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讨论测点高程平移法区域重力地改的精度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差概念,并推荐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即把测点高程平移法和节点高程插值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地改,通过理论模型和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优于节点高程插值法和测点高程平移法。  相似文献   

2.
王兆国  鲁如魁 《地质科学》2016,(3):1002-1013
当前常采用导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但该法常导致常规导线段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不是真实的边界,特别是平移导线段在实测地层剖面图上确定的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夹角。本文针对导线法绘图的这些缺陷,提出了绘制地层剖面的一个新方法——三维投影法:1)常规导线在总导线方位上确定的地层边界点为真实的地层边界位置,且三维投影法绘制的地层剖面图与总导线方位上的图切剖面一致;2)平移导线只在导线平面图中展现,而不出现于地层剖面图中,消除了地形线与岩性线之间存在夹角和平移导线处理的多解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筑联合体整体平移的基础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整体平移技术为旧城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以焦作矿务局建筑联合体的平移为工程背景,详细地介绍了建筑联合体平移过程中的基础处理技术,包括平移前对旧基础的改造、行走基础的设计和平移后新基础的设计和新地基的处理,特别地分析了上部结构框架柱与后浇混凝土基盘之间的冲切薄弱面的冲切破坏机理,并提出了抗冲切的设计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说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刘俊成  赵强 《世界地质》2017,36(2):570-578
地震信号去噪能有效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二代小波变换可以在不同尺度上对含噪信号进行小波分解和多分辨率分析,实现窗口宽度自适应调整的局部化分析。但小波变换阈值法在去噪过程中会在信号的不连续邻域会产生伪吉布斯效应,而平移不变量阈值去噪方法通过平移-去噪-平均的思想可以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因此本文在已有的二代小波变换阈值去噪的基础上将平移不变量这一改进方法应用于二代小波变换中,实现了对地震信号更加快速有效的去噪处理,并在模拟数据试算和实际数据试算中取得了良好的去噪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浅部不均匀电性体所引起的静态位移效应,是大地电磁测深(MT)数据处理工作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这里阐述了静态位移效应对MT测深资料的影响,结合两组理论模型的研究,通过分析空间滤波法、曲线平移法、阻抗相位校正法等一些常用MT静态位移校正处理方法,得出了一些有用结论,为野外实测MT数据的校正处理工作提供了参考资料。最后将这些方法应用于某工区实测MT数据的处理中,并结合二维地电模型,说明了MT数据校正处理在开展MT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吴冲龙  韩志军 《地球科学》1994,19(4):471-481,T001
本文客观地分析了野外和室内研究资料后指出,银洞坡大型金矿所在河南庄背斜连同该背斜转折端和两翼所发育的各种平移断层、逆冲断层均形成于主成矿期之后,不具前人所认定的控矿意义。其演化系列是:河前庄背斜→含矿共轭平移断层→无矿共轭平移断层→平移正断层→逆冲支系,除含矿共轭平移断层之外,它们主要起改造矿体的作用。其中河前庄背斜起有利的改造作用,而各类断层主要起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郯庐断裂带的平移运动与成因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61  
在华北、华南板块碰撞期间,郯庐断裂带究竟是何种边界仍是没有解决的重大地学问题,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构造解释模式。关于郯庐断裂的平移距离仍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与有待深入研究之处。在华北、华南板块拼合之后,郯庐断裂带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左行平移,其糜棱岩的^40Ar/^39Ar年龄为132~119Ma,指示为早白垩世的平移活动,平移活动中伴生了强烈的岩浆活动。这期左行平移标志着中国东部构造的重大转折,是滨太平洋构造对前期古特提斯构造的叠加,其动力学机制为太平洋区伊侨奈岐板块突然出现的高速斜向俯冲。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郯庐断裂带构造模式讨论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郯庐断裂带是世界上具有数百km位移的最大的大陆走滑断层之一,作者评论了当前研究者提出的将其作为大陆内平移断层,地缝合线-边界转换断层,大陆内转换断层以及碰撞嵌入构造等四种模式,从断裂带的形态与规模,两侧地块的可对比性,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平移时间,北突的苏北地块为碰撞后左行平移的结果,以及断裂尾端附近大别山带的压缩等,作者认为郯庐断裂带为西北环太平洋边缘内侧的平移断层。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质建模是地质研究的有力工具,断层的三维建模比其他地质体建模具有更大的难度,其中一个主要难题是交切断层切割关系的处理。本文以广西珊瑚矿田为例,探讨了基于地表数据和产状数据的交切断层建模方法,采用地表断层线-剖面断层轨迹-系列断层线-断层面的技术路线进行切割断层建模,采用初始断层面-断后约束条件-交切处理-约束插值的技术路线进行被切割断层的建模,并与其他建模方法的建模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最终形成了如下建模方法:(1)以旋转法求取部分切割断层的错开部位约束,以平移法求取完全切割断层的错开部位约束;以断层错开部位约束、地表断层线约束及断层面边界约束为控制条件,进行断层面DSI插值,实现断层错动;(2)局部法建模、分段断层线的平移连接及过度追求完全切割关系建模可能分别引起断层面延展可控性差、断面整体偏移误差及沿走向过度延伸问题,与地质事实相悖,故本文优选采用了整体法建模、顺延连接分段断层线及遵从原有切割关系的处理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10.
鲜水河断裂带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中部,将造山带一分为二。其大规模韧性剪切应变的揭示是基于沿断裂带花岗糜棱岩的发现。运用微观与宏观构造相结合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变形机制、变形温度、变形期次、运动学特点及大规模平移作用对造山带构造格架的改造。该断裂带是一条自中新世以来具多期活动、由韧性应变向脆性应变转化的大型左行高温平移型韧性剪切带,平移总距80-100km。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是断裂带左行韧性平移的同构造产物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大井南勘查区位于克拉麦里山南麓的戈壁荒漠平原区,区内遍布戈壁、冲沟、沙丘、盐碱地和沙漠等多种地形,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导致单炮记录差异大、干扰严重、信噪比低。通过采用叠前去噪、振幅补偿及一致性处理、静校正等手段,较好地解决了复杂表层条件引起的单炮品质差异问题,使剖面动力学特征和运动学特征统一,保持了较好的波组特征,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较有利于薄煤层及煤层结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煤矿井下采集到的槽波通常包括Rayleigh型槽波和Love型槽波,这两种类型的波场具有不同的偏振特点,由于目前现有的槽波处理软件和方法仅针对单一类型的波场,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两种波场互为干扰,影响了后续频散分析和槽波成像的质量。从煤层槽波中Rayleigh型槽波和Love型槽波的基本偏振方程出发,利用两种波场的不同偏振特征,推导出一种时间域的波场直接分离方法,该方法具有经验参数少、算法稳健的特点;通过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波场分离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The Liddell Seam occur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Permian Foybrook Formation of the Sydney Basin, eastern Australia. The seam profile is dominated by banded lithotypes (clarain). Maceral and microlithotype analyses of lithotypes indicate a limited degree of uniformity in their composition. A comparison of whole-seam petrographic analyses with compositions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seam lithotype profile and lithotype petrography suggests that the latter method may provide for a rapid assessment of petrographic variation in operating mines.Petrographic analyses form the basis of an interpretation of Liddell peat-swamp facies. The seam contains few clastic layer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relatively dull coals whose petrography reflects elevated water levels during deposition in the limno-telmatic, reed-moor and open-moor facies. Between these zones the seam profile is dominated by relatively bright coals deposited between periods of inundation, in the telmatic forest-moor and reed-moor zones. The lithotype profile and the high vitrite and clarite content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arborescent vegetation, a feature typical of seams deposited in tectonically unstable areas.  相似文献   

