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均质矿物偏光图中,所发生的光学现象是非均质旋转和反射旋转两种效应的叠加。因此,根据作者叙述的非均质旋转和均质矿物偏光图定量理论,就可以得到非均质矿物偏光图的定量理论。设N_1、N_2、K_1和K_2为光片中非均质矿物两个主反射方向上的折射率和吸收系数;N_(?)为浸没介质的折射率;R_1和R_2为两个主反射方向上的反射率;R_⊥和R_(?)分别为光片中  相似文献   

2.
一、测定方法非均质矿物在反射光下具有使偏光振动面发生非均性旋转的性质.即垂直入射的直线偏光经非均质矿物光片垂直反射后,反射偏光的振动面向非均质矿物较大主反射率轴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1950年美国学者E·N·卡梅伦和L·H·格林把非均质吸收性矿物的某些结晶学要素(晶体延长习性、解理、双晶等)和这种非均性旋转联系起来,规定结晶学要素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直方向反射力者为正旋性(图1),反之为负旋性(图2).为了更加实用.可以考虑规定离结晶学要素最近之消光位方向,的反射力大于其垂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在光片中,非均质矿物必定有高、低两个主反射方向。设高反射方向为2,反射率为R_2,低反射方向为1,反射率为R_1。设开始时矿物处于消光位,此时非均质旋转角A_(rβ)为零。开始时R_2方向平行于起偏镜PP(图1A),至物台转角为45°,即矿物处于45°位时,非均质旋转角A_(rβ)为有鉴定意义的标准值。在实测45°位的A_(rβ)角时,必然有一定的误差。设允许的测定误差为δA。可以想象,在物台转角由零到45°之间,必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非均质矿物任意方位的切面上都有一对主向反射率,大者为R_2小者为R_1。在该类矿物双反射率最强的切面上,一轴晶矿物主向反射率R_2或R_1分别代表该矿物的主反射率R_e或R_o;对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叙述了垂直入射光下,非均质吸收性矿物光学性质的理论,推导出了下列光性的计算公式:①非均质旋转角Arβ;②非均质视旋转角Ar;③椭圆率2θ;④正交反射率R_ 。这些公式是解释反光显微镜下所发生的光学现象及定量测定的理论基础。最后以赤铁矿为例,计算了它的各种光性数据,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完全符合。非均质透明矿物可看作吸收性矿物的特例,令公式中吸收率k=O,即可得到非均质透明矿物各种光性公式。  相似文献   

6.
矿物的反射光谱,是一种镜面反射光谱。它是指在一定的照明条件下,矿物的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特征曲线。 矿物反射光谱的某些光性特征已有人做了一些讨论。R·加洛平(Galopin)和N·F·M亨利(Henry)对铜蓝的光性随波长变化作了研究,陈正等还指出了反射光谱反映反射色,双反射和非均质性等光学性质。笔者认为,矿物的反射光谱具有特征的性质。虽然它是在单偏光下测定的,且仅为多波长反射率的连线,但它却统一地反映着矿物的绝大多数反射光学性质,包括单偏光下的全部光学性质和正交偏光下的许多重要光学性质。此外,还包含有矿物的结晶构造和化学成分两方面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曙 《地质科学》1979,14(1):63-71
用矿相显微镜观察时,在单偏光镜下矿物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反射率”,用R表示。对于处于任意位的非均质矿物,则用Rψ示。在正交偏光镜下,相应光强之比为“正交反射率”,用R+表示。分析镜已推入,但它的方向与起偏镜(前偏光镜)严格平行时,相应的光强之比为“平行反射率”,用符号R表示。早在卅年代,贝瑞克(M.Berek)就已提出平行反射率的概念,并推导出了它与物台旋转角ψ及矿物折射率N、吸收系数K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不透明矿物反光显微镜研究方法中,对于正交偏光下矿物光学性质研究不够。其原因是光学原理较复杂,许多光性缺乏可供查阅的数据。近十几年来反射正交偏光下矿物光性理论日臻完善。特别是由于反射光下偏光图的研究,对正交偏光下矿物各种光学性质的测试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仅对不透明矿物的非均质视旋转角、非均质旋转色散的测试方法及其应用略以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正  杨凤英 《地质论评》1964,22(2):129-134
近年以来,我国地质界应用英国柯克偏光显微镜已相当普遍。这种显微镜的优点是:一、结构上同具透射光与反射光显微镜的特点,既可用来观察薄片,也可用来观察光片;二、附有一套穿孔目镜与椭圆分析仪,可测定非均质金属矿物主反射的旋转角与周相差;三、附有一套视觉显微光度仪,可作测定金属矿物反射率与透明矿物吸收率之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就用MP V-1型显微光度计,对非均质金属矿物反射率的测定、反射率色散曲线的解释及颜色指数的应用问题,谈谈我们的体会. 反射率的测试按国际矿相学委员会(COM)规定,金属矿物需要测出470、546、589及650nm波长的反射率值.均质性矿物反射率的测定比较简单,在此从略.非均质性矿物反射率测定有一轴晶与二轴晶之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约硫砷铅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硫盐矿物,本文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盘龙铅锌矿区首次发现约硫砷铅矿,主要呈不规则粒状分布于黄铁矿中,与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和重晶石相伴生。在反光显微镜下,约硫砷铅矿双反射明显,白光下的反射率为R_1=38.6%,R_2=41.8%,反射色为白色略带蓝色色调,具微弱的反射多色性,强非均质性。利用电子探针确定其经验化学式为Pb_(14.05)(As_(2.66),Sb_(3.23))_(5.89)S_(22.99)。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获得了约硫砷铅矿的晶胞参数:a=8.91(2),b=31.96(6),c=8.47(2),β=117.77°,V=2 135.49~3,空间群为P2_1/m,Z=2。通过XRD、EPMA等现代岩矿测试分析技术,结合前人对盘龙铅锌矿成矿时代研究的相关资料,还对约硫砷铅矿的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该锌铜矿是在四川省盐源县西范坪地区石英二长斑岩中发现的一种罕见的天然合金矿物,也是我国首次发现与斑岩铜矿床共生的铜锌金属互化物的新变种。其共生矿物有钾长石(条纹长石为主)、钠—更长石、石英、黑云母,伴生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该矿物反射色呈金黄色、均质性(等轴晶系),粒度10~50μ,显微硬度VHN_(10)=190kg/mm~2。视觉反射率R_(Vis)=67.97%、电子探针分析矿物化学成分为Cu 59.15~62.55W_B%、Zn 36.32~39.85W_B%。晶体化学式为Cu_(6.27~7.0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矿相工作的速变和质量,我们在IBM PC/XT微型电子计算机上用汉字dBASEⅢ系统建立了“金属矿物微机鉴定系统”。该系统中有两个数据库及若干鉴定、计算程序。 1.JSB数据库,收集了513种矿物,每种矿物有中、英文名称,最大和最小反射率,最大及最小显微硬度,反射色,非均质性,成分,产状及资料出处等项内容。 2.SDB数据库、收入了750个矿物,每个矿物又包括中、英文名称,视觉反射率,颜色  相似文献   

