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的基础内容,现有研究多针对单一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研究,未对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差异进行规律总结。基于资源-区位角度,提出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新解释框架,利用旅游在线评论,验证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新解释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研究发现(:1)资源和区位条件是影响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2)随着资源独特性和区位优势的提升,客源市场的分布逐渐分散,各类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的地理集中指数愈发相近。普通型旅游地(开封、焦作)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800 km左右,独特型旅游地的核心市场范围延伸到1 250 km以上;(3)区位条件决定旅游地客源距离衰减的速度,旅游资源吸引力影响距离衰减的形态。该研究贡献在于明晰了不同类型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差异,并修正了经典客源市场距离衰减理论。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省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的旅游资源大省,2002年境外游客人数为97.6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4.7亿美元。为把旅游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因而认真分析研究山东省境外客源市场,对建立合理的客源市场结构、开拓山东省境外客源市场、大力发展山东旅游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山东省境外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变化结构、时间变化结构、旅游目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为今后发展山东省境外旅游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异质性是旅游流研究亟待拓展的内容。以北京、武汉和西安为案例客源地,基于2017年获取的城市居民出游行为大样本问卷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地图分析法等方法,从客源地视角对自驾车、火车、飞机3种交通方式旅游流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① 随着出游交通时间的增加,自驾旅游流呈指数衰减,火车和飞机旅游流呈正偏态分布。② 3种交通方式旅游流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自驾高到访率区域围绕在客源城市周围;火车与飞机高到访率区域远离客源城市。③ 不同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具有共轭性,距客源城市球面距离0~400 km区域为自驾黄金出游空间,400~1 200 km乘火车(包括动车和高铁)6.00 h可达区域为火车黄金出游空间,1 200~2 600 km区域为飞机黄金出游空间。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异质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共轭模型,刻画了自驾车、火车、飞机3种主要交通方式黄金出游空间的位置和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对该区域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该文利用西安及其毗邻地区旅游市场的抽样调查资料和相关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运动模式、路径、结点、结点层次、域面和扩散6方面对其国内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进行剖析,得出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的5个特点:1)国内省外游客运动遵循辐聚一基营模式,市场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2)自然旅游资源的客源比重随距离衰减的速度比人文旅游资源快,该区域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垄断性;3)西安市客源吸引半径大而稳定;4)近距离范围内结点数量少,层次低,客源市场区位不佳;5)游客集中度降低,客源市场发展呈现波状圈层式增长演变规律。以此为依据,提出该区域未来旅游业发展应通过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创造新的发展机遇来改善不良的市场区位,在保证中等距离客源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克服距离阻力,促进远距离客源市场份额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军 《地理研究》1994,13(1):118-118
区域旅游客源市场的研究应该成为旅游地理学的核心之一。旅游市场因其旅游产品的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场,旅游客源市场是狭义的旅游市场,并表现出“三维”结构特征。各旅游地均有其相应的市场指向性,包括层次指向和地域指向。从市场分析和开发的角度,旅游地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各具有其客源辐射半径,且各旅游地之间存在着客源空间竞争。旅游客源市场的评价可采用主导、次要和机会市场三级评价体系,主导市场的确定还可借助于定量模型。市场分析和评价的归结点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相应的市场定位,这是客源市场开发基本程序中的关键环节。在以上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和湖南张家界两类不同客源的旅游地分别提出了市场开发的战略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总被引:107,自引:1,他引:107  
保继刚 《地理学报》1997,52(3):237-245
主题公园是一种投资大、风险高的新型旅游项目,通过大量的实证调查和文献总结,本文对影响主题公园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空间集聚和竞争以及决策者行为。  相似文献   

9.
黄山市自驾车入游流旅行空间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卢松  吉慧  蔡云峰 《地理研究》2013,32(1):179-190
以安徽黄山市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自驾车入游流空间行为。结果表明:①自驾车入游客源市场结构表现出近域性明显、东向发展特征显著、集中于4小时交通圈等特征,其中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客源占据了绝对比重,达到76.6%。②自驾车旅游空间使用曲线具有较为典型的Boltzman曲线特点,即随距离增加,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在400 km处达到最高峰,随着距离的进一步增加,旅游人数出现快速下降趋势,其引力场主要集中在600 km范围以内。③自驾车入游流空间流动行为特征表现为:高速公路构成黄山市自驾车旅游交通线路流量的骨架,自驾车在区域内形成了较为显著的集聚中心,交通流量区域空间分布明显不均衡,景区空间相互作用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行为。④黄山市自驾车旅行空间模式主要表现为直游式为主(64%),没有完全的环形线路模式。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成长是产业结构研究的主体内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的成长,其所构成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发生新的变化和组合;而各个空间客观上存在着资源差别、位置差别和由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发展水平的差别。因而,产业结构的成长在不同的区域将会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这是区域经济具有不同发展性质与方式的根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的区域格局构成了各种不同性质的经济区,研究产业结构的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浩  陈浩  曹靖 《地理科学》2012,(7):784-789
