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王建飞 《世界地质》2019,(2):412-419
针对辽河东部凹陷火成岩储层评价,采用钻井、分析化验、测井等资料,将火成岩的岩性主要分为粗面岩、玄武岩、辉绿岩三大类。结合三大类火成岩的物性、含油性和岩石脆性的分布规律,确定粗面质角砾岩、角砾化粗面岩为Ⅰ类优势储层,玄武质角砾岩、块状粗面岩、火山沉积岩为Ⅱ类优势储层,气孔玄武岩、辉绿岩、致密玄武岩为Ⅲ类储层。确定了东部凹陷红星地区火成岩的有利勘探区带,为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两个斑岩侵入体裂缝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中段的黄沙坨和欧利坨子斑岩体相距不到10 km,均侵位于始新统沙河三段下部的碳质泥岩烃源层.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两岩体均为粗面斑岩,成分非常一致,很可能在深部相连或来源于同一岩浆房.但两者的储油裂缝系统却迥然不同,欧利坨子岩体发育一套隐爆角砾岩裂缝系统,而黄沙坨岩体则主要发育了火成岩中首次被报道的一套以水平裂缝、波状水平裂缝和剪切裂缝为特征的波状-水平裂缝系统.结合具体地质特征对两类裂缝系统作了对比,并讨论了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桩西复式油气田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西油田已发现下古生界、中生界、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等多套含油层系,50多个油气藏油藏埋深1000-5000m,储层空间有砂岩孔隙型和灰岩、火成岩裂缝型,形成的油气藏类型有:潜山油气藏,火成岩裂缝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断层-岩性油气藏,是一个典型的多层多、多类型、多区块的复式油气田。  相似文献   

5.
操应长  杨剑萍 《地质论评》1999,45(7):587-593
通过对惠民凹陷第三系已发现的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研究,探讨了湖盆中火山作用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笔者认为当火山活动发生在生油岩主要生烃期之前,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是有利因素,将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和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可形成丰富的储集空间,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原生孔隙、溶解孔隙和收缩缝、构造裂缝等,因此火成岩可以作为油气良好储层;同时,惠民第三系沉积地层在岩浆的侵入和喷发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与火成岩相关的圈闭,如火成岩遮挡、火山锥披覆、侵入岩上拱、侵入岩岩性等类型,目前已发现了多个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总之,惠民凹陷第三系火山作用对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为例,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等多项资料及多种新技术、新方法,从岩性识别、岩相分析、形成期次、储集层测井识别及其综合评价等五方面,系统介绍了渤海湾盆地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的新进展、新方法,并就火成岩的岩相分析技术和储集层综合评价方面的“侵入岩储集层三元综合评价技术”进行了重点评述。进而提出了火成岩油气藏勘探研究应全面细致开展岩相分析和储集层预测、评价向半定量-定量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惠民凹陷火成岩对油气藏形成的地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惠民凹陷是一个火成岩较为发育的断陷,其火成岩主要由浅层侵入岩和火山喷发岩两种岩石组成。这种特殊成因的岩石与成油岩系相互作用,可以形成与火成岩相关的许多特殊油气藏。文中以凹陷内已知的油气藏为例,指出火成岩对石油、烃类气体和CO2气体的生成均有重要作用,火成岩对含油气圈闭形成的作用主要在披覆构造圈闭、遮挡圈闭及局部盖层等方面,火成岩对油气聚集也有积极的作用。文中还讨论了火成岩成藏机制,并研究这种特殊油  相似文献   

8.
