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大连超群的概念大连超群包括辽东半岛南部上先寒武系的五行山群、金县群,含由类水母化石、蠕虫化石、宏观藻类化石所组成的五行山生物群、金县生物群、满家滩生物群,同位素年龄值为800—600Ma,以内源沉积岩为主的浅海相沉积物,总厚度3543m。大连超群整合于细河群桥头组之上,与下寒武统大林子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2.
前言自从乔秀夫提出辽东细河群与青白口群对比意见以来,先寒武纪地层学家、古生物学家均将辽东上先寒武系置于辽西上先寒武系之上,但有人主张自桥头组向上全部划归震旦系,有人则主张桥头组一大林子组位于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近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持这种认识所依据的实际资料,有的被否定,如“水母”为假化石,有的需重新认识,如同位素年龄值和迭层石在地层划分与对比上的意义。笔者依据上先寒武纪地层-古生物方面的资料,兹将相关的几个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笔者(1988)在辽东半岛南部的瓦房店、复州湾和金州七顶山的晚寒武世凤山组中发现二层笔石化石,第一层笔石产在湾湾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wutingshanense Mu,Dendrograptus pennatus Lin,Dendrogra-ptus viminalis Lin,Callograptus sp.等;第二层笔石产在下楸树沟段中,它们为 Dictyonema kelanenseLin,Dendrograptus sp.,Callograptus sp.等,与笔石共生的三叶虫为?Calvinella sp.,牙形石为Proconodontus mueller。根据笔石和三叶虫等化石产出的情况及岩性特征,笔者认为辽东半岛南部晚寒武世凤山组可以从下向上划分为燕州段、湾湾沟段、下楸树沟段,寒武系的顶界即为下楸树沟段的顶界。  相似文献   

4.
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分布在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和崮山镇,该剖面寒武纪地层发育,出露良好,三叶虫等古生物化石保存完好,笔者根据微体古生物牙形石的种属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序列,建立了上寒武统6个牙形石生物带,并根据牙形石"Cordylodus lindstromi"的首现,准确地确定了寒武系与奥陶系的界线;对寒武系长山阶的碳氧同位素曲线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把长山阶底部的碳同位素曲线与我国华南及哈萨克斯坦等国寒武系芙蓉统底部的碳同位素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华北寒武系与国内以及国外寒武系的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1986年我们首次在辽南发现类水母化石和藻类化石,并在大林子组浸泡出小壳动物化石。这一发现对辽南地区寒武系/震旦系界线的确定提供了古生物学依据,同时丰富了该区古生物学内容。类水母化石在兴民村组中段页岩层极其发育,初步鉴定主要种属有:多环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iaonanella Multicyclica Liu et Yang(gen.et sP.nov.),平盘辽南水母(新属、新种)L.Planodisciformis Liu et Yang(gen.etsP.now.),环带金县水母(新属、新种)Jinxianella Zonata Liu et Yang(gen.et sP.nov.),甘井子金县水母J.ganjingziensis Liu et Yang(gen.etsP.nov.),棋盘磨大连水母(新属、新种)Dalianiaqipanmoensis Liu et Yang(gen.et sp.nov.)。宏观藻类化石主要产在葛屯组的页岩层中,化石是:chuaria circularis Walcott,Tawuiadalensis Hofmann。关于这次发现的蠕虫化石、可疑小壳动物化石等正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河南西部寒武系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主要有1、采获了许多重要的三叶虫化石,以此基本统一了划分意见,确定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下寒武统辛集组、馒头组;中寒武统毛庄组、徐庄组、张夏组;上寒武统崮山组、长山组、凤山组。2、明确了辛集组时代为早寒武世中期,并以辛集组作为寒武系底界,以凤山组顶部产Mictosaukia的细晶白云岩作为寒武系顶界,之上产牙形石“Acodus”oncotensis,Scolopobus restrictus的含燧石条带细晶白云岩为下奥陶统冶里组。统的划分,以Redlichia绝灭及Ptychoparid类大量出现的毛庄组底界作为中、下统分界;而中、上统分界划在崮山组产Blackwelderia这一层泥质白云岩或泥灰岩之底;其下白云岩划归中统张夏组。3、初步建立了20个三叶虫化石带。  相似文献   

