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万山岸式振荡水柱波力电站的输出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位于南海的珠海市大万山岛建成一座岸式振荡水柱型示范波力电站。波力电站具有喇叭口前港,属多振荡型。广州能源研究所于1989年、1990年及1991年分别对其做了三次短期海上实测,其中包括对Wels透平发电机组的海上运行试验,证明该电站具有良好的实海况发电性能。电站的总能量俘获宽度比约为10~40%。本文对电站作了概述,并给出了电站实海况运行的结果。在该电站原有结构基础上,广州能源研究所已将其改建成一座20kW的波力电站,并于1996年2月试发电成功。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波力试验电站实海况性能测试与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力电站性能测试数据,对指导波能系统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第一座岸式波力发电站测试控制系统、实海况下性能试验作了简要介绍。给出一组现场测量数据,并提出负载控制法,使电站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在南澳召开“全国海岛可再生能源开发学术研讨会及第五届海洋能源利用研讨会”于1994年5月7~8日在广东省南澳县召开。会上交流论文19篇,内容涉及海洋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和盐度差能是我国...  相似文献   

4.
海洋波浪能发电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余志 《海洋工程》1993,11(1):86-93
作为海洋工程和新能源利用的综合课题,波浪能利用研究近年来得到广泛重视。波能转换技术日趋成熟。挪、日、英等国建造了若干座不同类型的波力电站。本文对8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波力发电技术进展及主要波能装置作了介绍;并分析了波浪能研究与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基于波浪驱动的水面滑翔机,其通过单纯机械设计,将波浪能转化为波力滑翔机的前进动力,克服了常规滑翔机需要自带能源的弊端。同时,浮体上安装的太阳能电池为波力滑翔机的控制、通信系统提供电源,实现系统的长时间作业。文中首先概述了水面波力滑翔机的研究现状,然后以Liquid Robotics公司所研制的水面波力滑翔机为代表,介绍其组成、动力推进原理、动力学模型、通信及控制方式,接着介绍了水面波力滑翔机在海洋观测及通信中的应用,最后对水面波力滑翔机的发展做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管岛居民用电需求,论述了当采用波浪能、太阳能、风能多能互补的独立发电系统时的发电量设计,并根据电力需求与波浪能、太阳能、风能能源资源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多能互补的供电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09,(2):6-6
近期,在美国开展的项对各种能源的调查中显示,未来,最有希望被人类使用的可替代能源有7种: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电池板、波浪能和水力发电。其中风能是最值得利用的一种能源。  相似文献   

8.
沉箱防波堤兼作岸式波力发电装置是1种新型的港工建筑物,它是集合了防波堤与岸式振荡水柱波力发电装置的共性特点设计而成.本文主要是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沉箱气室捕能效果.试验中主要采集了沉箱气室内的波高、气压以及输气管的空气流速等数据.  相似文献   

