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经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立项评审、现场考察和专家论证咨询,2014年1月14日,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的建设申请。闽江河口湿地生态定位站为福建师范大学和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共同建设,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建设单位。近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地研究团队以闽江河口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河口湿地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条件下,中国河口海湾生态系统的研究逐渐深入和系统化,研究热点开始关注国际公约中的重要生态敏感区,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学术界同类研究的差距。以长江口为例,由于河口海湾地区处于海洋、陆地和河流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界面上,具有开放度高、敏感度高、脆弱性高和稳定性低的"三高一低"特征。针对长江口大量滩涂栖息地被围垦和侵占的现状,提出了在长江口受损湿地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进行人工优化的途径。中国河口海湾研究不仅需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还要广泛争取国际组织的资助和合作,探索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参与动态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使以长江三角洲为代表的中国滨海河口海湾三角洲地区的保护开发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正>位于晋江和洛阳江出海口的泉州湾河口湿地是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众多的珍稀濒危物种、多样的湿地生境类型、厚实的"海丝"文化底蕴等独特性,正日益受到国内外生态环保组织的瞩目和重视,先后被列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中国重要湿地"名录。为保护这独特珍贵的湿地资源,2002年2月26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惠安县洛阳江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76.9公顷。2003年9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在此基础上批准扩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有湿地、红树林、  相似文献   

4.
对2019年3月—2020年2月福建省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环境因子对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地表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及季节日变化呈"S"型.受潮汐水淹环境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热通量年均日变化曲线较旱地平缓,并且夜间比白天更为缓和,年均日变化最大差...  相似文献   

5.
古代刘家港崛起与衰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承坤 《地理研究》1996,15(2):61-66
明代早期建都南京,当时贴木儿帝国崛起于中亚,一度阻断了丝绸之路,北方大运河严重淤积,明王朝只能采用海运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开展海内外贸易。长江河口成为南京的通海捷径,刘家港位于娄江(刘洒)与长江河口交汇处,太湖平原的东北部。娄江在宋代以前严重淤积,经元代至明初的治理,特别是明初"掣淞入刘"的整治工程后,娄江河道水深河阔,全江畅通,成为长江河口地区兴建大型海港的最佳的港址。娄江又能同富饶的太湖平原相沟通,使其成为刘家港的经济腹地。以上原因使刘家港在明初崛起,成为"海运千艘所聚"的大海港与郑和下西洋的出海始发港。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开展大运河的治理,减少对海运的依赖,郑和下西洋终止与倭寇骚扰,均促使海运衰退。长江河口南岸严重崩塌,使刘家港崩塌入海。娄江严重淤积。以上原因导致刘家港衰落。  相似文献   

6.
采用粒度谱的计算方法分析高浊度河口混合环境下悬浮泥沙和表层沉积物的交换过程,研究悬浮泥沙在河口—陆架系统的输移和归宿问题。分析表明:(1)大约有47%的悬浮泥沙沉积在长江口拦门沙海域及水下三角洲前缘,超过50%的悬浮泥沙摆脱河口的"束缚"进入杭州湾以及向南沿浙闽海岸输运,122.5°~123°E是长江悬浮泥沙向东扩散的重要界限。本文提供的粒度谱计算方法可适用于多种潮汐环境的泥沙输运和沉积的定量计算。(2)长江口悬浮泥沙与表层沉积物高交换区(交换率>0.6)主要分布在南槽口外的泥质区和杭州湾附近海域,其中长江口外泥质区的交换率高达0.9以上,说明该区域悬浮泥沙大量参与供沙和造床过程。在10~100年尺度上,长江口南槽口外的泥质区和杭州湾存在着一个显著的沉积中心,其泥沙交换速率可高达2~3cm/a以上。(3)由于受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的影响,从长江口输出的大部分悬浮泥沙首先沉积在长江口南槽口外的泥质区,随后在潮流的作用下向长江口、杭州湾和沿海岸向南输运,泥质区充当了长江口系统泥沙输运和入海泥沙向南输送的"泥库"。长江口泥质区既是长江入海泥沙向口外输送的泥沙"汇",也是涨潮输入长江河口和杭州湾、浙闽沿岸泥质带的泥沙"源"。(4)由于长江口外余流向南槽口外汇聚,南槽口外含沙量较高,而且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潮滩仍处于缓慢淤涨状态,上述水动力和地貌的综合分析证实了长江口外泥质区的"泥库"效应。在长江入海泥沙减少的背景下,"泥库"对河口地貌发育的贡献明显;随着流域减沙的不可逆转,口门附近的"泥库"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向河口系统供沙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腐殖质组成和剖面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土壤腐殖质组成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秋茄湿地土壤腐殖质的组成中,胡敏酸占有机碳变化范围为6%~18%,富里酸占有机碳变化范围为15%~34%,闽江河口秋茄湿地土壤为富里酸型土壤。土壤胡敏酸和胡敏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波动降低;富里酸表层的含量最低,中间层最高。表层的HA/FA最高,中间层最低。土壤理化性质中,pH值、有机碳含量、粘粒含量、氮含量与土壤腐殖质分布有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估衣街是天津最早的商业街。位于津门三岔河口一带,东起大胡同,西至北门外大街,中与归贾胡同、耳朵眼胡同等街巷相交。 据史书记载,元代南粮北调,海漕或河漕,三岔河口就是南粮北运的枢纽。元朝王懋德有诗曰:“东关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由于漕运的兴盛,运粮船亦运南方杂货至津,三岔河口岸边形成众多货栈、码头,商贾云集,人口聚增,逐渐形成了商业街的雏形。 据说早在明成祖迁都北京时,有个叫张永德的人在天津北门里摆摊卖古董,兼营估衣,人称估衣张。以后其长子张国成继承父业,在锅店街的东口租了间门脸,起了个字号…  相似文献   

