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的的建筑物损失的快速评估方法,建设开发了具有实用意义的城市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系统。研制结果表明,GIS可以方便地与城市建筑物信息进行空间匹配,实现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2.
利用GIS技术建立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屈春燕  叶洪 《地震地质》1998,20(4):150-44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将GIS技术应用于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研究,以GIS工具软件Mapinfo及Arc/info为软件开发平台,初步建立了东南沿海地区工程地震地质基础信息系统。该系统具有空间查询、空间特征相关分析等功能,为工程地震研究中各类数据的有效管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3.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昆 《地震研究》1999,22(3):290-296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因此GIS技术的进步直接受到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的影响。本归纳总结了GIS软件的功能与特点。对GIS软件所支持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界面及数据交换格式作了深入的比较与分析。中一些最常用的GIS软件产品被选作代表性系统以展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类型。最后,GIS软件近期内的几处主要发展趋势(开放的GIS、面向对象的GIS和桌面GIS)也在中得  相似文献   

4.
在用FOXBASE,TurboBasic等软件开发的测震编目系统的基础上,把GIS技术中处理空间信息的一些独特优点应用到测震编目系统中,建立了以GIS工具软件Mapinfo为开发平台的图形绘制查询分析配套系统。实现了与测震编目系统的数据对接。使对接后的系统在可视化查询、分析计算、图形制作、Bufer分析、显示输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整个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有较强的数据兼容性和模块扩充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环境振动测量,估算了大量现存建筑物平移运动的基频和相对阻尼。文中第一部分主要用以下4种不同的方法比较了脉动与地震记录的测量结果:水平分量与竖向分量的频谱比、标准频谱比、非参数阻尼分析(NonPaDAn)和半带宽方法。将一对加速度计分别置于一栋5层钢筋混凝土(RC)建筑的底层和顶层以记录局部地震数据,然后收集了加速度计在同一位置上的脉动测量数据。脉动与地震记录测量结果一致,使我们有信心将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推广到大量建筑物上。用上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意大利波坦察和塞尼加利亚城区内80栋建筑物在正交方向上2个主要的平移运动频率和相对阻尼值。由不同方法得到的频率值符合得很好。但对阻尼的估算目前还没有得到同样满意的结果:非参数阻尼分析提供的估算值离散小,聚合程度好,似更符合实际。最后,将实测频率与其他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与前人已报道的观点一致,我们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理论上的周期—高度关系高估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柔洁  宋立军 《内陆地震》1998,12(3):274-278
引言GIS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以空间数据管理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利用地学模型来分析空间数据,对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信息进行管理,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和预报。1960年诺基尔·汤姆林逊博士提出把地图变成能用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形式地图的新观点[1],到30年后的今天,GIS地理信息系统已迅速发展。它的运用已渗透到了工业、农业、军事、科研各个领域。我国GIS的发展始于80年代初期,近10年来发展很快,在地震科研中的应用正逐步拉开序幕。GIS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有机地与…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相似文献   

8.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主要特征,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下的实现方法。以东亚地区地震危险性分析为例,在GIS平台下,利用GIS的图层叠加和拼接,空间数据查询和综合分析功能,编制了东亚地区地震构造图,划分了该区的震源区,并得到了各潜在震源区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1996年1俄罗斯完成了对GLONASS的24颗卫星布设,并开始整体运行。GLONASS与GPS相比无S/A政策影响,与GPS联合使用可提高单点定位的精度。因此GPS与GLONASS的联合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前提是必须知道GPS与GLONASS的坐标转换参数。本文分析了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模型及计算方法,介绍了俄罗斯国防部第29研究所为确定适用于俄罗斯地区的GPS与GLONASS转换参数而进行  相似文献   

