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庆武  卞正富 《地理研究》2009,28(4):893-900
基于数据异质性测量理论,提出了人口空间分布异质性测量的方法,即人口空间分布的相对异质性指数(GPD)。接着以江苏省为研究区域,采用GPD指标对江苏省2005年的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基于地级市行政单元的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较小,而基于县级行政单元的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较大;人口空间分布异质性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苏南地区,而异质性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东北部。采用Moran散点图和Local Moran's I统计量对江苏省县级单元的人口密度分布的局域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人口空间分布的异质性与人口密度空间分布的聚集性特征密切相关,异质性大的地区一般出现在人口密度"低-高"或"高-低"聚集的地区,异质性小的地区一般出现在"低-低"或"高-高"聚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时空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建新  彭保发  陈端吕 《地理研究》2013,32(11):2031-2040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百分位数和变异系数,基于Arc GIS 和Geo DA软件支撑,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关联特征和相对差异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空间格局上,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从西南向东北大体上呈现“W”型(较高—低—高—低—较高)空间格局,倒“U”型的县域差异特征显著。② 空间关联上,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分布呈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出现相似县域之间的空间集聚,全局Moran’s Ⅰ值相差不大,空间聚集程度比较稳定,趋于围绕某一偏低集聚度出现小范围内波动;局部空间自相关的LISA 集聚类型出现HH型、HL型和LH型3 种类型,依次集中分布在洞庭湖区的中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局部空间格局保持相对稳定,但是聚类特征显现出稍微变化的迹象。③ 相对差异演变上,2001-2010 年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相对差异演变整体上呈现一定的差异性。2001-2003 年相对差异较小,趋于稳定;2005 年前后相对差异较大;相比2001-2003 年,2005 年以来相对差异明显扩大且这种较大的空间相对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小幅波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江中游经济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各地级市为研究单元,以1995-2011年常住人口总数、总GDP和人均GDP为测度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在ArcGIS及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从时空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特征看,长江中游经济带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上升,绝对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且这种扩大趋势从2000年后逐步增强;相对经济差异不显著,4个经济区中1995-2003年武汉城市圈经济相对发展最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最慢,2003-2011年皖江城市带发展最快,武汉城市圈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各经济区内部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其中武汉城市圈内部经济差异最大。从空间演变特征看,区域内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逐渐加大,空间集聚趋势越来越弱,扩散效应逐渐增强,高水平发展的城市出现极化现象,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交通区位、区域政策、中心城市的联动、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是引起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开发指数、差异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差异指数呈下降态势,表明城市开发程度的相对差异趋于缩小。(2)开发程度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冷点区与热点区局部空间格局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的演变过程。(3)开发重心在118. 519°~118. 895°E与30. 854°~31. 127°N之间变动,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开发程度大体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影响开发程度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发生明显变化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外贸易开放度和国内贸易状况。  相似文献   

5.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区域差异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8-2011年中原经济区所涉及5省30个市、县的影响城镇化水平的多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的综合得分,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法,在工具型软件ArcGIS 9.3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Da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区域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标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探讨中原经济区各地级市城镇化水平存在的空间差异性,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剖析.分析得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综合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格局,由西北部向东南部呈降低趋势.针对分析的结果,提出提高城镇化水平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ESDA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空间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2005年乡镇人均农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人口所占比重为指标变量,乡镇为基本单元,采用ES-DA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Moran’sI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通过构造空间权重矩阵,从空间相互作用角度对2005年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和分析,揭示其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的指标总体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特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同时,结合Mo-ran散点图和LISA图像分析,揭示出局部乡镇存在空间异质问题。  相似文献   

