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洋世界》2008,(11):4-4
科学家通过视频技术在海水表面以下9000米的地方发现了鱼类,这种鱼是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海洋中生活地点最深的鱼,人类也是首次拍到它们的生活状态。这种鱼名叫狮子鱼,科学家是通过录像,在日本附近的太平洋区域深达9000米处发现的。研究人员表示,此前人们从未目睹过它们的在深海中生活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2.
人类对鱼并不陌生。我们人类的祖先大都经历了猎渔为生的历史发展阶段。然而,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们对一些鱼类,尤其是海洋深处的鱼类了解得并不多。因此,深海鱼类成为人们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一般来说,构成深海鱼类的一般特征是眼睛和嘴都比较大,牙齿锋利,身体能发光。有的深海鱼的雄鱼还寄生于雌鱼身上。这些特征都是为了适应深海残酷而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结果。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深海鱼大都是在7000万年前由浅海进入深海生存下来,并为继续生存练就了适应深海环境的身体形态和能力。在黑暗、高水压、低温、食物奇缺的深海中,约有  相似文献   

3.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1):23-24
世界各大洋中,水深2000米到6000米的。地方,是人类难以到达的“黑暗的深渊”大洋底。这里没有一丝光线,海水几乎不流动,如果不是偶尔出现一两条长棺怪异的深海鱼类,谁都不敢相信在这里也会有一番奇异的光景。那么,除了那些怪模怪样的生物以外,这里还有什么特殊之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呢?  相似文献   

4.
南海深海鱼类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在我国濒临的四个海中面积最大,而其大陆架宽度则较狭窄,水深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水域相当广阔。我国过去关于南海深海鱼类的研究报道极少,1962年《南海鱼类志》中曾记载过少数深海鱼类,但具有确切深度记录的仅有8种。在国外文献中,Gilbert和Hubbs(1920), Schultz(1938), Abe(1974 , 1975, 1976 )等曾报道过数种。 本文材料是1959-1960年在海南岛以东海域,水深200-1100米进行底栖生物拖网时所获得的标本。鉴定结果,共71种,分隶于37科,12目,其中34种为我国新记录,7种是我国在南海首次记录。 文内凡是我国新记录的种均有形态描述,并附有外形图,有些种作了分类上的讨论;对我国有过记录的种,只记有地理分布和标本采集记录。此外,就现有资料并参考有关深海鱼类文献,对这些种类的地理分布和深度分布也作了初步分析。由于调查范围较小,拖网次数不多,本文仅为南海鱼类区系提供了一些初步资料。丰富的南海深海鱼类区系,随着我国海洋调查事业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1000米深的大海是无际的黑暗世界,闪烁着各色光亮的“发光动物”,将那里变成自己的天堂……在黑暗的深海,生活着许多能够发光的动物,尤其是那些水深500~1000米的黑暗深海,已成为发光动物的天堂。在深海的发光动物中,主要是发光鱼类。据说,深海的鱼类大约有80%的种类,具有各不相同的发光器。一些发光针和荧光乌贼等。它们依照种类不同,发光器的位置和构造会有所不同,展现出来的发光景象也是五花八门。例如,烛光鱼属的鱼种,具有少见的明亮的紫色发光滤器;拟白鲑科鱼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地壳发生的震动,绝大多数是由于地壳的断裂变动造成的一种自然灾害,人们发现,在地震前夕和地震时,常会有深海鱼类浮于海面上,地震过后,有时还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现象,人们怀疑,鱼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高压、低温又黑暗的深达5000多米的太平洋底,海参有四五十厘米长,虾、蟹和许多不知名的鱼类在爬行或游动,洋底还有成堆的生物排泄物,那里竟然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这是刚结束的我国大洋多金属结核DY95-8航次考察队带回的深海录相的镜头,参加调查的环境项目责  相似文献   

8.
近日《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非常密集于海底山脊,在该漆黑的“海底托儿所”  相似文献   

