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时空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粗放利用直接影响耕地生产力,从而危及粮食安全。分析粮食主产区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对揭示未来中部地区耕地利用及生产力情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土地利用分类角度归纳总结出耕地集约利用内涵,选用全局主成分法评价了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比分析了中部地区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近10年来中部地区6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升;各省增幅差异较大,增幅阶段性明显;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区域差异;各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规律对区域粮食安全等问题,该文采用变异系数法、修正后的耕地压力指数及GM(1,1)模型,对陕甘宁蒙能源富集区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陕甘宁蒙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耕地压力呈现减小趋势,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并可通过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及粮食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进一步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张大卫 《国土资源通讯》2012,(4):38+40-38,40
河南人多地少,资源承载压力大,2011年户籍人口10428万人,耕地面积1.2亿亩,粮食总产1108.5亿斤,以占全国1.74%的土地承载了全国7.47%的人口,以占全国6.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3%的粮食。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热潮。省委、省政府从省情出发,明确提出要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吉林省各县2005~2015年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以及人口等统计数据,对吉林省县域耕地压力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整体的耕地压力由2005年的0.36下降到2015年的0.27,粮食产量的持续增长是耕地压力指数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粮食安全状况不断转好。吉林省耕地压力具有"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从2005年到2015年,耕地压力减小的县有12个,耕地压力增加的县为36个,耕地压力减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市市辖区及其周围与延吉市周围,耕地压力增加的地区占大部分。2005年、2010年与2015年耕地压力呈L-L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西北部地区,耕地压力呈H-H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耕地压力呈L-H型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吉林省未来制定粮食生产与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1996年以来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柱浓度变化的空间特征,基于GOME、SCIAMACHY和OMI卫星传感器的监测数据,以SCIAMACHY的NO_2柱浓度为基准,根据建立的GOME和SCIAMACHY,SCIAMACHY和OMI之间的相关关系,校正GOME和OMI监测的NO_2数据;利用线性正弦曲线模型拟合方法研究1996年—2016年长时间序列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对流层NO_2浓度自1996年开始持续上升,到2011年达到最高值,然后呈现下降趋势。该变化趋势主要受经济发展和环保政策的双重影响。1996年—2011年,NO_2柱浓度高值区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唐山市和保定市、山东德州市和济南市、安徽滁州市以及江苏南京市、常州市和无锡市,并且具有较高增长率;2012年—2016年NO_2柱浓度平均值远高于1996年—2011年NO_2柱浓度平均值,高值地区范围扩大,分布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但华北平原地区NO_2柱浓度均呈现负增长,表明"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气环保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对流层NO_2柱浓度可以反映典型环保事件如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和南京青奥会时期大气环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6.
任民 《今日国土》2014,(12):15-15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正遭受着污染、退化的困扰。近日,农业部发布了《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这是我国首次将耕地分等定级。  相似文献   

7.
李辉  吴启明  申朝永  刘芳  李婷  张峥 《测绘通报》2021,(10):150-153
本文以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为试点,首先利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分析评价耕地空间特征、农业物资运输配套设施空间分布、农业灌溉资源空间分布等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然后从地理国情普查、耕地地球化学质量调查等成果数据中甄选影响因子,构建影响因子样本集,提出梯度距离概念,计算等级耕地经济效益权重,并构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评价各因子对耕地生产效益的影响。最后从地理空间角度提出了提升县域农业生产效益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有效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受经济放缓影响,建设用地供应有所下降,供地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效遏制了耕地过快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的势头,为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奠定了基础;加大生态用地保护力度,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和生态国土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土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闲置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根据1996~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的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能力。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九龙县耕地资源稀缺、质量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总体下降趋势,严重制约了九龙县的粮食增产;粮食总产量波动下降,自给率持续下降,同时粮食消费量和缺口不断扩大,不能自主满足生存性粮食需求。建议合理展开土地整理复垦,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促进九龙县粮食增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辖11个市、172个县(市、区)。全省土地面积18.87万平方公里,耕地9702.8万亩,人口6800万,人均耕地1.425亩。近年来,我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坚持基本农田保护严而又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8851万亩,高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一、落实责任,全方位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管理责任体系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在保…  相似文献   

