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 ̄(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 ̄(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 ̄(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 ̄(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剖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 ̄(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地磁极性倒转期间, ̄(10)Be浓度平均增高20~25%、持续20~30ka。洛川、西峰黄土剖面 ̄(10)Be变化与深海沉积物δ ̄(18)O变化之间均存在极好相关性,据此建立了75万年以来黄土地层相对 ̄(10)Be时标;黄土堆积速率与各时期 ̄(10)Be沉降通量之间亦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望建立 ̄(10)Be绝对时标。探讨了Raisbeck峰事件、 ̄(10)Be/ ̄(26)Al比值等在黄土地层定年中的应用前景和途径。引入物理意义明确的“磁性物质通量”概念,建立了 ̄(10)Be—磁化率模型,定量估算出磁化率中降尘和成壤两组分相对贡献,求得洛川区域S_0、L_1、S_1三时期年均降水量。精确测定了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 ̄(10)Be含量,获得不同时期黄土源区侵蚀速率。  相似文献   

2.
洛川黄土地层学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与所含磁性矿物的浓度和颗粒大小密切相关。磁化率信号的主要载体是非常细的磁铁矿和(或者)磁赤铁矿。洛川黄土序列的磁化率曲线变化与成壤作用和粉尘堆积作用强弱有关,反映了气候的变化。磁化率值为识别黄土和古土壤层提供了一个工具。文中建议了黄土岩石地层单位命名的原则。洛川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曲线记录了最近2.5Ma气候变化的历史,与深海沉积的气候记录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3.
中国黄土堆积的磁性记录与古降雨量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中国黄土和古土壤堆积的磁性特征,进而介绍成壤作用磁铁矿成因模式,讨论控制黄土—古土壤层矿物磁性特征的气候参量及其利用土壤成因磁化率重建古降雨量。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分布与磁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年4月17日北京降尘的粒度和磁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降尘磁化率相对黄土样品较高是现代降尘磁化率的特点,源区表土磁化率普遍较高是本次降尘磁化率值高的主要原因,污染产生的磁性物质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几次降尘的粒度特征和传输方式提出粒度可以有效地指示源区的变化。结合降尘的粒度、磁化率分析与沙尘暴的监测信息和卫星云图,认为此次降尘粒度为0.8~20.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内蒙古西部的物质;20~70μm与>70μm的组分可能是来自距离北京较近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发生强烈沙尘暴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高分辨10Be记录与黄土地层定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承德  易惟熙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1994,14(3):203-210,211,212,213
利用B/M地磁极性倒转层位0.73MaB.P.时间参考点,通过黄土剖面10Be变化曲线与深海SPECMAPδ18O变化曲线匹配拟合,求得洛川黄土剖面0.75Ma以来的相对连续时标。时标精度约5000—10000a。由于0.15Ma以来洛川剖面加密取样以及10Be、δ18O两曲线之间更好的相关性,10Be相对时标精度与SPECMAPδ10O时标精度大体相同,即3000—5000a。各时期10Be通量与黄土堆积速率之间存在十分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地层定年途径。黄土10Be记录35000aB.P.处的Raisbeck峰可被用作地层时间参考点。黄土10Be/(26)Al值、黄土石英中“就地”成因10Be/(26)Al值以及“就地”成因10Be浓度等均可望应用于黄土地层精确定年。  相似文献   

6.
中国黄土10Be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期,中国和瑞士科技工作者开始联合进行黄土^10Be研究。建立了黄土^10BeAMS测量的理想流程,发现了^10Be在黄土地层良好保存性等重要地球化学行为特征,确认了黄土^10Be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洛川黄土部面0.4-138m段600多个样品进行了^10Be测定,建立了2.5Ma以来大陆堆积物同位素记录曲线。  相似文献   

