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东亚岛弧地形横剖面与板块运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东亚岛弧横剖面形态的系统分析,并结合弧前的构造应力的分析,作者认为,东亚岛弧形成于板块东移的构造环境中,横剖面形态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内缓外陡型和内陡外缓型,这两种不同的横剖面具有不同的弧前应力,前者表现弧前挤压,后者表现弧前引张,这反映地貌形态与构造应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对冲绳海槽及邻区构造地质学和热液地质学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将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冲绳海槽形成演化、岩浆作用过程、热液系统结构、流体循环模式和成矿作用特征等多方面的问题,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探讨了冲绳海槽构造地质过程对热液活动和成矿作用的控制机理。分析认为,区域中尺度地幔流引起了东亚大陆边缘岩石圈向东的蠕散,并驱动了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海沟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在弧后小尺度地幔对流、岩石圈减薄、板片反卷和俯冲后退的共同作用下,冲绳海槽发生弧后张裂。张裂作用在岩石圈内形成了网状破裂系统,为岛弧和弧后岩浆上涌提供了通道,并且引起了不同来源岩浆的干扰和混合。侵位到地壳浅部的岩浆为热液活动提供了热源和主要成矿物质来源,是影响热液活动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层覆盖改变了流体的浅部循环结构和原始流体成分。热液区内普遍存在的流体相分离过程,导致了广域成矿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由最新获得的重磁、地震和多波束地形数据 ,结合多尺度的地幔流动力分析 ,展示了南冲绳海槽岩石圈构造动力的多样性特征和其内在的联系。从上新世开始的三幕张性断陷活动是在以前的压性断裂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向岛弧侧迁移 ,岩浆、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正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交汇处。深部动力源可归结为上地幔对流产生的菲律宾海板块俯冲 ,引起岛弧岩石圈挤压褶皱而向海沟旋张掀斜 ,产生弧后岩石圈的张性构造 ;进一步引起弧后软流圈挤压隆起 ,岩石圈与软流圈耦合作用导致海槽断陷张裂、岩浆活动。冲绳海槽仍是一个软流圈在汇聚的弧后盆地。全球性左旋压扭滑移背景 ,琉球海沟南段俯冲受阻小、强度大 ,台湾—吕宋的北向挤压 ,使海槽表现为剪张性 ,由平移断层调控使张性断裂左旋雁行排列 ,整个海槽张性构造由北往南推进 ,张应力方向由NW过渡到NNW。  相似文献   

4.
论东亚大陆的陆缘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缘弧是太平洋西北岛弧背后大陆陆地与内海间的弧形构造.这些陆缘弧的特点是:1.陆缘弧彼此形态相似,均一致突向大洋,它们在几何学上与相对应的岛弧相同;2.它们具有大致平行海岸线的断裂弧,其断裂面经常倾向大陆;3.沿弧存在着主要为新第三纪以来的基性火山活动;4.沿弧发生近期浅源张裂地震活动;5.它们切割大陆内所有中生代构造,是最新的活动构造带.作者还探讨了东亚陆缘弧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5.
序言     
台湾海峡及其邻区位于东亚活动大陆边缘重要地段,居于台湾俯冲带的弧后地带,东北面是冲绳海槽,西南是南海海盆。然而台湾海峡本身既非弧后盆地,又不是边缘海盆,又非裂谷带。台湾岛弧的俯冲带的俯冲方向又甚特殊,因之研究本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是岩石圈动力学和演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活动板块边缘理论研究的深化,而对深部及浅层构造的了解,又有助于对本区的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以及地震预报和灾害的防止。  相似文献   

6.
台湾岛位于沿菲律宾海西缘展布的琉球岛弧和吕宋岛弧的结合处.台湾岛以南,南海岩石圈向东俯冲到吕宋岛弧之下.台湾岛以东,菲律宾海板块向北俯冲到琉球岛弧之下.晚新生代,由于吕宋岛弧与亚洲大陆的碰撞,形成了台湾山带,台湾山带的构造走向为NNE-SSW,其弧凸向亚洲大陆.台湾岛内,西缘一系列的叠加精皱和推覆体很好地显示了造山构造特征,这些造山构造特征被认为向南延伸至台西南近海地区.然而,由于它们被较厚的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台西南近海地区的构造模式多数尚属未知.据最近的一项海洋地球物理调查,马尼拉海沟沿NNW向…  相似文献   