9.
关于波力发电中波浪能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波力发电装置的容量与波浪力大小相匹配,就必须具备比较准确的波浪参数资料,并据此对安装波力发电装置海区的波浪能量进行估算。这样才能确保波力发电装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本文就如何根据实地测取的波浪资料进行波浪能量的估算方法作初步探讨,在沿用其他工程领域中波浪统计方法的同时,提出新的图表和统计方法以寻求比较符合实际的波浪参数来作为波力发电装置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粤东南澳县立足海岛特有优势,致力开发风能资源,已着手建设两处新的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达8850千瓦。工程分别于199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建成后,南澳岛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7530千瓦,成为世界开发风能资源的重点区域。 1989年6月以来,南澳县把风能开发列为海岛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先后分五期从瑞典、丹麦引进43台风力机,装机容量达8680千瓦,成为全国第二大风电场和亚洲沿海最大的风电场。1996年,南澳‘风车阵’大显神威,化风为电达2006万千瓦时,总产值1480多万元,风电场发电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名列全国风电场前茅。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海岛风力资源,南澳县风能开发总公司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风力发电、海浪发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力和淡水紧缺直接影响到深远海、边远海岛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一直以来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本文利用CCMP风场、模拟的海浪场数据,以某重点岛礁作为研究对象,对风能和波浪能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蕴藏着较为丰富、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1)除去极端风、浪情况外,全年基本都可进行风能和波浪能开发,峰值出现在12月至翌年1月,月平均风能密度在370W/m2左右,波浪能流密度在20kW/m左右;即使在最贫乏的4—5月,能源均处于可利用状态。(2)有效风速、可用波高出现频率、能级频率都很丰富:各月有效风速频率在70%以上;全年大部分时间可用波高、50W/m2以上风能密度、2kW/m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在50%以上。(3)研究海域的波浪能主要由以下海况贡献:波高2~3m,波周期6~7s的海况,贡献率为14.6%。(4)研究区域的风能主要由ENE、NE、SW、WSW向贡献,其中又以100~300W/m2出现的频率最高;1 000W/m2以上的高风能主要由WSW向贡献。波浪能主要由NNE和WSW向的浪贡献;频率最高的是0~5、5~10kW/m。(5)近24年研究海域的风能密度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波浪能流密度以0.25kW·m-1·a-1的趋势显著性递增。(6)风能、波浪能在冬夏两季、夏季风向冬季风过渡期间都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5月的稳定性相对较差。(7)风能总储量为2 050kW·h/m2,有效储量为1 722kW·h/m2;波浪能的总储量为84 079kW·h/m,有效储量为66 336kW·h/m。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新型综合发电船,其主要由驳船、波浪能转换装置、风能转换装置、太阳能转换装置和其余发电相关设施五个部分组成;本装置基于驳船这一可移动载体,能够根据实时能源情况更改工作场地,是一个可移动的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它能够综合利用选定区域内的波浪能、风能和太阳能进行发电,解决现有海上能源发电系统存在的发电效率低、稳定性差和单元发电成本高等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该发电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从设计、运用等方面浅析了该发电装置的优点。这种综合发电船具有较大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第一座波力试验电站——珠江口岸式波力电站于1990年2月15日试发电成功。该电站位于珠江口大万山岛的南岸,面向浩瀚南海。设计波况H1/10=1.5m,T=6.5s.计划装机容量为8kW,第一台为3kW无刷爪极式发电机组,输出110V直流电,第二台为5kW无刷单相交流同步发电机组,输出220V交流电。目前投入试发电的是3kW机组。本文将介绍该电站气室性能模型试验,空气透平与气室性能匹配设计,岩坎爆破施工,实海条件下电站气室性能试验和发电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三沙管理与发展离不开能源与淡水。开发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三沙能源和淡水供应的可行性方案。根据波浪能、温差能和海洋风能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开发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三沙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小知识     
什么是波浪能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波浪能是由风把能量传递给海洋而产生的,它实质上是吸收了风能而形成的。波能装置波能装置利用波浪力做功,将波浪能转换成机械能。目前的波能装置大部分是振荡水柱式的。其好处在于透平、电机等较为脆弱的部分不与水接触,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模糊方法,对模型试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并解决了摆式波力电站中设计因素的优先级问题,给出了摆式波力电站各主要设计因素的隶属度,提出了摆式波力电站的模糊评价方法,最后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莫杰 《海洋信息》1997,(9):24-25
在当今世界能源消耗结构中,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仍然占绝对的优势。从全球范围看,煤炭仍是第一能源,其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约半数;其次是石油和天然气。然而,海洋能源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其次是海底煤炭和可再生能源——潮汐能、波浪能、温差与盐差能、海岛的风能与太阳能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建成30kW摆式波力电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专题山东省即墨市大管岛30kw摆式波力电站研建专题于2000年7月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的主持下,经过技术专家组评审,圆满通过了验收。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个摆式波力电站。  相似文献   

19.
钓鱼岛、黄岩岛海域风能及波浪能开发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模拟海浪数据、CCMP风场资料,对我国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波浪能、风能资源特征展开研究,为海浪发电、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等资源开发工作提供参考,也期望可为解决我国维护海洋权益、海洋资源开发、在边远海岛驻军、军用/民用舰船在远洋活动的电力、淡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此外本研究还就钓鱼岛、黄岩岛附近海域的风力等级频率、浪级频率、风向频率、波向频率等海洋环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为海洋工程、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钓鱼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单峰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450 W·m-2,黄岩岛海域的风能密度呈"W"型月变化特征,年平均值为228 W·m-2;钓鱼岛年平均值波浪能流密度为14 kW·m-1,黄岩岛为11 kW·m-1;(2)钓鱼岛、黄岩岛海域的有效风速、可用波高、100W·m-2以上风能密度、2 kW·m-1以上波浪能流密度出现频率都整体较高,这对资源开发是很有利的;(3)1988—2010年期间,钓鱼岛、黄岩岛的风能密度、波浪能流密度整体呈递增趋势,这对风能、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也是有利的。(4)从资源的储量来看,钓鱼岛、黄岩岛蕴藏着丰富的波浪能、风能资源,且资源储量比我国沿海平均值丰富。综上,钓鱼岛、黄岩岛海域蕴藏着丰富的、适宜开发的风能、波浪能资源,实行海浪发电、风力发电、风浪联合发电、海水淡化等工作,将具有广阔的军事和经济前景。  相似文献   

20.
1989年8月22—23日国家海洋专业组—学科组办公室在天津海洋技术研究所召开了“小钦岛摆式波力实验电站可行性研究评审会”。参加会议的13个单位24位代表听取了各专题报告,观看了摆式波能转换器的水力模型试验的录相和液压发电的模拟装置的表演.会议认为:1.小钦岛大石棚作为北方海域的波能试验电站是可取的。2.摆式波力发电国外已有实例,我国作为开发波能的方式之一,可与振荡水柱式、波流式并列进行.3.液压传动系统已有成熟的技术,将其引用于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