11.
徐州作为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和全国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维护耕地保有量、稳定粮食生产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同时全市正处于陕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还是加速城镇化步伐,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为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长期对粮食生产实施补贴政策,尤其是2004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补贴效率,开始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但是补贴效果仍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在利用和保护耕地中应得补偿(或补贴)额度进行合理的计算。在从农民的角度出发考虑粮食补贴的同时,也要考虑国家的财政压力,而且中国农业发展最终还是要实现市场化,因此就有必要探索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补贴方法。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完善农业补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些地方为了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引入许多企业下沉乡村。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大量的农田因为发展需要被“非农化”,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本文基于2020年完成的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选取某地区作为样例,系统介绍了如何基于“三调”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的数据成果,分析在过去的十年时间内,该地区耕地开发利用变化趋势,掌握耕地实际保有量情况,为该地区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4.
耕地数量补偿的生态效率用以解释耕地补偿过程中生态生产力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生态影响与价值实现。从生态足迹的视角出发,本文计算了土地整理补偿、粮食贸易补偿、毁林开垦耕地补偿3种耕地数量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及其细分下的10种耕地数量补偿方式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补偿途径中,三大耕地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均无效,距离生态效率有效最近的是土地整理补偿耕地数量途径;补偿方式中,从越南进口粮食、湖南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开发阔叶林补充耕地为生态效率有效;实现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补偿的运输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用地所拥有的生态生产力多数低于毁林开垦耕地补偿中同等面积被砍伐森林的生态生产力。因此基于生态效率的高效实现,需要对当前的耕地异地占补严格限制政策、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政策进行思考与调整。  相似文献   

15.
江汉平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湖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统计年鉴等资料,采用洛伦兹曲线、Moran指数等对江汉平原典型4个粮食主产区监利县、洪湖市、仙桃市、潜江市的粮食产量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①洪湖市耕地资源与粮食产量间的对应关系较为平等,粮食单产稳定,粮食生产空间聚集显著;②监利县、潜江市与仙桃市的耕地、粮食产量表现出极弱空间相关性或无相关性,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差,耕地资源及产量未表现出空间聚集优势。该结论可为农业部门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发展规划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力度,全省连续1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034亿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连续4年超千亿斤,并以每年300亿斤的规模向省外调出粮食和粮食制成品,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大粮仓”、“大厨房”,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省国土资源系统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预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对粮食生产安全预警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基于全国的区域粮食生产安全预警模型,并以东北三省为例,借助GIS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和辽宁两省2000年粮食生产安全程度低于2003年,而黑龙江省则相反,200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程度则高于2003年,这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际状况相符,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区域粮食生产状况。文章最后根据模型对东北地区2010年的粮食生产安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地区耕地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提取耕地数据,运用耕地集中度指数、核密度计算等方法分析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江苏沿海地区耕地面积所占比重较高,但呈逐年降低趋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耕地类型以平原水田、平原旱地两类为主,呈整体交错分布、部分集聚的分布格局;②从耕地分布状况来看,呈中部、南部高,北部略低的分布特征,耕地分布较集中,且在时间序列上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耕地区域变化差异性不明显;③从耕地核密度分布状况来看,密度高值区呈现扩散趋势,密度低值区呈集聚趋势,且在进一步增强.耕地整体呈中西部、西南部耕地分布稀疏,中东部、北部分布密集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 从1996年开始,中国粮食产量连续4年突破5亿吨大关。中国以占世界10%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接近和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近两年粮食面积大幅度调减,粮食产量降低,但粮食生产的品种和质量在稳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开展耕地科学分区对于耕地管理利用、种养结合、耕地集约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URE、K-medoid、Single link和BIRCH 4种空间聚类算法,以上街镇耕地数据为例,利用SuperMap iObjects. NET8C组件开展耕地空间聚类对比分析研究,并采用轮廓系数,从凝聚度和分离度的角度比较各种耕地聚类算法的合理性,进而得到耕地的最佳空间聚类结果,以期为区域耕地资源科学配置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