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东南沿海两次沙尘的化学特征及其源地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通过对1992年4月10 ̄14日中常州和1998年4月14 ̄17日在西安及南京两次沙尘和天气过程的分析,叙述了沙尘和非沙尘总悬浮颗粒物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与各类土壤化学特性比较以及沙尘发生期的天气背景分析,指出了两次沙尘的可能源地和利用化学元素平衡法定量地求现西北土壤源在沙尘中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2.
1会议概况 2000年,中国科学院和日本科学技术厅签署了“风送沙尘的形成、输送机制及其对气候与环境影响的研究”项目的实施协议。作为中国沙尘四大源区之一的新疆成为了本项目的重点研究地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全方位对沙尘暴的形成机制进行多学科的观测研究,为今后研究沙尘暴的形成、输送机制以及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积累窜啬的其础咨料.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4~2001年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逐月沙尘资料,重点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特征、沙尘日数的年际变化规律、沙尘日数的月变化进行分析;分析了近3年北京地区出现的沙尘天气特点及成因;对近48年的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变化规律进行了小波分析,浮尘天气有12~14年超长周期和2~4年短周期,扬沙天气有8-12年超长周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00年9月7~9日、10月12~23日2次冷空气与南海低压相互作用过程的天气过程、环流形势、卫星云图、气象要素等的对比分析,找出2次过程影响系统及演变过程的异同点,得出2次影响系统相似,但由于系统的配置和强度不同,造成的天气过程也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2012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一 《气象》2012,38(8):1017-1022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2年3—5月T639模式96、120和144小时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度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另外,选取了2012年4月22—23日的沙尘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模式对于此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地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6.
1大雾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了5次大雾天气过程(表1)。2暴雨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出现了1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时间是11月1日20时~2日20时。这次过程共有25站出现暴雨、7站出现大暴雨。暴雨落区主要在宜春、南昌、上饶3市和抚州市北部,大暴雨出现在浙赣线东部。这次过程的暴雨站数、大暴雨站数均为我省历史同期(1950年以来)之最。表12001年10~12月大雾天气过程一览表时间站数(站)主要落区10月10日24赣中、赣南、赣西北、赣东北10月24日25全省11月1…  相似文献   

7.
《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020)“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正式立项由中国气象局、农业部、林业部、水利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的《九五》国家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经专家论证,国家科委批准,已于1996年10月10日正式立项...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亏损是近年来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的重要环境科学问题。珠穆朗玛峰位于高海拔地区,地面加热造成的臭氧亏损更为典型、在这一地区观测臭氧垂直分布的结构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该地区臭氧亏损的过程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由中国著名科学家叶笃正院士和著名山地气象专家高登义研究员建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了‘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环境监测研究’项目,决定对珠峰及喜马拉雅地区进行为期10年的环境监测研究。2000年 5月25日至 6月10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组织,来自3…  相似文献   

9.
2011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蔡芗宁 《气象》2011,37(8):1026-1030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1年3—5月T639模式96小时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另外,选取了2011年4月28-30日的沙尘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高压系统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10.
蔡芗宁 《气象》2010,36(8):106-110
为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0年3—5月T639模式96小时预报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均对亚洲中高纬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来看,ECMWF模式对各系统及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另外,选取了2010年3月19—22日的沙尘天气个例进行分析,发现日本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强风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11.
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局部修订条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原规范中相应条同时废止。广大防雷工作需要及时了解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此是笔结合防雷工作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2.
1降雪过程1月31日 ,我省出现了2000年第一场降雪天气 ,这也是我省2000年冬季唯一的1场成片的降雪天气。赣北、赣中普遍下了小~中雪 ,其中万年、乐平、余干、樟树、新余、峡江、永新、吉安、泰和、井冈山10个县市出现了大雪(表1) ;赣南也出现了小雪或小雨夹雪和冰凌天气。该场降雪范围较大 ,但持续时间短 ,强度一般 ,未造成明显的危害。2长阴雨过程1月4日~17日 ,受2次冷空气影响 ,我省出现了长达14d的连阴雨天气。期间降水日数北部有12d ,南部8d。日照特少 ,除5、10、11日南部略有日照外 ,其余时间全…  相似文献   

13.
2013年3—5月T639、ECMWF及日本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威 《气象》2013,39(8):1076-1082
为了更好地应用T639模式中期预报产品,对2013年3—5月T639模式中期预报时效产品进行了天气学检验,并与:ECMWF、日本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家模式均对亚洲环流形势的调整和演变具有较好的预报性能。综合看来,ECMWF模式对主要系统及气象要素的预报最接近实况;日本模式和T639模式次之。另外,选取了2013年3月8—9日的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检验,发现ECMWF模式对于引发此次沙尘天气的地面高压系统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动用MM4中尺度动力学模式结合沙尘气溶胶传输模式。模拟分析了1992年4月22日发生的一次沙尘暴天气及沙尘输送过程。  相似文献   

15.
沙尘天气频率与相关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北京及其周边14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的相关分析,指出风速、相对湿度是影响沙尘天气的关键气象因子,用这两个气象因子构建了月沙尘气象指数。月沙尘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具有较一致的周期性,沙尘天气日的沙尘气象指数是非沙尘日指数的倍数关系。另外,根据月沙尘气象指数在不同月份的分布特征,给出了相应的季节性气象指数计算方法,对14个站计算的结果显示,季节性气象指数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睹2002年11月6日三峡明渠截流成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气象保障服务专家组每个成员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由中国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宜昌市气象局的多名专家共同组成的该专家组,于10月31日晚在宜昌市气象台举行了第一次天气会商,从11月1日到6日,共制作并发布专题气象预报16期,为确保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提供了科学依据。据悉,湖北省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早在10月10日就正式开始。此前,在三峡气象服务中心建立了三峡二期工程和明渠截流期气象保障服务专用工作平台,安装了国家卫星中心提供的…  相似文献   

17.
江苏地区沙尘天气时空特征及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省59个测站1960-2006年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通过时间序列线性变化趋势、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江苏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沙尘天气在空间上呈北多南少、西多东少,年发生频数差异明显的特征;47 a江苏年沙尘日数年际变化明显,总频次呈减少趋势,沙尘强度呈减弱趋势;江苏沙尘天气季节分布不均匀,3-4月份为多沙尘月,6-10月基本没有沙尘天气发生,11月后沙尘天气开始增多;从小波分析的结果看,江苏沙尘天气具有2、4、6、8 a的年际周期变化和11、20 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振荡,其中8 a和20 a周期振荡是主要特征,20 a的周期振荡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  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第三章 气象探测第四章 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第五章 气象灾害防御第六章 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第七章 法律责任第八章 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1999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1999年10月31日第一章 总  则…  相似文献   

19.
辽宁春季沙尘天气特征及前期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3年辽宁53个气象观测站春季沙尘天气资料,分析了辽宁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500HPa高度场、海温场、地温、月平均气温及环流特征量等多种气候因子对辽宁沙尘天气的影响。研究表明:前期春季东亚至北太平洋地区的正高度距平控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前冬2月气温偏低和地温的下降,对辽宁沙尘天气日数的增加贡献很大。尤其是沈阳北部和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出现的多或少受这几种气候因子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近50年阜新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1~2000年阜新地区沙尘天气资料,对影响阜新地区沙尘天气的年、月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阜新地区近50a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