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老集寨矿区位于哀牢山地体的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高山寨组第二段(T_3g~2)中北西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内。北西向的金竹寨—老集寨断裂(F3)即为导矿构造也为容矿构造,呈北东—南西走向的依里断裂(F_5)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2.
杨发成金矿矿体赋存于哀牢山断裂带(F_1)之次一级的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沿构造破碎带分布,矿体近矿围岩为元古界小羊街组上亚组(Ptx~b)石英岩。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沿哀牢山断裂(F_1)及其次级断裂带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分析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是总结矿体分布规律、部署找矿勘查工作的重要前提。同心锑矿是雪峰弧形构造带中段金锑钨多金属成矿带东北端上的一个重要锑矿床,通过模拟矿体、构造及地下工程的三维形态,利用证据权重法定量分析岳溪断裂(F_1)与矿体之间的相关程度,了解矿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成矿预测。结果表明:F_1是矿床内重要的导矿构造,矿体呈陡倾斜脉状或缓倾斜似层状赋存在距离F_1上盘120m以内的次级破碎带及其附近;靠近F_1深部上盘出现凹槽的位置,更有利于矿体富集。后续的生产探矿及资源勘查工作靶区可以考虑部署在F_1上盘凹槽部位和距离F_1较近的次级破碎带。  相似文献   

4.
老鹰坡铜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产于北西向的厂街-水泄断裂破碎带(F_1)中,近矿围岩为中侏罗统花开左组(J_2h)。属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状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建水县暮阳铅锌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成带成群出现,矿体主要受北东向F_1断裂旁侧层间破碎层控制,矿体产状与含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构造控矿明显。近矿围岩均为泥盆系中统曲靖组二段(D_2q~2)白云岩。为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6.
悦洋银多金属矿与紫金山特大型铜金矿仅一江之隔,二者具有相似的成矿环境。矿体均贮存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通过高精度LA-MC-ICP-MS锆石年龄测定获得中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52.4±1.4)Ma,细粒花岗岩年龄为(145.3±1.5)Ma,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次流纹斑岩年龄为(100.6±1.5)Ma;根据何屋多个钻孔出现岩层重复且似层间断裂发育,首次提出区内存在推(滑)覆构造,其中滑覆断裂与成矿紧密相关;综合研究认为区内北东向宣和复式背斜的轴向断裂和北西向上杭—云霄深断裂的次级断裂均十分发育,这2组基底断裂交会处控制燕山晚期火山-次火山活动和含矿溶液运移的构造空间;低级别、低序次的北西向断裂带、裂隙密集带、层间破碎带等是矿体的定位空间,进而分析区域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云南芦子园铅锌多金属矿床属于超大型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_3s)大理岩与板岩层间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区主要经历三期构造活动,早期为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导矿和容矿构造,控制了矿体的空间展布;中期为北西向张扭性断裂,晚期为近东西向张性,中-晚期断裂为破矿构造,错断北东向断裂及矿体。  相似文献   

