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由五台期韧性剪切带和吕梁期韧性剪切带复合而成,五台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低角闪岩相环境下,吕梁期韧性剪切带形成于绿片岩相环境下。两期韧性剪切带对五台期和吕梁期变质建造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部分地改造了阜平期变质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密怀平山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将密怀平山区金矿的成矿期划分为早元古代吕梁成矿期、中生界印支成矿期及燕山成矿期三个成矿期。  相似文献   

3.
米仓山地区岩浆活动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扬子板块北缘自晚太古代至早震旦世,先后经历了地壳演化早期、沟-弧-盆和大陆裂谷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与之有关的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期、吕梁期、晋宁期及澄江期;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在岩浆性质、活动方式和规模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各具特色。本文论述了各个时期岩浆活动特点、岩石成因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充分肯定了澄江期裂谷型岩浆岩在本区岩浆活动历史中的主导地位,这对进一步研究和重新认识扬子板块北缘地质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觉民 《福建地质》1999,18(4):207-212
闽赣交界武夷山脉中段里心--付坊地区,奠基于古岛弧的天井坪组和上坪超单元,五台-吕梁期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角闪岩相变质岩主要为片岩、变粒岩夹长石石英岩及斜长角闪岩,其次片麻状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等。角闪岩相变质后续有重熔型混合岩化。五台--吕梁期变质尾声及叠加区域动力变质作用。该区变质作用自始至终,由于4个世代不同样式叠加,形成绚丽的构造景观。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三岔沟金矿区钼矿成矿时代及中条山区找矿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斌 《地质学报》2009,83(9):1335-1343
利用Re-Os同位素测年方法对我国著名的中条山多金属成矿带三岔沟金矿区的辉钼矿进行了年龄精测,获得了 1823±23Ma 的新数据。这一结果表明三岔沟金矿中的辉钼矿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结合前人获得的中条山铜矿峪铜矿区的辉钼矿Re-Os年龄,可以认为,中条运动(吕梁期)是中条山地区一个重要的钼成矿期。因此,吕梁期辉钼矿Re-Os年龄的获得,一方面证实了前寒武纪成矿期的存在,另一方面也为该地区寻找钼矿及变斑岩型铜钼矿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兆琪 《华北地质》2009,32(4):249-255
近年来的地质填图表明,山西的吕梁期构造是该区早前寒武纪中最为重要的一期构造,也是能够确切定位的一期构造,而前吕梁期的五台期和阜平期等构造都有待于日后较精确的同位素年龄来确定。吕梁期以后,华北板块的构造主要是隆升和断陷。山西处于华北板块的内部,印支-燕山期的构造变动主要是大陆内隆升,隆升实际上是板内造山的主要形式。山西的印支-燕山期造山不适合板块"推土机"远程效应。面粉发面模拟实验验证了隆起引发挠褶。研究隆升-挠褶构造的意义在于大中型隆升-挠褶构造是良好的煤成气储气构造,山西有大面积的煤系地层,其中红色泥岩出露厚度大、面积广,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储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西南段基底岩系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山西中条山西南段基底岩系的基本构成是:涑水岩群、西姚片麻岩、解州片麻岩和五老峰花岗岩。涑水岩群残存于西姚片麻岩之中,是由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黑云变粒岩、钙质片岩和白云质大理岩组成。斜长角闪岩为区内最早的基性火山沉积,是铜矿形成的矿源层,吕梁(中条)期造山运动为铜矿的再次富集起到关键性作用。区内主体片麻岩为西姚片麻岩(TTG),发生岩浆垫托作用的时间为太古宙末。基底岩系经历了三次构造变形,相应划分为五台期构造变形、吕梁(中条)期构造变形和吕梁(中条)期后构造变形。  相似文献   

9.
某金红石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古界地层分布着一系列基性和超基性岩体.金红石矿化强度与该岩体的变质作用及后期成矿作用的改造有关.这些岩体集中在某稳定地块中,并伴有吕梁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其围岩为应山群及红安群,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片岩、钠长石白云母片岩及白云母奥长石片麻岩组成.其中含金红石榴辉岩-榴闪岩规模较小,多呈栅状构造或透镜状及球状体分布(图1),其金红石(原生矿)一般不具工业价值;而含金红石变辉长辉绿岩体,其规模远比前者大,长轴一般由数百米到数千米,呈岩墙、岩盆和岩席产出,往往可形成巨大的矿床,其时代可能属吕梁晚期,而前者为吕梁早期.此外,区内尚有混  相似文献   

10.
马鬃山隆起区前长城系敦煌岩群变质变形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表明 ,北山造山带马鬃山中间隆起带上的盐池东—草呼勒哈德一带 ,断块状分布着前长城系结晶基底敦煌岩群 (AnChD) ,斜长角闪岩等时线年龄为 2 839± 163Ma和 1981± 116Ma。表壳岩具碎屑岩—中基性火山岩—碳酸盐岩建造。前后经历了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海西期 4期变形变质旋回 ,吕梁期为主变质期 ,峰期条件为P =0 4 3~ 0 4 9GPa ,T =4 30~ 550℃ ,变质作用P -T -t -D轨迹趋势显示陆壳碰撞隆升  相似文献   

