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评估是优化与完善前兆观测系统、提高在地热观测台网在防震减灾中效能的重要环节。评估内容主要包括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观测质量和观测资料应用等方面,以省局和台站自评为基础,学科组结合日常管理对各测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地热观测台网监测效能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对2017—2019年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的完整率和稳定性、变化形态、观测精度、潮汐因子、中误差、同震效应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衡水冀16井水位观测资料完整率较高,仪器工作稳定,符合地下水位观测规范要求;②固体潮效应显著,潮汐响应能力较强,潮汐因子平均值为2.1—2.2,观测精度均值为0.01左右,相对误差较小,且较稳定;③同震响应能力较强,能记录到全球7级以上地震,同震水震波波形清晰;④水位与气压变化之间相关性较好,整体呈负相关;⑤水位观测资料年、月、日变化规律清晰,有望在地震地球物理监测中发挥一定效能。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地震发生之后,对地震现场开展的应急流动观测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根据相关规程对地震现场流动观测系统的组建给出方法和建议,以便提高应急流动观测的科学性和时效性,提高整体观测效能,并分析了地震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在监测效能、数据产出、预测预报等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地下流体学科观测质量与预报效能评估方案》为依据,对广西地区地下流体监测网从观测点布局的合理性、观测点条件、观测点环境状况、信息反映能力、观测点基础资料、观测资料质量、观测技术系统质量、预报与应用等8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升监测质量,更好推进观测资料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对宝鸡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进行全面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等均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要求;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对本区及附近地区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嘉峪关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得到:嘉峪关地震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远距离大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鄂秀满 《中国地震》1994,10(3):277-286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逐步实现观测技术现代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榆树地电阻率台观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地震局电磁学科制定的《地电台站观测效能评估方案》,评估了榆树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效能。评估结果如下:榆树台台址结构条件、电磁环境、台站观测系统符合地电阻率台站建设规范、观测方法标准等规定的技术要求;数字化地电阻率观测精度不低于3‰测值,保证了准确测量不低于1%地电阻率异常的指标需求;该台地电阻率观测对本区及附近中等以上地震有一定监测能力,并记录了对应深源地震及邻区中强地震的1年尺度地电阻率异常,其观测数据在本区及附近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及相关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甘肃省定点形变台网状况、台址条件及有关情况。用年零漂、年变幅值、频数分布、噪声水平、周期性干扰因素、潮汐精度等定量指标对观测精度进行了评定,提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及改善措施。本文还对高台台及兰州台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预报指标与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好。 73.5%的观测站观测环境符合地震井水位观测要求,75%的观测仪器运行率在95%以上。观测网的运维状态总体趋好,大部分的井水位监测地壳应力变化、地震活动的能力较强。但仍然有些观测站,因观测井先天不足、环境干扰、仪器老化、运维水平低等问题,亟待通过观测环境改造、仪器更新、运维管理培训等措施来提高监测效能水平。大约有6.5%的观测站因观测环境不合格需要停测。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评述了地壳形变观测及其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内容包括,地壳形 变观测的历史,地壳形变观测的体系,地壳地形变测在地震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水平和垂直形变观测资料,分析这一地区蓄水前后形变分布特征,指出,虽蓄水时间不久,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形变.表明蓄水后库区有下沉趋势,位移矢量指向库区.这些资料对研究和判断今后库区诱发地震的趋势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结合阿克苏台周边5级以上中强地震和100 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对阿克苏台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断层的垂直、水平位移形变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监控区35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前,垂直形变异常形态表现为次波效应,而水平形变在100 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前则出现明显的伸长或缩短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4.
地震与地壳形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台站地倾斜资料空间连续性不好 .为此在场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逐步订正法将地倾斜观测资料内插到 1°× 1°的经纬度网格点 ,引入曲面总曲率的概念计算格点上的Gauss曲率 ,并推广到格点化的有限区域上得到表征曲面形态和变形强度的地表形变场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合理地弥补资料不连续的缺陷 ,并在地表形变场上捕捉到一些关键的地表形变特征 ,如地凸区、地凹区、鞍形场等 .为地震分析和预报中如何拓展和利用大范围时空信息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乌什、阿合奇台数字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次远场7级左右地震和近场5级地震前形变资料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震前2个台的数字形变资料有明显变化的大多是NS分向,部分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可以认定,远场强震和近场5级地震前7天左右,乌什水管仪NS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高频抖动和畸变的临震异常,与天气干扰导致的高频变化不同.同时,对2个台的数字与模拟倾斜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几次中强地震前后形变资料变化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近年来广东省台站观测资料为基础,总结和探讨了地形变前兆异常指标的辨识方法。由震例总结得到的研究可信度与国内的大致相同。震前异常指标在时间上的协同性表明,不同方法观测到的地形变资料其内在的物理特性是统一的、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7.
浅析山洞数字形变观测手段的干扰途径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影响丹东地震台洞室形变仪器观测精度的各种外界干扰因素,提出了解决干扰的措施办法,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定量刻画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中背景信息和噪声的时 频分布特征, 本文应用二进小波变换方法, 通过对小波分解的主模特征和随机白噪声识别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剖析了山东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正常动态背景和噪声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当尺度取2, 3和4时, 分解后的细节部分存在着1/4日波、 半日波、 日波和半月波等准循环周期信号, 其中尤以尺度为3时的信号波幅最大; 尺度取1和5时的细节部分主要包含着噪声; 通过分析和追踪指定尺度的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小波变换的非震异常特征变化, 可望捕捉到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的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9.
海平面变化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烟台、龙口、塘沽、秦皇岛、葫芦岛等海潮测站的海平面资料,对渤海沿岸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几次较大地震前后海平面变化的特点。分析认为海平面变化与较大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较大地震前后一般会产生地壳形变现象,地壳形变可以通过海平面的变化估算出变化的量值。  相似文献   

20.
伽师及邻近地区GPS地壳形变监测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伽师及邻近地区GPS监测网的优化布设和两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对伽师及邻近地区的地形变特征进行了探讨,认为伽师地区整体上受到正南北向的主压应力,但在喀什和乌恰-乌仁一带存在着较大的剪应力。伽师地区每年相对于北天山(哈萨克斯坦)的运动速度为19mm,整个南天山地区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