8.
明珠金矿矿体呈细脉状、网脉状赋存于两条大规模断裂(F_1、F_2)夹持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上侏罗统妥甸组(J_3t)杂色砂泥岩,围岩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该金矿属构造控制的热液叠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2021—2022年,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北矿的接续资源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首次在北矿的老矿山矿床和童家院矿床发现了Ⅳ号锑矿体,均为层间破碎带中的锑矿体。经分析,在老矿山矿床实施的钻孔ZK3001见2层Ⅳ号锑矿体,第1层平均品位4.23%,真厚度3.30 m;第2层平均品位1.30%,真厚度2.00 m。在童家院矿床实施的钻孔KZK01401见1层Ⅳ号锑矿体,品位3.96%,真厚度1.03 m。研究表明,Ⅳ号锑矿体受断裂构造和地层联合控制,矿体产于NE向F72和F3断裂下盘的棋梓桥组硅化灰岩和层间破碎带中,单个矿体以透镜状、侧羽状、扁豆状产出,具有尖灭再现的特征。断裂下盘矿体走向NE-SW,倾向NW,倾角60°左右;层间破碎带中的矿体走向NE-SW,倾向SE,倾角20°左右。龙口冲砂、页岩段及棋梓桥组中的薄层页岩是Ⅳ号矿体富集的有利屏障,具有“断裂构造+有利岩性+屏蔽层”的控矿特征。在锡矿山北矿首次发现的Ⅳ号锑矿体能够直接开发利用,既能延长矿山的服务年限,又对研究锡矿山深部构造与矿体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将棋梓桥组划为锡矿山的第二成矿空间,为该区下一步接续资源勘查找矿明确了方向,有望扩大锡矿山北矿(锑矿)矿产资源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甘肃银硐梁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些年来,在西秦岭锑成矿带中发现了中型规模的甘肃银硐梁锑矿床。通过论述该锑矿床的地质特征,分析并讨论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结果表明: 该锑矿床主要赋存于三叠纪官亭群中部建造层第二岩性段、钙质硅化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的断层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中; 锑矿化明显受地层和断裂破碎带控制,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热液条件和赋存空间,较早形成的NW向断裂是导矿构造,较晚形成的NE向次级断裂是赋矿构造;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成矿热动力主要来源于构造运动,成矿作用以热液充填为主; 银硐梁锑矿床属于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1.
云南广南县格乍金矿主要受矿区F_1、F_3两条北西向展布的断层构造带夹持和控制,主要矿体赋存于下泥盆统坡松冲组上段(D)_1ps~2泥质粉砂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化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锑矿化,局部见臭葱石化。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或热水溶液充填-交代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泥堡金矿床地处黔西南碳酸盐岩台地相区,赋矿围岩主要为玄武质火山碎屑岩,以断控型矿体为主、层控型矿体为辅,是滇黔桂"金三角"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详细的野外填图和研究表明,构造是其最主要的控矿要素之一。泥堡金矿区构造类型以断层和褶皱为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为辅。矿床受区域性的北东东向潘家庄断裂控制,但矿体主要受次一级的断层和褶皱控制,其中枢纽北东东向二龙抢宝背斜与北西向背斜叠加形成的穹窿构造是层控型金矿体的主要构造控制因素;断控型金矿体主要受控于F_1逆断层,逆冲断层+上盘牵引背斜构造是泥堡金矿最典型的构造控矿组合样式。印支期造山挤压奠定了矿区北东东向的总体构造格架,燕山期叠加了北西向构造。F_1虽总体表现为逆断层性质,但在燕山晚期叠加了正滑运动,并形成了张性空间,有利于的成矿流体运移和金沉淀。根据矿床构造控矿规律分析,提出F_1北部的次级断层F_(1-1)及其上盘牵引背斜为金矿有利的找矿靶区,有待今后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3.
云南巍山县扎村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近南北向推覆断裂F_(24)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均为具有碎裂岩化和角砾岩化构造碎屑岩;矿体的蚀变类型为石英-白云石-黄铁矿型;矿体中的金主要以单矿物自然金的形式存在;扎村金矿属构造破碎带控矿的中-低温混合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贵州赫章猪拱塘铅锌矿床是贵州省内发现的首个中低温热液型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于北西向F1、F2及隐伏F20、F30断裂破碎带及次级断裂破碎带内。根据矿体的空间展布特点,以控容矿断裂作为矿体对比连接的依据,圈定69个铅锌矿体,探明铅锌金属资源量275万吨。Ⅰ-1号主矿体为区内规模最大铅锌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于猪拱塘断层(F1)破碎带内,赋矿围岩建造为二叠系中统栖霞组(P2q)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建造。矿体长度1 640 m,平均厚11. 01 m,铅平均2. 81%,锌平均8. 71%。铅锌资源量182万吨,占矿床总资源量的57%,资源量规模达特大型。通过对Ⅰ-1号主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详细论述,为矿床总体特征及成矿规律总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冲 《地质与勘探》2017,53(1):87-96
义敦岛弧中段夏塞地区发育多个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大、中型岩浆热液脉状多金属矿床,这些矿床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背景,形成于相同的断裂构造体系。本文选取夏塞银铅锌矿床进行控矿断裂特征调查、断裂构造序次和成矿应力场分析及矿体定位机制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热液矿床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断裂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1)矿区NNW向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且成矿阶段断裂性质为左行正断层;(2)矿体定位于德格-乡城断裂和德莱-定曲断裂(Ⅰ)的次级断裂(Ⅱ)所派生的NNW向更次级的结构面(Ⅲ)中;(3)矿区NNW向断裂控制着矿化局部富集空间、矿脉展布型式及矿体的产出。  相似文献   

16.
贵州威宁长坪子铅锌矿区位于北西向的江子山背斜铅锌成矿带中段,矿床的形成和分布受江子山背斜构造的控制。而矿体受主干构造及其压性纵断层的下盘或层间破碎带控制,或北西与北东向断裂共同控制;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地层、构造条件共同控制。系统地研究了区内的导矿、配矿、容矿构造特征,提出了地质构造是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主导因素,以便为区内地质找矿理清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渣滓溪锑钨矿床处于雪峰弧形构造带转弯内缘处,其空间定位和矿体展布受区域性北东向岳溪(F1)、马家溪(F2)两导矿断裂和控矿断裂F3控制,锑矿脉成群成带分布,沿倾向往深部向F3收敛,矿体变厚变富;且深部新发现数量众多的盲矿脉,矿体向南东侧伏,倾向延深大于走向长;白钨矿(化)层产于五强溪组第二段第三层凝灰质砂岩、石英砂岩的节理裂隙中,受构造、地层岩性两者控制;白钨矿(化)层与锑矿脉近于垂直相交,但充填于节理裂隙中的钨细脉则与锑矿脉产状一致;在锑矿脉密集分布地段及近锑矿体富集两侧,白钨矿化增强,两者形成异体共生矿床。根据矿区锑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8.
陕西山阳王家坪金矿是南秦岭地区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矿化蚀变发育。该矿区位于龙头沟背斜北翼,馒头山—大坪—银花河断裂F2及其次级断裂F2-1贯穿全区,矿体赋存于其南侧次级层间断裂内。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划分成矿期次的基础上,梳理了构造类型及其特征,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提出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经历了3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中的石英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梳理出该矿床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向4组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构造是主要的含矿断裂,具有导矿和储矿的作用,是印支期造山过程的产物;北东、北西和近南北向构造,叠加于东西向构造之上,与燕山期以来主要构造活动有关,虽然对矿体具有破坏作用,但有利于隐伏矿体次生氧化富集;高品位的主矿体正位于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北西等构造组成的"井"字型构造中部;Ⅱ号矿体具有明显的向西侧伏特征,计算侧伏角约36°。F2断裂及其南侧次级层间断裂(如F2-1断裂)、Ⅲ号矿体深部和Ⅱ号矿体侧伏方向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是进一步找矿的首要地段。   相似文献   

19.
云南宁蒗县白牛厂金矿断层构造控矿特征十分明显,按产出特征可分为两类:一是产于北东向顺层构造(F_8)破碎蚀变带中的似层状、透镜状矿体;二是沿北北西向断裂带充填的脉状矿体。其成因类型属断层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里仁卡铅锌矿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二叠系下统吉东龙组中段(P_1j~2)白云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性控制,尤其受构造控制最为明显;当层间构造破碎带由窄变宽的缓部位或破碎带与更次级小断裂交汇部位常易形成富矿体,这些构造部位也是最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