9.
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肝脏中克隆了其MIF(TaMIF)的cDNA序列.TaMIF的cDNA全长706 bp含一个34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长115氨基酸的蛋白质.信号肽预测分析表明TaMIF没有信号肽.序列分析与进化分析表明,黄鳍金枪鱼与近海养殖鱼类MIF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进化地位相近,预示着深海鱼类TaMIF与近海养殖鱼类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结果是对深海鱼类MIF基因信息资料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正说到鮟鱇你会想到什么?"西河豚,东鮟鱇"的美味?还是它们头顶那根特殊的"鱼竿"?鮟鱇鱼,又称为鹅鱼,身体扁平,头部宽大,日本人相当喜好吃鮟鱇鱼火锅,尤其是肝脏,而欧洲近海国家则喜欢吃鮟鱇鱼肉。鮟鱇鱼有许多种类,它们得名于从头上长出来的长条,类似"钓竿"的长条顶部有一个发光的"灯笼"。深海鮟鱇的发光系统是属于细菌发光,在深海鮟鱇的小小灯笼里,有着无数的发光腺细胞,而这些细  相似文献   

11.
欢休 《海洋世界》2013,(12):36-37
海鲡是分布全世界的鱼种,英文名为Cobia,又称军曹鱼,俗称海鲟鱼、海龙鱼。海鲡性情凶猛,以鱼虾蟹类为食,是深海中一种珍稀名贵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我国南海、东海与黄海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世上所有的动物都爱自己的子女的,鱼类也不例外。那么鱼类是怎么样保护后代的呢?一般地说,产卵多的鱼类是不太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它们产完卵就游走了,让子女在海洋中随波逐流,自生自灭。例如产卵冠军———翻车鱼屯,它一次产卵可达3亿粒,卵产出后自然地漂浮在海洋中层,然而很大一部分卵是无法受精的,同时又很容易被各种鱼类所吞食,即使孵化成功的幼鱼,也常常被风浪折磨得死去不少,所以说翻车鱼屯的产卵量虽然很高,但真正能发育成大鱼的却是廖廖无几。在鱼类中凡是子女少的,它却十分关心自己的子女,千方百计地进行保护,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例如,生活在美洲沿岸的介司鱼,它为了保护好后代的健康成长,每当要产卵时,雌鱼都要选择最大的涨潮时期,将卵产在海水上缘的潮湿泥沙中。这样,海水既不能淹没所有的鱼卵,也不会把鱼卵冲走,反而还能很好地保持湿度,使鱼卵正常发育。把卵产在这个地方,还可以避开敌害,同时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又有一定的湿度,无疑这种难得的外界条件,促使受精卵能很快地孵化。往往在下一次的最大涨潮时期来临之前,孵化出的小鱼已进入了大海中。海洋里还有一种叫海鲶的鱼,这种鱼全身裸露无鳞,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在众多的鱼类中,数海鲶...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上总共350多种鲨鱼中,对人类构成威胁的不到10%。其余的都不会攻击人类,有许多是以浮游生物为食。人类对鲨鱼的恐惧更多地是源于对它们的无知。这种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的生存历史比人类长100倍。虽然我们不能称它们为“人类的朋友”,但约有一半种类的鲨鱼可以用来制作鱼粉或供人食用。鲨鱼是“海中强盗”,它们能够出色地维护海洋中的生态平衡。当它们偶尔攻击人类的时候,它们并不是为了捕食,而是出于保护自己的地盘,就像狗会冲着走近自己家门的陌生人吠叫一样。与人们认为的相反,鲨鱼是一种十分聪明的动物。研究表明,鲨鱼的大脑比大部分鱼类,许多鸟类和一些哺乳动物还大。这些海洋中快速而灵巧的捕食者,大脑重量占体重的比例是鱼类中最高的。对人类最危险的三种鲨鱼是大白鲨、虎鲨和牛鲨。这三种鲨鱼会主动攻击人类。其中大白鲨可以长得比一辆公共汽车还长,体重超过三辆小汽车在捕食时,大白鲨通常用它锯齿般的牙齿将猎物一下撕成两半。世界上鲨鱼袭击人类事件发生最多的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海岸其他比较频繁的地区是加勒比美国、南非和地中海海岸。这种动物在海洋中用鳍游泳用鳃裂呼吸,但和其他由硬骨组成骨架的鱼类不同,鲨鱼是软骨鱼类...  相似文献   