7.
人才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竞争力中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是强化人才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学科特点出发,在研究构造了人才高地测度指数的基础上,以中国东北经济区为例,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和Prism map专题地图(棱柱图)表达技术,对人才高地定量测度与表达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人才高地测度指数与模型合理,可作为人才高地定量计算的依据;运用模型得出东北经济区人才高地优势明显的城市依次为沈阳、哈尔滨、大连、长春;人才高地优势较明显的城市依次为吉林、大庆和鞍山.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3—2017年新疆64个气象站点大风资料,以累积大风天数、连续大风天数、大风集中期和集中度为指标,探究该区大风天数的集中程度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 新疆年内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4~7月,连续大风天数主要以1~3 d为主。(2) 近15 a来,大风天气发生频率逐渐减少,频次越高递减幅度越大,但有趋向冬季、极端发展的趋势。(3) 空间尺度上,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北疆和东疆,而连续3 d以上大风天气主要集中在山谷地区。(4) 2003—2017年新疆地区年内大风天气分布总体在逐渐集中,集中期在逐渐提前。(5) 南疆和北疆西部以及东疆中东部年内大风天气分布较为分散,南疆南部和北部较为集中。(6) 南疆东南、北疆北部和东疆东北大风天气年内集中时段相对较早,南疆西北、东疆西部相对较迟。(7) 新疆地区大风集中度和集中期具有明显的聚集现象,高高聚集区域位于南疆南部和中部,低低聚集区域位于北疆和东疆的北部。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中国地级市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中国286 个地级市工业竞争力水平, 研究了中国经济区的工业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尝试将集聚和外部联系作为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 探讨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下, 综合技术、资本、劳动力和空间各投入要素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①经济区工业竞争力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 各经济区各具独特的空间格局特征。②把空间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模型是可行的, 并验证了空间要素对产出具有重要影响, 但对于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的贡献强度存在差异。③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 要素贡献程度的趋势分别是:综合技术先增大后减小, 劳动力持续减弱, 资本稳步增大, 空间要素则先减小后增大。④在现有工业投入结构下, 强和弱等级城市具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而较强和较弱等级没有明显的投入规模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10.
以2005—2020年黄河流域8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绿色专利数据表征绿色创新水平,利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自相关揭示绿色创新的时空演化格局,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绿色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分解各因素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以及上游、中游和下游的绿色创新均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2)绿色创新的标准差椭圆呈现“东北—西南”向分布格局,各参数基本稳定,重心呈现“先东后西”的移动特征。(3)绿色创新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明显,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高型和低-低型为主。(4)科技投入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城市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和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5)科技投入对黄河上游绿色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促进黄河中游绿色创新的发展,社会文化对黄河下游绿色创新存在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盐度对红树植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岩  陈桂珠 《湿地科学》2007,5(3):266-273
盐度是红树植物的一个主要环境因素,也是目前红树林造林成活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因子。由于长期适应潮间带海水环境,红树植物形成了一套适应于一定盐度的耐盐机制。盐度会影响红树植物的组织结构,热值变化,从而对红树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盐胁迫时,红树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相容性物质的合成都增强,对不同离子的吸收也会发生改变。综述了盐度对红树植物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包括了生长、组织结构、离子水平、抗氧化酶活性、热值变化、相容性物质合成6个方面,指出了今后研究应重视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四叉树多分辨率地形表示模型的基础上,描述基于四叉树的地形可视化基本过程。为使四叉树多分辨率地形可视化方法适应于更多的应用环境,探讨四叉树多属性节点评价函数的构造方法,通过调节评价函数中各属性评价值前的权值,使得多个属性共同影响地形简化的同时,又能保证应用环境中重要的属性信息失真最小。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分析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当前面临的新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了GIS在区域规划研究中管理数据、分析数据、辅助决策和表达规划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应用,并就GIS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中的应用给出了一个探索性的实证研究,介绍了ArcGIS8.1和MapObjects2.0在县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规划研究、规划成果表达中的应用,最后得出GIS在区域规划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空间推理是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的难题之一,目前的空间推理过程缺乏柔性化与智能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有效利用常识。该文中阐述常识、常识推理及常识的表示,研究空间推理、基于常识的空间推理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空间信息处理中的作用。最后结合基于常识的空间推理的空间可视性分析示例,提出利用空间常识提高空间信息处理系统智能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以往地层岩性、成因类型、结构、标志层1、4C、古地磁、钻孔等资料的重新分析与对比,依照《中国地层指南》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和修订。以2.58 Ma为第四系下限,以0.78 Ma为中更新统底界,以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开始的0.128 Ma为上更新统底界,以大体相当深海氧同位素1阶段开始的0.01 Ma为全新统底界,修订后的河北平原第四系厚度减小40~220 m。该文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对河北平原第四纪地层划分的一次探讨,其成果为建立华北平原含水层结构模型搭建了平台。由于一些小区缺乏古地磁测年资料,而标志层、沉积物颜色特征界限又不明显,故影响了第四系下限和各统底界划分精度。  相似文献   

16.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分析和传统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共自行车出行的文献信息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内高被引文献、热点关键词、热点期刊、热点研究区域、热点作者进行了梳理。主要结论为:①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研究主题聚焦于公共自行车用户及出行特征,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因素,公共自行车对其他交通方式以及健康、环境的影响。②不同地区公共自行车用户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特征存在差异。出行目的与公共自行车出行时空规律相关。③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因素主要有用户感知、气象特征和建成环境。公共自行车出行对交通系统、城市环境及居民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④中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实践需要从经营运作、规划管理、系统服务、宣传推广4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面向服务的分布计算架构中,企业服务总线(ESB)提供了服务间智能化集成、管理、中介和交互功能。在利用网格架构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总结如何利用ESB灵活、开放的集成异构多源的GIS平台和数据源。整体架构基于OGSA,服务集成采用ESB,网格门户和实际GIS平台通过ESB连接,形成基于总线消息驱动的智能化服务集成网格系统。该系统将在Internet平台上广泛互联现有的GIS资源,实现GIS"单系统映射"。通过细粒度服务搭建和配置,生成GIS实例,直接而简单地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以空间和非空间构成的城市新复合体理论为基础,把城市规划实施效率评价分成空间效率评价和非空间效率评价.构造空间转移率和吻合率指数,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空间效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中的综合效率指数评价非空间效率.以合肥市总体规划实施效率评价为实证,具体应用了基于GIS-DEA的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综合评价技术,结果表明:基于GIS-DEA的技术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的主观定性评价技术的不足,可以更客观、理性和全面地评价城市规划实施效率,为城市规划实施效率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海岸风沙地貌台风响应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董玉祥  杜建会 《中国沙漠》2014,34(3):634-638
基于台风对海岸风沙地貌影响研究发展的简要回顾,概括了国外近期在海岸沙丘风暴响应的差异性及其机理、风暴响应沉积特征以及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主要进展,认为国内适时开展台风对海岸风沙地貌形态与沉积特征影响研究十分必要,建议以华南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台风前后不同类型海岸沙丘形态变化的高精度测量、非台风季风沙运动过程的定位观测以及沙丘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等,研究华南海岸风沙地貌形态和沉积变化与台风间的相互联系,探究台风对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作用规律,建立华南海岸风沙地貌的台风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20.
坡面对全球可照时间影响的解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汉群 《地理科学》2006,26(1):94-100
根据坡面日出日没时角配置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可得到在全球坡面可照时间的具体计算公式,它们是太阳赤纬、坡度、坡向和纬度的函数。根据各种情况下坡面可照时间对坡度或坡向的偏微分可以证明,全球的坡面可照时间总是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或保持不变,而全球坡面的可照时间随坡向的增加则是或增加、或减少、或不变,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使坡面可照时间有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坡向,这些坡向是纬度、太阳赤纬和坡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