7.
中国黄土地层Rb和Sr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季风气候意义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骏  鹿化煜等 《地质学报》2001,75(2):259-266
本文详细研究了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的含量变化及其在不同粒级与不同相态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Rb在粘粒中含量高,基本只存在于残留态中,而Sr则主要分布于砂和粉砂粒级中,并以残留态与碳酸盐结合态为主要赋存相态,因此黄土和古土壤中Rb、Sr含量的差异应与冬季风驱动的粒度分选作用引起的物质组成变化及风驱动的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Rb/Sr值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东一业季风系统的两个相互消长因子--冬季风与夏季风在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循环交互特征。洛川剖面2.6Ma以来Sr含量总体演化趋势与北半球冰量变化模式的相似性验证了高纬度冰盖生长与东亚季风强度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而Rb含量与磁化率之间极佳的正相关关第为今后用Rb画评估成壤作用对磁化率的贡献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环入渗法研究了洛川L1—S4各层土壤水分入渗特点,并利用各层孔隙度、磁化率、CaCO3含量资料研究了各层土壤含水空间发育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洛川城西剖面黄土层稳定入渗率大于红褐色古土壤层,水分入渗达到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比红褐色古土壤层长。黄土层孔隙度高,含水空间较大,利于形成含水层;红褐色古土壤层孔隙度低,含水空间较小,利于形成隔水层。土层含水空间的大小是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成壤作用强弱造成的。黄土层含水性较好是冷干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弱造成的,红褐色古土壤层隔水性较好是温湿气候决定的成壤作用较强造成的。对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3个入渗公式进行拟合,发现通常采用的3个经验公式均适用于描述L1—S4土壤入渗规律。  相似文献   

9.
三门峡地区黄土与古季风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位于黄土高原东南缘的三门峡黄土地层,以陕县张汴乡村剖面为其典型代表。厚度153m的曹村剖面由上部厚145m的黄土地层和下伏红粘土沉积组成,黄土地层为L1-L33的连续风尘沉积。磁性地层研究显示:B/M界线位于L7下部,J事件位于S11/S12,O事件位于L23-L26,M/G界线位于黄土与红粘土界线之上20cm处。古季风代用指标的磁化率、碳酸盐及〉30μm的粒度组分均显示了约2.6Ma以来季风变迁  相似文献   

10.
新疆伊犁地区典型黄土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初探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黄土地层记录的磁学参数受控因素复杂,全球不同地区黄土磁化率的主要受控因子存在差别.文章在伊犁地区选取两个地层磁化率与成壤作用分别存在较明显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伊犁地区黄土地层中磁性矿物浓度较大,磁学性质主要受呈现准单畴状态磁铁矿控制,黄土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主要为原生矿物,后期改造作用弱,地层的磁学特征受物源影响明显.地层的成壤强度与地层中磁性矿物浓度无明显相关关系,与磁性矿物中细粒磁性矿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结果暗示伊犁地区黄土沉积物的磁化率增强模式既区别于典型的西伯利亚黄土"风速说"模型,也不同于中国黄土高原"成壤说"模型;当后期改造作用弱时,地层的磁学特征主要受物源影响;随着地层成壤作用的增强,对原生磁性矿物的改造作用逐渐增强,次生磁性矿物含量逐渐增加,磁化率变化规律趋近于"成壤说"模型.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与气候要素的定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高原地区已建立多个表土低频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重建提供了关键方法.但是表土磁化率变化的气候控制因素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同时,低频磁化率部分受到沉积作用的影响,需要寻找气候意义更明确的指标.我们系统采集了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的表土样品,运用相关、回归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气候要素及其季节变化对表土磁化率和频率磁化率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湿度是控制黄土高原表土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有影响,月降水变率较小的地区磁化率较高.在此基础上,选择反映成壤磁性颗粒组分的频率磁化率,建立了频率磁化率-年均降水量的转换函数,为黄土古气候定量估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黄土和阿拉斯加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的两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45,自引:16,他引:29  
在中国和中欧黄土-古土壤研究中发现的磁化率与成壤作用(或古气候温湿程度)的正相关性已被第四纪科学家广泛认识,并应用于古气候研究中.成壤过程形成的亚铁磁性矿物被认为是古土壤磁化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一模式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黄土沉积地区,如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黄土沉积显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磁化率行为,即在黄土层获高磁化率值而在古土壤层获低磁化率.这种相反的关系过去被解释为磁化率反映的是与风动力吹来的亚铁磁性矿物的含量,即与风速或风力大小有关.本研究发现阿拉斯加黄土与古土壤的磁性矿物性质有明显差异,不仅仅是粒径的大小,还有磁性矿物的种类即矿物相的差别.这一证据很难单纯以风力强度的大小来解释,意味着阿拉斯加古土壤的低磁化率至少部分是在成壤过程中亚铁磁性矿物发生改变(如溶解)而造成,表明阿拉斯加黄土和中国黄土的磁化率与古气候记录可能存在两种模式,即氧化和还原条件下的成土模式.黄土磁化率在不同的气候(温度湿度)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在低降水量、高蒸发量的干旱氧化成壤条件下,利于亚铁磁性矿物的生成,其磁化率与古气候的关系呈正相关,如中国和中亚黄土;在高纬高湿的还原成壤条件下,亚铁磁性矿物会被破坏被分解,其磁化率与古气候呈负相关关系,如阿拉斯加黄土.如果成壤条件在氧化和还原之间来回变换,那么就很难找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因此,将磁化率应用于古气候的重建时要加倍的小心.  相似文献   

