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以往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以及所采取的开采工艺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浅层地下水开采的可行性,分析了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豫北平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水质演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豫北平原多年的地下水开发利用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发现原为咸水-微咸水的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已淡化,咸水-微咸水分布区已由大面积分布演变为孤岛状,淡水资源量大幅增加。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现状、地下水14C同位素、地下水动力场也提供了浅层地下水淡化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丁二峰  刘颖 《地下水》2009,31(1):70-71
浅层地下水在平原地区广泛存在,但因普遍受到污染,多年来利用程度很低。通过对衡水市水资源进行调查,从水质、水量及经济等方面探讨了利用浅层地下水的可行性。在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浅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节约了深层淡水资源,减缓深层地下水位下降,不会造成地面沉降,浅水工程投井下投资小,建设用期短,所以无论从生态环境还是经济方面看,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王娟 《地下水》2014,(2):29-30
以地处华北平原的聊城市为例,分析聊城市浅层地下水资源的量及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得出浅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条件,提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工程,为华北平原区保护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指导苏锡常地区浅层地下水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笔者从地质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浅层地下水水质分布的影响;充分利用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的历史水质资料,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水质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沉积环境对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控制作用,而人类活动对浅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具有污染和开采淡化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6.
白乐宁  韩建秀 《地下水》2008,30(5):41-44
研究了南阳市城市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计算了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分析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保护存在的问题,划定了地下水开发和保护分区,提出了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同位素技术在河南省豫北平原地下水源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由于对地下水更新能力的认识不够,对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估计的过高,因而许多地区的开采强度大大超过地下水的天然更新速率,产生了一系列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在充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可恢复性,使用同位素T(3H)估算了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与地下水年龄,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8.
苏锡常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多年来,该地区由于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地质灾害。在当前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形势下,对该地区的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科学评价,查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GMS软件对常州市滆湖典型地块浅层地下水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经模型识别和校正之后,对典型地块的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做出评价。本次对浅层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在苏锡常地区内尚属首次,模拟结果可为今后全区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微承压地下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区图。模型评价成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宋海波  林慧  马星辰  季小凯  王明霄 《地下水》2022,(1):149-150,247
浅层松散型地下水广泛分布于黄河冲积平原区、山间平原区、山间盆地区以及山前平原区,储存量大,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浅层松散型地下水是实现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辐射井技术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应用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中,辐射井技术取水比其他取水井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结合辐射井特点、取水优势和可...  相似文献   

11.
山东黄泛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丰富,但由于含水层岩性以粉砂为主,单井出水量小,井水含泥沙量高,井易淤易堵,因而影响该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通过对填砾厚度与单井出水量及井水泥沙含量试验资料的分析,得出适宜细颗粒地层分布区成井的最佳填砾厚度为150 ̄200mm。这一结论对该类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资助的《淮河流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为依托,对收集到的区域基础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利用,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效应及开采潜力进行了分析,从浅层水、深层水、微咸水三个方面说明了淮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豫东地区,蕴藏着较丰富(相对)的浅层、中深层及深层地下水,随着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地下水开采量日益增加,地下水超采严重、采补失衡等问题已十分突出.本文就豫东地区浅层地下水和中深、深层孔隙水的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利用潜力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下一阶段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朱兴贤  程勇 《江苏地质》2006,30(2):112-115
常熟市2005年全面禁采地下水后,将面临供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寻找新的水源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建立潜力分析数学模型,利用G IS软件的空间信息叠加分析功能,对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潜力进行分析,得出浅层地下水可以作为常熟市供水水源的结论,并绘制了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分区图,其成果为当地水资源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兰  朱加明 《地下水》1994,16(4):151-153
浅层地下淡水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资源。随着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不但要从量上对浅层地下水进行分析计算,而且需要对浅层地下水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评价,对矿化度的高低、灌溉系数的大小有较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科学的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为此,依据585个浅层地下水样水质化验资料,就滨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矿化度以及灌溉系数作简要分析、评价。 1 基本情况 滨州地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东、西分别与东营市、德州地区为邻,南部与济南、淄博两市相连,北临渤海。南北长175km,东西宽120km,总面积为9081.37km~2,全区为六县一市,110个乡镇5358个自然村,总人口351万。 黄河横贯滨州地区,将全区分为南北两部分。黄河北主要河道有漳卫新河、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秦口河、潮河;黄河南主要河道有支脉河、小清河、北支新河、予备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苏锡常地区选择典型地段进行浅层地下水开采试验工作,从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展布、岩性、厚度、水质)综合分析其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合理的浅层地下水开采方式及地下水的利用方向,对于保护深层水资源,防止地面沉降及土壤盐渍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炎 《地下水》2018,(6):90-92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孔抽水及水位恢复试验资料,求出了矿区多处浅部松散含水层渗透系数K值,分析研究了K值与各种取样点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形成机理,为矿区防治水及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下水采样、样品测试资料为基础,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PT14848~1993)》,对长江三角洲江苏地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全区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较差,其中经济发达、工业密集城市及乡镇受污染较为严重,工作区内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指标有碘、钠、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结合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对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初步论述浅层地下水质受水文地质单元分区影响的原因。提出改善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兆茂  宋学印 《山东地质》1999,15(4):35-38,55
介绍了山东省冠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由于过量开采浅层地下水而引发的水位下降及水质恶化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