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辽东半岛市部上先寒武系自下而上划分为4群15组,其中细河群的三个组即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产宏观藻类化石;五行山群的长岭子组、南关岭组产蠕虫和宏观藻类化石;金县群兴民村组产类水母化石,葛屯组产蠕虫、宏观藻类化石,上覆的下寒武统碱厂组产三叶虫和古杯动物化石。上先寒武系7个宏体生物化石层位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宏体生物序列,可分为4个演化阶段:①细河期宏观藻类发生发展阶段;②五行山期蠕虫发生发展阶段和宏观藻类发展阶段;③兴民村期类水母发生发展阶段;④葛屯期蠕虫和宏观藻类新的发展阶段。据此可以划分为4个生物群,即细河生物群(800Ma前)、五行山生物群(800—700Ma)、金县生物群(677Ma)、满家滩生物群(600Ma)。另外早寒武世三叶虫和古杯动物组成葫芦套生物群,为早寒武世晚期。辽东半岛与苏皖北部晚先寒武纪地层不仅沉积序列相同,而且宏体生物序列也基本相同,两区生物地层完全可以对比。辽东半岛南部晚先寒武纪宏体生物序列的建立及其在同一地层区的延展性,提高了本区晚先寒武纪地层剖面的地位。使其可能成为全球晚先寒武纪生物地层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
复州区金县群出露子复州城西瓦房、复州湾五行山和赵坎子地区。复州区金县群的剖面结构和地层特征和金州区金县群基本一致,其中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不仅岩性基本相同,而且含相同的叠层石组合,这表明复州—大连凹陷在晚先寒武纪时期为同一海盆地。复州区袁家沟—赵坎子一带缺失马家屯组以上沉积,寒武系大林子组直接覆于其上,表明复州湾区地壳曾一度抬升,出现了两凹夹一中隆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
近日,四亿年前“三叶虫化石”现身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经河南省地质专家杨守振教授鉴定,此次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的年代为四亿多年前的寒武系晚期。这对于有3000多年历史的修武县的地质地貌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日,四亿年前"三叶虫化石"现身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园区.经河南省地质专家杨守振教授鉴定,此次发现的"三叶虫化石"的年代为四亿多年前的寒武系晚期.这对于有3000多年历史的修武县的地质地貌和生物群的演化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1986年我们首次在辽南发现类水母化石和藻类化石,并在大林子组浸泡出小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辽南地区寒武系/震旦系界线的确定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同时丰富了该区古生物学内容。类水母化石在兴民村组中段页岩层极其发育,初步鉴定主要种属有:多环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iaonanella Multicyclica Liu et Yang(gen.et sP.nov.),平盘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Planodisciformis Liu et Yang(gen.etsP.now.),环带金县水母(新属、新种)Jinxianella Zonata Liu et Yang(gen.et sP.nov.),甘井子金县水母J.ganjingziensis Liu et Yang(gen.etsP.nov.),棋盘磨大连水母(新属、新种)Dalianiaqipanmoensis Liu et Yang(gen.et sp.nov.)。宏观藻类化石主要产在葛屯组的页岩层中,化石是: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Tawuiadalensis Hofmann。关于这次发现的蠕虫化石、可疑小壳动物化石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上元古界的区域对比的关键是如何与蓟县层型、峡东层型的衔接或对比。作者认为辽南群是介于北方的青白口群与南方的震旦系之间的层位,仅金县群才相当于震旦系,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则应置于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产自贵州瓮安新元古代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瓶状微化石2属3种,进一步证实瓮安生物群中已具有最早的能分泌硬体的原生动物存在。通过对这些瓶状微化石的立体形态、岩石薄片中的切面形态及外壁结构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在外壁具单层或多层结构,壳壁成分为磷酸钙质等特点,与陕南宽川铺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相类似,但在化石的大小和外形特征方面又与高家山生物群中的瓶状微化石非常一致。这些化石的发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瓮安生物群的内容,而且为探讨具分泌硬体能力的原生动物的起源、分布和早期演化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陶湾群是位于秦岭北部的浅变质地层。至今未获可靠生物化石。1984年陕西区调队陶湾群专题研究组将洛南白沟~白岭的钙质砾岩、千枚岩、白云岩划为陶湾群庙湾组,并认为它不整合在寒武系之上。近年来,笔者在洛南、卢氏地区从事1∶20万《洛南幅》修编,在白沟~白岭地区原划庙湾组内发现早寒武世化石,将其解体为蓟县系大庄组、震旦系罗圈组、下寒武统,它与陶湾群之间有堳底~河口街~马超营大断裂相隔。陶湾群位于卢氏四明山大背斜(下栾川群)之南,下伏地层为上栾川群,属地台边缘的次稳定~不稳定沉积:罗圈组与寒武系位于背斜北翼,属地台相沉积,据陶湾群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接触关系等,其时代划为晚元古代较妥。  相似文献   

9.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观察桂西三处寒武系分布区并采到较多的三叶虫化石资料,提出该地区中、晚寒武世生物地理分区,那坡县坡笨剖面三叶虫组合与吉林浑江大阳岔区非常相似,坡笨和蛇场地区的动物群可与华北—扬子型动物群对比,果乐地区为过渡型动物群。根据三叶虫化石将蛇场剖面下部划分出中寒武世早期的陡坡寺组和顶部划分出晚寒武世晚期的风山组。  相似文献   

