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其监测、预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一些特殊地区,特别是在一些山区,受地形和通视条件的影响,滑坡监测网的布设受到很大限制。这样就需对所布设的监测网进行质量分析和优化设计。从经济指标考虑,采用常规监测网与基准网的布设,有成熟的作业规程,但是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测角监测网无法满足规范中对交会角条件的要求,另外鉴于高精度的测距仪测边精度很高,故该监测网观测方案首先采用测边交会。选取网中图形条件最差的两个点,对其在该方案下的点位精度、网形的内外可靠性以及灵敏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显示个别边可靠性差的情况,分析了其原因。综合考虑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提出了对观测方案的优化措施,在网形的关键部位加测角度,测角精度为2″.5,改进后的方案既保证了必要的点位精度和灵敏度,且网形的可靠性得到明显提高,对监测网进行优化设计是必要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对西康铁路大瓢沟隧道工程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和观测技术进行了讨论,较准确地估算隧道的贯通误差,得出该隧道的平面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并详细探讨了精密工程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网形、点位、边长和角度。  相似文献   

3.
在变形监测中,特别在地震形变监测中往往布设自由网。对没有固定基准的自由网,位移矢量是真实位移的有偏估值,有时精度最高的地方发现变形能力并非最强。因此,在变形监测网设计时应以反映发现变形能力的灵敏度作为主要质量指标。而变形监测网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变化的。为此,本文提出了同时顾及灵敏度、变形参数精度、观测费用和可靠性等多种质量准则并顾及地壳运动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测角后方交会中的折迭图形、精度估算公式、交会角、检查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后方交会中折迭图形与基本图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于后方交会的交会角给出了新的定义,从不同角度指出对两个观测角的限制或不限制都是有问题的,鉴于检查方向的不可靠,提出后方交会应改用两组图形进行坐标计算。这些对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应用带条件的间接观测平差进行水平形变网的动态平差方法。研究了点位运动的数学模型,起算条件的类型和数量,网的形亏和秩亏现象,计算的方法和成果的精度估算等问题,并给出了具体的算例。 本方法可用于各种类型的水平监测网。特点是能充分地利用所有的观测资料,特别对那些延续时间长,观测断续进行,难以分期平差的网,效果更佳。并且由于引入了突变参数,解决了不连续观测中点位突变造成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监测网的精度是通过它的网形和观测方案来实现,因而研究设计合理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案有很重要的意义。针对以往一、二类设计分开单独进行解算不可能求得整体上最优,提出了非线性一、二类同步设计的新方法。该方法将一、二类设计的决策变量在一个模型中解算,可获得整体最优解。  相似文献   

7.
给出国家授时中心昊平站40 m口径射电天线相位中心参考点坐标的测量技术方案,包括GPS控制网布设、观测及解算,天线旋转中心的测定与曲线拟合以及天线旋转中心坐标到参考点坐标的转化等。精度分析表明,所得的天线相位中心参考点在CGCS2000坐标系下的点位精度优于8 mm。  相似文献   