杨永恒  杨兴科 《地球学报》2007,28(6):620-626
紫金山岩体是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一个多期次形成的碱性杂岩体,从外到内可分为六个相带,地貌上构成了正向穹窿型热力构造.二长岩、霓辉正长岩、暗霞正长岩和霞石正长岩四个相带构成中浅成侵入型热力构造;响岩、响岩质火山角砾岩和粗面斑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两个相带构成了表浅层火山喷发型热力构造.三叠纪以来紫金山有三期热力作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一期中浅成侵入型热力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煤变质并发生二次生烃作用;促进了上古生界烃源岩(煤系和暗色泥岩)热演化;岩浆上侵形成火山刺穿遮挡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罗151块火成岩储集空间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淳  康仁华 《地质论评》1999,45(7):599-604
通过对研究区辉绿岩侵入体系统取心、岩心分析,结合扫描电镜、包裹体及地球物理手段,对济阳坳陷罗151块火成岩储集空间成因类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原生和次生孔隙两大类,进一步又可分为气孔、冷凝收缩节理、晶间微孔、构造裂缝及溶蚀孔洞等。由于各种类型储集空间成因及其特征差别较大,在储层中对油气聚集与连通作用的贡献差别也很大。其中原生冷凝收缩缝在岩体中分布普遍,对其它不同成因的储集空间起到了连通作用,是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不同储集空间类型在埋藏过程中的次生改造作用对火成岩储层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绿泥石、硅质及石膏等矿物的充填对原生孔隙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而长石、辉石矿物的溶蚀对原生孔隙的增大则起到了建设作用。因此正确认识火成岩油气藏的储集空间成因类型,对于不同火成岩油气藏的开发与勘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先志  陈发景 《地学前缘》2000,7(4):548-554
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储层成岩过程被自考矿物晶格所捕获而形成的油气水包裹体,它们记录了油气水充注储层时的组成,性质以及物理化学条件。不同自生矿物或不同期次的胶结矿物捕获的包裹体,其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这些特征是油气藏形成演化历史的直接标志,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田是一个侏罗系生烃、第三系储集的成藏系统,文章通过包裹体类型、成岩矿物期次、烃类包裹体成分以及均一化温度和盐度等分析,证明南八仙油田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有着不同的油气注入和成藏期次:下第三系的油气藏为两期充注的结果,而上第三系油气藏则主要为一期成藏。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以及南八仙第三系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推断,南八仙油田下第三系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时期为渐新世和上新世,上第三系油气藏的地质时期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大井锡多金属矿床次火山岩脉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波 《矿产与地质》2009,23(4):335-339
矿区内次火山活动对成矿起着重要的、直接的控制作用。次火山岩脉与成矿在空间上、时间上以及成因上的关系极其密切。在脉岩分布密集,脉体规模较大或局部隐蔽爆发作用形成的次火山岩——角砾岩构造等地段,对成矿最为有利。脉岩的产出部位,可以作为矿区及其外围找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新疆磁海铁矿床成矿无机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海铁矿床位于东疆火山岩区,矿体产于基性次火山岩体内,次火山水热活动导致铁矿床的形成。次火山水热活动有一系列不同类型,并具一定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的蚀变岩响应,主期成矿作用发生在中高温压硅酸盐蚀变与中低温压硫化物蚀变之过渡阶段。硅酸盐蚀变岩中的“石榴子石-透辉石”组合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内的相同组合名同实异。可把此矿床定名为次火山水热石榴子石-透辉石-磁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13.
安徽庐枞火山盆地铀矿床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前人成果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庐枞盆地铀成矿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盆地内铀矿化与石英正长岩具密切时空关联,石英正长岩是与火山岩同源并有时空联系的潜火山岩;潜火山岩外带砂岩层间破碎带和贯通潜火山岩与砂岩的断裂及其旁侧裂隙密集带构造是主要控矿构造,隐爆角砾岩构造亦控矿;与铀矿物伴生的金属矿物为中低温热液矿床标型矿物,铀矿石伴生元素及矿床内普遍而强烈发育的硅化,与潜火山岩型金属矿床特征相似。认为火山盆地内铀矿床类型应归属于潜火山岩型矿床,并进而对今后的铀矿勘查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火山岩油气储层特征浅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张新荣  王东坡 《世界地质》2001,20(3):272-278
火山岩储层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火山岩储层的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主要为玄武岩、安山岩、以及自碎角砾熔岩,包括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火山通道相、侵入相和喷发沉积相.火山岩主要靠相互连通的孔、洞、缝组成的网络来构成储集空间.储集空间有原生和次生两大类.我国中-新生代玄武岩储层的测井曲线特征一般是低声波,低感应,低自然伽码,高电阻,高密度;在地震剖面上多表现为低频的强反射,层速度为2 500~5 000 m/s.  相似文献   

15.
