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牛顿力学引力模型构建城区商业片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将商业用地中经济联系密切的集约利用片区与低度利用片区进行关联,借助集约利用商业片区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的经济牵引作用,辅以交通优化策略,增大关联片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实现了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集约利用潜力的充分挖掘,同时缓解了集约利用商业片区交通与人口承载压力。该开发模式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复耕流程,划分了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内部改造与迁村并点3种整理模式,统筹区域农户意愿与经济条件两大影响因子,分标准定量评价不同整理模式下的现实整理潜力。综合考虑坡度、耕作半径、耕地连片度、居耕比等影响因子,以GIS空间分析为平台,构建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3.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建成区为研究区域,从经济潜力、社会潜力、生态潜力三方面构建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哈尔滨市建成区1999~2008年10年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系统协调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向集约的方向迈进,2003~2008年其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达到了基本集约和集约利用状态;从准则层看,经济潜力指标是导致土地集约利用度出现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潜力、社会潜力与生态潜力3个子系统的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其变化规律与集约度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刘旭春  张正禄  杨军 《测绘科学》2006,31(6):65-67,69
为进一步提高利用GPS遥感大气综合水汽含量的精度,部分学者提出了利用当地探空气象资料建立局部区域模型,以改善采用通用模型计算综合水汽含量结果的观点。为此本文就局部区域模型和通用模型反演的水汽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线阵CCD推扫式传感器影像的摄影测量定位处理,介绍了传感器模型的定义、分类以及研究现状,分析了有理函数模型的数学基础、解算以及控制方案,总结了有理函数模型的理论特性。并且通过实验利用模拟数据探讨了各种因素对有理函数模型精度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不同成像条件下有理函数模型的精度潜力和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ET数据的水平衡模型构建及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区域水平衡分析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对CPSP模型计算原理进行介绍基础上,选择该模型为北京市大兴区的区域水平衡分析工具。利用《北京市大兴区水资源综合规划》(2004)中径流量的计算成果、遥感ET及地下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表明,模型径流计算结果与规划成果基本一致,模型能较好模拟腾发及地下水储量动态变化过程。现状分析表明:2004年缺水0.72亿m3,2005年缺水1.80亿m3。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区域电离层延迟模型的原理与方法,利用载波相位、伪距两种GPS观测值建立了区域VTEC电离层模型,并利用地壳网络观测数据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核。  相似文献   

8.
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挖掘土地的供应潜力,既有利于守牢“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又有利于保护耕地红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以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为例,参考环境保护标准,利用务川县2010~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耕地多元回归模型及生态-耕地动态变化模型;在分析务川县2010~2015年生态环境现状基础上,在探讨耕地保护红线和提升生态环境状况的同时,合理挖掘土地的供应潜力,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土地供应潜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吴寒  吴燕苹  吴亚君  孔建 《测绘通报》2017,(10):120-123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卫星轨迹的电离层区域建模方法,详细讨论了基于卫星轨迹电离层区域建模的基本原理,并利用IGS SHAO单基准站数据建模试验,分析验证了基于卫星轨迹的电离层建模方法的可靠性。该模型可以有效表达电子密度小区域陡变,模型区域拟合精度在1~3 TECU。  相似文献   

10.
