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结合多年从事监控系统防雷装置检测经验,就安全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可能的侵入途径进行分析,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1994(2000年版)采用接闪分流、均压等电位、屏蔽、接地和过电压保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安全监控系统防雷装置进行设计,希望可以对以后安全监控系统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防城港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和可接受的最大年平均雷击次数的分析,得出相应的防雷参数。在设计中加强了塔楼直击雷防护,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保护以及等电位连接等防雷防护措施,从而达到了强雷区的防雷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信工程单位因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而极易成为雷电电磁脉冲的破坏对象.分析了雷击灾害的产生因素,从雷击与电气事故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拦截、屏蔽、均压、分流和接地等方面,对其综合系统的防雷工程保护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陕南西部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高速公路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从防雷环境因数、雷电活动规律、雷击事故受损原因、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及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因素,结合考虑了高速公路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工程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比较全面的高速公路的防雷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测井通讯站雷击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通讯公司测井通讯站一次雷击事故的分析,总结了通讯基站遭受雷击的原因。结合现场勘查情况,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采用接闪分流、均压等电位、屏蔽、接地、合理布线和过电压保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以测井通讯站为例,对移动通讯基站防雷装置存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叶卫华 《浙江气象》2011,32(2):43-45,F0003
随着遂昌县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景区防雷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根据遂昌县南尖岩旅游景区中南尖岩山庄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对地处高海拔、峡谷上口、强气流、雷电活动频繁区域的建筑物,依据雷击机理,摸清雷云和雷击走向的探析;提出用避雷针进行拦截接闪雷电,是减小雷击强度,减少建筑物遭受雷击风险,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有效方法;同时辅以屏蔽、等电位及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等内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过电压,以保护弱电设备和室内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7.
古建筑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雷电灾害是威胁古建筑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较完整地介绍了古建筑雷电灾害的总体研究进展,分别综述了古建筑构件的雷击破坏特征和机理,以及古建筑雷击起火灾害成因、方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现状,建议在雷击模拟试验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研究雷击破坏基础性问题。分析了古建筑绝缘避雷与采用防雷装置接闪泄流两种方法,认为后者科学合理。通过归纳古建筑雷电防护技术研究进展、古建筑防雷新技术方法和装置,分析了古建筑防雷技术标准现状。最后,提出古建筑防雷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包括开展古建筑雷击破坏机理、实用的防雷新技术、古建筑雷击选择性、雷击精细化监测预警等,特别是加强古建筑防雷新技术研究,尽量减小对古建筑原貌的影响,做好古建筑的防雷保护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海深 《气象科技》2014,42(6):1114-1117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基准站容易遭受雷击损失严重的问题,从GNSS基准站自身特点出发,参考传统建筑物防雷设计方法,依据防雷设计原则,分析了GNSS基准站的防雷等级,从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两方面对防雷过程中接闪、引下线、接地、等电位连接、屏蔽、合理布线等重要环节及电涌保护器等重要装置进行了研究,设计出各环节的具体防雷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科学实用、安全可靠,能够有效地提高基准站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9.
