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9,(3):64-65
近年来,中国"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墨子"传信、"嫦娥"问月,让国人如数家珍、备感自豪。为激发广大天文爱好者、摄影爱好者、青少年朋友对人造天体的关注,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将于2019年4月举办首届全国人造天体摄影大赛,具体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一生著作很多,他和他的学说在天文学发展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最为著名、影响甚广的,似乎是被诬蔑为"臭名昭著"的"地心说"。不过,在中国的天文学科普书籍中,作者注意到有两种不同版本的"地心说"插图,两者反映的科学含义有很大差别。试图从这两种不同版本的插图来探讨"地心说"为什么能够统治那么多年。  相似文献   

3.
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对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GRO)上的BATSE仪器观测到的γ暴光变曲线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并提出时间分辨的谱硬度比定义,用包含有599个暴的样本研究谱硬度比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样本中77%暴的谱硬度比随时间按"硬到软"规律演化,而23%暴谱硬度比随时间按"软到硬"规律演化,尤其是3%暴在整个暴中呈现单调的"软到硬"趋势。(2)平均谱硬度比随时间单调地以"硬到软"规律演化。(3)持续时间不同的暴,其谱硬度比演化曲线有较大的差异,其中"硬到软"演化趋势最显著的是持续时间在23~35s之间的那些暴;持续时间在1~10s的暴的演化特征跟其它组差异最显著,呈现比较明显的"软到硬"演化规律;持续时间在35~53s之间的暴平均谱硬度比几乎没有随时间演化。(4)不同辐射强度的暴平均谱硬度比的演化特征不同,随着峰值流量的增大,谱硬度比演化由"硬-软-硬"逐渐转变为"软-硬-软":峰值流量越大,"软-硬-软"的趋势越显著,而峰值流量越小,其峰值流量"硬-软-硬"的趋势越显著。我们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天文学中,无处不闪耀着空间天文的"身影",就连"身体瘦小"的太阳系小行星也不例外。第一艘观测小行星的空间飞行器是"伽利略"飞船,它发射于1989年10月18日,是用来观测木星的。它在飞往木星途中顺便观测了两颗近地小行星,一颗是951号"加斯帕",另一颗是243号"艾达"。1996年2月17日第一艘专门测量近地小行星的飞船--"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升空,其任务主要是测量433号"爱神星"。"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的初始轨道位于黄道面内,周期为两年,这允许它在飞行途中可观测其他小行星。1997年6月27日当它与253号"马泽尔德"相遇时,"举起"其"…  相似文献   

5.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月亮真个是"月行却与人相随",它随着我们从本系列"谈天象"的第一篇一路来到了第四篇。不过在本篇里,谈的却是水随月"行"、气随月"行"……还要牵出月亮的一个同伙来。你可能想不到是谁,且待下文分解。我们要从元朝诗人钱惟善《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的诗谈起,诗曰:顾兔盈盈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相似文献   

6.
"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是我国首次用于空间观测高能电子及伽玛射线的乳胶 室探测器.介绍"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的设计原理、数据分析方法、设计过程和初步 观测结果等."实践八号"乳胶室探测器空间观测时间为15天,可探测的粒子能量范围为 100GeV~5TeV.  相似文献   

7.
土星是太阳系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人们在天文望远镜中所看到的行星中,土星是最美丽的,因为它腰部带有非常显著、宽阔和明亮的光环。从1979年"先驱者"11号开始,先后共有3个空间探测器飞越土星,但它们的探测只是浮光掠影,限于条件未做详细考察。1997年10月15日升空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将于2004年7月飞抵土星轨道。半年多后,"卡西尼"号将向土卫六大气层投放"惠更斯"号子探测器。人们正期盼着"卡西尼"号及其子探测器"惠更斯"号能早日传来土星探测新信息。  相似文献   

8.
尽管许多科学家们相信,宇宙间有着众多的文明世界,但是冷静地分析又使人不得不面对严峻的事实:要与"外星人"实现"零距离接触"将比登天还难。 "比邻"远在天边 除了太阳之外,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半人马α中的C星),相对太阳系来说的"比邻"实在遥遥不可及,即使乘上速度高达30千米每秒的宇宙飞船(以此速度,从南京到北京只要20多秒钟),也要昼夜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问,"飞碟"是当今世界最时髦的名字之一。通常所说的"飞碟",有时也被称为"不明飞行物"--UFO,它的英语全称是"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早先二者还有细微的差别,但现在多数人早将它们混为一谈了。  相似文献   

10.
我的启蒙老师我是1975年进入北京天文馆工作的,当时我还是刚从"广阔天地"返城的"知识青年",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天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越多越反动",要想找几本天文知识的普及读物,谈何容易。记得当时对我们进行业务培训,所用的"教材"也就是朱志尧的《神秘的宇宙》和陈晓中先生的展览说  相似文献   

11.
By checking DSS optical images and NVSS radio images, 782 Markarian galaxi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NVSS radio sources. A comparison of the radio luminosity at 1.4 GHz and the far-infrared (FIR) luminosity for 468 "normal" galaxies shows a tight correlation. Most of the Seyfert galaxies and quasars follow the radio-FIR relation deduced from the "normal" galaxy sample, but with a somewhat larger scatter. A total 167 Markarian galaxies, comprising 100 "normal" galaxies, 66 Seyfert galaxies and one quasar, have either excess radio emission or much lower FIR spectral index α(25μm,60μm). These galaxies may be classified as "AGN-powered". For "normal" galaxies, the average q value (defined as the log ratio between FIR and radio luminosities) is 2.3. There seems a trend for q to slightly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radio luminosity. This may imply that the ongoing active star formation in galaxies with higher radio luminosities is more efficient in heating the cosmic-ray electrons.  相似文献   