7.
寒武系下统筇竹寺阶分布于金县满家滩、南山、北山、七顶山、三十里堡,瓦房店市的西瓦房等地。该地层原称大林子组,下部为灰色页岩夹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笔者(1984—1985)在灰色页岩中采到两块大化石,笔者鉴定为Bradoriids gen.sp.indet.(属、种未定高肌虫),经刘效良检查,确认为高肌虫,经江能人检查确认为古介形类化石(Archaeostracods)。含大壳化石的层位完全可以与云南、贵州、陕西的筇竹寺阶对比,这个层位在辽东半岛南部的发现对于本区与吉、鲁、苏、皖、滇、黔等地的寒武纪—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对研究寒武系、震旦系的沉积演化、地质构造、矿产分布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生物绝灭及生物新生为主线,论述了国内外晚前寒武纪的几个主要生物出现事件——宏观藻类出现事件;后生软躯体动物出现与绝灭事件;带壳动物出现事件.通过这些生物事件,讨论了震旦-寒武系界线目前存在的几种看法,指出了震旦-寒武系界线选在A点是有足够的生物学基础的,同时此界线也是一条重要的事件地层界线.  相似文献   

9.
四城岭地区上寒武统生物化石的新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桂西四城岭地区寒武系中新发现三叶虫Chuangia sp.、Skirakiella atilimbata及Rhaptagnostus sp.等,首次发现腕足类Lingulla cf.sanfangensis等及遗迹化石Chondrites sp.等一批古生物化石,填补了桂西碎屑岩型寒武系下部地层的化石空白,并将该区寒武系首次划分为芙蓉统第九阶、第十阶。江南型晚寒武世半游泳、漂游、深水混合型斜坡至次深海生物群落的发现,指示该区为次深海盆地相环境,应为江南盆地的组成部分。这一发现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寒武纪地层的研究程度,在地层的划分对比、古生物学、古地理及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观察桂西三处寒武系分布区并采到较多的三叶虫化石资料,提出该地区中、晚寒武世生物地理分区,那坡县坡笨剖面三叶虫组合与吉林浑江大阳岔区非常相似,坡笨和蛇场地区的动物群可与华北—扬子型动物群对比,果乐地区为过渡型动物群。根据三叶虫化石将蛇场剖面下部划分出中寒武世早期的陡坡寺组和顶部划分出晚寒武世晚期的风山组。  相似文献   

11.
论辽南上前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南上元古界的区域对比的关键是如何与蓟县层型、峡东层型的衔接或对比。作者认为辽南群是介于北方的青白口群与南方的震旦系之间的层位,仅金县群才相当于震旦系,震旦系与寒武系的界线则应置于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  相似文献   

12.
在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剖面中采集了32块古地磁岩石标本。古地磁测试结果表明:①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兴民村期曾出现一次极性倒转,它发生在650Ma左右,可称之为兴民村反极性期,据此,可与国外上先寒武系对比;②本区震旦-寒武系沉积地层曾经历了中纬度→低纬度→中纬度的古地理纬度区的变化历史;③初步建立了辽东半岛南部震旦-寒武系界限附近地层的视古地磁极迁移轨迹。根据古地磁测试结果,结合本区地层特征,将震旦-寒武系界限定在兴民村组与葛屯组之间,兴民村组的顶为震旦系的上限,葛屯组的底为寒武系的下限。  相似文献   