13.
新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处于西风区的新疆伊犁昭苏黄土剖面进行了磁化率和粒度分析,初步探讨了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伊犁黄土虽然粘土含量较黄土高原黄土高,但细粒组分对磁化率的贡献非常有限,粗颗粒组分对磁化率贡献较大,说明磁性载体主要存于粗颗粒组分中。同时研究发现地形、沉积环境、源区矿物组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对磁化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伊犁黄土磁化率成因机制既具有阿拉斯加风速论模式的特点又叠加了黄土高原成壤作用的模式,即使在同一剖面的不同时段两种模式对磁化率增强的贡献也不同,伊犁黄土磁化率增强机制存在着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洛川黄土-红粘土序列铁氧化物组成及其古气候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洛川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中磁性矿物组成、成因和相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磁性矿物以风尘磁铁矿为主,少量的成土赤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古土壤磁性矿物以成土磁赤铁矿为主,成土赤铁矿次之,少量的风尘磁铁矿和赤铁矿;红粘土磁性矿物以成土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和成土磁赤铁矿次之,少量风尘赤铁矿。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差异,反映了其形成期不同的古气候特性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下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度的差异。干冷的冰期,黄土弱成土作用形成了以粗颗粒的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间冰期的温暖湿润的古气候最有利于生物活动,强烈生物活动导致古土壤中大量纳米超细磁赤铁矿/磁铁矿产生,形成以磁赤铁矿为主,风尘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为辅的磁化率载体。红粘土成壤期,强降雨强蒸发的长干短湿的高温炎热的古气候使得红粘土化学风化强烈,生物地球化学活动较弱,形成以磁铁矿核 赤铁矿边和磁赤铁矿核 赤铁矿边的磁化率载体。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磁性矿物组成、磁性矿物相关系是其形成期独特的古气候指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四纪黄土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中国黄土分布广泛、沉积连续性好,是进行磁性地层研究和重建古环境、恢复古气候的理想材料。中国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环境岩石磁学性质详细地记录了2.5 Ma BP以来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的信息,尤其是黄土和古土壤的磁化率作为很好的气候代用指标已得到广泛应用。古土壤磁化率增强成因机制一直在争论中,其中,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成壤作用对古土壤磁化率增强起主导作用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目前利用不同方法建立了磁化率气候转换函数,从而使重建古降水量和古温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地层学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孜黄土地层,实测了甘孜县城西南郊新市区和满地两剖面,它们分别厚23.7m和26.0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质量分数测定和热释光测年结果,甘孜黄土可划分为冰后期S0复合古土壤,末次冰期L1复合黄土和末次间冰期S1复合古土壤等3个地层单位。布莱克反向极性亚时记录于底部S1LL1黄土中。甘孜黄土沉积始于晚更新世早期,大约为120kaBP。甘孜黄土的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12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6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6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6个磁化率低值段则  相似文献   

