带 ;  5 )生屑灰岩段发现石炭纪初期的牙形刺 ;  6 )化学 -生物地层学研究结果指示 ,泥盆系 -石炭系界线应在“东河砂岩”顶面之上。据此 ,“东河砂岩”的时代应为泥盆纪。  相似文献   

6.
1 轮南地区区域概况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根据岩石电性特征由上至下可以分为7个岩性段:小海子灰岩段、含灰岩段、砂泥岩段、上泥岩段、双峰灰岩段、下泥岩段、角砾岩段.石炭系Ⅰ油组即对应于砂泥岩段. 轮南地区石炭系是由南向北层层超覆,总厚度0~810 m,总体上呈北薄南厚的趋势.受构造运动的影响,轮南断垒带石炭系剥蚀殆尽,从轮南断垒带向南,Ⅰ油组地层逐渐加厚,至吉拉克背斜带Ⅰ油组最厚约500 m. 石炭系Ⅰ油组岩性由细粒岩屑砂岩、中粒岩屑砂岩、粉砂岩与含砾砂岩、砾岩、泥岩组成,呈等厚或不等厚互层,局部含石膏、石盐、碳质泥岩,泥质岩占地…  相似文献   

7.
林建南 《广东地质》2000,15(2):36-44
广东三洲长坑矿区的小坪组和梓门桥组是金银矿的赋存层位。小坪组的岩性自下崦上为:块状细砾岩、含砾粗砂岩→中粗粒砂岩夹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黑色薄层泥岩夹细砂岩→泥质粉沙岩、薄层细砂岩夹碳质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等,总体经历了河流→滨浅源→海湾泻湖→三角洲→河流的沉积环境。梓门桥组的岩性以含钙质粉砂岩、泥岩、泥质灰岩为主,上部夹角砾状硅质岩、灰岩,属于碳酸盐局限台地的近外围沉积。  相似文献   

8.
林联情 《河南地质》1995,13(1):38-41
1882年李希霍芬在太原西山建立石炭系的太原系含煤建造以来,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意见,归纳起来有三:(1)以Pseudoschwagerina(s.1)带之底为界,下面为石炭系,上面为二系系;(2)以晋东南的灰白色“佳祥砂岩”与太原西山黄绿色“骆驼脖子砂岩”对比,山西组的地层时代定为晚石炭世;(3)以晋东南灰白色第三砂岩(陵川砂岩)与太原西山“北岔沟砂岩”对比,砂岩底面为石炭系与二叠系的分界线,下  相似文献   

9.
赵兵  李勇 《地层学杂志》1995,19(2):96-103
下第三系名山组广泛分布于雅安地区,地层出露良好。本文简要介绍雅安国光山背斜东西两翼新测的地层剖面,将名山组(包括芦山组)划分成4段(砂岩粉砂岩段、粉砂岩泥岩泥灰岩段、泥岩粉砂岩段、泥岩段),并将芦山组归于名山组上部(Ⅳ段),从而取消该名称,综述了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划分。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他拉哈地区在泉头组四段—嫩江组三段沉积时期为长期被湖水覆盖的缓坡带,层序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层序界面在岩性—测井曲线特征上,有7种表现形式:(1)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2)砂岩发育段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3)含砂泥岩层(组)与砂岩发育段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4)钙质含量较高层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5)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与含砂泥岩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6)含砂泥岩层(组)与钙质含量较高的层(组)之间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7)含砂泥岩层(组)内部的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二级和三级层序界面以砂岩发育段内正反旋回的分界面为主,分别占92%和39%。四级层序,7种类型的界面出现的概率差别较小,表现形式具有真正的层序界面特征多样性。层序界面的特征取决于湖平面的升降、物源供应强度和蒸发作用的强度。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12.
新疆皮山杜瓦普司格组晚二叠世孢粉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7,21(3):219-223,T001
新疆皮山杜瓦剖面普司格组中、上部含丰富的孢子花粉化石,并以双气囊花粉数量占优势为特征。Lueckisporitesvirkkiae、Taeniaesporitesspp.和Gardenasporitesxinjiangensis等国内外晚二叠世典型分子在该组合内出现,表明普司格组的时代并非仅限于以往所普遍认为的早二叠世,亦应包括部分晚二叠世。结合对普司格组上覆和下伏地层的古生物群分析,普司格组的时代为早二叠世中期至晚二叠世中期。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晚泥盆世孢子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朱怀诚 《地层学杂志》1996,20(4):252-256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艾特沟剖面奇自拉夫组上段产丰富的孢子和疑源类化石,计有孢子21属40种、疑源类5属5种。Retisporalepidophyta和Apiculiretusisporahunanensis等国内外晚泥盆世典型分子在当前组合中出现表明奇自拉夫组上段时代应为晚泥盆世法门期。海相疑源类的发现从根本上否定了以往所认为的奇自拉夫组为陆相沉积的推测。化石保存状况及岩相分析说明奇自拉夫组上段为滨海相沉积。  相似文献   

