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苏北部新沂、东海、赣榆一带,经历年地质调查,发现了数以百计的蛇纹岩体,其成因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超基性侵入体,笔者近几年,有机会进行了短时间的野外考察,并对较著名的许沟岩体采集了系统样品。经野外观察,结合岩石薄片鉴定,发现橄榄岩体顶部和一套次闪石岩密切共生,再往上,盖有次闪石化斜长角闪岩及石英钠长浅粒岩,这是一个具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岩套。在蛇纹岩体顶部的次闪石岩中,发现了比较清楚的鬣刺结构,因而确认它是火山喷发相的超镁铁质岩石一科马提岩。它的上部有较完整的细碧一角斑岩(可能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玉是指二种可以作为雕刻工艺品和宝石饰品的极其坚韧的单矿物岩石.其中软玉是指具叶片状的微晶习性的透闪石-阳起石岩,硬玉(华人称之为翡翠)指的是具微晶-粗晶结构的单矿物硬玉岩.软玉更普遍一些,在加拿大的British Columbia、中国的昆仑山(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的东Sayan山、南澳洲的Cowell和新西兰南部岛中产有重要的矿床.软玉矿体形成于岩浆流体交代白云岩或蛇绿岩流体交代硅质岩的接触带.形成条件为经白云岩质而成的高绿片岩-角闪岩相(<550°C)至中-低压(<2kbar?)下蛇绿岩内的中-低温(400°C ~100°C).硬玉岩较软玉稀少,重要矿床产于缅甸北部、危地马拉的Motagua 山谷、俄罗斯的极地乌拉尔山和Borus山、哈萨克斯坦的Itmurundy等,仅产于沿深大断裂带内的与俯冲有关的蛇纹岩体中.硬玉岩中具韵律环带的硬玉显示了含水流体的结晶作用,并且毫无疑问呈脉状产于主岩蛇纹岩中.硬玉指示高压力,但是共生矿物中无石英,硬玉岩可在低温(200~400°C)、压力大于5~6kbar的条件下形成.形成硬玉需要去气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俯冲板片至蓝闪石片岩相-榴辉岩相过渡带的沉积物去水作用及在地幔楔通过断裂的蛇纹岩底辟的流体管涌.因此,绝大多数玉石矿床记录了蛇纹岩化橄榄岩内或其周围的有流体作用参与的、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事件.  相似文献   

3.
迪尔闪石(deerite)是一种含水富铁的单双链复合结构链状硅酸盐矿物,其端员组分为Fe122++Fe62+(Si12O40)(OH) 10.最早由Agrell等在弗朗西斯科杂岩中发现,之后陆续在世界20余处蓝片岩地体的富铁石英岩中发现.迪尔闪石通常被认为是低温高压条件下富铁岩石的典型变质矿物,Lattard &Le Breton的实验岩石学证据表明:迪尔闪石只在小于10℃/km的地热梯度下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4.
流体一超镁铁质岩相互作用与硬玉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敏  向华  钟增球  周汉文 《地球科学》2011,36(3):511-520
俯冲带中流体与岩石相互作用以及流体循环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硬玉岩(翡翠)作为高档宝玉石材料,其成因一直备受关注.硬玉岩产于与俯冲带有关的蛇纹石化超镁铁质岩中,是俯冲带中流体与超镁铁岩相互作用的特殊产物.岩石组合、岩相学、显微结构及矿物化学特征表明:橄榄岩与流体的作用可以分为5个阶段,分别为蛇纹石化→(绿泥石、...  相似文献   

5.
某金红石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富集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古界地层分布着一系列基性和超基性岩体.金红石矿化强度与该岩体的变质作用及后期成矿作用的改造有关.这些岩体集中在某稳定地块中,并伴有吕梁期及燕山期花岗岩浆活动.其围岩为应山群及红安群,主要由白云母石英片岩、钠长石白云母片岩及白云母奥长石片麻岩组成.其中含金红石榴辉岩-榴闪岩规模较小,多呈栅状构造或透镜状及球状体分布(图1),其金红石(原生矿)一般不具工业价值;而含金红石变辉长辉绿岩体,其规模远比前者大,长轴一般由数百米到数千米,呈岩墙、岩盆和岩席产出,往往可形成巨大的矿床,其时代可能属吕梁晚期,而前者为吕梁早期.此外,区内尚有混  相似文献   

6.
地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南沿的陕西南部的勉(县)—略(阳)—宁(强)地区是我国石棉矿床集中产地之一。在南北分别受阳(平关)—勉(县)和略(阳)—勉(县)大断裂控制的三角形地块的下构造层(碧口群)中,断续产出有数十个规模不等的超基性岩体。其中含棉岩体有四个——黑木林纯橄—辉橄岩型岩体、煎茶岭辉橄岩型岩体、王家山辉橄岩型岩体和杨家山辉橄—纯橄岩型岩体(图1)。其同位素年龄值(全岩样,钾—氩法)为564—  相似文献   