11.
山西古元古代吕梁群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古元古代吕梁群主变质作用进行了变质带的重新划分,划分出绿泥石带,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蓝晶石矽线石带五个带。旨出为质作用属于中压相系。并认为主变质带是由近南北向的挤压-逆冲作用导致。吕梁群主变质作用是整个华北中部吕梁期构造--变质-财浆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山西早前寒武系分布区的吕梁期凤凰山花岗岩,给出的透明、自形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58±14Ma(2a),地质解释认为是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研究华北陆台的吕梁运动时限提供了一个翔实的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石婧 《地质科学》2023,(1):248-258
吕梁隆起是认识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窗口,对于克拉通的形成、保存与演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对于吕梁隆起的构造样式及其演化特征的研究仍然偏弱。本文对吕梁隆起中段核部吴城镇白马仙洞一带的构造进行解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建立了东西向构造地质剖面,应用2D-Move、FaultFold软件对剖面进行反演与正演模拟,分析其构造样式与构造演化特点。研究认为:吕梁隆起核部在燕山期受到强烈的东西向挤压作用而发生隆升,早期在基底发育区域性滑脱面,滑脱面之上发育了两条逆断层(F1、F2),上覆地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基底发生滑脱卷入,此时处于快速隆升阶段;燕山期中期F1、F2逆断层持续活动,断层端点向上破裂至石炭系,此时处于慢速隆升阶段;燕山期晚期断层F1、F2持续向上突破所有地层,倾角达70°,东侧新产生一新的断层F3,上覆地层以及基底太古界花岗岩形成断层转折褶皱,进入快速隆升阶段;其后风化剥蚀最终形成现今构造格局。该区地层总缩短量为3.17 km,总缩短率为13.4%。本文为之后研究吕梁隆起的陆内构造变形及其矿产资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吉林夹皮沟金矿床含金石英的40Ar/39Ar快中子活化年龄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吴尚全 《矿床地质》1991,10(4):349-358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豫西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豫西偃(师)龙(门)地区本溪组铝土矿是华北陆块南部铝土矿成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岩溶型铝土矿一样,其成矿物质来源争议较大。本文选取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中具有代表性的豆鲕(碎屑)状铝土矿和铝土质泥岩两种岩性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并辅以Hf同位素测定,分析了偃龙地区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其性质。结果表明,偃龙地区本溪组铝土矿碎屑锆石年龄可分为两组,第一组378~544Ma,峰值为443Ma,除378Ma一颗锆石为泥盆纪外,其余为早古生代,对应加里东期的年龄,占73%;第二组629~3116Ma,为前寒武纪年龄,占27%,具有三个较明显的年龄峰值,992Ma、1817Ma和2500Ma,分别对应四堡期—晋宁期、吕梁期和五台期的年龄。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锆石特征,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的变质增生锆石。加里东期和四堡期—晋宁期碎屑锆石(占85.3%)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少量的(占6.4%)吕梁期和五台期的碎屑锆石可能来源于下伏马家沟组灰岩的岩溶不溶物。  相似文献   

16.
单颗粒锆石U—Pb法判定的凤凰山花岗岩的年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西早前寒武系分布区的吕梁期凤凰山花岗岩,给出的透明、自形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758±14Ma(2σ),地质解释认为是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研究华北陆台的吕梁运动时限提供了一个翔实的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华南壳块从前吕梁期起以陆核为中心生长并在印支期演化成熟,不同陆块的拼接使壳块的范围迅速增大。燕山期以来,华南壳块进入地洼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区古吕梁期构造变形,是继五台运动之后较强烈的一次构造变形,它是华北早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最后一次构造热事件。早期在伸展机制作用下产生了伸展型韧性剪切带,在太古宙克拉通上形成陆内裂谷,接受滹沱群沉积;晚期在收缩机制下形成一系列的北东向褶皱及冲断构造,叠加在五台山花岗绿岩带之上,记录了吕梁造山运动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冲断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9.
福建岩浆活动甚为频繁、强烈,按照地壳运动的性质可划分为吕梁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早、中、晚)期、喜马拉雅期8个岩浆期(或亚期);根据岩石化学成分变化及岩浆演化特征,划分为43个"岩石单位"。岩石以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势,结构岩相发育,可依据深成岩体的岩相特征、结构类型及其变化情况,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个岩石结构单元。岩石结构单元为非正式单位,仅可在小区域范围内对比。  相似文献   

20.
早元古代星子群遭受吕梁期以低角闪岩相为主的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变质温度约为530-600℃,压力约为400-570MPa。根据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该群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