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江西崇义地区局部出露晚二叠世早期龙潭组与早三叠世大冶组之沉积。前人认为二者之间缺失晚二叠世晚期大隆组的沉积,视二者为假整合关系。 1983年在开展崇义幅一比五万区调工作中,笔者参加了崇义县左溪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一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的剖面测制,在龙潭组之上的硅质岩、硅质页岩中采到了Pseudotirolites等化石,从而确定大隆组存在。现将崇义县左溪剖面描述如下: 上覆地层: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_1d)黄绿色页岩;产Claraia hubeiensis Chen ——整合——二叠系上统大隆组(P_2d) 12.02米 3.黄绿色硅质页岩夹薄层状硅质岩,产Hunanopecten sp.,Wilkingia cf.Komiensis  相似文献   

2.
前人对鄂西地区大隆组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较少。本文通过研究区地层剖面测量及钻探等方法,对大隆组储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隆组纵向上可分为三段,横向上有由西向东厚度减薄的趋势。大隆组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泥型,热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TOC值含量较高且非均质性分布特征明显。大隆组矿物成分以长英质矿物为主,属于低孔-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微量元素分析显示大隆组下段处于厌氧环境,上段处于富氧环境。TOC变化曲线与V/(V+Ni)和Ni/Co所指示的氧化还原条件具明显相关性,厌氧环境TOC含量高。综合研究表明,西部建始一带为页岩气成藏有利区,大隆组下段为有利的勘探层位。  相似文献   

3.
黔南平塘晚二叠纪大隆组发育一套稳定的硅质层,富含数量不等的牙形石、菊石及蜒类。本文简要描述了大隆组牙形石特征,并根据大隆组岩石特征及所含生物组合分析,初步认为平塘地区大隆组与长兴组为同一地质时期、岩性不同的生物地层单位,沉积期属局限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黔南平塘晚二叠世大隆组的层状硅质岩分布稳定,厚度一般为几十米,富含数量不等的菊石和腕足化石。本文根据大隆组硅质岩的岩石特征、生物组群以及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认为大隆组属局限台地相,其硅质岩形成于较浅的水环境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田地质》1994,6(2):8-11
广东二叠纪地层发育,分布广泛,是主要含煤地层。依据岩性,岩相古地理分布,生物群面貌等特征,可划归三个地层区:连阳区,曲仁—连平区,兴梅—广花区,其中兴梅—广花区分为兴梅亚区和广花亚区。连阳区的岩石地层单位有:栖霞组、茅口组、合山组、长兴组;曲仁—连平区的有栖霞组、当冲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兴梅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大隆组;广花亚区有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沙湖组、圣堂组。  相似文献   

6.
华南中晚二叠世含煤沉积类型之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龙潭组沉积复杂多样,对比困难。本文以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含煤地层以及它们共同构建的地层组合及叠覆关系作为对比标尺,以其中海相层为主要标志,结合华南中、晚二叠世构造古地理特征,将龙潭组划分为9种类型,并对长兴组、大隆组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7.
由福建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97队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合著的《闽西南早二叠世含煤地层及植物群》一书,已于近期由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天湖山矿区童子岩组地层为例,详细叙述了闽西南早二叠世晚期含煤地层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对该地层的地质时代,古  相似文献   

8.
为了重建四川盆地北缘五峰组和龙马溪组沉积构造格局,以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大巴山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层格架对比和沉积相分析,并使用Mo/TOC和Al-Co[EF]×Mn[EF]地球化学指标对沉积时期水体滞留程度进行判识.发现靠近隆起区,受物源供给及沉积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差异较大,黑色页岩厚度整体较小.而远离隆起区,受大陆边缘上升洋流和陆内凹陷控制,黑色页岩自西向东逐渐加厚,TOC含量增高.研究表明:(1)米仓山地区五峰组沉积时期南郑福成和南江桥亭位于两种上升洋流交汇区域,长期受上升洋流影响;龙马溪组沉积时期主要受西乡上升影响,导致旺苍和南江地区隆升成岛,MS1井沉积最厚.(2)大巴山前缘及鄂西-渝东地区五峰组整体呈现出隆-凹相间的格局;受到来自华夏地块自南东至北西的持续挤压,龙马溪组沉积时期石柱-巫溪一线持续沉降,地层沉积较厚.   相似文献   