14.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15,36(1):7-21
本文系统研究了长江下游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和安徽)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孢子50属150余种。根据孢子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建立了7个孢子带,其中晚泥盆世3个带,早石炭世4个带。自下而上依次为:1)Rugospora flexuosa-Grandispora cornuta(FC)带;2)Vallatisporites pusillites-Retispora lepidophyta(PL)带;3)Retispora lepidophyta-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LN)带;4)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Retusotriletes incohatus(VI)带;5)Spelacotriletes pretiosus-Cingulizonates bialatus(PB)带;6)Schopfites claviger-Auroraspora macra(LN)带;7)Lycospora pusilla(PU)带。五通群下部观山组化石孢子丰富,时代相当西欧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Fa2c-Fa2d。泥盆系和石炭系界线置于陈家边组底部,即3带Retispora lepidophytaVerrucosisporites nitidus(LN)带和4带Vallatisporites verrucosus-Retusotriltes incohatus(VI))带之间。本文还深入讨论了沉积环境、微古植物地理区、国内外比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古岩溶型储集层的特征、演化及纵横向分布是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勘探关注的重要问题,而YB7井在鹰山组钻遇的溶洞及其充填物为研究该地区中下奥陶统古岩溶作用提供了契机。研究区YB7井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溶洞充填物以长石石英砂岩为主,文中将其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与该地区志留系依木干他乌组和克孜尔塔格组、泥盆系东河塘组、石炭系巴楚组及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和塔塔埃尔塔格组进行对比,以分析其物源及溶洞的演化时限。结果显示: 4个溶洞充填物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轻微富集,重稀土稍显亏损,具有明显的Ce负异常和轻微的Eu正异常,与东河塘组和柯坪塔格组的特征较为接近。溶洞充填物的ΣREE平均为36.48 μg/g,与东河塘组最为接近,而与柯坪塔格组相距甚远。玉北地区缺失柯坪塔格组,至巴楚组沉积前一直处于构造高部位,故柯坪塔格组不具备为YB7井溶洞提供物源的基础。玉北地区西部局部钻遇东河塘组,而YB7井周边缺失该组,故综合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沉积特征及构造背景认为,YB7井溶洞充填物来源于东河塘组,其形成于暗河系统,且东河塘组沉积后至巴楚组沉积前是玉北地区重要的岩溶储集层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王仁农  王怿 《地层学杂志》1994,18(1):17-23,T002
研究区石炭系属残留海盆沉积。在固始柳林泥盆纪(?)花园墙组上部首次发现社内期Dibolisporitesdistinctus-Aurorasporamacra孢子组合,据此建立固始组。上覆大杨山组为典型磨拉石建造,推论造山运动发生于中、晚泥盆世。杨山组植物组合的特点似显示在早石炭世末华北、华南板块已互相接近,局部地段可能已拼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