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针对地铁高架车站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电子系统及机房设备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对地铁高架车站的防雷类别、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和机房电磁屏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确定高架车站的防雷类别、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以及机房电磁屏蔽的要求,为地铁高架车站的雷电防护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依据相关的国家技术规范,参照国际规范,根据设计文件数据和山东省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数据以及现场勘查情况,对青岛地铁三号线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分析得出:三号线各车站的年平均雷击次数和平均雷电流均有不同的差异,因此各车站及相关建(构)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应根据其所在地的雷电数据进行计算和设防;经计算,控制中心、车辆段和综合基地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各地铁出站口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评估得出,危险品库的人员损失风险值大于规范规定的容许值,应增加或改进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防雷电保护和接地保护在地铁系统中的实际运用,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本文对地铁系统及车站的防雷和接地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种类及接地方式、接地环境的分析,指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同时提出了共用接地时接地电阻的确定原则及其注意事项。并就外引接地极绝缘引入、金属屋面防雷和接地连接点间距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地铁属于人员密集场所,若发生雷击造成系统失效、故障、停运等,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利用西安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分析西安地铁一号线沿线雷电分布特征,结合西安地铁一号线项目各类设施和系统特性,对采用单体雷电灾害风险计算以及电源系统雷击过电流估算等评估方法,对西安地铁一号线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车站及地上附属构筑物、变电所、车辆段与停车场建筑物应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直击雷防护设计,且各自的损失风险均小于风险允许值,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靳小兵  巫俊威  田琨  卜俊伟 《气象科技》2014,42(6):1106-1113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地铁系统的专项防雷设计、施工及检测标准,使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地铁系统防雷工作无系统性技术规范。分析地铁系统遭受雷击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明确了地铁系统防雷的必要性;针对城市地铁雷电防护的关键点,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在国内首次确定了地铁系统的防雷保护等级应按第2类进行划分,并推导出了地铁防雷的关键参数——接地电阻的理论值。从接闪、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和综合布线以及电涌保护防雷5要素出发对地铁系统雷电防护的具体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地铁防雷主要措施和技术指标,为从事地铁防雷系统的设计、施工、防雷检测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并对将来形成地铁防雷技术标准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1引言近年来,上海、南京等地发生多起因雷击引起的地铁停运的事故,2008年8月15日,上海地铁3号线遭强雷电袭击,造成供电中断,列车被迫停驶。2010年7月23日,南京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因雷击造成供电接触网出现故障,列车因接触网断电延误运营,2000多名乘客出行受到影响。雷电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较大威胁。地铁车站是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员密集场所,电力、通信、信号等电力电子信  相似文献   

7.
跨座式单轨交通沿线雷电活动规律与易闪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家启  李良福  秦健  向波 《气象科技》2009,37(6):734-738
采用线路走廊法,利用重庆市2006~2008年ADTD地闪监测资料,通过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的雷电活动规律(闪电次数、雷电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分布和闪电落区分布)统计分析,进行了相应的易闪性分析.结果发现跨座式单轨交通2号线临江门至佛图关车站区间段是发生临界危险雷电流概率、雷击大地年平均密度较大和雷电落区距离各站点及区间平均距离较小的重叠区域,该线易受雷击,是雷电防护重点区域.该区间段处于沿江位置,地形较为陡峭,易导致局地强对流性天气,理论分析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潘竑  刘崛  谢俊英 《贵州气象》2012,36(Z1):51-53
该文综合考虑凯里市兴隆煤矿雷击环境特征、煤矿布局结构,雷击该煤矿的可能性和侵入途经,电源及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等因素,对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雷措施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该煤矿设计了一套综合防雷的方案,在采用已完善直击雷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着重考虑雷击电磁脉冲对建筑内部的信息系统的影响,提出采用屏蔽、共用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加装浪涌保护器等综合技术.实施该方案可使该煤矿的雷击损害降到最低程度,为内部的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利用梧州市1961年至2013年的雷暴日统计资料,对梧州市雷暴年变化的规律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加油加气站遭受的雷电灾害资料,提出线路屏蔽保护和合理装设电涌保护器的完善措施,在防雷检测中,要多了解、加强检测、重视电涌保护器的检测,为加油加气站的防雷保护与装置安全检测提供参考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梧州市的防雷装置安装使用及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站雷击时磁场空间分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击建筑物引起的电磁干扰问题是建筑物雷电防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有限元法(FEM)模拟得到轨道交通高架站遭雷击时磁场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其特征。给出了在IES电磁仿真软件中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磁场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地铁线长阳高架站为例,通过建立模型、设定材料、施加激励源、网格剖分、后期处理等步骤,定量得到雷击时该高架站内的磁场分布数值,作出了磁场空间分布图,分析了所得磁场特征,确定了雷击磁场干扰的强度和范围,提出了对应的防护方法和措施。计算了采取屏蔽措施后的高架站磁场衰减及设备到引下线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2.
