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枪鱼渔业作为远洋渔业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各远洋渔业大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文章基于SCP分析范式,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绩效3个范畴研究金枪鱼渔业产业组织的结构特征,分析影响金枪鱼渔业市场结构的因素,探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的关系。研究发现:金枪鱼国际生产和贸易垄断集中程度降低,市场竞争的有效性不断加强;金枪鱼的市场结构受到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影响;金枪鱼渔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文章最后为我国发展金枪鱼渔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出了发挥渔业管理组织牵头作用,共同维护金枪鱼市场有效竞争;积极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生产研发能力,立足国际市场;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切实为金枪鱼渔业发展保驾护航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价格风险体系的一般组成结构,文章以大菱鲆为例分析了我国海水鱼价格风险预警体系的组成。从产业的供给与需求及国家宏观政策等影响我国海水鱼市场价格的因素出发,以大菱鲆出池价格为例,作为海水鱼产业市场风险预警的警情指标,构建了我国大菱鲆产业价格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运用BP神经网络对2012—2017年的季度调研样本作为原始数据对我国大菱鲆价格风险预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成鱼养殖面积、幼苗存量和牙鲆出池价格是大菱鲆价格变动的主要先行指标。验证了BP神经网络构建的风险预警模型对我国大菱鲆价格风险研究,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并对针海水鱼产业提出了加强政府监管、提升方案有效性和加强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推进水产养殖现代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全人类福祉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经济体,中国的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对全球而言意义深远。日本红鳍东方鲀产业养殖起源较早,技术水平较高,制度管理较为成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日本的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对中国水产养殖现代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现阶段,日本红鳍东方鲀种苗繁育中,种苗场主要利用全人工育苗技术保障种苗的稳定生产,且已成功开发具有高附加价值的新品种。养殖模式有网箱养殖和工厂养殖,主产地以开放式网箱养殖为主,利用配合饵料进行育肥养成。在河鲀养殖产业的制度管理方面,各地区实施标准化养殖户认证制度。认证制度为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基础,从而保障养殖利润,为科研创新及推广新市场提供动力。中国红鳍东方鲀养殖的生产方式以资源依赖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存在着养殖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差别化不明显等问题。为升级中国河鲀养殖产业乃至海水鱼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提出加强原创技术研发、加强先进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建立产业绿色发展策略,培育国内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SWOT模型的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加快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促进水产养殖空间拓展和渔业产业转型升级,文章基于SWOT模型,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4个方面,分析我国深远海养殖业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的优势在于水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苗种繁育和水产饲料研发技术进步以及大型养殖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劣势在于产业发展准备、养殖生产技术和养殖设施建设等存在不足;机会包括保障水产品供给、实现渔业转型升级和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威胁来自传统水产养殖业、陆生动物养殖业和产业政策制约;我国发展深远海养殖业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大研发投入和加强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5.
商晓梅  马爱军  王新安 《海洋科学》2014,38(12):142-148
<正>近年来,为了中国海水鱼类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渔业工作者致力于高价值、优良新品种的开发研究。在中国北方,主要集中研究鲆鲽类海水鱼,如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促进了中国沿海养殖业的发展。2009年中国鲆鲽类总产量89 600 t,2011年其高达120 000 t,鲆鲽鱼产业  相似文献   