14.
对潞安矿区高河煤矿进行了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试验,通过实验获得区内合理的采集参数,并在处理和解释中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如分频剩余静校正迭代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正演模型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属性体切片和彩色剖面联合技术等。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结果与常规三维地震勘探解释结果的对比表明,高密度三维地震能够提高构造成像准确度和精度,避免误判,还可以提高下组煤层反射波的能量和连续性,是进一步提高潞安矿区三维地震勘探精度的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5.
The ply structure of the Bulli seam in the Southern Coalfield of the Sydney Basin persists over the main part of the coalfield. Lateral variation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petrographic profiles and swelling index profile sect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ickness pattern of the whole Bulli seam was affected by three independent factors: (1) post‐depositional loss of the top portion of the seam; (2) pre‐depositional topography; and (3) differential subsidence during deposition. The lack of definite correlation between seam thickness and present geological structure suggests that no local tectonic movement took place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seam. Tectonic movement cannot, therefore, be the main cause of variation in seam thickness. Subsidence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Bulli seam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coalfield appears to have been too rapid, and near the western margin too slow, to form a thick coal seam. However, in the main part of the coalfield, the rate of subsidence was suitable for peat accumulation and a thick seam was deposited under stable conditions, as indicated by the persistent ply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相对波阻抗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道积分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无约束反演技术,也就是通过对地震道积分得到地层的相对速度剖面而进行地层分析的技术。通过地震道积分识别煤层缺失变薄带研究表明,小规模的煤层缺失变薄带在三维地震时间剖面上基本无显示,在地震道积分时间剖面上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相对波阻抗的异常,进而解释煤层缺失变薄带,解释成果与巷道揭露一致,结果表明地震道积分是地震解释中一项的有效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快速掘进急需构建掘进前方高精度二维地质模型。以沁水煤田某矿区XY-S工作面为例,基于三维地震解释成果,利用巷道掘进过程中煤层底板高程实测信息,动态刷新三维地震平均速度场,更新掘进前方煤层底板高程,最后对掘进前方预测的精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断利用掘进实测煤层底板高程,刷新平均速度场,更新掘进前方煤层底板地质剖面,掘进前方煤层底板剖面与实际揭露剖面之间误差逐渐越小,实测点前方25 m和50 m范围的煤层底板高程最小绝对误差可达0.2 m和0.45 m。若实测点数据密度大、分布均匀,预测精度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可为快速掘进提供高精度煤层底板导航数据。   相似文献   

18.
以内蒙地区某煤田三维地震资料为例,对煤层下部地震成像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资料处理环节,对影响煤层下部成像效果的面波和多次波,根据空间和频率等特性进行压制和衰减;在地表激发条件差、震源能量衰减迅速、煤层对下部反射有强烈屏蔽作用的情况下,对弱信号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保护。实际资料处理,得到了较满意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声波反射法探测顶煤厚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小波多尺度分析应用到实际煤厚探测信号分析中的信号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小波多尺度分析大大改善了煤层顶板弱反射波的识别能力,提高了煤厚探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谢桥矿13-1煤层顶板突水评价难题,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对主控因素数据进行采集及归一化处理,建立子专题图层。然后运用AHP方法确定各主控因素的权重比例,在此基础上将各个主控因素进行无量纲处理后按照权重进行复合叠置,提出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的分区方案。将顶板已有出(突)水数据与分区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线性脆弱性指数法可以客观、定量、准确的评价煤层顶板突水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