11.
自1986年至1988年开展辽南上先寒武系地质研究以来,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现总结如下。1 在复州区发现金县群,及其岩石地层单位组、段的划分辽宁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专题研究工作所确立的辽南上先寒武系层序是正确的。恢复使用张焕翘(1977)的葛屯组、大林子组,对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长岭子组、甘井子组、十三里台组、兴民村组,葛屯组、大林子组进行了分段,从而提高了辽南上先寒武系研究程度,同时也利于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2.
温都尔庙群出露于内蒙古朱日和车站东北方。不整合覆于温都尔庙群之上的地层含有珊瑚化石Cladopora sp.及Trypolasma sp.等,并可与上志留统西别河组对比,故温都尔庙群时代为前泥盆纪。在温都尔庙群上部哈尔哈达组的含铁石英岩中发现了开腔骨类化石,为解决温都尔庙群的地质时代提供了依据。开腔骨类Chancelloria属在中国常见于下寒武统,如云南的渔户村组中谊村段—筇竹寺组八道湾段,贵州的灯影组戈仲伍段,湖北的灯影组天柱山段和西蒿坪组以及新疆的肖尔布拉克组。当前标本较难进一步鉴定到属,但为开腔骨类不容置疑,因此温都尔庙群的时代应归于早寒武纪。  相似文献   

13.
瓮安生物群与宽川铺生物群中球形类化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获自瓮安生物群与宽川铺生物群中大量球形类化石的系统研究,建立了便于交流和深入讨论的球形类化石形态分类方案,对各种类型的球形类化石进行了属性探讨,并按形态属描述球形类化石4个新类型(相当于形态属),8个新种类(相当于形态种)。研究表明球形类化石是一个多源的非正式生物类群,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球形类化石。具有丰富的研究内涵,对揭示早期生物的起源、演化、多样性及胚胎发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连地区碳酸盐岩分布广泛 ,裂隙溶洞发育 ,洞穴堆积物中蕴含了丰富的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和古文化遗物 ,在境内陆地和附近海域陆续发现了 30余处化石点。在众多的化石点中尤以古龙山遗址和大连动物群最引人注目 ,前者在同一地点内采集到 377种上万件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 ,并伴有石器、骨器、灰烬等远古人类活动的遗物 ;后者包括了 2 8种早更新世的小型哺乳动物 ,这是大连乃至东北地区的首次报导。这些事实说明了东北地区不只是仅有晚更新世的动物群 ,至少还有早更新世的大连动物群 ,即使在晚更新世 ,也不只是单一的披毛犀 -猛犸象动物群 ,还存在着具有从华北向东北过渡性质的古龙山动物群。今后工作中应注意寻找古人类及中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加强对全新世动物遗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近年作者(1988—1990)在辽阳兰家寒武纪崮山组发现了笔石生物群,新建Dendrograptusliaoyiangensis sp.nov..D.liaoyiangensis latus subsp.nov.,Callograptus lanjiaensis sp.nov.。其特征为笔石个体小,枝短粗,具附着盘,胞管简单,固着底栖,分布局限,具有地方色彩,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的笔石生物群。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穆恩之、林尧坤)和作者的研究认为,寒武系风山组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是原始漂浮笔石,在太子河流域出现层位最低;凤山组燕州段笔石属底栖和漂浮的混合生态笔石群。同时作者在辽东半岛南部寒武系凤山组湾湾沟段和下楸树沟段发现笔石生物群,新建Dictyonema jin-zhouense sp.nov.Callograptus viminalis sp.nov.C.lashushanensis sp.nov.。作者的研究表明,太子河流域寒武系崮山组的笔石是最古老的笔石,因而太子河流域很可能是太平洋型和大西洋型笔石动物群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大连茶叶沟洞穴堆积物中含有脊椎动物化石6属、6种,时代为晚更新世。该脊椎动物群明显地反映了华北脊椎动物群和东北脊椎动物群的过渡性质,它对研究动物的迁徙、地层对比以及大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具有意义。人工打击过的骰骨和置问号的大连智人的发现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辽宁化石十大惊世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古生物门类丰富、保存精美,特别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化石的新发现被学界称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古生物发现。代表性分子包括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身披羽毛的恐龙化石,原始的早期鸟类,早期哺乳动物,以及原始的被子植物等。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夏天,第二次青藏科考队员们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全吉山上发现了一群奇怪的生物化石,命名其为“全吉山生物群”。它们当中,有的好像是热带雨林里阳光雨露滋养下生长肥厚的芭蕉叶;有的仿佛是舞蛇人勾魂摄魄的笛声中缱绻舞动的小蛇。这些生物对应的地质年代大约在5.5亿年前,  相似文献   

19.
东西南北     
《国土资源》2014,(5):62
正辽宁成立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近日,辽宁省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宣告成立。该委员会由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德军担任主任,聘请多位从事热河生物群研究的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委员会的主要职能包括:为辽宁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方针政策和技术措施提供决策建议,为建立地方级古生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古生物化石地质公园、古生物博物馆等提供咨询服务,负责辽宁省内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的鉴定、分类定级、价值评估和省内一般保护古生物化石发掘、出入境申请评审,推广古生物化石保护、管理、鉴  相似文献   

20.
由秦洪宾指导,丁莲芳、张录易、李勇、董军社等著的《扬子地台北缘晚震旦世—早寒武世早期生物群研究》一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16开本,共156页,240千字。 本书扼要介绍了研究区地层分布、研究意义及简史,选择了七条典型剖面作了系统的介绍,将在这些地层中新发现的生物化石综合研究,建立了三个生物群,即庙河生物群、高家山生物群和宽川铺生物群,并对震旦系的顶底界线进行了讨论。三个生物群研究表明,晚前寒武纪的生物已发展到相当高级的程度,为人们探索生命的起源、生物的发展演化历程、了解后生动物早期演化、揭示带壳动物与其它后生动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极好的材料。该书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供地质教学、科研人员及地层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