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地磁图作为描述一个国家领域内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基础科技产品,其选用的模型计算方法应准确合理地反映标准年代上地磁场空间分布及未来5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应用球冠谐和(SCH)方法,对中国地区1119个野外地磁测点和36个地磁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2005.0标准地磁年代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场及其异常场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975—1979年苏鲁皖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测量资料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在考查测区所有测点磁场变化的基础上,发现地磁总强度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可以将整个测区划分为正常区、过渡区和异常区。提出用分区的时间叠加法,统计研究苏鲁皖地区地磁总强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正常区和过渡区的磁场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异常区则有11γ左右的上升趋势。和华东地区地磁总强度长期变化的正常规律背景相比较,认为此上升趋势可能是长期变化局部差异的反映,而可能不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3.
唐山地震前后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1976年唐山地震的磁效应,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利用北京测区六年(1975——1981)的磁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局部差异,正常(无强震)时期地磁统计量的变化特性,以及长期变化局部差异对地磁统计量的影响.正常时期与地震前后地磁统计量的对比分析表明,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统计量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不同区域测点、测线的各种组合,计算了地震前后统计量的空间分布,以确定测区信息最强的区域.唐山地震在北京地区所产生的磁效应的统计性质如下:1.异常信息不是短期的波动,而是呈趋势性变化,其持续时间至少一年;2.离震中较近的 S 区异常显著,其主要根据是,地磁统计量 Smj,bsn和Fk2在 S 区变化显著.特别是统计信息的局部差异与长期变化明显不同,前者呈东西分布,后者主要呈北南走向;3.趋势性异常变化的平均空间差异随时间的变化在测区总体并不显著,但在 S 区这种差异的时间变化,在震前1976年3——6月却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4.
地磁正常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包括135年地磁测点和35个地磁台)以及我国邻近地区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根据各个测点的地磁异常值(观测值减去模型计算值),用球冠谐分析方法计算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并绘制2003年中国地磁异常(△D,△I,△F,△X,△Y,△Z)。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地磁异常场。  相似文献   

5.
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磁偏角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6~2010年云南东部地区9期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经过日变改正、长期变化改正消除地磁场的日变化及长期变化影响,计算各期地磁内源场的曲面样条模型并剥离出地磁异常场分布,求解相邻两期地磁异常场差异获取地磁异常场的变化,并对磁异常场中磁偏角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6.
唐山地震对北京地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7月28日, 唐山7.8级地震的震中西侧约200×140公里地区内的2×108个测点上(图1), 自1975年2月开始用质子旋进磁力仪每月进行一次地磁场总强度的观测.对全部测点观测资料的分析后发现, 全测区磁场的异常变化较小.测点密度较大以及震前震后长时间多次重复观测的资料积累, 使我们有可能进一步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统计分析, 以便更有效地排除干扰.1975年2月至1977年2月, 全部测点共25次重复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地磁统计量与唐山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为震磁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喀什—乌恰地区流动地磁测量数据处理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在喀什—乌恰地区32个测点的流动地磁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利用该数据建立了喀什—乌恰地区地磁场的曲面样条模型,绘制了区域地磁基本场分布图。以2005年中国地磁场球冠谐模型为参考场剥离了岩石圈磁场,绘制了喀什—乌恰地区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分布图。表明岩石圈磁场局部异常与测区内地震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通过1980年7月至1987年10月冀豫环地磁场总强度野外测点与邯郸测站观测成果的对比差δF1_(i,j)~′,进行资料可靠性判别、滑动平均值δF2_(i,j)~′,改正,对其差值δF3_(i,j)~′与测区附近的1981年11月9日河北隆尧5.8级、1983年11月7日山东菏泽5.9级和l 985年11月30日河北任县5.3级三次中强地震分析对比,还分析了Ms<5和Ms≥5地震前后的地磁变化。探讨了识别地磁变化异常的判别指标和定性判别短期(三至四个月左右)近区(地磁趋势变化异常测点附近数十公里左右)中强(Ms为接近6级)地震的预报指标,为拟定地磁趋势变化异常预报地震方法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是初步的,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观测研究和预报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辽宁地区地球物理场监测地磁测网的改造情况;利用改造后测网观测成果,分别绘制了辽宁地区地磁场总强度梯度分布图、地磁场总强度等值线分布趋势图及地磁场年变化分析图:探讨了改造后的地磁测网地磁场梯度分布规律;分析了辽宁地区各重要活动断裂及老震区地磁场总强度的年变化和邻期变化特征,为地震预报提供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安宁河断裂中断层泥七类SEM微结构类型,揭示了微结构类型的组合方式。首次应用微结构组合特征,讨论了断层粘滑与稳滑的两种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晋中南地区地壳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陕西长安、山西代县和太谷等地工业爆破的资料采用时间项法研究晋中南地壳结构的初步成果。文中首先结合长安爆破观测资料的总结,对时间项方法作一介绍。为使用太谷等缺乏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对时间项方法作了一些改进,使对于那些未有起爆时刻的爆破资料亦能用于确定时间项。使用上述爆破和各台记录的初动到时获得了晋中南地区的界面速度为7.95±0.04公里/秒,求得了41个点的时间项,取莫霍面以上介质的平均速度v0=6.4公里/秒反演求得了各点的莫霍界面深度,并对所得的结果结合晋中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及部分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6.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黄土地基震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黄土地基的震陷量预测,定量地研究了黄土地基地震沉陷特性与场地条件、基础形式、土动力特性等因素的相关关系,为黄土地基基础的抗震增稳设计与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北地震带北段深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桂培  李渭娟 《地震学报》1990,12(2):176-185
本文利用重力资料,采用单层地壳模式反演南北地震带北段的地壳厚度.根据艾利均衡假设,进行均衡补偿归算.编制莫氏界面图和11均衡异常图.根据地壳构造特征,划分六个地壳构造区.对天水-文县间立交构造格架进行初步的探讨.结合历史地震资料,讨论了地壳构造、均衡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潘海生 《华南地震》1994,14(2):44-48
新丰江地震目录数据库录入了1960—1969年新丰江水库区的地震目录共计31300条。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震中位置由直角座标转换为用经纬度表示,具有地震目录检索和统计2大功能,并针对新丰江地震的分区研制了专用软件模块。该系统采用模块化分层结构,增加了软接口,为系统的扩充和拓展打下了基楚。  相似文献   

19.
山西的一些断陷盆地是华北地震区内6级以上地震活动的重要场所。本文在详细研究每个6级以上地震的震中部位、烈度等震线特点、时间序列特征、发震构造走向后得出:在同一盆地内,6级以上地震原地重复发生,而且震级相近,时间间隔较短,发震构造走向正交或斜交,发震构造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水系分维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岗  王海 《地震研究》1990,13(4):389-395
本文运用分数维几何学,研究了河流水系分维与地壳里向运动、活动断裂格局及运动学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地壳垂向运动控制大型河流主干的总体形态;2)活动断裂格局复杂、水平运动强烈的地区,水系分维值高;3)走滑断裂较斜滑断裂对水系发育的控制强烈,而后者主要起到对水系的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