9.
南京迈皋桥北约1.5公里处乌龟山出露的大隆组与上覆青龙组整合接触,与下伏龙潭组断层接触,为一套薄层黑色含碳质泥灰岩,厚度大于16.6米。地层中夹有7—8层富碳质黑色泥灰岩、泥岩和硅质泥岩。这些岩石中含有大量的含钼莓状黄铁矿,其全岩钼含量可达0.135%,大都在0.048%至0.063%之间,均已达工业品位。  相似文献   

10.
米仓山隆升时代的沉积学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仓山地区位处上扬子北缘,既是四川盆地的北部边界,又是龙门山、秦岭造山带与四川盆地三者之间的盆山转换地带,是探讨秦岭造山带—上扬子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其隆升时代关系到四川盆地的时空边界与区域构造演化格局。通过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纪地层沉积层序的详细对比,可以确定米仓山侏罗纪古地理地貌与隆起特点。本研究在米仓山南侧分别选取旺苍白水镇、南江赶场镇2条侏罗系剖面进行实测和研究,并实测米仓山北侧西乡堰口侏罗系剖面。通过3条侏罗系剖面的沉积建造、层序地层特点对比分析表明,米仓山南北两侧侏罗系总体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尤其是南北两侧下侏罗—中侏罗统下段沉积层序基本相同。这种沉积建造的可对比性表明,米仓山隆升时代至少始于中侏罗世晚期。  相似文献   

11.
王国平 《福建地质》1989,8(3):181-197,T001
福建长兴期地层发育,包括碎屑岩相的大隆组和灰岩相的长兴组,长兴组分布于大田及其与永安、漳平交界处,大隆组主要分布于闽西南地区。根据生物群特征,建立了全省长兴阶7个生物带,并和华南地区长兴阶生物群作了对比。论证了福建长兴阶底界应划在大隆组下部,以Oldhamina squamosa 为代表的含海相腕足化石层下部砂岩之底。省内通常划归翠屏山组第四段的海相层应划归长兴阶。福建的长兴组含长兴阶上部生物群,其下含长兴阶下部生物群,福建长若灰岩应为长兴阶上部,大致为大隆组中上部的相变,其所含 Palaeofusulina sinensis带相当于大隆组上部 Pseudotirolites-Pleuronodoceras 带。  相似文献   

12.
一、福建龙岩煤系煤田地质特点 1.煤系地层特点福建省主要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龙岩组,其次有上三迭统大坑~文宾山组(闽北叫焦坑组)。龙岩煤系出露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闽中和闽西地区。大体可分三个条带,均呈北东~北北东向排列。两条带南起武平,经过连城、清流直到将乐;中条带自永定、龙岩、章平而至大田;东条带包括华安、安溪至永春天湖山一带。煤系总厚300(西部)至990米(东部),自西向东煤系增厚,可采煤层也逐渐增多。由南往北,富煤层位逐渐向上部移动。总的来看,煤系沉积东西向连续性差,差异性大。南北向(近似北东向)连续性较好,差异性小。原始沉积显然受北东向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3.
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黑色岩系是区域潜在的烃源层,但过去关注较少。为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本文以新近在皖南地区发现的3条剖面为例,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讨论了大隆组黑色岩系的发育特征及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宣城牛山、泾县蔡村和泾县昌桥三条剖面中大隆组黑色岩系均稳定发育,岩石类型包括硅质岩、钙质泥岩和硅质泥岩等。综合地层对比和沉积学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在大隆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海退的沉积旋回,黑色岩系主要发育于深水、还原滞留、欠补偿的海洋环境。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大隆组黑色岩系的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含量平均在2.0%左右,有机质类型以II_2和III型为主,并普遍进入高过成熟演化,因此区域勘探应以天然气勘探为主。对比研究区大隆组黑色岩系与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分布关系,推测大隆组黑色岩系中有机质的高过成熟演化可能与华南中新生代大规模的岩浆作用影响有关,因此在未受/少受影响的地区(例如泾县—广德一带),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原油资源潜力。这些认识还可供区域黑色岩系基础地质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惠水克脚剖面是南盘江盆地北缘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地层连续,产不同门类的化石,对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黔南古地理和生物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剖面主要包括上二叠统大隆组和下三叠统大冶组下部。大隆组岩性主要为硅质泥岩、钙质泥岩和炭质页岩,夹火山灰黏土岩与薄层硅质灰岩,泥岩发育水平层理。大隆组主要产游泳生物菊石、浮游生物放射虫,另外产小个体腕足类、双壳类和腹足类等,少数层位含植物化石。大冶组下部主要为薄层泥质灰岩夹钙质泥岩。通过岩性、古生物组合、沉积构造等分析,认为本剖面在二叠纪末为离古陆较近的深水沉积。  相似文献   

