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要:景谷半坡铂钯多金属矿床位于澜沧江南段兰坪—思茅陆块,成矿主要与半坡杂岩体有关。半坡杂岩体由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等镁铁-超镁铁质岩组成。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获得半坡杂岩体中辉长岩结晶年龄为(302.6±2.0)Ma,说明半坡杂岩体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体中辉长岩属高铝质基性岩类,轻稀土元素相对于重稀土元素弱富集,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K、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具有岛弧岩浆岩性质,表明半坡杂岩体形成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南澜沧江构造带在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为大洋岛弧俯冲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磁场特征及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推断出石头肯德地区8个基性—超基性杂岩体,重新划分了区内的断裂构造、岩体分布。重力高、磁力高为石头坑德铜镍多金属矿识别赋存铜镍矿体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重要标志,赋存铜镍矿体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  相似文献   

3.
论甘肃北山中部镍铜成矿系统的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山地区总体属塔里木板块东北边缘 ,矿产丰富。北山中带属塔里木古大陆边缘向陆一方的伸展系统。红柳河弧后扩张盆地、黑山—花牛山及营毛沱—白湖一带属该伸展体制下的裂谷构造单元。本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共分两大类 ,一类是裂谷作用早期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 ,另一类是裂谷作用鼎盛时期抑或是弧后海盆 (洋盆 )阶段形成的基性—超基性杂岩 ,也称之蛇绿杂岩。前者除黑山岩体和柳园岩体之外 ,还有大山头、庙庙井复式岩体②、黑山北岩体⑤、马鬃山复式杂岩体⑨及营毛沱北岩体④ ;后者除红柳河、玉石山蛇绿杂岩①及牛圈子蛇绿杂岩⑧之外 ,还有独红山岩体③、锡林柯博岩体⑥、双井岩体⑦等。前者形成于中元古代 ,后者形成于早古生代 ,镍铜成矿系统与前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半坡杂岩体位于滇西澜沧江构造岩浆带南段,岩体主要由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和辉长闪长岩等镁铁 超镁铁质岩组成。通过ID-TIMS锆石U-Pb年代学方法对半坡杂岩体中辉长闪长岩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为(294.9±2.6) Ma,表明半坡杂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半坡杂岩体中不同类型岩石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组成相似,均呈现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s)弱到中等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Zr和Hf相对亏损的特征,εNd(t=295 Ma)为正值,在+3.4~+6.6,接近亏损地幔值,这些特征与典型的大洋岛弧玄武岩的特征相似。混合计算表明,半坡杂岩体母岩浆为地幔楔部分熔融,加上约2%~7%源于大洋俯冲沉积物的富硅熔浆和蚀变洋壳流体形成的岛弧玄武质岩浆。上述年龄和同位素数据提供了早二叠世早期南澜沧江地区洋内俯冲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5.
红柳沟铜镍矿化基性-超基性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北山裂谷带,岩体两侧分别为大山头—岗流脑子、方山口—庙庙井—双鹰山2条区域性深大断裂带。岩体侵位于敦煌岩群,铜镍矿化通常赋存于杂岩体中二辉橄榄岩、橄榄二辉辉长岩、橄榄苏长辉长岩等基性程度较高的岩石内。通过SHRIMP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红柳沟矿化橄榄角闪辉长苏长岩锆石的U-Pb年龄为(396.7±3.8)Ma,表明该含矿杂岩体的侵位及矿化作用均发生于中泥盆世,结合区内已知黑山和怪石山等铜镍含矿岩体年龄,从而揭示出甘肃北山地区在中—晚泥盆世一直处于陆缘裂谷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6.
成矿区带:柴达木北缘成矿带(Ⅲ-24)。建造构造:基性-超基性层状杂岩体,Ⅰ号岩体出露岩性以层状淡色辉长岩、闪长岩为主,局部夹超基性岩,代表层状杂岩体上部层序。Ⅱ、Ⅲ岩体以超基性岩石为主,代表层状杂岩体下部层序,是主要的含矿层位。岩石m/f值为1.24~5.06(凌锦兰等,2014)。岩体侵入古元古代沉积变质岩系。牛鼻子梁岩体中辉长岩锆石U-Pb年龄(367.0±2.0)Ma(凌锦兰等,2014),(361.5±1.2)Ma(刘会文等,2014)。  相似文献   

7.