10.
地铁列车曲线运行引起学校建筑物振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铁以其快捷、准时、运量大等优点,已成为重要的轨道交通形式,但由此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日益突出。针对杭州市地铁3号线曲线地段的某中学建设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车辆-普通整体道床轨道系统的竖向耦合模型进行振动响应分析,得到考虑轨道高低不平顺影响的轨道振动源强。应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双孔平行曲线盾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轨道支点力作为激励对地铁列车运行时的隧道-土-桩-建筑物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计算,研究地铁振动波在地层中的传播规律和建筑物的动力响应特性。根据相关环境振动控制标准对建筑物的振动舒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轨道加速度和扣件动支点力的最大值分别约为40 m/s2和30 kN;地层和建筑物的振动以竖向为主,水平Y向振动略大于水平X向振动;地面加速度随着距隧道中心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衰减;各建筑物楼层的振动主频位于16~40 Hz;部分建筑物楼层的振动响应水平已超出了规范的限值要求,建议对地铁轨道或建筑物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IRIS的研究计划和项目:①全球地震台网(GSN);②大隅岩石圈台阵地震研究计划(PASSCAL);③数据管理中心(DMC)全球数据管理系统(DMS);④教育与扩展计划(E&O);⑤海洋地夺台网(OSN)。概述了IRIS跨世纪规划和项目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的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的设计,和系统建设的目的,原则及软件,硬件配置等问题,建立了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了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该思路正在结合具体的城市实施,探索为城市抗震防灾系统的建设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地球信息系统简称GIS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新技术。其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成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简要回顾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过程;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构成;介绍了国内外主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现状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国外火山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应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进行火山监测,预测及火山灾害评估等火山减灾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火山减灾工作研究的现状和进展,提出火山减灾应大量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且指出未来山减灾工作的方向是综合、系统、实时、动态、立体化和可持续减灾。  相似文献   

15.
对GEOSAT测高卫星在中国近海区域(0°-35°N,105°-127°E)以及127°-135°E内6个ERM周期(1987年1月1日-4月12日)的地球物理数据记录(GDR)中的数据进行了编辑和预处理.根据卫星弧段的实际长度选取了混合轨道误差模型,并采用最小二乘技术对上升弧段与下降弧段交叠点处的不符值进行了平差计算.处理结果表明,所选用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消除径向轨道误差的影响,使交叠点处的不符值由原来的56cm(RMS)降低到现在的24cm(RMS)在此基础上,构造出6个1°×1°的中国近海海平面及其平均海平面.该平面被称为"测高大地水准面"与美国Ohio州立大学的OSU91A重力场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相比,两者具有同等量级的精度及一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城区的一栋钢筋混凝土建筑(Reinforced Concrete building,简称RC)中,进行历时两天的地脉动和地铁振动观测.介绍了利用地脉动和地铁振动信号研究RC建筑结构响应的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对观测数据进行两种分析:(1)对连续的地脉动背景噪声,采用H/V谱比法;(2)对经过...  相似文献   

17.
水轮机流道压力脉动诱发厂房振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轮机压力脉动是引起厂房内源振动的主要诱因,如何在振动系统中合理、准确地施加水力荷载的振源特性,是目前机组振动分析的主要难点.文中将压力脉动假定为简谐荷载,通过跟踪楼板的振动变化和共振校核确定机组的振源特性,采用有限元法精细模拟了水轮机流道压力脉动诱发的厂房振动问题,并结合电站特点提出振动控制标准的建议值,由此对振动进...  相似文献   

18.
太湖北部梅梁湾水域水质因子聚类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刘元波  高锡芸 《湖泊科学》1997,9(3):255-260
计算了沿梁溪河河口到太湖湖心断面上10个监测点17个水质因子93组数据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进而运用最小距离法进行了因子聚类,正态分布检验和聚类结果表明,采用Kendall秩相关进行了聚类为宜,结果将诸因子聚为五大类:TDN,TN,CON,NO2-N,NH4-N,OH和CODMn归为一类,TDP,TP,PO^3+4和pH值归为一类;SS和SD归为一类,反映了该水域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地震地质灾害对广州市部分城区工程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震害预测研究,探明地震地质灾害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掌握地震地质灾害源空问分布情况,分析其对工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有助于政府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城市建设与改造。针对广州市部分城区的地震地质灾害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分布情况,应用基于GIS平台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与地震应急辅助决策系统,分析了该区内地震地质灾害破坏对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中的建筑物、生命线工程和地震次生灾害源不同程度地受到地震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不同区划方法编图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案之一,本文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技术(AI)的地震危险性智能辅助评估系统(SHES)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地震构造信息系统(STIS)联合应用于太原-临汾地区地震区划的结果。为了对比分析衰减关系的影响,编图中也采用了借助误差向后传播算法建立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