9.
中国退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晓林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9,7(4):379-384
湿地退化、恢复和重建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国湿地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海岸湿地,河口湿地在围垦、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下,面临着自然来水减少、水盐失衡、植被退化、生境质量下降等多种威胁。介绍了当前中国河口湿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四大主要河口湿地的退化现状,针对已经开展的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的现状,总结了目前中国河口退化湿地恢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研究的趋势:开展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与退化机制研究;发展河口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加强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以及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论华北地区河口衰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金良  李庆辰 《地理科学》1998,18(2):129-134
河口衰亡是指河口空间形态、河口作用过程及河口功能的衰亡。河口衰亡的主导诱因是人类对河流所实施的水利工程活动。河口衰亡将引起海岸侵蚀、河口淤积、河口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元欢  孙志林 《地理学报》1992,47(2):165-173
河口盐淡水混合受河口潮差、几何形态及淡水流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并有着大小潮和洪枯季变化周期。本文在分析中国众多河口实测盐度分布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归纳了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特征,给出数十个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图式。并从高度分层型、部分混合型和强混合型三个类型,分别选择较典型的几个河口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河口在平面外形上为一漏斗状的河口(图1),在它的纵剖面上,于乍浦、闻家堰之间有着显著的隆起,好象门坎一样,称做河口沙坎。 漏斗状的河口,导致潮波在杭州湾传播过程中,加大了潮差和增强了潮流,加上沙坎  相似文献   

13.
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及其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塘江河口在平面外形上为一漏斗状的河口(图1),在它的纵剖面上,于乍浦、闻家堰之间有着显著的隆起,好象门坎一样,称做河口沙坎。 漏斗状的河口,导致潮波在杭州湾传播过程中,加大了潮差和增强了潮流,加上沙坎  相似文献   

14.
国外河口水文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多年来,随着河口水文要素监测技术的现代化,物理和数学模型的不断完善,有力地推进了河口水文学的发展。本文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国外河口水文研究的动向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河口环流、河口锋、河口最大浑浊带研究的进展,并对现场观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等三种研究方法进行评价,可为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河口水文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旅游要素发展水平是衡量旅游产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建立旅游"六要素"搜索关键词选取、搜索数据剥离及合成的技术方法,结合2011-2015年我国24个主要城市旅游要素网络关注度数据,采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等指标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要素的网络关注指数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1至2015年,"吃、住、行、娱"四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城市差异呈"V"字趋势波动,"购"要素差异越来越大,"游"要素差异则越来越小;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的赫芬达尔系数变化不大,各城市度集聚程度低,关注较为分散;旅游"六要素"网络关注指数在空间扩展上具有极大相似性,呈现出东北—西南格局,向正东—正西方向转变的趋势。但"吃、住、行、购"等旅游要素网络关注指数标准差椭圆的中心呈现向西南偏移的趋势,而"游、娱"旅游要素则呈现出向东北偏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师长兴 《地理研究》1989,8(1):99-100
本文在分析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环境,河口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河口三角洲不同沉积相特性及三角洲沉积发育规律。主要的结论有:河口河道发展过程中,河床比降与河槽宽深比的变化及对比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其对比关系影响水流的挟沙力,同时也反映了河槽的冲淤变化;河口三角洲沉积发育规律与河口河道的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把河口三角洲的沉积发育过程概括为四个阶段;系统划分了黄河河口三角洲瓣沉积相;沉积物中大部分元素含量与粒度组成有很好的关系,Na、Sr、Ba、Ce含量在陆相及滨海相中存在明显差异,Sr/Ba比值的变化与其它河口三角洲相反,从陆向海减小,Sr/Ca、Ga/te比值以海相为大。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游输水堤防的修建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输水堤防修建后,沙子河口、乌斯满和阿其河口三个断面地下水化学特征自2001—2003年的时空变化的监测与分析,初步揭示了在输水堤防影响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的初步规律,结果表明:在空间上,沙子河口断面地下水化学变化规律完全被颠倒过来,乌斯满断面,地下水化学变化规律受输水堤防的影响不十分明显,但地表积盐严重,阿其河口断面,则呈现复杂的变化;在时间上,丰枯期地下水化学特征的正常变化规律在沙子河口被彻底改变,在乌斯满和阿其河口呈现出复杂变化。由于地下水循环具有潜在性和迟滞性,要彻底揭示在输水堤防影响下地下水化学特征时空变化的规律,需要进一步跟踪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不同河段的泥沙特性和输移规律的对比分析,确认长江河口来沙丰富,在河口潮流不对称和重力环流的作用下,大量泥沙向滞流点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最大浑浊带含沙量高,泥沙絮凝沉速快。潮流强劲,引起床沙再悬浮,输沙能力强。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活动区与河口拦门沙位置基本一致。本研究成果对于加深认识河口拦门沙的成因和变化,以及航槽治理具有重大的现实间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河口研究近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世界上三分之二左右的大城市集中分布在河口及丘地区。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与河口紧密相连。随着沿海地区港口、城市、工农业拘发展和人们对海岸资源需求量的增加,河口研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也愈来愈广泛  相似文献   

20.
珠江三角洲腹地洪水特征变异因素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关联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网河区腹地代表站近期洪水位变异的各种成因的主次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期导致腹地洪水位异变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河口水流不畅和潮流顶托、西江向三角洲腹地河网分流以及三角洲网河上部水情.三角洲河口水流顶托与上游分流增加、流速加快(均与人类活动造成的河床变异有关)在腹地形成"水流挤压"共同导致腹地的异高洪水位;同时,三角洲腹地河滩占用严重,桥梁、码头建设密度大,更加剧了腹地河道水位壅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