7.
转换断层     
金翔龙 《海洋科学》1980,4(1):59-60
岩石圈被一些活动带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坚硬板块,这些活动带便是岩石圈板块的边界。地球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类型的板块边界——洋中脊、岛弧-海沟系(或造山带)和转换断层,它们相互组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全球性的活动系统。转换(transform)  相似文献   

8.
台湾地质与板块构造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台湾岛虽然是西太平洋岛弧系的一部分,但是它具有岛弧系中许多其它岛屿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这可能与它的特殊的地质发展历史有关.本文在概括地分析了台湾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以及有关台湾地质构造演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之后,提出了将台湾的地质构造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的模式:1.中—晚中生代,安底斯型活动大陆边缘阶段;2.第三纪稳定大陆边缘阶段;3.更新世,吕宋弧逆时针转动和弧陆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9.
史学建 《海洋通报》1998,17(2):51-57
东亚岛弧海沟系在平面形态上表现明显的不连续性,各段两端向大陆弯曲,中部向海凸出,这种形式与海底岭脊密切相关;地震活动沿岛弧呈狭窄的带状分布,但其活动性在岛弧的延伸方向上及岛弧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表现在岛弧两端或岛弧与海岭的交接地段活动性较强,而中段活动性较弱。菲律宾海板块西侧(靠大陆)活动性较其东侧(靠太平洋)强,马里亚纳弧的NNE和NE方向段地震活动弱于其它的方向段。岛弧地震和大陆地震发生的时间关  相似文献   

10.
马里亚纳岛弧系的垂向旋转运动与海槽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处于垂向旋转应力场作用下的马里亚纳岛弧系发生了垂向旋转运动,岛弧表面张裂而一分为二,形成东海脊和西海脊.东海脊的旋张掀斜运动使早期形成的岛弧向海沟轴方向不断迁移、沉降,同时导致马里亚纳海槽形成. 马里亚纳海槽新月形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沟-弧系水平方向的差异性运动和岛弧系向东的差异性旋张掀斜运动所致.马里亚纳海槽实质上是岛弧系中发育的负向构造,始终属岛弧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弧后盆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许靖华 《海洋学报》1979,1(2):243-251
有关岛弧的研究,在三十年代早已开始了.1930年时,荷兰一位地球物理学家在研究重力异常时发现,在印尼南部的诸岛形成了一个弧状的构造,称它为岛弧.而且发现了它以南弧形的爪哇海槽,这是个很深的海槽,在它北坡下有个很大的重力异常带.这个海槽发现后,许多地质学家普遍认为岛弧在海洋地质上是个很重要的现象,与造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四国海盆起源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国海盆位于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菲律宾海的东北部,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而形成的一个目前已不活动的弧后盆地,具有高的热流值和洋壳裂开历史,并且具有双翼不对称扩张模式。其磁条带具有“东西不对称、南北不对等”的特点,从而造成四国海盆“北宽南窄、东凸西平”的地形、地貌特征。四国海盆具有典型的弧后盆地沉积特征,主要包括半远洋沉积、火山碎屑沉积和少量的远洋沉积。在早中新世、中中新世、晚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都有一定的岩相组合特征,并反映了当时的沉积环境。中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和东部,晚中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上新世和更新世在盆地的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均发育有碎屑沉积。由于中更新世南海海槽的形成及其对物源的阻隔作用,在盆地北部发育了远洋粘土和钙质生物沉积。中中新世,盆地的北部、东侧和西侧均有火山活动发育,晚中新世仅在东部岛弧区有火山活动;上新世仅盆地的北部有少量的火山活动,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在盆地北部发育。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边缘海盆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地球深部地幔流动引起的地质作用出发,结合裂谷的发展演化规律,认为地幔向东(或南东)的蠕散和流动促使亚洲大陆边缘地壳拉伸、变薄以致破裂,由大陆裂谷发展至弧后裂谷,形成西太平洋边缘海盆。最后提出边缘海盆发展演化的4个阶段,即:新生阶段(郯庐裂谷系)、幼年阶段(冲绳海槽)、青壮年阶段(日本海)和成熟阶段(南海)。  相似文献   