张智宇  王虹  张文豪  黄科  周辉  马跃  李松 《测绘学报》2018,47(2):142-152
目前激光星载激光测高仪已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目标特征的提取,证明了激光雷达在林业行业的巨大应用潜力。植被目标的回波波形复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半解析法植被目标的回波仿真模型,可以较好地仿真特定输入参数产生的波形。使用GLAS测高系统经过大兴安岭区域的激光波形和实地林木样地参数为依据,仿真波形与GLAS回波的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1以上。利用回波仿真模型定量控制如冠层几何形状、区域坡度、地面粗糙度和林下植被的变化并快速获取大量波形的优势,独立地分析每个因素对回波波形的影响,为植被目标反演的数据源选取及对回波波形展宽的分析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全球重力位模型、胶州市地面重力观测数据、胶州市GPS水准数据和数字地面模型(DTM),采用组合法应用移去-恢复技术计算剩余大地水准面,并与地球位模型计算的高程异常进行拟合,得到该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再和布测、计算得到的GPS/水准所构成的几何大地水准面拟合,利用多项式拟合完成系统改正,获得最终的大地水准面结果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2001年科学大会中关于GPS的最新应用情况,特别对改善地球重力场模型、天气预报和对中国地壳运动的监测等方面的最新情况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探究道路网络与经济活动的空间关系对城市科学规划有促进作用。采用多中心评价模型测度武汉市路网情况,并结合核密度估计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探究武汉市路网多中心和经济活动多中心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市路网和经济活动分布整体呈现出多中心分布形态;武汉市路网多中心与经济活动多中心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且其相关程度存在空间异质性,建议考虑要素空间差异进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连锁企业商品配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研究了基于GIS的连锁商业企业的商品配送服务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如何根据居民点的服务请求确定配送商品的连锁商店。首先根据引力模型对连锁商店的服务域进行了讨论,在忽略了连锁商店的规模影响的基础上,导出了Voronoi多边形的商店服务域,并确定了由最邻近居民点的连锁商店提供商品配送服务的原则。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快速计算最邻近居民点的连锁商店的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Voronoi多边形空间查询的新方法,通过与点对欧氏距离、缓冲区结合欧氏距离两种方法的比较,证明了Voronoi多边形空间查询的高效率,新方法的应用显著地提升了应用系统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配套已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空间分布的公平程度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本文引入了威布尔的引力模型,借助Arc GIS软件平台,尝试构建基于引力可达性指数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平性分析模型,并以福建长汀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提供实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利用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黑河流域水储量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志才  李琼  钟波 《测绘学报》2012,41(5):676-681
黑河流域水储量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等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2002年8月至2011年6月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时变重力场模型GRGS-EIGEN-GL04,采用去相关滤波P3M6与300km高斯滤波相结合的滤波方法反演了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变化,扣除GLDAS(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水文模型计算的土壤水和冰雪变化,给出了黑河流域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并利用张掖地区23口地下水测井数据对地下水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陆地水储量整体上呈现减少趋势,与该流域气候变化和CPC水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减少速率为2.3cm/a等效水高;(2)黑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呈现长期减少趋势,其减少速率为2.5cm/a等效水高,上、中游区域地下水储量减少速率相当,下游区域地下水储量减少速率明显小于中上游区域。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点空间分布是区域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发展的综合反映,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区域自然环境是居民点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因素也对居民点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澜沧江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坡向和地形起伏度,结合1∶5万地名数据库的居民点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河流、道路信息,研究了澜沧江流域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对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海拔、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对居民点的分布有显著影响,居民点倾向于分布在海拔较低、坡度和起伏度较小、东南坡向的地区,各级居民点沿河流、道路分布明显。另外,较高级别的居民点更趋向于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spatiospectral localization method is discussed for processing the global geopotential coefficients from satellite mission data to investigate time-variable gravity. The time-variable mass variation signal usually appears associated with a particular geographical area yielding inherently regional structure, while the dependence of the satellite gravity errors on a geographical region is not so evident. The proposed localization amplifies the signal-to-noise ratio of the (non-stationary) time-variable signals in the geopotential coefficient estimates by localizing the global coefficients to the area where the signal is expected to be largest. The results based on localization of the global satellite gravity coefficients such as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and Gravity and Ocean Circulation Explorer (GOCE) indicate that the coseismic deformation caused by great earthquakes such as the 2004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can be detected by the low-low tracking and the gradiometer data within the bandwidths of spherical degrees 15–30 and 25–100,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detection of terrestrial water storage variation by GOCE gradiometer is equivocal even after loc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Analysis of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s is critical for effective health resource planning. Gravity‐based spatial access models have been widely used to estimate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care services. Among them, the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FCA) methods have been proved to be informative and helpful to the designation of Health Professional Shortage Areas (HPSAs). This article integrates the Huff Model with the FCA method to articulate population selection on services. Through the proposed approach, population demand on healthcare services is adjusted by a Huff Model‐based selection probability that reflects the impacts of both distance impedance and service site capacity. The new approach moderates the over‐ or under‐estimating of population demand that occurred with previous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method uses a continuous distance impedance weight function instead of the arbitrarily defined subzones of previous studies. A case study of spatial access to primary care in Springfield, MO,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moderate the population demand on service sites and therefore can generate more reliable spatial access measures.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urvey on modern methods of regional gravity field modeling on the sphere. Starting with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spherical harmonics, we outline the transition towards space-localizing methods such as spherical splines and wavelets. Special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relations among these methods, which all involve radial base functions. Moreover, we provide extensive applications of these methods and numerical results from real space-borne data of recent satellite gravity missions, namely the 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CHAMP) and the 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nt (GRACE). We also derive high-resolution gravity field models by effectively combining space-borne and surface measurements using a new weighted level-combination concept. In addition, we outline and apply a strategy for constructing spatio-temporal fields from regional data sets spanning different observation peri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