近些年来,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博弈论的角度切入,通过建立伯特兰德模型,分析在寡头垄断环境下景区的竞争策略,确定均衡条件下的最优门票价格;通过引入"智猪博弈"模型,以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为例,分析了几种不同情况下景区间的合作关系,提出在景区实力较悬殊的情况下,小景区存在通过搭便车增加自身游客量的方法;而在其他几种情况中,景区间可能分摊投资费用或者都不愿投资;最后,通过对阿坝和皖南两个案例的讨论,初步验证了提出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组织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运用最近邻分析法研究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状态,并以海拉尔市和阿尔山市为中心的空间点分布集聚性更为明显的A、B两个团簇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A、B簇区的旅游资源特征与旅游活动类型逻辑关系、旅游地边际效用和旅游活动空间行为模式,并根据建筑学剖视图原理,运用“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式分析旅游地资源特征与目标细分市场游客偏好之间的紧密程度,通过有效组织强关联度的旅游活动实现A簇区和B簇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表明,最近邻分析模式、旅游地边际效用分析以及“使用者温度计量”模式为区域旅游活动空间组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基于交通网络和旅游资源禀赋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研究具有一定欠缺性。借鉴Shih研究成果,基于旅游者行走游线和旅游流量,分析社会网络理论的程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3个指标作为衡量区域旅游进出通道和中心性、可进入性和旅游集散中心的意义,将目的地划分为区域旅游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并对区域旅游分工和设施配备要求提供理论指导。旅游核心区应配备旅游中心、信息中心和口岸交通设施,旅游缓冲区应加强旅游景区建设,旅游边缘区在加强景区建设的同时还应强化宣传工作。探讨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措施,并对福建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运用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可视化等方法,对比研究1997-2013年中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客流省份分布动态特征。研究表明:① 京沪粤极化减弱,中西部新兴增长极崛起,区域差异趋于缩小。② 客流分布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近程市场客流分布较远程集中。③ 欧洲市场局部空间结构最简单,东南亚最复杂;日韩市场受时空依赖影响最小,北美洲最大,东南亚次之;江浙沪间客流增长的时空依赖效应以溢出为主;而京粤对邻域以极化为主;中西部旅游欠发达省份局部空间结构稳定,增长缓慢。④ 国际旅游发展以省份间协同增长为主,局部空间竞合态势不同。⑤ 客流分布空间凝聚强,省份市场地位相对稳定;时空变迁概率因区域、市场而异。应打破行政壁垒,发挥空间溢出效应,促进要素流通;欠发达省份既要加强区域合作,也要不断自我完善;壮大中西部新兴旅游增长极;加大远程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15.
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与空间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旅游业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将成为未来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重力模型与社会网络,构建江淮城市群旅游地旅游经济网络模型,应用Ucinet 6软件分析城市旅游地功能特征,探讨空间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旅游经济网络联系呈南紧北疏的空间不平衡态势,城市旅游地之间网络密度、联结边数、联系紧密度正在增长,而重点城市的中介能力和核心作用有降低趋势,多数城市呈路径依赖的循环累计,网络空间均衡性增强,据此将11个城市旅游地划分为5种类型。结合区域交通布局、旅游资源分布、城市经济实力等要素,对11城市进行旅游地层次划分,提出了“三条一级旅游轴线、两条二级旅游轴线、一条潜在旅游轴线”的空间结构及与周边重要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80,自引:4,他引:80  
牛亚菲 《地理学报》1996,51(1):80-87
本文研究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的地域分布规律和空间联系特征,提出了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模式以及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并根据我国旅游供需分布特点,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旅游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以南京市夫子庙景区为例,分析其国内309个地级及以上客源城市受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影响,构建损失指数,量化评估疫情对客源地需求的影响强度及空间差异,并通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方法探索需求受损差异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①疫后客源市场空间集聚特征及近程化趋势更加明显,客源需求受损程度在空间上分异明显,中远程客源地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更高的脆弱性;②疫情对客源市场规模的影响大于市场空间格局,疫情前后客源市场空间格局演化具有较强一致性及正向空间整合性,局部区域结构稳定性高;③各客源城市疫情严重程度与损失指数之间无空间关联性;引力模型优化的经济联系强度指标与损失指数在空间上存在较明显负相关性,局部空间关联模式以低?高集聚为主,且以南京为中心250 km范围内的近程客源地及900 km范围内的中程客源地的各项空间关联特征存在明显分异。更加精细化的量化评估可为目的地针对不同客源市场制定恢复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南太行山区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该区旅游市场结构以国内游客占绝对优势;旅游者以中青年居多,其分布具有空间近距离性,行为特征表现为休闲观光比重大、散客多、逗留时间短等。针对这些特征,充分考虑南太行山旅游资源的特点、区位条件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规划了旅游市场的细分目标,并从形象营销、品牌营销、网络营销、绿色营销、整合营销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扩展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区域(TDD)及其空间结构研究——以西安为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西安为例,对旅游目的地区域(TDD)进行了界定。以"一日游"旅游行为基准给出了西安旅游目的地区域范围,即以250 km为半径,相当于单程旅行2.5小时的通达范围。并发现西安TDD对周边地区旅游客源产生了明显的截流效应。分析了主要旅游景点(3A以上)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呈现集聚分布,有利于旅游资源组团式开发。运用洛仑兹曲线,发现西安市出行的5条主要旅游路径利用强度存在严重不均衡。文章结论主要包括:TDD的核心表现为旅游区、旅游节(景)点和旅游路径三种空间要素,其中对旅游目的地区域发展影响较大的两个要素是高级别景区与旅游路径,二者决定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规模、空间分布和旅游流向。随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推进,客观上要求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旅游热点地区要逐步打破地区壁垒,共同开拓市场,优化旅游景点组合,打造旅游精品群,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克服缺乏研究分析所需的各源点(旅游目的地)间旅游流的流量、流向数据,本文基于网络分析原理的数据库分析技术,对航空口岸选择变化所引起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以广州-广州,上海-上海为入出境口岸的客流联系比较发育,其次是北京-北京、上海-广州(或广州-上海),而选择北京-上海(或上海-北京),北京-广州(或广州-北京)为入出境口岸的旅游流空间场发育较为薄弱。造成这种空间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旅游资源区位供给、旅游者市场需求(如产品偏爱,旅游时间限制)、旅游交通(航空网络连接强度和紧密度)及旅行社营销等共同影响。研究结果为入境台胞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