13.
辽东半岛南部震旦系葛屯组为一套中—细碎屑岩沉积,寒武系大林子组和碱厂组以碎屑岩—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为特征。沉积相分析表明,葛屯组为滨岸三角洲相沉积;大林子组为障壁海岸陆源碎屑沉积,碱厂组则是障壁海碳酸盐台地沉积。葛屯组与大林子组之间在沉积物质组成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葛屯组水体循环好,为混水沉积,古植物宏观藻类繁盛,大林子组水体循环差,盐度不正常,上部出现干旱蒸发环境,几乎无生物可生存,葛屯组与大林子组沉积物的物源供给区的母岩相同,重矿物分析表明二者均为含水硅酸盐—变质岩;Ca/Mg值葛屯组低而到大林子组变高;葛屯组沉积时气候温暖、潮湿,沉积界面经常处于氧化基准面之下,而大林子组则表现为干燥、炎热的环境,沉积界面几乎始终位于氧化基准面之上。碱厂组与大林子组在沉积作用特征上基本相似。这一演化过程说明了地壳由活动至稳定的渐进脉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祁连山东段之青海湟中门旦峡原蓟县系克素尔组发现 Chancelloria sp.(异射海绵目张腔海绵)和三叶虫、介形类、腹足类、海百合茎等可疑化石碎片。据此,作者对其地层时代提出疑问和可能归属于下寒武统的讨论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陕南镇巴下寒武统西蒿坪段和水井沱组下段的碳酸盐地层中含有大量保存完好、类型多样的海绵骨针化石。基于形态描述法,对海绵骨针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及产地与层位判断。结果表明:根据与其共生的小壳化石和三叶虫等生物地层学资料,发现这些海绵骨针化石属于筇竹寺期;该区海绵骨针类型不仅包含有形态规则的二轴四射骨针、三轴六射骨针、三轴五射骨针,而且还有形态不规则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式骨针等;其中的四轴四射骨针、五轴五射骨针、五刺尖头星状骨针、二歧分叉二射式骨针为本次发现的新类型,极大地丰富了海绵骨针的类型。陕南镇巴筇竹寺期海绵骨针化石的数量以及分异度快速增加,充分说明海绵动物在陕南地区寒武纪早期开始大量繁盛并且迅速演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报道了在我国豫西晚前寒武系白草坪组中发现的一种可能的蠕虫状后生动物实体化石:Ruyangia Cylindrica Hu et Meng,1989。化石产于砂岩表面浪成波痕之波谷中,圆筒状,已压扁,中空,可见长度4.5~9.5cm,直径4mm左右,虫体外壁具体环,环背间距1.5~2mm,虫体一端较大,具平行纵向边缘的纵纹,可能为头部;另一端渐尖,可能为尾部。与该实体化石伴生的有大量遗迹化石。已知白草坪组的时代超过1400Ma,因此,该实体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地球上后生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等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连金州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发育。本区该套地层可划分为震旦纪辽南超层序和早寒武世满家滩超层序,在其内部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关岭层序、棋盘磨层序、陆海层序、葛屯层序、大林子层序和草坨子层序六个层序地层单位。各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其类型包括陆上暴露带、海岸暴露带及海侵面。每个层序仅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前者为退积地层结构,后者为进积地层,而中间饥饿段却表现为以加积为主,所有变化都与相对海平面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有关。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层格架,指出了本区该时期沉积范围主要在台地之内部(中陆架),局部发育深水陆棚盆地。  相似文献   

18.
复州区金县群出露子复州城西瓦房、复州湾五行山和赵坎子地区。复州区金县群的剖面结构和地层特征和金州区金县群基本一致,其中十三里台组、马家屯组不仅岩性基本相同,而且含相同的叠层石组合,这表明复州—大连凹陷在晚先寒武纪时期为同一海盆地。复州区袁家沟—赵坎子一带缺失马家屯组以上沉积,寒武系大林子组直接覆于其上,表明复州湾区地壳曾一度抬升,出现了两凹夹一中隆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9.
党河南山组是指分布于党河南山和疏勒南山等地、位于阿木尼克组之上的地层体。下部为兰灰色、白色石膏层,杂色泥岩及粉砂岩;上部为灰—深灰色泥灰岩、白云岩及灰岩,含腕足、珊瑚等化石。其界线层型下部以石膏层的始现与下伏阿木尼克组碎屑岩整合分界;上部以本组碳酸盐岩的消失与上覆羊虎沟组、巴音河群或下环仓组分别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作为分界。格曲组是指分布于东昆仑山—阿尼玛卿山的一套碎屑岩及灰岩沉积的地层体。下部为碎屑岩段,主要由灰—灰绿色砾岩、岩屑砂岩、变砂岩、火山岩及板岩等组成,含腕足、双壳、菊石及植物化石;上部为灰岩段,主要由浅灰—灰黑色不纯灰岩、生物灰岩、砾状灰岩组成,偶见碎屑岩及火山岩夹层,丰含蜓、腕足及珊瑚等化石。大都未见底,有时与老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未见顶,有时被新地层所不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