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土主权,在满足国际法的程序与实体要件的前提下形成。领土主权分为原始主权和继受主权,没有原始主权的终结即无从产生继受主权。早期国际法承认"发现"即产生完整的领土主权,而现代国际法则要求新领土主权的产生必须满足"发现—占领"原则。中国依据上述原则取得钓鱼岛群岛的领土主权且具有定局性。通过对中国钓鱼岛群岛领土主权的定局性进行探讨,有利于理解与维护中国相关争议区域的领土主权,并对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国家利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22-23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3.
钓鱼岛争端     
钓鱼岛,无疑是2012年最热也是最敏感的词汇之一。"日本海上保安厅巡航船,这里是中国海监50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你船行为已经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及主权权利,你方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采取的任何单方面的措施,都是非法的无效的,请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3,(8):22-29
钓鱼岛争端事件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因为,日本对钓鱼岛觊觎已久并且没有打算放弃的迹象,国人不可放松一日的警惕。捍卫钓鱼岛的领土主权,除了会喊口号、有决心之外,还应对钓鱼岛的历史背景有一个确切的了解与认知。如果你觉得在浩如烟渺的历史资料中无法理出一个头绪,  相似文献   

5.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0):24-28
(2012年9月)前言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窃取钓鱼岛是非法无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律文件,钓鱼岛回归中国。无论日本  相似文献   

6.
关注海权     
谈到主权,眼下中国人最糟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台湾问题:二是南海问题。两件事,居然都和海洋有关,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必然。不过.头一件虽有国际背景,终究还是炎黄子孙、自己的事,而后一件则牵涉到国与国之间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其复杂程度自然不言自明了。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和法律依据论钓鱼岛主权属我刘文宗一、问题的由来钓鱼岛亦称钓鱼台或钓鱼群岛,依主岛名称为钧鱼岛而得名。该群岛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距我国台湾省基隆港约120海里。隔冲绳海槽与琉球群岛遥遥相望,距后者约250海里。钓鱼群岛共包括8个岛礁,即钓鱼岛、...  相似文献   

8.
保钓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两岸三地民众及海外华人为捍卫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主权问题而进行的民间运动,常见的形式有游行、示威、出海登岛等。1970年初,"美国准备把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辖,包括钓鱼岛"的消息见诸报端,引发全球华人的不满。  相似文献   

9.
《海洋世界》2012,(11):15-16
2012年10月,中国海洋学会多家"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举办了专题海洋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主办方为在校学生和社会群众发放了海洋科普书刊,并宣传普及海洋知识。10月14日,中国海监83船展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钓鱼岛专题宣传活动,为前来展馆参观的人们发放了由中国海洋学会提供的《海洋世界》第458期钓鱼岛主题刊物及《钓鱼岛——中国的固有领土》图书,帮助参观群众增加对钓鱼岛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之间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主要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的原则来看,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司法判例,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和平解决其争端。  相似文献   

11.
9月20日,国家海洋局在北京举行维护钓鱼岛主权和海洋权益座谈会。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以及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海洋厅(局)、中海油以及科研院校的代表共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13亿中国人民感情的严重伤害,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  相似文献   

13.
简要研究了2012年国际法院最新判例——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领土和海洋划界案,总结了本案中国际法院关于海上争议岛屿主权判定把握的要点,国际法院受理该案件的理由和受理的内容。国际法院用三阶段方法确立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海上边界。提出了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必须研究国际最新判例相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美双方作为太平洋两岸的国家,并没有直接的海洋领土争端,但海权问题何以产生并影响中美关系呢?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在本质上是中国海洋主权追求与美国海洋霸权诉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南海诸岛、钓鱼岛、台湾岛等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有的部门在一些图书、杂志、报刊及影视、商业广告上却出现对中国疆域和国界的错误画法!最近,国家有关部门下发《关于严格遵守使用中国地图有关规定的通知》,国家海洋局迅即予以转发。就此事关维护我国领土领海主权的大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新闻发言人,他表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综述主要国家的海洋热能技术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海洋热能开发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阐明了我国在海洋热能方面的开发优势,进一步强调了开发海洋热能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加强我国领海基点保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9月11日,国家海洋局印发了《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与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领海是国家领土在海中的延续,属于国家领土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对领海拥有和领土同样的主权,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的规定,我国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十二海里,领海基线由各相邻领海基点之间的直线连线组成。  相似文献   

18.
海权是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象征,它不仅涉及领海、领空物理空间意义上的范围,更涉及一个国家、民族的尊严。南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被多国围绕,有3大通达世界的重要国际海峡航道:1)连接印度洋的马六甲海峡;2)进入北太平洋,通达亚洲与美洲多国的巴士海峡、台湾海峡,油气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军事战略地位重要,涉及多国和国际规则与利益居多,进而成为多国,特别是大国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角力的博弈场。从南海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与资源、南海问题的由来、近期南海主要争端事件及其国际背景解析入手,对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管理学意义上的相关对策与建议。认为从法理上提出有理有据的证据,争取舆论优势,强化实质性的海上管理,利用多种多管齐下如政治、外交、经济等多种手段,按照分阶段实施双边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诸多边界问题是需要认真进行顶层设计的,以达到"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张侠 《海洋世界》2009,(7):75-77
可以说,这些南极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提出,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它提醒国际社会,南极大陆领土主权的归属问题不会因为《南极条约》而真正冻结。  相似文献   

20.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2,(10):5-5
最近一个月以来,海洋的热度突然急剧增温。虽然这主要拜日本对我钓鱼岛掀风作浪所赐,但由此引起公众对海洋事务更为广泛的关注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在钓鱼岛事件过程中引发的诸多社会反应,也揭示了一些平时被掩盖的问题——并不完全是海洋问题。《海洋世界》杂志很少就海洋以外的社会问题展开评述,但是目睹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