7.
黄其顺  梁日暄 《地质论评》1981,27(5):413-419
一、概况 1973—1975年我们在北祁连山进行含铬基性-超基性岩体地质研究工作中,在玉石沟、三岔什和吊大坂超基性岩体中,观察到一种结构构造特殊的岩石。这种岩石多产在岩体的边部,岩石由大小不等,圆度完好的纯橄岩、斜辉辉橄岩、斜辉橄榄岩、变辉长辉绿岩、变质玢岩和结晶灰岩等砾体组成,砾间基质为强烈片理化了的蛇纹岩,形成蛇纹混杂岩。蛇纹混杂岩呈带产出,延展规模大小不一,长数十至数百米,宽数至数十米。本文拟对这种蛇纹混杂岩的产状、岩性特征及其成因等进行描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8.
新疆西准噶尔巴尔鲁克蛇绿混杂岩带发现蓝闪片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25万区调修测工作,确认了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存在.在野外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发现该蛇绿岩(带)组分较为齐全,在其中还发现了蓝闪片岩,这对研究巴尔鲁克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及本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北加利福尼亚与西南俄勒冈宽阔的弗朗西斯科混杂岩中央带(CB)的研究表明,该带是一条古增生杂岩体,又叠加以晚自垩世和(或)早第三纪右行走滑断层系.沿北加利福尼亚混杂岩中心带(CB)的东界,走向N25W的陡倾断层截断了YollaBolly(YB)古缓倾断层和以东的Picket地体.这条走向N25W断层将东面这些地体的板片以及海岸山脉蛇绿岩和Elder溪地体(EC)的大谷岩系,从Clear湖附近向北远远推移到约300Km以北的Orick.此外,依照古生物和古地磁之研究,板片、玄武岩岩块、放射虫燧石以及中央带西部的深海石灰岩(Laytonville型).在北移了上千公里,在中心带内可能至少运移了该距离的一部分.在西南俄勒冈,巨大的Picket峰地体的  相似文献   

10.
碱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东部稳定地质构造中,并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的构造-岩浆作用.这些杂岩体局限于长期活动的深断裂带中.一些岩体由多期岩浆岩组成,并逐渐形成岩浆源构造(为1500~1000Ma).在该构造中,于前寒武纪或古生代形成的超镁铁质核被新生代或中生代碱性岩、花岗岩类和二长岩所穿切.碱性-超镁铁质岩体具有完好的同心带状构造,由不含黄长石的钙-碱性至碱性岩组成(作为一种规律).碱性-超镁铁质火山岩和侵入岩由碱性苦橄岩、黄橄玄霞岩、金伯利岩和超基性似长岩、玄武角闪岩及霞岩组成.  相似文献   

11.
蛇纹岩体中的硬玉岩与异剥钙榴岩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旭平  张立飞 《岩石学报》2004,20(6):1477-1484
硬玉岩是一种稀少的岩类,常以构造岩包体和脉体的型式产出在蛇纹岩中。本文着重介绍与蛇纹岩化过程密切相关的硬玉岩。这类硬玉岩总是出现在洋壳俯冲碰撞带中,常常与蓝片岩、偶尔也与榴辉岩伴生。通过研究硬玉岩的矿物组合、化学成分和结构构造,综合世界各地硬玉岩产状,可将硬玉岩从广义的变质成因上分为三类,即:在蛇纹岩体中、或其它岩类包体中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硬玉岩脉体;蛇纹岩中的构造岩成因岩石包体经固相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块状硬玉岩: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由变质和交代的共同作用形成的硬玉岩。此外,还对交代成因的硬玉岩在蛇纹岩化过程中与异剥钙榴岩化作用的关系从流体及其化学成分演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海底和俯冲带上板片的构造背景下硬玉岩形成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一、地质特征 某金银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秦岭褶皱带北缘与北西向深大断裂带之间的过渡带上。沿该断裂带有不同期的许多中酸性岩体侵入。某金银矿就处于一背斜倾末端南侧的二长花岗岩体中。二长花岗岩呈岩舌伸入奥陶系地层中,矿化主要集中于岩舌部位,但在内、外接触带亦有矿化。(见图1a)地层岩性主要为绿泥绢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阳起石绿泥片岩等。 矿化主要受岩体内破碎带控制,岩舌部位破碎带十分发育(见图1b),以NW为  相似文献   

