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小麦赤霉病发生量预测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相关法和多因子线性回归法对豫西地区1985-1999年15年的小麦赤霉病系统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经比较,筛选出春季玉米残体菌率、4月下旬-5月下旬雨日、4月下旬-5月下旬雨量3个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量影响显著的因子,建立预测模型,经回验与预测验证,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结合济南CINRAD/SA雷达实际观测资料,对雷达反射率因子及其相关产品的特性和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实际业务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面温度自动观测个例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凌源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地面温度对比观测,分析了自动站样本的稳定性和误差原因,找出了产生误差的相关因子,探讨了如何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张涵斌  陈静  汪娇阳  董颜 《大气科学》2020,44(1):197-210
目前国家气象中心业务GRAPES区域集合预报系统中集合变换卡尔曼滤波(ETKF)方法采用的是模拟观测信息,为进一步完善ETKF方法,拟对ETKF初值扰动通过引入真实探空观测资料,使扰动场能够代表真实观测的不确定信息,改善区域集合预报技巧。真实观测资料的引入会使得每日的观测数目和分布发生变化,这对ETKF方法而言可能会引起扰动振幅的不稳定,因此在引入真实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新的扰动振幅调节因子,通过格点空间中离散度和均方根误差关系来对初值扰动振幅进行自适应调整。从初值扰动结构、概率预报技巧以及降水预报效果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基于模拟观测、真实观测以及真实观测结合新型调节因子的ETKF方案的差异,结果表明:真实探空资料能够有效应用于GRAPES区域集合预报系统中,真实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相比较为稀疏,可以获得更大量级的初值扰动振幅;真实观测资料有助于提高区域集合的离散度,但对集合预报准确度以及概率预报结果的提高有限,对于降水预报效果提高也有限;新型的扰动振幅调节因子可以有效获得稳定的初值扰动振幅,并保持ETKF扰动结构,真实观测资料与扰动振幅自适应调节因子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区域集合的概率预报结果,并有效提高降水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旱涝物理成因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近500年黄河流域旱涝的演变特征,并且利用几个较著名的全球三维环流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各种物理因子对华北地区旱涝影响的大小,同时利用观测资料亦分析了这些物理因子与黄河流域旱涝的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口县的1969~2008年40a的雷暴资料,对江口县的雷暴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以及产生和消失的方位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江口县雷电活动的特征,结果表明:江口县年平均雷暴日数52.7d,高发季节为每年的7~8月份,一年中月季变化较大;雷暴方位主要在测站的SW、N、NW、SE、NE方向生成;雷暴发生主要与地理特征和天气系统两大因素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小麦赤霉病发生量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子相关法和多因子线性回归法对豫西地区1985~1999年15年的小麦赤霉病系统观测资料及相关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经比较,筛选出春季玉米残体带菌率、4月下旬~5月下旬雨日、4月下旬~5月下旬雨量3个对小麦赤霉病发生量影响显著的因子,建立预测模型,经回验与预测验证,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Parsivel雨滴谱仪和新一代天气雷达对2012年沈阳地区一次短时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观测,对雨滴谱仪观测资料计算的反射率因子ZP进行分档统计,并与雷达RHI扫描资料计算的反射率因子Z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2012年沈阳地区此次暴雨过程,雷达观测的回波强度存在低估现象,雨滴谱仪计算的各档反射率因子ZP均大于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Z;应用雷达单点和3点平均值进行统计,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分别平均偏低约8.30 dBz和8.64 dBz;观测仪器取样范围、资料时空匹配及谱宽变化是造成雨滴谱仪和天气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安溪县国家气象站2004年至2015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安溪县雷暴的气候特征及环境背景分类。并根据雷暴活动特征及雷暴天气产生的环境场条件,诊断和分析T639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与雷暴观测资料的相关性,对41个相关因子做显著性检验,挑选相关性较好的9个因子做分析。对9个预报因子进行0,1化处理并进行逐步回归,最后选取850hPa垂直速度、850hpa假相当位温、700hPa温度、K指数、850hPa比湿等5个因子,建立雷暴潜势预报方程。利用2015年至2017年T639模式资料进行回代分析评估,发现当雷暴概率预报Y值>0.6时,雷暴预报准确率最高,达85.60%,且漏报率、空报率很低。再以2018年T639数值模式资料对雷暴潜势概率进行计算评估,准确率为83.84%,漏报率为5.75%,空报率为10.41%。由此可见,基于T639数值产品的雷暴潜势方程可以为安溪县雷暴天气的预警预报和防雷减灾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凌源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地面温度对比观测 ,分析了自动站样本的稳定性和误差原因 ,找出了产生误差的相关因子 ,探讨了如何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