陕西汉南毕机沟钒钛磁铁矿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机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扬子板块北缘汉南杂岩的西北部,是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分异演化的产物。矿区范围出露的岩石主要包括橄长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和闪长岩,具有明显岩相分带和韵律旋回特征。目前,已发现的多个钒钛磁铁矿体均位于基性岩-超基性杂岩体的辉长岩相带内。本次研究对毕机沟矿区的含矿辉长岩和穿切含矿辉长岩的花岗岩脉进行了原位微区LA-MC-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两者的侵位时间分别为(783±4)Ma(MSWD=0.09)和(759±4)Ma(MSWD=1.50),结果表明毕机沟钒钛磁铁矿的成矿时代大约为783 Ma,但不晚于759 Ma。结合前人区域成果资料,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与该区新元古代大规模具岛弧性质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形成时代相近,我们认为毕机沟钒-钛磁铁矿可能形成于活动型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8.
凤县九子沟一带稀土(钪)矿赋存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目前在地表圈出4个稀土(钪)矿体,矿床类型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九子沟一带稀土(钪)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控矿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炳滨 《矿产与地质》1994,8(5):330-333
含矿铜镍岩体多产于岛弧和弧后盆地中,属造山带型岩体,严格地受深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构造的控制;最有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均形成于准噶尔型铁镁质地壳内;含铜镍基性-起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对成矿存在着控制作用,多数含矿岩体属于偏镁系岩石和铁质基性杂岩或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含矿岩休出露面积小于10km ̄2,分异良好,相带清楚,多为复合岩体;具有重要工业意义的岩浆型铜镍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在海西中期至晚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松多地区温木朗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斌  解超明  李才  刘一鸣  于云鹏 《地质通报》2017,36(11):2076-2081
在藏南工布江达县松多地区温木朗沟发现了一套蛇绿岩,命名为温木朗蛇绿岩。温木朗蛇绿岩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冈底斯板块和南冈底斯板块的交界处。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研究,温木朗蛇绿岩露头呈南北向分布,岩石端元包括蛇纹岩、超基性堆晶杂岩、变质辉长岩、变质玄武岩、绿片岩,各端元主要呈断层接触,变形变质较强;在蛇纹岩和变质玄武岩中均发现了花岗质片麻岩,在接触界线处存在冷凝边和烘烤边现象,推测其原岩为斜长花岗岩。温木朗蛇绿岩各端元出露相对齐全,是古特提斯洋壳残留的直接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冈底斯板块中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金沙江结合带是三江特提斯构造域重要的结合带之一,是研究金沙江古特提斯洋陆俯冲-碰撞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然而,关于金沙江古特提斯碰撞闭合的准确时限争议颇多.选择位于藏东地区金沙江结合带西侧的贡觉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大规模出露的石英二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231±1 Ma,代表了金沙江结合带晚三叠世岩浆活动事件.锆石Hf同位素分析获得石英二长岩锆石εHf(t)为-8.3~-5.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为1 611~1 788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石英二长岩为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富集K、Th、R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此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石英二长岩形成于碰撞环境,贡觉地区在晚三叠世早期(~231 Ma)处于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环境的转换阶段,石英二长岩为下地壳中基性变质火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是由南向北逐渐闭合的,区域地质背景的差异性和古特提斯洋斜向碰撞的复杂性是导致金沙江结合带不同地区碰撞闭合时限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铁磷矿成矿条件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带成矿条件、地球物理、含矿杂岩体特征、岩体地球化学等几个方面的综合研究。将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划分出卡乌留克塔格-团结村北山、兴地河两大杂岩矿集区。总结了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建立找矿标志,进行了成矿远景预测,划分出7个成矿远景区,通过预测首次发现铁磷矿床与矿化带,为在我国北方寻找内生磷矿拓展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东部稳定地质构造中,并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这些杂岩体局限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中.一些岩体由多期岩浆岩组成,并逐渐形成岩浆源构造(为1500~1000Ma).在该构造中,于前寒武纪或古生代形成的超镁铁质核被新生代或中生代碱性岩、花岗岩类和二长岩所穿切.碱性-超镁铁质岩体具有完好的同心带状构造,由不含黄长石的钙-碱性至碱性岩组成(作为一种规律).碱性-超镁铁质火山岩和侵入岩由碱性苦橄岩、黄橄玄霞岩、金伯利岩和超基性似长岩、玄武角闪岩及霞岩组成.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滇西和东南亚地区古特提斯缝合带对比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在泰国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中采集4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碎屑岩的源岩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岩石,卷入少量长英质岩石,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带。所测得最古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269Ma±29Ma,绝大多数年龄集中形成3个峰值:280~250Ma、500~440Ma和1200~1100Ma,指示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碎屑物源区主要为清莱岛弧火山岩带西部条带和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图谱的对比结果表明,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前,南邦地体与西澳大利亚发育类似构造—热事件;在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后,其构造—热事件特征与扬子构造域相类似,指示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应该在南邦地体以西,支持清迈构造带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滇西和东南亚地区古特提斯缝合带对比一直存在诸多争议。在泰国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中采集4件碎屑岩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碎屑岩的源岩主要为基性—中基性岩石,卷入少量长英质岩石,物源区大地构造背景为岛弧带。所测得最古老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3269Ma±29Ma,绝大多数年龄集中形成3个峰值:280~250Ma、500~440Ma和1200~1100Ma,指示清莱地区三叠纪南邦群碎屑物源区主要为清莱岛弧火山岩带西部条带和前泥盆纪变质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图谱的对比结果表明,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前,南邦地体与西澳大利亚发育类似构造—热事件;在原特提斯构造阶段之后,其构造—热事件特征与扬子构造域相类似,指示古特提斯洋的主洋盆应该在南邦地体以西,支持清迈构造带代表古特提斯主洋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东天山莫哲巴依萨依环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法生 《江西地质》1998,12(2):91-95
本文对莫哲巴依萨依环状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它们属铁质基性、超基性岩,为同源岩浆分异而成,其成因类似于阿拉斯加型同心环状超镁铁质杂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7.
