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支撑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水资源供需结构调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资源总量不足且区域分布相差悬殊,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用水的竞争矛盾十分突出.目前,结构性缺水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对全疆水资源供用结构进行合理调整以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顺利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刻剖析新疆水资...  相似文献   

2.
新疆三工河流域农业需水量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新疆三工河流域的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农业用水现状,综合考虑该流域土地资源状况和农业发展方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整政策,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流域三个水平年的农业需水量,分析了未来20年的农业需水态势.同时,结合该地区工业、生活、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平衡分析了在满足未来农业需水条件下的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并提出从农业灌溉中节水,尽量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农业模式,这才是谋求三工河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之路.同时,这也为国家对该地区的国土开发、经济建设布局以及长远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准噶尔、吐哈和塔里木油田及其石油化工基地,点多面广,水资源和相对缺乏,生态环境脆弱。而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急待解决用水的问题。以此为研究目标,紧密结合“八.五”计划,“九.五”规划和2010年战略设想,从宏观上研究水资源合理开发布局,预测油气开发对水资源需求,保证程度。确定供水工程措施和规模,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晶  何伦志 《干旱区地理》2019,42(6):1478-1485
在“一带一路”与新型城镇化两大体系融合的背景下,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城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着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一带一路”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素众多,采用LASSO方法从可能影响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经济贸易、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政府制度、教育科技、医疗卫生、金融发展、人民生活、人口就业、民族文化、资源环境、能源消耗以及兵团建设13个方面选取64个驱动因子进行量化分析,依据模型压缩系数实现指标精简。对各因素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建设、兵地融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口援疆以及水资源利用方面给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铭江 《地理学报》2018,73(7):1189-1203
水是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西北地区占国土总面积35.9%,水资源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7%。从水文气象、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的演变角度,面向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提出西北“水三线”的划分格局,即“胡焕庸线”“阳关线”和“奇策线”。“水三线”是西北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优化配置线、西北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特征分区线、“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制导线和边疆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国家安全线。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以及西北稳定发展的地理与历史之忧,本文通过对西北调水方案的初步分析,提出了西北“水三线”建设的空间格局与水资源配置方略,即通过建设南水北调大西线这一重大的基础工程,跨越“胡焕庸线”,促进中国东西部地区间适度均衡发展;跨越“阳关线”,促进河西走廊社会经济发展;跨越“奇策线”,增强新疆水资源及环境承载能力,建设和谐美丽、长治久安的西北边疆,形成以西北“水三线”建设为构架的水资源梯度配置格局,支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土资源、人口分布、产业经济的空间均衡、优化布局、协调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6.
河南新型工业化建设重点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人均GDP和财政收入仍然比较低,未来实现中原崛起的重中之重是集中精力推进工业化。结合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工业化的重点是:始终坚持把制造业放在工业化的突出位置,以“科教兴豫”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促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的主要对策: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发展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积极推进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地开发人力资源,妥善处理工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了它分布的5个指向性特点,并以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和主体经济成份——乡村工业为对象,集中分析了乡村纺织、煤炭、建材、食品、化工五大工业的地区分布、生产能力和发展水平,以及全疆109个乡镇骨干企业的分布特点,总结了新疆乡镇企业存在的同题,对今后的发展布局划分了新疆北部、中部、南部3个乡镇企业经济区,提出了各区的资源优势、薄弱环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是破解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关键因素。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已经把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作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但国内依然缺乏有关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更遑论如何优化调控二者发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探讨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对它们的优化调控方法,寄希望于解决当前城市发展和工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同时,也希望原有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理论能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更新。分析表明,通过资源倒逼机制、政策整合作用以及发展城市群等,可以有利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承担并完成的“柴达木盆地主要工业部门发展和布局与水资源供给条件分析”研究课题,属国家科学技术部“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于1998年12月完成并通过青海省科委组织的鉴定,并于1999年11月30日被批准登记为中国科学院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在该工作中,首次系统研究并预测了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20年和2050年柴达木盆地盐湖、石油天然气、铅、锌及石棉等资源加工的主要工业部门的发展与布局及其同水资源的供需关系,论证其合理发展规模、建设时序与布局方案,为国家大规模开发柴达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的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期,原材料工业得以快速发展。“十二五”是中国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原材料工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原材料工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发现中国原材料工业在规模、结构、布局、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阶段性转变,借鉴国际原材料工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新时期的新挑战,中国原材料工业将进入由规模扩张转向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及注重增长方式发展的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1.