防雷检测工作中的几个技术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测,技术要求较高,其检测数据看似简单,却是判断某一工程整体防雷系统能否有效防止雷击的科学依据。如何搞好防雷检测工作,并向用户提供具有科学、准确和权威的数据和检测报告,关键在于标准应用要得当、现场操作要规范、结论报告要严谨。笔者从事防雷检测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摸索并归纳了防雷检测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法,该文分别对其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舒明伦 《贵州气象》2000,24(2):34-37
通过对计算朵通信网络系统遭受雷击损坏的民政部进行统计调查和现场勘测,以及对其相应电路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参考有关模拟试验数据,分析了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历以及可能的侵入途径。重点阐述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防雷保护方案,主要介绍计算机通信网络接口或通信设备的防雷装置及其安装要求以及通信网络线路和地线回路的布放方式,相应的屏蔽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多布点在城郊的山头上,站址地质导电率低,雷达塔楼用钢筋混泥土代替钢架结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早期建设的CINRAD/SA的防雷设计沿用美国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导致多次遭雷击故障。分析广州雷达多次遭雷击故障及当时天气背景,参考美国WSR-88D防雷评估报告,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CINRAD/SA的防雷设计改进。得出以下结论,CINRAD雷达站防雷设计不适宜简单沿用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需要在天线罩四周增加3~4根避雷针,设备房还有必要增加金属屏蔽网连到防雷地网,形成不漏过任何细节的桶状保护网。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雷电临近预警技术在雷电灾害防御业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电子系统的雷电灾害特点,在传统被动防雷技术基础上,提出基于雷电临近预警的主动防雷技术,应用雷电临近预警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开发以B/S结构为架构的雷电临近预警应用系统。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福建省泉州市4个无线电监测站的主动防雷应用效果进行两种方法的预警效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主动防雷技术是对被动防雷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完善和补充。采用闪电数量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有效预警率为69%,采用预报评分方法对比分析,4个监测站的平均准确率为53%,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集中的区域预警效果较好,对雷电活动发生较为零散的区域预警效果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在广东地区的调查资料和三水的高层建筑通信大楼的雷击试验结果,把高层建筑物作为一个防雷系统工程来探讨,对吸引半径、屏蔽效果、屏蔽角、框架阻抗、幅射电阻、转移电位和接地系统等7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以下结论:高层建筑物的吸引半径较大,其接闪装置宜用吸引上行雷的垂直避雷针;高层建筑物的屏蔽角不大。与其相邻的建筑物也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专业防雷的角度, 对安装有SPD却仍然年年遭雷击而损坏电气电子设备的雷击事故实例进行了分析, 再次充分说明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任一环节设计不完善或被忽略掉, 一旦发生雷击, 电气电子设备就可能遭到毁坏。同时依据现代防雷理论, 指出了程控交换机电源系统雷电防护级数设计不够、信号系统没有安装SPD、机房没有采取屏蔽措施与等电位连接等是石油管理站电气电子设备遭雷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陈红兵 《气象科技》2012,40(4):661-665
移动气象台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提供着重要的支持,而它往往又是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前或发生时在建筑物附近或在空旷的地区布置,很容易成为雷击的主要目标。考虑移动气象台一般是由通信指挥和车载雷达两部分组成,结合其移动和停放时相对固定特点,从其可能遭受雷电危害分析入手,以国家、气象和通信行业现行防雷标准为基础,对移动气象台防雷进行层层设防,综合治理,同时还对防雷设施安装施工方法进行具体探讨,这些对做好移动气象台的防雷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雪君  魏雪  黄朝善  刘晴 《气象科技》2016,44(4):686-691
以某综合体项目为例,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的雷电特征、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所得地质和地形数据等资料,采用《雷电防护风险管理》IEC62305-2的评估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分析得出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主要为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和经济损失风险。同时,为提高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精准度,对某些特性因子及参数采用取平均数和面积加权的方法进行取值。通过分析计算得出:在直击雷及地电位均衡防护措施均较完善的情况下,其雷电灾害风险主要为因雷击电磁脉冲引起内部系统故障风险分量Rc(T)及RM(T)值偏高造成的经济损失风险。提出从电涌保护器的合理配置、屏蔽及合理布线等方面来降低综合体项目雷电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7.
宋平健  王媛媛 《气象科技》2013,41(4):753-757
地铁是机电系统、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高度集中的工程建设项目,雷电对地铁各控制系统的功能、对乘客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通过计算北京地铁新城五线高架车站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对地铁在特大型城市中的重要性、发生雷电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铁高架车站(及高架区间)应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运行列车遭受雷击可能性分析表明,充分利用高架区间灯杆的高度,在接触轨和走行轨上按一定的间隔安装专用电涌保护器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列车和牵引电源的雷电防护.分析了在高架桥梁的防雷接地中大量使用地极保护器的利与弊,探讨了通过加强对杂散电流防腐的设计来减少或不使用地极保护器的基本构思.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8—2016年黑龙江省ADTD闪电定位数据,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地闪密度、地闪强度、绕击率和反击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的直击雷防护效率。结果表明:地闪密度和地闪强度的空间分布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绕击率和地闪密度呈正相关,与地闪强度呈低度负相关;反击率地闪密度呈低度负相关,与地闪强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黑龙江省不同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保护范围内的绕击率分别为0.04%、0.71%和4.59%,即第一、二、三类防雷类别直击雷防护效率分别为99.96%、99.29%和95.4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计算第一、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安全距离时,将会分别存在3.16%、4.64%和7.32%左右发生反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