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南京新济洲湿地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新济洲湿地为例,研究了长江洲滩湿地生态恢复的内涵,提出了生态恢复工程方案。新济洲湿地位于长江下游南京市江宁区段,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湿地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新济洲湿地的野外研究,分析了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从湿地生境、生物、结构与功能方面阐述了生态恢复的总体构想,研究了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与可持续利用模式。新济洲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栖息地、基底、水体和土壤的恢复;湿地生物恢复途径有提高植被覆盖率、控制外来物种和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结构与功能恢复内容包括生态序列重建,生态系统、湿地景观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恢复的工程手段有景观建设、功能区建设、生态定位站、血吸虫防治、植被移植、防护林和河道整治等;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包括桑基鱼塘、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2.
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陈克林 《湿地科学》2005,3(4):298-301
湿地公园是指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它的特点是湿地景观典型,自然风景优美,可供人们观赏、旅游、娱乐、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湿地公园的宗旨是,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人们提供游憩和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场所。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处于初始阶段。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是一项新的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我们既要大胆实践,又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使之统筹有序,积极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Bottom-up"方法和景观适宜性评价模型,从景观适宜性评价、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历史特点、物种栖息地保护的要求、有利于保护的生境转变方式等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并模拟了盐城滨海湿地开发与保护的三种情景方案,从生态经济价值、成本效益分析、湿地保护与开发意愿等方面探讨协调保护与开发的湿地资源利用情景方案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综合效益指标为情景方案比较标准时,保护情景方案为最优选择,但只实现了保护目标;以湿地保护与开发意愿指数为标准时,均衡情景方案为最优选择,且能较好地协调湿地开发与保护矛盾。  相似文献   

4.
玉渊潭公园生态驳岸改造是城市湿地生态改造的一次探索与实践。湿地景观是城市公园重要的景观资源,现有的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对湿地景观的认识与保护不足,缺少对湿地景观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借鉴国外优秀的城市湿地生态驳岸改造方案,通过破除硬质驳岸、营造良好的水鸟栖息环境,利用驳岸生物链、生态驳岸植物群落来重构东西二湖湿地景观,完善了玉渊潭公园湿地景观规划,最后提出了生态驳岸改造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几点启示,期望对生态驳岸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科学发展观、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学、湿地文化与湿地美学、文化设计、保护利用提高、距离设计方法等在湿地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公园分区与建设布局、湿地安全保障、可持续经营、宣教能力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生态安全度模型等方法,探究2000—2018年海口市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20年,海口市湿地总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海口湿地景观生态安全度由0.121提升至0.165,表明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呈现出优化的趋势;不同湿地类型的生态安全格局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各类湿地的景观生态安全度与其空间分布密切相关;自然驱动力对湿地发展的影响较弱,政府采取的湿地保护和治理政策和措施为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供了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银川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保护和开发利用好城市湿地对创造城市优良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银川市为例,阐述了城市湿地开发保护要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合理进行多方面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指导思想和原则,介绍了针对银川城市湿地特点所设计的挖掘"生态"和"游憩"两大主题的保护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鄱阳湖湿地利用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湿地利用与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做到适度利用、统一行政执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公众参与等是非常重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湖南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资源(产)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拟建的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产)与服务功能体系,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和科研文化功能4个方面,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得出东江湖湿地公园总价值不完全估计可达1057070.74万元/a。定量化价值估算能更好地为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服务,以确保东江湖这一具有人类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湿地环境变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应用3S技术对天津湿地环境进行调查,结合地面采集的历史和现状数据,全面分析了天津湿地环境变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近一个世纪以来,天津湿地持续减少,天然湿地丧失殆尽,人为因素影响是天津湿地环境变迁的主要原因。城市拓展、经济开发对湿地的占用以及水环境污染是目前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保护天津湿地要从搞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控制水污染、加强湿地保护区管理、尽快制定湿地保护法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成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黑河中游湿地资源丰富,是西北干旱区重要的湿地分布区之一,开展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十分优越。以黑河中游湿地即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态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结合生态安全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基础,提出功能分区、生态旅游产品导向和社区共管模式结合的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最后,提出黑河中游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的举措,以期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合理开发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实现黑河中游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土地利用干扰对黑河中游湿地时空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湿地是典型的脆弱生态系统,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密切相关。