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兰州地区降雹天气的500hPa形势分析王学良杨小玲付朝(兰州市气象局730020)收稿日期1995-09-01冰雹天气生消快,范围和概率小,危害却很大,一直是预报的难点和重点。500hPa高空图作为基本的预报工具,对冰雹天气影响系统有一定反映能力。本...  相似文献   

2.
王兴荣 《气象》1981,7(2):8-9
根据资料统计分析,安徽省冰雹天气全年都能出现,但主要是在春夏二季。其中尤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出现频率最大,而且绝大部分都能影响淮北。此时正是淮北的麦收季节,对小麦收成的威胁较大。因此,对于淮北麦收季节的冰雹天气,需要有一个准确的短期预报,以便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然而,由于冰雹天气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仅8.1%,所以,要作好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必须解决在冰雹天气一个不漏的原则下,对大量非冰雹天气的消空(或排除)问题。本文针对消空问题,从位涡方程出发,在理论上分析了冰雹预报的三个消空指标,并在淮北麦收季节冰雹预报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山东冰雹预报研究”一文中所总结出的影响我省降雹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天气分型为基础,再结合青岛十一年(1978—1988年)冰雹天气资料,对青岛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现总结如下。 一、青岛冰雹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次成功的人工消雹作业过程,进而对该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一些冰雹天气的特征指标,为今后的预报业务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指标  相似文献   

5.
林敬颂  刘云鹏 《湖北气象》1995,(4):15-16,45
依据天气环流形势和雷达回波生、消演变特征对“930904”冰雹过程的形成进行分析,揭示出宜晶县西北山区冰雹形成规律,尤其是中、低层天气系统的“逼近”在本县西北山区冰雹云生成、发展中所直到的重要作用为冰雹预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利用温度层结做冰雹单站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是一种中小尺度受地域条件影响的强雷暴天气,其冰水转化过程对大气的温度层结有一定的要求,通过对冰雹天气大气温度层结的研究,寻找其特征,预报冰雹的发生。利用延安市的气象探空资料,结合洛川县的降雹实况,得到洛川冰雹预报方法和指标。在冰雹预报试验中没有出现冰雹漏报,空报率在10%左右,其中只有〈2%的情况没有出现强对流云。  相似文献   

7.
冰雹天气是一种尺度很小、生命史很短的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难度较大,用产生冰雹天气的天气学有关理论知识,结合雷雨顺《能量天气学》中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发生在极地气团的变性气团中,低层能级一般大多是在48℃——60℃"的观点,做为预报冰雹天气的思路.通过实际摸索,总结、归纳出下述三种预报我区冰雹天气的经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冰雹是一种出现概率小、空问尺度小、地域性较强的灾害性天气。也是北京地区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为了解决冰雹天气的短期预报问题,我所天气气候研究室在研制预报方法的过程中,以群众经验为线素,利用本站探空气象资料,结合本地区的单站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天气图预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人工消雹作业判据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素芬  鲍向东  牛淑贞 《气象》1999,25(9):36-40
使用河南省气象台站1982-1997年4-8月地面报表和同时期雷达回波资料统计分析了40次区域性冰雹过程的天气特征,回波参数特征,找出了相关性较好的各种预报判据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强度场,速度场上的图像特征,为制作 冰雹的短时预报,雷达监测及人工消荼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天气学方法、动力气象学、数值预报产品技术对库车县1995年7月27日一次强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结合本地地面、高空资料分析强冰雹形成的条件、路径、特征,为提高冰雹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相似离度在入型判别和定时、定点、定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丰启  崔晶  王仁胜 《气象》2002,28(9):44-48
应用1986-1997年的常规探空资料,用相似离度制作了威海市冰雹强对流天气定时、定点、定量的概率预报方法。根据合成的威海市冰雹的四种环流型的数值信息,用相似离度实现了预报场的入型判别,应用HLAFS某时刻预报产品和多级相似方法实现威海市冰雹的多时次,定时、定点,定量、客观自动化概率预报。  相似文献   

