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地层新资料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在西藏北部双湖江爱达日那地区新发现一套出露较完整的三叠纪地层体,从多重地层的角度阐述了三叠系各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的基本特征。通过剖面测制,获取了丰富的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和古生物化石资料,尤其是下三叠统硬水泉组生物扰动灰岩、鲕粒灰岩、豆粒灰岩和中三叠统康南组舍菊石灰岩的发现,为羌塘盆地三叠系地层、沉积相划分与对比,生物古地理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根据岩石类型和生物组合等特征,将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含煤系地层划分为3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红水沟组、石门关组和江爱达日那组。  相似文献   

2.
孙之平  韩颖平 《贵州地质》1998,15(2):115-118
文章对威宁西部敞寨(三道河)向斜两冀下三叠统东川组剖面层序、横向分析、化石组合等作了详细的介绍,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八个岩性亚段,其剖面结构由四个大的沉积旋回组成,每一旋回为红色泥岩→灰紫色粉砂岩、砂岩→灰岩组合而成,以岩性、沉积结构结构及化石组合等分析认为属东川组,为早三叠世奥伦期河湖相沉积的产物,共与贵州其它地区同期地层的沉积环境有较大的差异性,为贵州三叠系下统一个新的地层单元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若尔盖一带三叠第层序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旭龙  杨恒书 《中国区域地质》1997,16(2):193-199,204
川西北地区三叠系广泛发育,其地层层序及岩性特征与相邻的西秦岭南部一带十分相似。根据若尔盖-南坪实测地层剖面资料的对比研究,将该区三叠系划分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和上三叠统咀朗组,纳鲁组,卡车组4个岩石寺层单位。  相似文献   

4.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一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竹蜓)、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5.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6.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一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竹蜓)、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7.
奉节天坑地缝景区, 位于重庆市东北部, 景区内喀斯特景观总体可概括为天坑、峡谷(含地缝、常态、复合式三种类型)、峰丛洼地、洞穴、象形山、水文遗迹等6大类, 它们以下三叠统大冶组和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地层为物质基础, 或呈线状, 或呈面状, 或呈点状, 有序分布于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水文系统内, 共同构成一个以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天坑及世界上最长的地缝为核心, 峰丛、洼(谷)地、峡谷、洞穴、地下河、地表河等为重要补充, 形态雄伟、典型、幽美、珍稀的奉节喀斯特景观群。同时在对景区喀斯特景观特征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 系统研究和探讨了奉节喀斯特“横纵分异”式的形成演化过程, 并认为它是一个能充分展现天坑、地缝和峡谷喀斯特复杂演化过程和规律的典型代表地, 是全球天坑、地缝和峡谷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杰出范例。  相似文献   

8.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一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9.
地层方面,在冈玛错下石炭统日湾擦卡组上部灰岩中采获晚二叠世古生物化石组合;在查波错东岸中二叠统鲁谷组上部灰岩中采获中三叠世化石;在磨盘山-带侏罗系雁石坪组灰岩中采获筵、珊瑚化石,大部分应划分为二叠系;在他利克甘利山上三叠统肖茶卡组中采获早三叠世牙形刺,将其修订为下三叠统硬水泉组;在测区东北角新发现一套角度不整合于上三叠统肖茶卡组砂屑灰岩之上的火山岩;友谊沟南西侧前人所划石炭系木实热不卡群与前泥盆系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不存在,二者实为同一套地层;在尖山至走构由茶错一带新发现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及一套玄武岩;在峡峡定沟、麦尔则一带新发现一套安山岩;在则下龙一带新发现一套冲积成因的更新统砾岩;初步确定区内第四纪更新世有古大湖存在。岩石方面,原所划的昆楚克错岩体、加作巴热岩体、先遣岩体实为一个巨大岩基;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一套富含云母的典型S型花岗岩;在冈玛日北西岗玛错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处花岗片麻岩;在达尔应一带新发现呈断夹块产出的石榴角闪中长片麻岩;在冈玛日一带发现呈岩片状产出的蓝片岩。构造方面,查明冈玛错断裂为一构造混杂岩带,区内存在上、中、下构造层次的变形。新发现一批铜、铁、金、石膏、玉石等矿点。  相似文献   