8.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使用,使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观测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与传统方法相比,其优点众多、突出。但由于历史的沿革,有时GPS方法必须与传统方法联合。众所周知,由传统方法布设和观测的我国平面控制点,一般都有觇标,而国家高程控制点为便于保护和寻找,一般都布设在有固定参照物附近,这些与GPS观测时对点位的要求相矛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国家高级点作为起算点时必须联测,即使是重新布设新网,按照规范要求,对于一些原有的控制网点标石也要尽量使用,避免已有资源的浪费。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传统网的资源,合理优化配置GPS网观测方案,对目前的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GPS控制网数据处理通常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处理方法,使用间接平差模型。该方法认为基线中存在的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进而为每一个测量引入改正数,列误差方程式,根据观测量的信息进行平差和精度估算,得到控制网中点位的最佳估值、精度指标及观测的可靠性因子,使被处理的基线观测量在整个网中的相互关系取得几何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形变监测网有多期重复观测资料的一种分段线性动态平差方法。给出了分段线性形变模型的一般表达式,由此得到水准网、测边网计算位移的误差方程式以及水平形变网计算各种应变分量的误差方程表达式。与目前采用的各种动态平差方法比较,分段线性动态平差顾及了观测过程中地壳或点位运动对观测值的影响,可改善平差结果,更合理地估算观测精度,特别在求位移解时尤为明显。因而这种方法可更有效地应用于地震监测预报及形变监测研究。此外,也适用于计算其他各种动态过程,例如复测重力网的动态平差等。文中给出了一个应变算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中美合作建立的川滇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情况。利用GAMIT和GLOBK软件分别对已完成的两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基线相对精度优于0.1ppm。对两期观测的部分基线结果作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施测了三等控制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为提高观测速度、精度和可靠性,采用DL-102C电子水准仪建立了三等水准网作为首级高程控制网,用三等水准联测过的GPS控制点作为起算点进行GPS高程拟合。三等GPS网的总点数为57个,联测国家二等三角点4个,利用旧点9个,新布设GPS控制点44个,平均边长2.46km,控制面积约350km^2,在1980西安坐标系下进行平差,同时在烟台城市坐标系下平差计算,使开发区与城市建成区的控制网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三等水准网的总点数为41个,起算点为2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往返测水准路线总长为203.4km。平面精度和高程拟合精度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SWDC数码航摄影像的技术基础和其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的优越性,鉴于SWDC像幅的特殊性,在保证量测精度的前提下,为减少外业作业的工作量,通过以不同基线的区域网像片控制点布设方案的精度试验,证明了控制点按照8条基线布设可满足内业生产及大比例尺地形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在经典大地测量中,控制网的优化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最后成果的精度。GPS出现后,控制图的结构概念起了重大变化,原来的一些控制网方案的优化已不再适用,如何分析和讨论GPS网观测方案优化问题,便出现在大地测量工作者面前,本文就GPS网的布设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网形结构对重力网平差结果的影响,利用北天山测网改造后的最新4期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测网中存在长支线对整网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支线的存在使北天山最大异常变化达到260 μGal。将支线连成闭合环再进行平差计算,得到的最大重力变化量减小到60 μGal,表明测线上的误差积累导致支线末端测点重力值可靠性差,严重影响异常重力变化的识别。由于观测原因形成长支线时,为正确识别异常信息,采取适当的数据处理方法,将支线连接成闭合环,可以有效提高测网整体平差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一、GPS定位网设计和测量的误差源 1.GPS定位网的设计 GPS网的设计已免除了测角、边角同测和测边网等的传统要求。它不需要点间通视,也不需要考虑布设什么样的图形,也就更不需要考虑图形强度,不需要设置在制高点上(哪里需要就可以设置在哪里)。所以GPS网的设计是非常灵活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研究的是东起地区GPS布网形状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研究目的是对比不同网形对控制网精度的影响,选择更加合适的网形进行GPS控制网的布设研究的方法为以数据作为依据,将处理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结论得到的结果有东起地区D级GPS控制网的网平差结果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对于东起GPS控制网,边点混合连接式优于边连式,边连式又优于点连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于1992~1996年进行了多期观测,观测资料全部采用SNAPS软件和精密星历进行解算,对解算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精度评定表明:全国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9,区域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8。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三个用RM—Ⅲ仪器施测的测距网,进行了解剖分析,以讨论激光测距网的基本精度。全文在估价测边内符合精度的基础上,对系统比例误差,常数性系统误差以及高差测定误差影响等问题,作了具体的分析。并讨论了采用K.D.Robertsoo等人研究结论的可能性。文中第四部分是统计分析结论的概括,包括笔者对测边精度估算、测距网平差、测距边高差测定以及采用边组对向观测纲要可能性等问题的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20.
结合实际的飞行试验,采用了5种像控布设方案,对无人机数码相机影像经纠正后直接进行立体建模测图或空三加密之后进行立体测图,然后进行实地精度检核,分析各种像控布设方案对工作效率和测图精度的影响,寻找出最佳的像控布设方案,对无人机航测进行1:000大比例尺高精度测图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