17.
兰州九州台黄土磁性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九州台黄土进行系统的磁性和粒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其磁性特征主要由磁铁矿控制,同时含有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磁性矿物粒度为假单畴,黄土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2μm的细颗粒组分不能很好的反映黄土高原西部地区黄土末次间冰期的成壤强度.与磁化率相比,xARM/x.,和xARM/SIRM能更好的反映成壤强度和古气候变化.选取>40μm的粒度百分含量和xARM/SIRM作为代用指标分别反映冬、夏季风变化,研究结果揭示冬、夏季风趋势并非同步异向变化,在倒数第二次冰期向末次间冰期过渡时,相对于夏季风,冬季风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暗示了冬夏季风的主控因素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世界黄土磁学性质及其古气候意义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并提出了“成壤说”和“风速论”两种主要的磁化率增强模式.由于两种模式是针对特定地区黄土地层的磁学性质变化规律提出的,其应用范围有限,然而模型描述的影响磁化率的增强因素是否可能普遍适用于黄土地层?近些年来的研究结果倾向于肯定这种假设.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和伊犁地区黄土进行磁学分析进一步探讨这个假设存在的可能性.磁化率测量结果发现伊犁地区的古土壤/黄土层与xlf曲线的峰/谷对应关系不明确,且分布范围和平均值的差别小,区别于黄土高原.岩石磁学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和伊犁地区黄土/古土壤地层的磁学性质受磁铁矿(和磁赤铁矿)控制,细粒磁性矿物和低矫顽力矿物对地层总体磁性的贡献与成壤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区别在于黄土高原黄土的磁性矿物含量与地层成壤强度呈现良好正相关关系,伊犁黄土中磁性矿物含量与成壤强度无明确相关关系,且总体高于黄土高原黄土.后者的细粒磁性矿物和低矫顽力矿物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伊犁黄土.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磁化率增强因素在黄土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不同环境下两种因素对磁化率的贡献不同,因此磁化率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磁化率作为降水量的代用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黄土剖面.相比较而言,反映细粒磁性矿物和低矫顽力矿物百分比含量的磁学参数以及反映粗粒磁性矿物含量的磁学参数更适合于古气候研究.  相似文献   

19.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的元素组合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佑良  李有禹 《湖南地质》1997,16(2):98-100
湘西北镍钼多金属矿床富集了多种元素,形成一个以Ni、Mo、Cu、Zn、Pd、Pt、As、Se、Ba、V、P为主的特殊元素组合;微量元素As、Se、Ba等成10^1 ̄10^3倍富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类矿床属海底喷气沉积矿床,这组特殊元素来源和富集,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青海湖北部刚察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样品的各粒级组分进而计算出各粒度参数值,尝试探索土壤层剖面的土壤粒度与土壤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该高寒草地土壤剖面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黏粒次之,再次是砂粒,土壤属性属于粉砂壤土—粉砂土;土壤质量磁化率总体较低,土壤物源既有基岩风化而成,又有远程物质的搬运沉积;土壤剖面上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质量磁化率由高到低的周期演化,说明成土成壤过程经历了两个时期。土层在30cm以上,质量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30cm以下随着越接近母岩方向,质量磁化率值呈现减小的态势。且在剖面上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以高质量磁化率值开始、低质量磁化率结束为特征的周期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