10.
对藏北羌塘盆地南缘色哇地区的三叠纪与侏罗纪地层进行研究,在下侏罗统曲色组之下发现了一套以灰岩为主的地层,建立了索布查组,该组下部产晚三叠世腕足类、双壳类、六射珊瑚,上部产早侏罗世菊石,因此确定索布查组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应在索布查组之内,三叠系与侏罗系可能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1.
西南岩溶区矿山与水污染问题探讨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南石山连片分布的岩溶区,总面积约100万km2,其中裸露岩溶区面积约62万km2,这里虽然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但由于岩溶强烈发育,降水很快转化为地下径流,通过众多岩溶地下河排入位于深切峡谷的大江大河里。该区地形西高东低,西部为云贵高原,东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是过渡的斜坡地带。云贵高原处于生态屏障区,是长江和珠江的分水岭。该区矿产资源丰富,如贵州的煤矿、稀有金属、磷矿等;广西的有色金属、锰矿、铝土矿等。采、选矿产生的尾砂及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北面影响长江流域,南面影响珠江流域。2008—2010年间,"西南岩溶石山地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专家组先后几次对岩溶石山区部分矿产开采点引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考察,认为由于不规范、不合理的矿产开发带来的水环境问题依然比较严重,是影响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陕西宁强禅家岩天坑群是汉中天坑群中 4 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之一,位于扬子陆块北缘,发育有多样的地质遗迹。文章通过大量野外勘测,总结出陕西宁强禅家岩天坑群地质遗迹的分布特点,并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以揭示南北过渡带峡谷地貌下喀斯特的形成及演化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形成了以天坑、台原、溶洞、峡谷以及次生化学沉积物为特色的2大类4类5亚类的地质遗迹;(2)区内喀斯特地貌典型,天坑和溶洞最为发育;(3)受峡谷深切影响,研究区内形成有4个地表喀斯特台原,其均具有相对独立的喀斯特水文地质特征,而天坑和竖井均已进入退化期;(4)在地层、岩性和构造多因素作用下,区内天坑孕育于新构造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大冶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大冶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六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部碳酸盐盆地、北部碳酸盐斜坡、浅水碳酸盐台地、南部碳酸盐斜坡、南部碳酸盐盆地、东南部碎屑滨海。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不断变浅,至末期,海域普遍抬升而变为碳酸盐台地。  相似文献   

14.
贵州碳酸盐岩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岩溶地下水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中美 《地质与勘探》2017,53(2):342-349
贵州遍布碳酸盐岩,这些碳酸盐岩控制了丰富的岩溶地下水分布。由于碳酸盐岩空间分布不均匀,岩溶地下水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导致贵州岩溶山区找水的成功率较低。为了提高找水的准确率,减少经济损失,需要对贵州碳酸盐岩相与岩溶地下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本文基于资料收集和野外地质调查,运用MPGIS工具,编制了相应图件。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碳酸盐岩相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其中南部和西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的石灰岩区,北部和东北部主要为局限台地相的白云岩区,西北部和西南部主要为开阔台地相石灰岩与局限台地相白云岩互层区,西南的安龙-贞丰-紫云-罗甸一带和贵阳青岩、安顺地区主要为台地边缘相礁灰岩分布区;开阔台地相石灰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洞-管道水,局限台地相白云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孔-溶隙水,开阔台地相与局限台地相互层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溶隙-溶洞水,台地边缘相礁灰岩控制下的岩溶地下水为岩溶洞-管道水。该研究结果对贵州岩溶地下水的寻找和开发以及提高找水准确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文龙 《地质与勘探》2016,52(3):462-471
目前对于贵州铝土矿含矿岩系基底地层特征及其与成矿关系有一些研究,但缺乏系统性.通过在对省内大量铝土矿床勘查和研究资料的分析,获得一些新的认识.该地区基底地层时空分布上,由南到北、由西到东逐渐变新,黔北主要为硅酸盐岩,但古喀斯特地貌不明显,黔中以碳酸盐岩为主且有显著古喀斯特地貌.基底地层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成矿物源,同时也控制了矿体形态.因基底岩性和古喀斯特地貌的不同,使得在铝土物质沉积阶段沉积分选方式有差异,同时导致铝土物质次生富集阶段地下水化学特性及动力系统的差异,使硅排铁作用强弱不同,这些因素都影响矿石类型和品位.  相似文献   