15.
郝少波  陈龑  黄攀  陈寒超  江海水 《地球科学》2021,46(11):4057-4071
大隆组是华南地区乐平世一种重要的较深水沉积.为进一步探讨大隆组沉积的时空分布,选择对鄂东伍家冲剖面吴家坪组和大隆组重点进行了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此次研究共鉴定出牙形石1属5种,均为Clarkina,并由老到新识别出4个牙形石带:C.guangyuanensis带、C.transcaucasica带、C.orientalis带及C.wangi带.根据牙形石C.wangi的首现,将伍家冲剖面的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Wuchiapingian-Changhsingian boundary,简称WCB)置于第18层底部.根据菊石Ophiceras的首现将伍家冲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Permian-Triassic boundary,简称PTB)置于第20层顶部,仅高于WCB界线0.72 m.牙形石生物地层指示伍家冲剖面大隆组的主体为吴家坪期沉积产物.数个长兴期牙形石带的缺失和极短的长兴阶表明,该剖面长兴阶中上部可能因沉积间断存在缺失.   相似文献   

16.
早白垩世期间,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隆升明显,在区域性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下,在祁连山山前盆地中堆积了一套特殊的碎屑岩序列。甘肃张掖鹦鸽嘴白垩系发育完整,虽局部被第四系覆盖,但总体出露良好,其特殊相序单元构成的非常规体系域概念框架下的陆相层序地层模式,对研究祁连山隆升的沉积学响应及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鹦鸽嘴剖面下白垩统包括赤金堡组、下沟组和中沟组,可以识别出10个三级层序(S.1-S.10),LAST单元由冲积扇和河流相粗碎屑岩地层组成,湖泊相细碎屑岩沉积物构成三级层序的HAST单元。鹦鸽嘴剖面赤金堡组中下部的4个三级层序和下沟组中普遍发育的风成砂岩,是祁连山隆升造成的"焚风效应"的产物,对研究祁连山阶段性隆升特征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早白垩世,研究区经历了从半干旱气候-干旱气候-潮湿气候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祁连山隆升过程从幕式隆升-快速隆升-均衡稳定隆升的阶段性特征。早白垩世末期,祁连山进入快速强烈隆升阶段,研究区区域性抬升为剥蚀区,整体缺失上白垩统。因此,鹦鸽嘴剖面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序列,不仅是早白垩世祁连山隆升过程的物质记录,还为早白垩世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变化的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福建晚二叠世晚期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海侵,在东部沉积了一套以含(竹蜓)灰岩为主的地层,称长兴组;西部为一套含菊石的粉砂岩、泥岩,称大隆组。二者以永安—龙岩白沙一线为界,与下伏的翠屏山组呈整合接触,与上覆的溪口组为连续过渡关系(图1)。大隆组  相似文献   

18.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样品测试及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洪山殿矿区煤系沉积环境及其对煤层发育和展布特征的影响。运用层序地层学分析、沉积相划分及岩相古地理恢复等研究手段,将洪山殿矿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含煤地层划分为层序I和层序II两个三级层序;识别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转换面,以此将层序I划分为1个下降半旋回和1个上升半旋回,建立了龙潭组和大隆组层序地层格架;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亚相,编制了岩相古地理图。研究显示:矿区沉积的主要物源方向为NNE向,海侵方向由南向北;分流河道之间的沼泽环境最有利于煤层发育,矿区蛇形山井田向南塘向斜深部延伸区域为本区深部煤炭资源预测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9.
米仓山西段晚元古代-古生代层序地层及地层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山西段位于扬子地台北缘,该区除缺乏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从震旦系灯影组至二叠系大隆(或长兴)组可划分出13个相当于Ⅱ~Ⅲ级沉积旋回的层序或复合层序,并建立了地层模型。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域具有它自身的某些特点。由局部构造活动引起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对沉积体系域和界面类型有着明显的影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沉积序列和其它特征,与相应的典型体系域相比有一定的差异。为此,我们引用或引入了上超体系域(OST)、滨浅海边缘楔(SMW)、最大海泛沉积层(MFS)和Ⅲ类层序界面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正> 闽西地区的晚二叠世沉积,一般划分为翠屏山组和大隆组。前者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性段,下部的三段系陆相沉积,第四段的上部夹有较多的海相层,产腕足类等化石;后者产Pseudotirolites等菊石,笼统地与华南广见的大隆组对比。有关闽西大隆组的生物群,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大隆组的顶底界线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研究永定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