14.
Transform faults in back-arc basins are the key to revealing the o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arginal seas. The Okinawa Trough (OT) represents an incipient and active back-arc or marginal sea basin oriented in a general NE-SW direction. To determine the strike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nsform faults in the OT, this paper dissects the NW- and NNE-SN-trending fault patterns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profiles, gravity anomalies and region geological data. There are three main NW-trending transpressional faults in the OT, which are the seaward propagation of NW-trending faults in the East China Continent. The NNE-SN-trending faults with right-stepping distribution behave as right-lateral shearing. The strike-slip pull-apart process or transtensional faulting triggered the back-arc rifting or extension, and these faults evolved into transform faults with the emergence of oceanic crust. Thus, the transform fault patterns are inherited from pre-existing oblique transtensional faults at the offsets between rifting segments. Therefore, the OT performs the oblique spreading mechanism similar to nascent oceans such as the Red Sea and Gulf of Aden.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ew data of a total of 60 000 km, the authors propose a new spreading model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Basin and suggest that magnetic anomalies in the Basin are the magnetic anomalies of a new type in marginal basins, that the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eafloor spreading phases and that the southward migration of spreading ridge is related to the asymmetric spreading.  相似文献   

16.
现代海底典型热液活动区地形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敏  翟世奎 《海洋学报》2005,27(6):46-55
对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区地形环境特征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对现代热液活动及其矿产资源分布规律、热液活动成因机制等的了解.在冲绳海槽热液活动区实测水深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收集了其他典型热液活动区的水深、多波束、地震剖面等资料,据此绘制出主要典型热液活动区的三维地形图.通过对典型热液区地形环境特征的系统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尽管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广泛分布在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弧后扩张盆地等各种不同的张性构造环境及现代海底火山活动区,但也仅出现在特殊的地形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对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活动的分布规律、扩张速率、水深以及热液硫化物的矿物组成与金属品位等特征进行探讨。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热液硫化物区以活动型热液区为主,受扩张速率的影响明显主要分布在20~60 mm/a地区;水深分布规律主要受所处构造单元的水深特征控制,而非由热液硫化物区的形成特征所决定;研究区内的热液产物主要为富Zn-Cu、富Ba-Zn以及富Fe-Cu型硫化物;热液硫化物中冲绳海槽具有最高的Ag、Pb含量,劳海盆具有最高的Zn含量,马努斯海盆和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海槽具有较高的Au含量,北斐济海盆具有最高的Cu含量。本研究将进一步为西太平洋岛弧-弧后盆地地区热液硫化物资源的勘探与潜在资源量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东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类型和成盆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东海新生代沉积厚度最大可达10km。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从晚白垩世至中始新世,由于中国大陆向东濡散和掀斜断块作用,在大陆边缘由陆缘裂谷盆地转化为浅海沉积盆地。第二阶段从晚始新世至中中新世,由于喜马拉雅陆缘造山带的形成和中国大陆边缘的隆升联合作用结果,在大陆边缘由环绕大陆分布的带状地堑转化为前陆盆地。第三阶段从晚中新世至第四纪,由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形成弧后断陷及弧前坳陷。从横向上看,不同性质和时代的沉积,由西向东,由老到新,依次排列。从盆地性质上看,由老到新,张性盆地和压性盆地交替形成,叠置在一起。因此不同时代和性质的盆地,具有不同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9.
马里亚纳海槽是一个正在扩张的弧后盆地。文章分析中国和联邦德国合作考察马里亚纳海槽两个沉积岩心的一般沉积特征、物质来源及其影响因素。两岩心沉积物均以砂质粉砂、粉砂和粘土质粉砂为主,含较多黑色火山灰层和黑色纹理,岩性分析表明,物质以火山碎屑为主。由于两岩心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导致岩性、构造和物质来源不同。61KL岩心有4或5个递变层序,为典型的浊流沉积,物质主要来自东部活动的马里亚纳火山弧,由浊流搬运而沉积。57KL岩心物质主要来自海槽扩张裂谷本身的火山喷发。两岩心均为半远洋沉积物。  相似文献   

20.
冲绳海槽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及其非同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冲绳海槽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特别是其构造活动性表明,海槽轴部存在一个扩张应力场,是弧后扩张形成的边缘盆地。其基本特征和构造活动性从东北至西南差别明显,具有南北分段的特点。据此作者把海槽分为扩张作用非同步发展的三段;东北段处在扩张前以裂陷为主的地堑或半地堑阶段;中段处于初始扩张过程的裂谷阶段;西南段则处于相对高级扩张的弧后盆地阶段。这种非同步发展可能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过程中,其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