16.
黄陵背斜的构造几何形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褚杨  林伟  王清晨 《地质科学》2010,45(3):615-625
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克拉通的东缘,其核部出露的崆岭群被认为是扬予克拉通的基底岩石,并成为华南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从区域上看,黄陵背斜紧邻江汉盆地,东西两侧分别是荆当盆地与秭归盆地,黄陵背斜和周缘盆地构成明显的隆起—坳陷相互对应的构造。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几何学的剖析表明,黄陵背斜的两翼西陡东缓,构成不对称背形的穹隆构造。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相应的岩石变形以顺层滑脱及相关的褶皱和小规模的逆冲断层为主,在早三叠世薄层灰岩、志留纪龙马溪组页岩、奥陶纪灰岩、寒武纪炭质灰岩以及震旦纪陡山沱组薄层灰岩广泛发育,并具有垂向缩短的重力滑脱特点,构造叠加关系指示了其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纪之间。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并深入探讨了黄陵背斜成因的3种可能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张加桂 《地质科学》2002,37(3):288-294,319
泥灰质岩石区岩溶地貌是地貌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三峡地区为例,提出了该区泥灰质岩石分布区广泛发育的漏斗状沼泽凹地、脖颈状岩溶地貌、两沟之间的槽状谷地和溶蚀台地 4种地貌形态,探讨了这些地貌的成因,并指出各种岩溶地貌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叠加。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岩溶地质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一研究对泥灰质岩石区的工程建设,特别是三峡移民迁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扬子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岩相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志华  冯增昭 《地质科学》1998,33(2):180-186
在中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岩石类型丰富多样,碳酸盐岩、碎屑岩和蒸发岩均有。用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做出了单因素基础图件5幅及岩相古地理图1幅。在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整个中扬子海域具“四分”特征,即自北而南依次为北缘碳酸盐开阔台地、北部蒸发盐-碳酸盐台地、中央碳酸盐局限台地、南部三角洲。在该时期内,从早到晚,沉积水体曾经历了两次大的海侵、海退,且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9.
李源航 《贵州地质》2014,31(2):141-146
本文根据茅口组古地貌及上覆地层岩性分布特征,以野外调查和实际勘探试验资料为依据,采用典型剖面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带发育及富水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玄武岩及省内局部硅质岩覆盖区,茅口组古岩溶发育最为强烈、富水性良好,而东部龙潭组碎屑岩、吴家坪组灰岩覆盖区,深埋藏条件下的茅口组古岩溶整体发育及富水性程度相对减弱。进而讨论了古地貌特征及不同上覆地层岩性对古岩溶带空间分布及富水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研究区茅口组古岩溶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中发现的岩溶问题是一个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巫山县新城二郎庙小区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那里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在特殊的气候、水文和地质环境下遭受了强烈的岩溶作用,岩体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完整的灰岩变为层状碎裂岩体、岩溶角砾岩、泥质条带和残坡积角砾层。不同的地貌部位具有不同的岩溶特点和强度,总体规律性是由西向东、剖面下部至上部岩溶作用增强,其中陡坡下地形由陡变缓的转折地带和冲沟下部是岩溶作用最强烈的地带。岩溶作用形成了各种微地貌和特殊的岩体组合格局。岩溶导致岩体的力学强度和稳定性不断降低,加上其他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可能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这些问题必须在移民迁建以及将来城镇运行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