水—经济空间关系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水资源研究的热点,揭示水—经济空间分布演变规律和因果关系,可为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部署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核算新疆各地州1991—2015年农作物水足迹,结合信息熵值理论分析新疆各地州农作物水足迹、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其熵值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新疆农作物水足迹与第一产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空间演变整体向着均衡有序的方向发展,水—经济的空间不均衡性逐步缩小;新疆农作物水足迹显著影响其第一产业增加值空间演变,影响期1~5 a,农业经济空间分布受农业用水空间分布的长期制约;农作物水足迹和国内生产总值没有空间演变因果关系,全疆经济发展向着第二产业、第三产发展转型,农业经济不再显著影响全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疆农业主导产业的定量选择及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在新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为了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正确地选择农业主导产业来促进新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基于相关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聚类法对新疆农业主导产业进行量化分析,以量化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结合新疆农业的实际情况对农业主导产业作进一步的分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出现阶段新疆农业主导产业是棉花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林果业;农业优势产业为畜牧业和糖料种植业;农业一般产业为粮食种植业、油料种植业、水产业和家禽养殖业。  相似文献   

13.
采用 2000、2005、2010、2015 年 4 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解译数据以及新疆水资源公报 和统计年鉴资料,旨在评价新疆沙产业与水资源承载力状况。通过计算未利用土地转化成农地、 林地、草地的数量,分析 16 a 来新疆沙产业发展状况,结合水足迹模型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 标,计算新疆 2000—2015 年水足迹,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5 年 间,随着新疆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新疆沙产业发展迅速,部分沙地、戈壁等未利用土地和草地 被开发成耕地、林地、工矿和城镇及农村居民用地。(2)新疆水足迹整体呈上升趋势,水足迹以消费 农产品水足迹占主体,且消费农产品水足迹量快速增加,主要原因是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沙产业,利 用未利用土地、草地进行植物、沙生药材种植。(3)新疆人均水足迹、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效益 指标呈现增加趋势,但数值明显低于我国人均水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向好,但水资源 利用方式仍然比较粗放,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因此,新疆应采取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农作物种 植比例和用水结构,以增大水资源所支撑的沙产业发展规模,研究可为区域产业结构及消费模式 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加快,超大城市与城市化走廊不断扩展,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亚洲地区。但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人们缺乏科学发展观,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追求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对长江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点城市,尤其是苏锡常地区与长江口的水质、水体保护与污染状况和城市化发展的相关问题曾作过深入调查分析;就地区的城市化特点、城市化过程、水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合理保护水资源的问题作一些分析研究,试图探索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利用保护的新路子,特别对长江下游地区城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办法和模式,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20,43(5):1155-1168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生产力集中度较高,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较为发达的区域,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疆 53%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疆 67%,城镇化率 68.9%,远高于全疆 42.1%的平均水平,然而水资源却仅占11%。为破解资源性缺水困境而实施的“两河调水”工程正在陆续建成发挥效益,如何优化配置原水与客水、高水与低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各种水源,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兵地、产业、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各种需求,已成为亟待研究决策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天北带水资源可利用量、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调水工程新增水量,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贯彻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与综合调控措施,主要学术观点和结论为:(1)结合“两河调水”工程,在天山北坡建设东西连通的输水大通道,将由南向北流的逐条河流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南北交汇,东西贯通,覆盖整个区域的“大水网”,实现全域水源优化配置。(2)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适水发展”的原则,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自然和谐”为原则,优化“三生空间”发展格局。(3)打破旱区弱水资源承载力、高生态胁迫压力、低经济发展能力的桎梏,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维度,科学把控“大水网”建设和水利发展定位,合理配置“三生用水”,耦合协调“三生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面向未来和新基建工程的喷涌发展,建设水物理网、水信息网、水管理网“三网合一”的智能水网势在必行,代表智慧水利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水利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比较和统计的手段,在分析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旅游业的社会、经济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乌鲁木齐经济发展与旅游繁荣的结合点,尤其突出了振兴旅游对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会忠  张峰 《干旱区地理》2015,38(6):1270-1281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宁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托国家推行循环经济示范县行动,探讨了宁县在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县过程中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不足、工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并结合运用SWOT-PEST矩阵分析,根据规划目标,从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现代农业体系、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创建示范建设平台等方面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漳浦县基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ECFA等政策机遇,依托大型石化项目和闽台特色农业项目合作的快速工业化,推进其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政策、资金、基础设施完善和发展等机遇及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的潜在风险。"十二五"期间,快速工业化背景下,漳浦县旅游业发展应继续深化滨海火山旅游和闽台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根据"点-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结合县域功能区和空间布局调整,建立"一心两带"的功能分区和"两中心四区"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和田河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和田河流域光,热,水、土地资源丰富,农牧业 潜力很大,然而该流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环境灾害多发,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区域发展不可避免地其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从多个侧面阐述了该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产业结构特征与跨世纪发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厦门市在经历了改革开后的一段高速增长之后,产业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分析厦门市产业结构现状和产业跨世纪发展的基础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厦门市新世纪主导产业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