琼中基性麻粒岩是海南岛高级变质杂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深入研究可为客观恢复海南岛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查明古特提斯洋向东如何延伸等基础地质问题提供新的制约。本次研究以琼中地区出露的基性麻粒岩为研究对象,对基性麻粒岩中锆石采用内部矿物包体自动矿物分析系统(TIMA)扫描、阴极发光图像照相、LA- ICP- MS U- Pb定年与稀土元素分析等综合研究发现,琼中基性麻粒岩中锆石可划分为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两类;30个岩浆锆石测点206Pb/238U年龄介于245~230 Ma之间,相应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38±2 Ma(MSWD=0. 38),应代表琼中基性麻粒岩的原岩时代;24个变质锆石测点206Pb/238U年龄介于243~231 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37±2 Ma(MSWD=1. 70),代表琼中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时代。综合海南岛已发表的相关数据,琼中基性麻粒岩原岩形成时代与变质时代均为三叠纪,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中元古代,其形成可能与古特提斯洋闭合后印支陆块、华南陆块在碰撞造山后伸展垮塌阶段的岩浆- 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锆石激光剥蚀法(LA-ICP-MS)对云南景洪南联山岩体闪长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两个年龄值300.0±2.6Ma和305.7±3.7Ma(1σ)。这一年龄体现了滇西地区古特提斯向东俯冲之岛弧岩浆活动的时代,说明滇西古特提斯在晚石炭世就开始了俯冲事件。结合澜沧江断裂带景洪-半坡一带相似的基性岩体年龄值,表明古特提斯洋俯冲开始于景洪一带,然后向北延伸。  相似文献   

19.
罗太旭 《云南地质》2007,26(1):124-128
钛磁铁矿产于角闪辉石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等变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是在深部构造活动控制和后期变质作用下形成的晚期结晶分异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扬子板块西北缘发育新元古代火成岩,自南向北依次出露碑坝、望江山、城山-毕机沟等基性堆晶杂岩体,并伴生大量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岩体主要侵位于古元古界后河群,中-新元古界火地娅群和新元古界西乡群。前人研究该地区基性杂岩体的成岩年龄集中在830~780 Ma,但对于酸性岩的年龄报道较少。陕西洋县桑溪沟乡一带出露与毕机沟含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密切伴生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前人统称桑溪乡花岗岩体,本次研究依据野外地质产状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为具有条带状构造的粗粒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与毕机沟辉长岩体密切共生,相互蚕食、穿插,局部可见渐变过渡关系,统称毕机沟花岗闪长岩体;另一类是在侯家沟地区出露规模较大、具有块状构造的二长花岗岩-石榴子石白云母花岗岩,统称侯家沟花岗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通过对研究区内不同花岗岩体野外地质考察、镜下岩相学观察,并开展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等研究,认为毕机沟条带状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的形成年代(约822 Ma)正好处于扬子板块从四堡造山运动向裂谷作用转化阶段(0.9~0.8 Ga),代表事件为约825 Ma地幔柱上涌到扬子板块底部,引起岩石圈内部的快速热传导,短时间内诱发含水的SCLM(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发生大比例部分熔融。毕机沟花岗闪长岩岩体属于Rodinia超大陆裂解开始阶段拉斑玄武质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结晶的产物。侯家沟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的形成时代(约784 Ma),处于扬子板块裂谷峰期的晚期(790~760 Ma),在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厚度进一步减薄,岩石圈底部和软流圈顶部发生大规模部分熔融,伴生幔源玄武质熔浆上侵及构造运动在低压高温条件下地壳重熔形成侯家沟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