王海深 《气象科技》2014,42(6):1114-1117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容易遭受雷击损失严重的问题,从GNSS基准站自身特点出发,参考传统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法,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分析了GNSS基准站的防雷等级,从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方面对防雷过程中接闪、引下线、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等重要环节及电涌保护器等重要装置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各环节的具体防雷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科学实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准站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多布点在城郊的山头上,站址地质导电率低,雷达塔楼用钢筋混泥土代替钢架结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早期建设的CINRAD/SA的防雷设计沿用美国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导致多次遭雷击故障。分析广州雷达多次遭雷击故障及当时天气背景,参考美国WSR-88D防雷评估报告,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CINRAD/SA的防雷设计改进。得出以下结论,CINRAD雷达站防雷设计不适宜简单沿用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需要在天线罩四周增加3~4根避雷针,设备房还有必要增加金属屏蔽网连到防雷地网,形成不漏过任何细节的桶状保护网。  相似文献   

14.
廖必军  谭冰 《气象科技》2009,37(6):779-781
电台中波转播站多建于城市近郊区,由于天线高耸落雷几率高,因而易受雷击干扰。针对建站时原已通过防雷验收的转播站设施在投入使用后依然频遭雷击受损的状况,分析了其防雷系统的内在布设技术问题,认为广播中波转播站原有防雷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缺漏是遭雷击受损的主要原因,并从转播站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转播站防雷设计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接地网逐级分流、屏蔽馈线再加设外屏蔽环群技术以及不同的线路、不同系统保护的配合方法等,从而形成广播转播站完整的防雷保护系统框架。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雷电临近预警技术在雷电灾害防御业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电子系统的雷电灾害特点,在传统被动防雷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主动防雷技术,应用雷电临近预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开发以B/S结构为架构的雷电临近预警应用系统。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4个无线电监测站的主动防雷应用效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预警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主动防雷技术是对被动防雷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完善和补充。采用闪电数量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有效预警率为69%,采用预报评分方法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平均准确率为53%,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集中的区域预警效果较好,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零散的区域预警效果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1959—2000年镇江地区4个县市年雷暴活动日数时间序列进行EOF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用合成分析研究了雷暴活动日数异常多年同期及前期的500hPa高空环流背景场先兆特征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情况,为雷电预报和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有参考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红兵 《气象科技》2012,40(4):661-665
移动气象台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提供着重要的支持,而它往往又是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或发生时在建筑物附近或在空旷的地区布置,很容易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考虑移动气象台一般是由通信指挥和车载雷达两部分组成,结合其移动和停放时相对固定特点,从其可能遭受雷电危害分析入手,以国家、气象和通信行业现行防雷标准为基础,对移动气象台防雷进行层层设防,综合治理,同时还对防雷设施安装施工方法进行具体探讨,这些对做好移动气象台的防雷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加油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水平和安全间距,根据雷电流特性和油品燃烧爆炸性质,采用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通过对重庆华兴加油站的防雷安全评估,重点分析加油站遭受临近雷击或自身遭受雷击后雷击电磁场影响及起火、爆炸的危害范围。结果表明:在加油站周边防雷设施能保护距离加油站33.54~41m范围的情况下,加油站遭受临近雷击时雷击所产生的电磁场可不考虑;加油站遭受直击雷时,应采用小于5m×5m的屏蔽网格才能使LPZ1区的电磁场处于安全状态;加油站因雷击起火或爆炸的危害范围分别为5.22m和138.95m。结论可为加油站的雷电设防要求及周边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ning and natural lightning as well as the progress in test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a series of lightning field campaigns jointly conduct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and Guangd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since 2006. During the decade-long series of lightning field experiments, the technology of rocket-wire artificially triggered lightning has been improved, and has successfully triggered 94 lightning flashes. Through direct lightning current waveform measurements, an average return stroke peak current of 16 kA was obtained.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downward leader connects to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upward leader in the attachment process was discovered, and the speed of the upward leader during the connection process being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downward leader was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veral return strokes in cloud-to-ground lighting have also been unveiled, and the mechanism causing damage to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 (i.e., ground potential rise within the rated current) was established.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lightning monitoring systems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also been quantitatively asse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