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基于1975-2016年长时间序列遥感影像,利用景观开发强度指数(LDI)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等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人类土地利用干扰对黑河中游湿地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湿地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人工湿地总体呈增加趋势;湿地景观的异质性、破碎化程度增强,湿地斑块之间的聚集度下降;总体上研究区各类湿地的LDI指数呈上升趋势,湿地的人为干扰程度增强,2001年后湖泊湿地的人为干扰程度最强。在人为干扰下湿地多转化为林地、草地、居工矿用地及耕地。人为干扰对湿地的影响因湿地类型而异。因此,科学评价不同类型湿地的人为干扰状况,对不同类型湿地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红树林湿地是处于海陆边缘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和作用。以深圳湾海滨公园及其滨海休闲带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分析居民对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认知度、支付意愿和服务意愿。结果显示:对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同意支付金钱的受访者占56.38%,同意付出服务时间的占69.07%,居民对志愿服务形式的接受度更高。受访者对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人均支付意愿为260.62±76.07元/a,人均服务意愿为9.16±2.35 h/月。影响居民支付意愿和服务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保护团体和志愿者经历等。研究表明WTW模型拟合度更高,适用于需要居民通过劳动和服务方式参与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湿地保护与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湿地保护对杭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杭州市湿地资源的特点,从湿地保护工程、湿地管理和能力保障等方面提出了"643"保护与管理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湿地保护与管理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之中,实现了在湿地资源得到良好保护的前提下,为建设杭州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形态学图像处理方法在扎龙湿地景观格局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为主要方法,对扎龙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类,形成核心、斑块、边缘和孔隙4种格局类型,并在此基础上与土地覆盖类型图叠加处理,分析湿地不同景观格局与土地覆盖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景观格局分类保持了像元水平的精度,优于传统的分类方式。1979-2008年,扎龙湿地的核心湿地减少,斑块、边缘和孔隙都相应增加。作为湿地中的优势类型,含地表水的湿地逐渐转移到非核心的斑块、边缘和孔隙湿地中,原有的核心湿地逐渐变得破碎。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共有湿地86178.7hm2,占国土面积的11.6%。湿地类型有滨海、库塘、河流和湖泊湿地,分别占全市湿地面积的45.6%、41.7%、12.5%和0.2%。广州市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面积大,利用广泛,是维系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保证国土生态安全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然而,在湿地开发利用上仍存在着过度利用、人为破坏、立法滞后等问题,要加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发挥湿地多种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为广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其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WETLANDS ECOSYSTEM SERVICE IN SHANGHAI,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INTRODUCTIONGlobally,wetlands are under heavy pressure.Despite of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to con-serve wetlands,losses have been continued.Onemain reason is that wetlands throughout the world areconsidered by many to be of little or no value,o…  相似文献   

19.
浅析湿地公园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公园承担着保护生态思想的传播责任,而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需要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参与。社区作为生态旅游文化的营销终端,可通过监督、宣传等参与活动与湿地公园形成互动,对城市、湿地公园和社区居民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列举了国外湿地公园的群众参与情况,提出构建社区参与机制的原则,以供有关部门和单位借鉴。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in 2005 and urban planning data of 2005–2020 in Hangzhou Bay Industrial Belt, this paper studied the potential risk of the planne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tension to the wetlands by employing a GIS spatial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etland resource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and diverse, with a proximal distribution to present urban construction lands spatially. (2) From 2005 to 2020,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s will expand vastly and rapidly, and will take over large areas of wetlands that are mostly the ponds and the aquiculture water areas in the reclamation areas of Hangzhou Bay south coast. Moreover, this change will be spatially uneven obviously, e.g., the most serious recessions of the wetlands are concentrated in Ningbo city, Hangzhou city and Cixi city. (3) Overall, the potential risk to wetlands is very high, and will keep increasing with the trend of urbanization. (4) The quantity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ve substantial impacts on the wetland loss. Therefore, some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re suggested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wetland resource protection such as adjusting the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compensating for wetland occupation as well as constructing wetland pa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