13.
金厂矿区位于哀牢山变质带的西亚带.区内构造运动剧烈,岩浆活动频繁,有超基性岩侵入.出露地层见图1,有古生界哀牢山变质岩系(Pz)和中生界上三迭统一碗水组(T_(3y)).前者为石英岩、硅化砂岩、板岩、千枚岩和片岩等;后者为砾岩、砂岩、灰岩和页岩等.燕山期超基性岩为斜辉辉橄岩(φ_2)和斜辉橄榄岩(φ_3).金矿和硫化镍矿赋存于超基性岩体西接触带的Pz地层中,受断裂控制,镍矿沿层产出,金矿一般穿层产出,且常见含金石英脉穿插硫化镍矿体.在岩体接触带进行过化探工作,地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李德威  廖群安等 《地球科学》2002,27(1):80-80,96
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造山带隆升幅度大、剥蚀作用强、构造活动新 ,至今为止 ,只是在该造山带东西 2个构造结 (帕米尔地区和南巴迦瓦地区 )中发现了下地壳深变质岩 .近期笔者在 1∶2 5万定结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首次发现喜马拉雅构造带中段曲当—康几一带的前寒武系聂拉木岩群中具有强烈塑性变形和多期退变质的基性麻粒岩 ,这对于研究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物质组成、下地壳流变状态、陆内造山过程和构造隆升机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的聂拉木岩群基底变质杂岩主要由黑云石英片岩、石英片岩、黑云母片岩、石英岩、大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指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与中酸性侵入岩无关或远离这些岩体接触带的夹于正常沉积岩或火山沉积岩中的层状夕卡岩.这种夕卡岩一般厚度不大,单层厚度数至数十米,呈多层出现.与这套岩层相伴随往往有钨、钼、铁、铜、铅、锌、金等矿产. 目前所知,这种层控夕卡岩的产出时代和层位很广,从元古代到中生代均有分布.由老到新,产于元古代的有江西九岭杨梅尖山的层控夕卡岩金-锑-钨矿床;产于中寒武统的有云南东南部文山地区的田蓬组层状夕卡岩白钨矿床(其规模中至大型,已知单个矿体长度1000~3000米,厚度1~5米,WO_3含量0.11~1.173%,含Sn0.048~0.09%)和都龙群大理岩片岩层中的层控夕卡岩大型浸染状Sn、Zn、Cu多金属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质概述矿区位于吴川-四会大断裂西侧,粤桂加里东云开隆起大田顶弧形构造带轴部,轴向北东-南西,向南西突出(图1). 地层为寒武系八村群,岩性由石英片岩、片麻岩、眼球状混合岩等组成.混合岩与片岩、片麻岩呈互层产出,彼此相互过渡. 构造为大田顶混合岩田弧形构造,位于阳春北北东向新华夏系与罗定纬向构造带斜交复合部位,在构造带内其片理、片麻理呈弧形展布.在弧  相似文献   

17.
在藏北尼玛县西边阿索一带首次发现最宽约14km的阿索构造混杂岩带。该带西宽东窄,呈喇叭状,由复理石岩片、深海硅质岩、泥质岩岩片、蛇纹质岩片、火山岛弧岩片、碳酸盐岩岩片、大陆碎片岩片等组成。其中以复理石岩片为基质包含其它外来构造岩片。阿索构造混杂岩带所包含的蛇绿岩主要岩性单位有:蛇纹岩、辉石岩、英云闪长岩、似层状花斑岩和辉长岩、粒玄岩、辉长辉绿岩、枕状玄武岩、角斑岩、硅质岩、含铁锰粉砂岩、薄层灰岩、浊积岩等,属弧后盆地扩张一消减产物。根据硅质岩中放射虫、复理石岩片中孢粉时代及构造片岩中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该弧后盆地扩张于晚侏罗世、闭合于早白垩世早期。空间上将狮泉河、永珠湖一纳木湖蛇绿岩带相连。  相似文献   

18.
阿克苏附近所发现的元古界阿克苏群为一完整的蓝片岩-绿片岩系列,我们通过野外调查肯定了这一认识,并认为它是高压-温相的变质块体,长40km,宽约2.5km.该变质岩由强烈片理化的绿泥石-黑硬绿泥石石墨片岩、黑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绿片岩、蓝片岩及少量石英岩、变铁质岩组成.原岩包活泥质岩、砂岩、基性玻屑凝灰岩、块状熔岩、枕状熔岩及少量深海沉积物.蓝片岩的矿物组合:青铝闪石-绿帘石-绿泥石-钠长石-石英-阳起石.阿克苏群为世界上真正的前震旦纪蓝片岩之一,其变质年龄至少有800Ma.  相似文献   

19.
<正>西藏察隅县那阿钨矿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拉达克—冈底斯弧盆系东段,隆格尔—工布江达复合岛弧的错高-德玛拉变质杂岩带上,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陆块活动大陆边缘。是西藏地区近年来发现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矽卡岩型钨矿之一,属典型的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白钨矿主要赋存在古—中元古界德玛拉岩群蛇躲岩组中,岩性主要由黑云片岩、二云片岩、石英片岩、板岩、角岩、变质石英砂岩及大理岩组成。矽卡岩化和钨钼成矿作用主要发育在岩体与含钙的围岩地层的接触带、或远离接触带的大理岩地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们在海南石碌地区进行金矿科研工作。1990年发现原抱板混合岩的主体是中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1440.87Ma。岩体侵入到前人划分为旧村岭群的千枚岩、条带状千枚岩、千枚状板岩等一套绿片岩相的岩系中,因此,其地层时代应早于14亿年。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于年底又在石碌矿区石碌群剖面发现第三层石英绢云母片层和第四层石英岩之间有一不整合面。这与过去认为石碌群第一层至第四层是连续沉积的看法不同。同时在第三层石英绢云母片岩中获得人工重砂的锆石,呈浅褐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细长柱状、长柱状、短柱状等,晶形完好,晶棱清晰。第四层石英岩中的锆石呈浅黄色、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