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青春 《青海气象》2005,(1):66-67,70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于2003年3月11日正式开通,该系统由主站(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二级站(省级培训中心)和三级站(地县气象局)三级子系统构成。主站是系统的核心,主要任务是提供教学支持环境和教学资源,组织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包括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二级站是系统的骨干,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主站下传的教学节目,组织本省学员的学习、辅导、教学管理,协助主站开发教学资源,向主站反馈有关培训信息,并与主站共同组织交互式远程教学。三级站是基层台站学习点,  相似文献   

2.
1气象远程教育现状 1.1气象远程教育的特点 1.1.1覆盖地域广 气象远程教育主要以现代教育媒体和工具建立具有交互功能的远程气象教学平台实施气象教学。远程教育系统由主站、二级站和三级站构成,分别建在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各省气象局培训中心和各地县气象局,覆盖全国绝大多数气象基层台站,气象远程教育具有覆盖地域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学分析和培训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对气象远程教育培训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根据远程学习的特色,提出了在气象远程培训中可以应用的几个教学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4.
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现状和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四个基本环节,揭示了影响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的因子,确立了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思路,并建立了基本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杨海鹏 《贵州气象》2008,32(1):47-48
远程教育与面授教育相比,优势在于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学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对发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气候影响评价准自动化业务系统庞万才,牛宝亮(兴安盟气象处)气候影响评价工作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新的气象业务,目前已列入各级气象台站常规业务工作任务。它具有涉及面广,服务时效快的特点。人工制作气候影响评价,不仅繁琐费时,而且评价结论受各人的主观经验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专项气象服务经济效益的评价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缺乏对气象服务投入量与产出量准确而完整的统计,要对气象服务的各种经济效益作出总体评价是困难的。然而,在专项气象服务中,却不乏原始,完整而准确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钛仁 《气象》1997,23(3):3-7
依据现代化管理学中的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综合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的特点,对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建立了气象现代化业务的效益评价体系,为科学,客观的评价气象现代化业务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气象远程教育中网络课程设计中相关理论应用的分析,认为只有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视觉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的网络课程,才会更加符合教与学的认知规律和视觉心理,才能有效地实现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从而提高气象网络教育的质量,真正取得气象远程培训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用线性方程评价“寒露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焕娥 《广东气象》1996,(4):9-10,8
“寒露风”对晚稻产量的影响早有定论,在全年农业气候评价中,“寒露风”是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东莱市“寒露风”年景与晚稻产量年景及气象产量的相关都不显著,如单按TB≤23℃连续≥3天的连续无数的长短来评价其对晚稻的影响就不太合适。为了探讨简便又较合适的评价方法,这里通过晚稻产量年景和气象产量与花期气象要素的关系,从不同侧面分析秋季冷害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及其在花期气象因子上的反映,拟用线性方程作一简单的有无影响评价。l资料来津及处理气象资料取自东芜市气象站,产量资料来良市统计局,晚稻发育期资料采用市农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河南玉米生产实际,提出了玉米农业气象评价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建立的评价系统HNMAES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评价指标库管理、评价制作、服务与反馈五个子系统组成,为河南省农业气象评价工作的自动化、客观化、定量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姚秀萍  吕明辉  范晓青  王静  王丽娟 《气象》2011,37(6):749-755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采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开展气象服务效益的评价工作,有利于气象部门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气象服务,促进气象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本文从理论和方法应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等,并对气象服务效益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在职工教育培训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构建的设计功能与目标,提出了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在网络结构、网络安全、设备选型等方面的技术方法,解读了分布式视频服务器软件、流媒体课件录制软件的功能和实用技术,并通过实例,说明了省级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在加强气象职工教育培训、提高气象职工素质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气象服务社会市场调查,根据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通用设计方法,提出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评价指标的一种设计方法。同时通过一个事例分析,对今后提高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提出相应工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工作起步于2007年,通过对远程教育培训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过程和方向。从培训班数量、培训内容、培训人次、培训时长、考试等关键要素对2007—2016年陕西省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年度远程教育培训情况统计分析,总结陕西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的发展特点,并对远程教育培训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通常意义上的满意程度度量的角度,结合气象服务特征,探究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的度量问题、基于单指标评价的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度量特征,并介绍基于多指标评价技术——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使用单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使用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使用多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构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2)满意度和满意率度量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满意的深度,后者侧重于满意的广度;前者的结果较后者波动更为小、更为稳定和科学。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分层法和计量法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地度量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发现满意度的多层次分布特征,找出影响气象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子,从而改进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杨兴明  王凌 《四川气象》2002,22(3):61-62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二级站)是气象远程培训系统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省级站(二级站)的功能和设计目标的要求,提出了该项目系统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洁 《四川气象》2005,25(4):31-33
旅游业是极具潜力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四川旅游资源就如何开发利用及评价旅游气候资源,拓展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卫星数据的北京市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生态质量气象评价在气象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用“3S”技术,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开展了以卫星数据为主的北京地区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方法研究,重点对植被覆盖指数与土地退化指数进行了方法研究,并以北京2006年第二季度为例开展了以区县为评价单元的生态质量气象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卫星数据的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信息提取及评价方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中云罗楠  徐永灵 《广西气象》2005,26(A01):169-170,173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