12.
张掖市降雹特征及短期预报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殷雪莲  董安祥  丁荣 《高原气象》2004,23(6):804-809
通过分析张掖市冰雹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冰雹天气的特征,归纳出张掖市降雹的天气形势,并据此进行分型,建立了张掖市5~9月份冰雹短期预报方程,在实际预报中进行应用,预报准确率达63%,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3—2005年闽北冰雹出现站数与实况物理量求相关,得到与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降雹相关密切的物理量因子。利用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产品与福建省多年预报经验总结的实况物理量产品相结合,运用指标叠加法来建立闽北不同季节(春季3—4月、汛期5—6月)冰雹客观预报系统,该系统在2008—2010年近3年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年中未出现冰雹漏报,且该模式运用独具特色的消空条件后,空报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强对流天气研究与业务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小鼎  郑永光 《气象学报》2020,78(3):391-418
对当代中国几十年来强对流天气研究和业务进展做了阐述,主要包括强对流系统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主要组织形态,以及具体强对流天气的有利环境条件、触发机制、卫星云图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以及预报、预警技术等诸方面。总体来看,中国学者对强对流以及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强冰雹、龙卷、雷暴大风)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以及通过雷达和卫星观测到的组织结构及其演变特征都已有了明确认识,研究了对流系统的多种触发机制,深入认识了超级单体、飑线等对流系统的环境条件、组织结构特征和维持机制,了解了中国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和气候分布特征,获得了强冰雹、龙卷、下击暴流和雷暴大风等的雷达、卫星和闪电等的多尺度观测特征、形成机制和现场灾害调查特征,发展了各类强对流天气识别、监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基于“配料法”和深度学习方法等的预报、预警技术等。因此,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基于格点冰雹识别的研究成果,结合ARPS风暴数值模式的输出结果,提出基于风暴数值模式的冰雹临近预报方法,即用风暴数值预报的水物质场反演的反射率因子场作为冰雹的预报因子,并通过建立基于格点的强冰雹识别算法作为冰雹预报模型,从而对冰雹的落区及大小做出预报。与一般的冰雹预报模型相比,新的方法有以下特点:选取的冰雹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更加明确,更加全面;建立的冰雹预报模型比较稳定;建立冰雹预报模型的过程相对简单。新的方法在一次强冰雹过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在3h的临近预报中基本准确预报了强冰雹的落区位置。  相似文献   

16.
冯晋勤  黄爱玉  张治洋  王新强 《气象》2012,38(2):197-203
利用2003—2008年福建龙岩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探空资料,对闽西南历史冰雹及闽西雷雨大风天气发生的环境条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历史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对应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判别指标。利用判别方程、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探空资料联合开展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预警方法研究:首先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冰雹天气的判别方程,主要用于冰雹天气的判断,再利用雷雨大风的判别指标对雷雨大风和强雷暴天气进行第二次判别。通过历史过程的回报和2009年的试报表明:该系统对闽西南冰雹天气预报准确率较高,雷雨大风准确率次之。同时,利用风暴单体识别与跟踪的预测方法对冰雹预报结果和实况进行统计,表明风暴单体识别和跟踪算法(SCIT)预报准确率较高,可以用于风暴未来移速移向的预报。  相似文献   

17.
雹云的3参数概率判别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山东省雷达回波资料,天气和灾情实况,统计了回波顶高Hm强回波区顶高Hz回波强度Z与降雹概率的关系,给出单,双参数判别雹云的指标,提出用3参数降雹条件概率法判别雹云,指出了3参数识别指标对降雹的预示作用,这对强对流天气的短期预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矩心跟踪法跟踪,警戒强对流天气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黎平  徐宝祥 《高原气象》1991,10(3):317-324
  相似文献   

19.
Predicting the occurrence of hailstorms is one of the most complicated tasks in weather forecasting because of the small area of land that is usually affected, and because of the short time hail events last. Today there are a number of parameters available that may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preconvective conditions and predict the beginning of convection. However, forecast models based on stability indices should be developed separately for each geographic area.The databases available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with two aims in mind: determining which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or indices obtained from a radiosonde in the study zone are more relevant in characterizing preconvective conditions; and, secondly, setting up an objective short-term forecast model for storms on the basis of one or more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Th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chotomy risk/no risk of storms. A function was developed combining seven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ecast model has a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of 0.87 and a False Alarm Ratio of 0.18.  相似文献   

20.
刘龙章 《气象》1998,24(8):37-41
通过分析沂蒙山区东北部4县市冰雹天气特征,归纳出造成该区域冰雹天气的4种主要天气形势和5条主要冰雹路径以及雹灾多发时段为5 ̄6月份,据此分型建立了5 ̄6月份短期预报方程,依据雷达探测数据建立了雹云和雷雨云的短时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