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探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相互关系,本研究运用脱钩分析模型对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关系进行测度分析,并归纳其空间分异特点及成因。结果表明:1)2001–2015年,吉林省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以弱脱钩状态为主,脱钩关系整体较为合理,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在空间上,各地市(州)脱钩关系地域差异性显著,主要划分为脱钩理想型城市(辽源市和白山市)、脱钩基本理想型城市(长春市、通化市、松原市、白城市和延边州)和脱钩不理想型城市(吉林市和四平市); 3)基本理想型城市逐渐趋向理想状态,而不理想型城市与理想状态差距较大。最后从加强建设用地供地管理、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理想脱钩,以实现吉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利用环境领域中IPAT模型的生态效率指标派生公式,分析测算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经济发展脱钩状况,论述了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波动上升”脱钩发展轨迹;运用情景分析法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的理性增长模式与脱钩发展目标.研究表明:目前,除水资源消耗已达到相对脱钩水平外,长株潭其余环境压力指标与GDP增长仍呈高度耦合关系;在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预计至2020年,用水总量实现与经济增长绝对脱钩,废水、废气排放量实现相对脱钩,其余环境压力指标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为解决土地和能源安全两大核心问题,建议长株潭应积极构建生态高效的土地利用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能源结构与布局,以实现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5年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与非农GDP的历史数据,根据生态位理论将9个设区市分为4个等级,结合库兹涅兹曲线分析、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脱钩分析3种方法对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城市生态位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9个设区市均符合广义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但只有高生态位城市全部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福建省多数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受区位、政策和决策等因素影响并不明显;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脱钩关系主要呈现为增长负脱钩、弱脱钩、强脱钩和增长连接4类,绝大多数城市多数时期以弱脱钩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选取修正后的人均GDP、建成区面积和能源足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脱钩分析法对河南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河南省1991—2012年能源足迹和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体经历了弱脱钩、扩张连接、扩张负脱钩、扩张连接、弱脱钩、弱强脱钩的过程,呈现由畸形状态向可持续发展状态过渡的变化趋势,说明河南省在近年发展中逐渐摆脱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建设用地为代价的发展方式。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虽然正逐渐和资源投入脱钩,但是当前依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资源短缺和人地矛盾加剧问题仍然会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取扩张强度指数、等扇形法、空间自相关、PCA-STIRPAT模型((1))、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揭示1990—2018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增长格局特征及时空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1990—1999年间扩张缓慢,2000—2009年迅速扩张,2010—2018年缓速扩张。这三个阶段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主要扩张方向不同,长沙都市区为东北-正东-西南,株洲都市区为西南-西南-正西,湘潭都市区为正南-东南-正北,可见受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影响,三市的扩张方向有向中心交汇地靠拢的趋势。(2)1990—2018年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用地扩张整体呈集聚态势,长沙市望城区和长沙县是建设用地增长的热点区,株洲市渌口区与湘潭市湘潭县是建设用地增长的极冷点区。(3)建设用地扩张的时间演化驱动因子是地方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公路客运量、总人口、职工数量和专利授权数。综合来看,社会经济投资、人口增长和科技进步是驱动建设用地扩张的重要动力,人口和GDP是建成空间扩张的主导空间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6.
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已有的建设用地经济评价指标研究缺乏理论基础,多为比较简单的指标,科学性和可比性不强,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经济学理论基础,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内生决定于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而构建了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并据此对我国各省建设用地扩张效率以及东中西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越快的省份,其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越低,建设用地扩张效率越高;(2)东部地区的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普遍优于中西部地区;(3)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指数(CLI)在建设用地扩张效率测度上可比性、科学性更强.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建设用地扩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选取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9~2011年滇中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总人口数量和城市化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地域的差异使得建设用地与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受城市规模的影响。因此应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上限,保护耕地资源;积极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发展节地型产业;加强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脱钩分析方法,选取建设占用耕地量、非农GDP产值两个指标作为主要指标,并对非农GDP进行重新界定,改进了脱钩的研究方法;采用1998-2012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武威市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武威市2001-2012年建设占用耕地与非农GDP的关系主要呈现出5种状态,即强负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衰退连接和弱脱钩,表现为强脱钩和弱脱钩的状态期数合计占统计期数的67%,总体上有6个年期处于强脱钩状态;(2)脱钩弹性曲线总体上表现出"M"型变化,呈现出"非理想状态-畸形状态-理想状态"的周期性变化,且武威市近3 a都表现为脱钩的理想状态,经济发展摆脱了以牺牲耕地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3)耕地保护政策落实、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等是促进脱钩的主要原因,与武威市的实际情况相吻合。证明改进后的脱钩分析方法可准确反映耕地占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物质流分析指标和数据,采用脱钩模型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理论,分析了1990—2007年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基本实现相对脱钩,但经济增长仍然依靠高物质投入和高污染排放;近年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呈现扩张性复钩现象,说明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仅环境压力未见下降,反而物质利用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增加;EKC分析进一步揭示,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实现绝对脱钩仍需较长时间和较多物质投入。改变现有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生产力,使EKC顶点左移的同时实现穿山式发展,是实现全省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绝对脱钩的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