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土地评估环境规范土地评估市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粗放经营,土地利用强度小,土地利用效率低,据抽样调查,全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各类建设用地需求将给城市土地供应及落实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带来很大压力,仅靠新增用地发展城市建设难度很大。因此,改变我国目前城市土地粗放开发经营管理模式,促进城市由外延扩展与内涵挖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需求及土地供应不足矛盾的基本途径。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日益繁荣,其中小城镇建设问题尤显突出,因而其模式选择与布局统一规划,应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培养自身独特的文化特色等方面,使小城镇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我们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物质文明、确保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大量增加,未来20年的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国际原材料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走出国内资源短缺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相似文献   

5.
孙坦 《国土资源》2002,(1):28-29
发展应是系统中的发展,系统中的发展应是有度的。人类不能通过无度的经济发展而使自然生态系统恶化下去,进而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节约资源,合理消费,适应发展,是我们应当遵循的经济建设的方针。  资源的消费量取决于资源的消耗方式和生活资料消费方式。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们的发展,必须摒弃西方国家传统的以资源高消耗和生活资料高消费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前20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21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十一五”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建议》是落实十六大精神,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对我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十分重视的问题,是现阶段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业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是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最大挑战的产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根本的出路是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8.
地质勘察部门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富民工程,农民生活快速实现小康的伟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广西自治区主席陆兵在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动员大会上强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历史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部署,  相似文献   

9.
《地理信息世界》2006,4(4):89-89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环节。地理信息技术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性技术,其发展与技术自主创新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土地评估作为评估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土地评估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土地评估行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提升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锋 《国土资源》2002,(3):30-33
资源型城市是城市职能分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它是反映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要职能的城市。资源型城市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开发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产业)及相配套的社会劳动集中到一定规模后所形成的。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大量产生,既是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和加速工业化进程的需要,也是我国“把消费城市改造成生产城市” 的城市建设方针的必然产物。资源型城市特别是矿业城市在支撑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大量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的出现,广…  相似文献   

12.
关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同时,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乡镇企业的迅速锎起,土地作为资产的特性更加显现,于是集体有了流转集体土地的激情。而目前我国土地市场仅仅是单一的国有土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对于集体土地,只能通过先征用使其成为国有土地之后,才能进入市场。但是,现令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选地区的农村,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之一,对我国政府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要求加强政府的作用,将政府建设成为强有力而又廉价的政府。为此,我国政府应从加强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建设、强化中央政府协调地区发展的能力,加强政府调控能力建设、强化中央政府协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的能力,并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建设廉价高效的政府等方面着手来提高我国政府推进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征地工作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做好征地工作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保持社会长治久安具有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征地工作,对保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项目,城镇发展等各类建设顺利进行,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房地产开发不但可以满足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过多年的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人口增长逼近高峰期。从现实情况看,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的矿产资源作保障。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消耗大幅度增加,使地质勘查新增储量低于消耗储量,尤其是一些重要矿产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今后2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17.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地管理法》实施以来,正值我国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之期。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方面推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耕地保护工作带来新的压力,迫使我们重新调整思路,制定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对耕地保护产生的影响与压力 1.经济快速发展加大建设用地需求。 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以来,辽宁省加快了基础设施投资、城镇化发展和实施小城镇战略的步伐,全省新上了三座大型水库,新建了沈山、沈四、沈丹、锦阜、锦朝、盘海…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已深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展已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上升到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认真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创立的科学理论,也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使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五个统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地质勘查是国民经济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地质勘查队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属地化后的浙江地勘队伍,在我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地勘队伍自身的努力下,地勘单位确实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对地质勘查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企业化经营的任务还未完成,在改革和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矿业发展面临两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一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要求矿业提供更多的矿产资源,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要求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矿产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治理矿山污染、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