12.
Observations from multiple spacecraft show that there are energy spectral "breaks" at 1–10 Me V in some large CME-driven shocks. However, numerical models can hardly simulate this property due to high computational expense.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se energy spectral "breaks" by Monte Carlo particle simulations of an isolated CME-driven shock. Taking the 2006 Dec 14 CME-driven shock as an example, we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this energy spectral property. For this purpose, we apply different values for the scattering time in our isolated shock model to obtain the highest energy "tails,"which can potentially exceed the "break" energy range. However, we have not found the highest energy"tails" beyond the "break" energy range, but instead find that the highest energy "tails" reach saturation near the range of energy at 5 Me V. So, we believe that there exists an energy spectral "cut off" in an isolated shock. If there is no interaction with another shock, there would not be formation of the energy spectral"break" property.  相似文献   

13.
再见,机遇号     
2002年,美国“双胞胎”火星探测器出生了,它们被分别赋予了"勇气号"与"机遇号"的名字。为了寻找火星上可能出现的水,2003年6月10日与7月7日,勇气号与机遇号两姐妹从家乡地球岀发,并分别于2004年1月4日、1月25日安全着陆于火星的两面,承担着人类的使命,开始对这颗红色的星球进行探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一个新的名词全面进入网络生活,那就是目前广为熟悉的"博客"。"博客"的英文名词是"Blog"或"Weblog",中文称网志或部落,是一种网上的共享空间,以日记的形式在网络上发表个人内容。"Blogger"指写网志的人,也有人译为博客。1.博客及其特点博客在形式上与个人主页很相似,但博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以时间为序来组织内容;通过链接可构筑学习群;为知识的积累和交流提供空间和便利;归类和查询功能可作为个  相似文献   

15.
按照预定计划,"卡西尼"自2004年7月1日进入环绕土星运转的轨道之后要围绕土星工作4年。时至今日,它造访土星还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显然,"卡西尼"肩负的任务还远未完成,科学家们现在盘点它的成果还为时尚早。然而,一年多来,"卡西尼"已经为我们送回了有关土星家族的大量数据和图像。相信在"卡西尼"计划全部完成之后,我们对土星乃至太阳系的认识都会有一个新的飞跃。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卡西尼"偕同"惠更斯"这一年多以来做客土星的一些精彩镜头,定会令我们大饱眼福。  相似文献   

16.
土星是太阳系中大小和质量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也是夜空中最美丽的行星,神奇壮美的土星环不知让多少天文学家和爱好者为之着迷。 自1979年9月11日美国"先驱者"11号飞临土星以来,"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前赴后继,纷纷聚焦土星,取得了许多新的振奋人心的发现。今年7月1日,美国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号航天器在经历近四年的漫长太空之旅后,将再次飞抵土星,全面探测土星及其卫星,"卡西尼"携带的"惠更斯"探测器将首次登临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即泰坦,揭开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疑问。由此,土星的空间探测历史又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我们特地在这个历史性时刻到来之前遴选了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土星探测照片,以飨广大读者。让我们在品味土星倩影的同时,期待"卡西尼"的上佳表现。并敬请读者继续关注本刊今后的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7.
"星尘"项目设计者、喷气推进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邹哲成功设计的一种介质——硅气凝胶网格,这是一种具有海绵状结构的超轻物质,其99.8%的体积是空的,其余0.2%由硅组成。它轻得"几乎可以在空中浮起来"。这样的物质"可以像拍苍蝇一样粘住和保存彗星物质粒子,而且不会影响粒子本身的特性,可以回到地球上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低年组试题: 1.今天是世界第一颗苏联人造卫星"Sputnik Ⅰ"成功发射,标志"太空时代"开始的46周年。这个卫星有篮球大小,直径580mm,质量为83.6kg,表面有2mm厚的精制铝合金板。俄罗斯语中的"Sputnik"意思是"伴侣"(即天文意义上的"卫星")。这颗卫星的轨道是椭圆轨道,发射之后,它在近地点距离地球表面227km,在远地点时为945km。它在轨道一直飞行直到1958年1月4日。使用必要的图和计算来估计当时用肉眼是否能观测到这颗卫星?  相似文献   

19.
每次和同好上山观测时,大家都叫我"班长",冲在最前面的尖刀班班长,其原因除了我身体棒还有我的"武器"轻便。黄力可惨了!虽然大家也叫他班长,可他是背着"大铁锅"走在最后面的炊事班长。唉,他的器材太沉重了!  相似文献   

20.
徐仁新 《天文学报》2021,(1):110-117
分别从物理学和天文学角度引申出天体物理学科,特别关注万有引力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无论在综合性大学亦或理工科院校,天文教育均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而天体物理则是天文学的主要内涵.介绍了作者讲授"天体物理"课程的相关信息以及个人认识.最后,以大气簇射μ子产生、啾质量、宇宙加速膨胀等教学案例结束,侧面诠释了作者的"天体物理"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