14.
一、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方程1.一轴晶正光性矿物一轴晶的光率体为旋转椭球。如为正光性,则其主切面如图1所示的椭圆。其方程为:  相似文献   

15.
重折率法是确定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实测的非均质矿物适当切面的重折率,按作者提出的公式计算其主折光率。此法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折光率很高的非均质矿物的主折光率。本文阐述了这种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此法对锡石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矿物反射光谱与反射旋转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矿物学报》1990,10(4):376-381
根据对表达矿物的反射旋转及反射率公式的分析、对比,建立了反射旋转与反射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射旋转色散与反射光谱的关系,继而得出了依据矿物的反射光谱、反射色及其颜色指数推断其反射旋转性质的方法与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17.
陈殿芬  邹星 《地质论评》1981,27(3):249-255
颜色指数是客观定量地表达金属矿物反射色的可靠方法。颜色指数的测定方法是首先用显微光度计测出矿物的反射率色散值(色散曲线),然后根据色度学原理计算,得出矿物的三刺激值X、Y、Z,在此基础上算出矿物的颜色指数:视党反射率R_(v?)S,色度座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1970—1980年采集的砂矿样铂矿物光片中找到一种强非均质、晶形较好的铱矿物。经能谱、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分析等研究后,确定矿物的化学式为(Ir,Rh)_2S_3。斜方晶系,a=8.464,b=6.001,c=6.146,空间群Pbcn(D_(2h)~(14)),Z=4。  相似文献   

19.
腐植煤的最小反光率是指振动方向平行于煤层理的直线偏光入射到垂直于层理的煤光面上的反光强度,即在该面上测定煤的反光率时旋转载物台一周的最低值。 目前,中、美、苏、日及西德等国都用偏光下最大反光率,西欧其他国家用非偏光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建立非均质性的定量评价标准,运用扫描电镜大视域拼接技术对泌阳凹陷核桃园组核三段的4块黑色泥页岩样品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了分析处理,从而获得一系列高精度、大视域的成像图,然后通过背散射成像与能谱分析获得了大视域成像图片所对应的矿物分布情况。选定变异系数(C.V)并结合代表视域边长(REL)来建立非均质性定量评价模型,确定C.V=0.1为非均质性强弱的标准。运用这一判别指标,对四川盆地龙马溪组的L1和牛蹄塘组的N1的泥页岩进行了矿物和孔隙的微观非均质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孔隙非均质性是L1 N1,矿物非均质性是N1 L1;且四川盆地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小于泌阳凹陷泥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