14.
东海深海渔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东海渔场的利用范围主要在水深120米以浅的大陆架渔场,由于酷渔滥捕与环境污染,导致大黄鱼、小黄鱼等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恶化。因此,东海大陆架以外浩瀚深邃的深海渔业资源问题,遂成为我国水产主管部门与科技人员关注的焦点。关于东海水深120m~1000多m的深海生物组成及其渔业资源,以往不甚了解。日本“开洋”丸调查船于1967年首先在东海深海进行了一次试验性调查。1975年又对九州西南的大陆坡进行了一次短暂调查。1978年26°00'N~33°00'N、123°00'E~129°15'E(水深12…  相似文献   

15.
产低温纤维素酶海洋嗜冷菌的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黄海的深海海底泥样中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的海洋细菌,初步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该菌既能产生羧甲基纤维素酶,又能降解微晶纤维素,互有淀粉酶活。对该菌生长特征及所产纤维素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此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高生长温度为40℃,在0℃也能生长,是典型的嗜冷菌。该菌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10℃仍有较高酶活,最适pH值为6.0,属酸性酶。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海冷泉生物数量多、密度大、特征低,人工识别它们的种类和数取它们的数量耗时费力且准确度低这一问题,利用残差学习块,改进了基于区域的全卷积网络算法,用以深海冷泉生物的自动识别与检测。首先,构建了一组包括5类目标生物的深海冷泉生物图像目标检测数据集;然后,在TensorFlow框架下对比了R-FCN_ResNet、Faster R-CNN和SSD_MobileNet三种典型的卷积神经网络算法。从训练耗损时间、平均检测速度、平均置信度三方面权衡,突出了R-FCN_ResNet模型的优势;最后,将测试集图片输入至该模型中检测深海冷泉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并且以此复现了生物的分布情况。实验证明,所提方法结合本文数据集进行的深海冷泉生物识别与分布研究,是有效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目标分类和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Casey  Hubert  Alexander  Loy  Maren  Nickel  Carol  Arnosti  施秋华 《海洋地质》2010,(1):24-27,9
微生物曾多次被发现存在于那些并不利于它们新陈代谢的环境中,其来源与分布一直有待进一步研究。例如,在北极地区的海底恒冷的海洋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嗜热菌的存大,并通过实验估算出,平均每年每平方米有超过108嗜热菌孢子沉积。在低温条件下,它们并不显示出明显的活性,但通过水解作用和发酵作用,它们能迅速矿化有机质。值得一提的是,与这类细菌亲源关系比较近的种系多存在于地下温暖的油藏区和洋壳生态系统中,因此,了解它们的来源、分布机制及其多样性对于深海油气的寻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平头鱼科(Alepocephalidae)鱼类属典型的深海鱼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深海底层均有分布。本文报道的短颌平头鱼Alepocephalus longiceps Lloyd(图1)是本科鱼类在我国海区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 1尾,体长262mm,1959年采自我国海南岛以东(113°30′E,19°N),水深1100m,底质为粉砂质粘土软泥海区。  相似文献   

19.
津沙 《海洋世界》2012,(2):28-29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增加了氧气的深海对鱼类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但是千百年来,那些长期蛰伏的深海生物,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突然有新鲜的氧气注入,便容易产生氧中毒。深海里氧气稀薄,为了生存,生物不得不为了适应环境而缓慢进化。比如尽量减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中,我们有“民以食为天”之说,也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并总结出众所周知的三十六计。而在海洋动物中,为了求生、避敌、觅食,它们也使用了不少独特的计策。欲擒故纵在热带珊瑚礁中,生长着浑身是刺的长棘海胆。长棘海胆是有名的“海刺猥”,只有口部周围没有棘,可算是“不设防”的区域。可它偏偏生长在海底,趴在岩石上,其他的鱼类对之无可奈何,唯有聪明的鳞鲀才能够吃到它。鳞鲀用口咬住长棘海胆身上长刺的顶端,把海胆从海底拖到海面,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