6.
广东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广东省10多种主要海水养殖鱼类繁养殖技术的现状,包括:海水鱼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饲料、病害、健康养殖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化工程和养殖技术状况等方面;并对广东省海水鱼类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战略部署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2010—2014年为研究期,以环渤海地区、珠三角地区和全国为参照区域,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引入相对增长率指数、结构效果指数和竞争力指数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增长均较落后;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海洋第一产业不具优势,海洋第二产业劣势明显,海洋第三产业优势明显;海洋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尚具优势,但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挖掘海洋第一产业潜力、协调培育海洋第二产业动力和着力提升海洋第三产业竞争力的建议,以促进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SWOT-PEST矩阵的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健康养殖业是实现现代海洋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受资源环境约束与向海经济战略转变的双重影响,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发展呈现新的态势。文章运用SWOT-PEST复合分析矩阵,对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发展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发展海水健康养殖业的优势在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和科研实力,同时存在全产业链布局不足、组织化水平低、核心技术缺失和成果转化不力等劣势;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增强国际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提升海水养殖质量成为可能,但也应警惕国际贸易壁垒的种种限制;应着力从内部提升海水养殖业竞争力,提高行业门槛,净化行业生态,强化政策和技术支持,促进山东省海水健康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引入增长率指数、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指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2009—2018年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但在海洋产业内部,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还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合理配置,力图能将各产业间发展形成协调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渔业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这也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根据产业演化路径及其运行机理,从资源、技术、市场、制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8—2019年的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岭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产业演化的因素,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水产养殖业演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增强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演化影响程度最大,GDP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显著,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支出影响最小。基于此,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做好水产品消费需求引领与管理、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发展养殖技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我国海洋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统计数据,选取19个影响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实证分析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和主要海水养殖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鱼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广东和福建,甲壳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广东,贝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山东和福建,藻类海水养殖产量主要分布在福建;我国海水养殖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技术推广和设备,鱼类和甲壳类海水养殖产量的共同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推广、科技创新和经济,贝类和藻类海水养殖产量的共同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和技术推广;相关沿海地区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海水养殖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并进一步开发利用其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养殖海域承载力是衡量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判据。文章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个准则层共14个评价指标的养殖海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沿海地区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计算养殖海域承载力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养殖海域承载力逐年提高,综合得分从2008年的0.342升至2019年的0.458;压力层和状态层得分较高,年均值分别为0.689和0.799,响应层得分较低,年均值仅为0.318;响应层得分较低是我国养殖海域承载力综合得分较低的最重要原因。研究期间,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对养殖海域产生的资源环境压力先下降、后持平、再上升,近岸海域的健康状态和受污染程度呈波动趋势。我国养殖海域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综合得分平均值最高的是广东,其次是海南、山东和江苏;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数量、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占比、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影响养殖海域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海水养殖产值占GDP比重、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近岸海域水质等指标也对养殖海域承载力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我国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趋势较好,但受政策和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亟须优化产业结构;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的增加值之比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海水养殖与海洋渔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之比存在负相关关系;应提高海水养殖增加值,促进养殖企业形成最佳规模,同时重视先进科技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舟山群岛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产业的体系日益成熟,两大产业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态势,带来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契机。文章阐释了产业融合的内涵和对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意义,剖析了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所面临的缺乏文化资源转化为产能、传统文化表现手法陈旧、缺少大规模市场等问题,提出了旅游产业与海洋文化产业的融合路径和舟山海洋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运用现代科技,促进海洋非物质文化旅游发展;加快发展文化内容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运用政府引导作用,推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入融合;培育大型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形成文化产业规模效应;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等相关性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远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我国在国际渔业事务中的影响力,文章根据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采用组态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策略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远洋渔业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全产业链程度、生产要素、资源综合利用实力、挑战应对能力以及政府公共服务和自身政策需求;其中,挑战应对能力是高产业竞争力组态的必备条件,全产业链程度与政府公共服务和自身政策需求是具有同步性的高产业竞争力组合驱动因素,全产业链程度是非高产业竞争力组态的核心条件;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应积极嵌入全球价值链和构建全产业链、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化挑战为机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实力以及通过“龙头”企业提高远洋渔业企业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辽宁省海水养殖业的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辽宁省围海养殖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个方面论证围海养殖的用海效益,并对退出机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围海养殖规模较大,已对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并计算投入产出比,围海养殖的生态效益较低;以围海养殖海参为例,通过分析其单位产量、单位产值和养殖面积,综合考虑产业贡献和养殖方式对比的情况,围海养殖的经济效益降低;由于用海效益总体较低,围海养殖的逐步退出势在必行,应采取清退或清除的方式,针对不同类别科学建立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7.
Eutrophication in coastal are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mariculture potential is a main cause.Although there are some quantitative research on nutrient loads in national and global perspectiv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problems make the results controversial. In this paper, the farming activities are divided into fed culture types(include cage culture and pond culture) and extractive culture types(e.g. seaweed, filter-feeding shellfish culture). Based on the annual yield of China in 20...  相似文献   

18.
海洋是药用生物资源的宝库,海洋生物医药及其产业发展是当前研究热点。文章回顾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就,分析目前存在的产业规模较小、科技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人才结构仍不合理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研发科技力量雄厚和产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等机遇和背景下,提出加快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夯实基础,加快平台建设;补上短板,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加大投入,完善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产业。  相似文献   

19.
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渔业经济增长十分重要。文章在对2000—2019年近海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近海渔业存在的问题,如海水养殖资源浪费严重、海洋捕捞过度、渔业专业人才流失和水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近海渔业从传统产业型向业态创新型转变、资源掠夺型向资源养护型转变和单一生产型向产业链型转变的建议,以期为我国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