盖层与源岩的时空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付广  薛永超 《矿物岩石》2001,21(2):56-61
盖层与源岩是油气成藏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它们在时空上的配置关系对油气运聚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盖层的空间分布面积只有大于源岩的空间分布面积时,盖层才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尤其覆盖整个盆地或凹陷时效果更好;否则造成油气大量散失,不利于油气的大量聚集与保存,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期只有早于或与其相当时,才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反之,盖层所能封闭住油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时间差的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油气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者之间时间差的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油气量相对越小,不利于油气的大相对大小,两者时间差越大,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油气量相对越小,不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反之,盖层所能封闭住源岩排出的不同气量相对越大,越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16.
官地银金矿床规模为中型矿床,产出于燕山早期闪长岩及潜火山岩中.矿体与潜火山岩岩体之间在空间上和成因上关系密切.闪长岩和潜火山岩既是矿体围岩,亦是成矿母岩.此外,二叠系安山岩可能亦为矿源层.成矿作用在低温、低压,大气降水为主的条件下形成.有利的矿源地层和火山机构是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桂霞  李维明 《世界地质》2006,25(4):360-366
对河南西部卢氏地区的角砾岩的物质组成、蚀变、形态、胶结物和产出空间等特征以及该区角砾岩与次火山岩时空关系的研究表明,本区的角砾岩可划分为3种类型,即柳关型、八宝山—曲里型和夜长坪型;角砾岩形成于燕山期。论述了与次火山岩有关的角砾岩与其他角砾岩间的区别和综合鉴别标志,并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角砾岩相与矿产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次火山岩型铜银多金属矿床找矿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次火山岩型矿床与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为同源,同时期,同空间,同成因。总结了区域火山活动特征;区域构造与成矿关系;火山构造、火山机构与成矿关系;隐爆角砾岩与成矿关系等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成像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等手段,对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形成因素及 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滴西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岩类主要为玄武岩、正长斑岩、火山角砾岩及熔结凝灰岩。 储集空间可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原生裂缝及次生裂缝四种类型。其中,原生孔隙主要为气孔和粒间孔,原生裂缝 发育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孔隙以晶内溶孔、基质溶孔占绝对优势,次生裂缝以构造缝为主。研究区控制储集空间形成的 因素主要为火山岩岩性岩相、风化淋滤作用、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原生储集空间类型及发育位置受岩性岩相控制,而后 三种作用是该区形成次生储集空间的主要原因,且从西北至东南方向,其控制因素依次由岩性岩相过渡为风化淋滤作用, 直至构造和溶蚀作用 。据此,滴西17,14 井区的玄武岩原生气孔、火山角砾岩内粒间孔受岩性岩相控制均呈东北向长条状 展布;滴西10 井区熔结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中的次生溶孔围绕断裂展布;滴西18 井区的斑晶、基质溶孔受岩体及断裂共同 制约。  相似文献   

20.
陈强路  范明  郑伦举 《沉积学报》2007,25(3):358-364
志留系储层原油演化成沥青过程中,沥青充填于粒间孔及填隙物中,占据了孔隙空间,残余孔隙率、渗透率很低。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了油气充注对沥青砂岩储集性的影响,早期充填沥青少而残余孔隙率、渗透率很低的砂岩,晚期油气仍不能充注,是非储层;早期沥青均匀充填、充填程度高,残余孔隙率、渗透率低的砂岩,晚期低粘度稀油仍能充注,孔隙率、渗透率有大幅度提高,是有效储层;早期沥青充填较均匀,残余孔隙率相对较高,不同粘度的原油充注后,孔渗条件发生明显的改善。常温的实验表明,原油的物理性质是决定沥青砂岩能否再次充注的关键因素之一,稀油充注是志留系沥青砂岩成藏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