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的构造融区水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了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重点城镇的供水现状,分析了构造融区水的供水水文地质条件,指出多年冻土区的构造融区水这一高原寒区特有的地下水类型对于沿线城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构造融区水将成为沿线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青藏铁路沿线构造裂缝的地质特征及工程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2000活动断裂勘测与地质灾害调查,在青藏铁路沿线鉴别出24条不同规模、不同宽度的构造裂缝带。青藏铁路沿线构造裂缝主要沿活动断层分布,呈线性排列,产状稳定,延伸较长,成群产出,与现今构造变形、断层运动及断层破碎带不均匀冻胀存在成因联系,常形成密集的构造裂缝带。构造裂缝带宽20-2400m。构造裂缝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及沿线工程安全具有不良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如切割错断路基,产生路面塌陷,诱发不均匀冻胀变形,影响工程质量和行车速度,对车站、房屋、管道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总被引:34,自引:22,他引:12  
吴青柏  李新  李文君 《冰川冻土》2000,22(4):323-326
通过对青藏公路沿线实测年平均地温多元回归统计,建立了年平均地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模型。利用多年冻土分布下界的统计方程和关系模型及其于格网的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下界分和多年冻土地温带分布进行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拟模型能够反应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的区域分布特征,模拟结果基本上反映多年冻土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4.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复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藏铁路穿越550km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地温、冻土类型以及沿线生态环境等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多年冻土区工程较为复杂。因此本文提出了冻土工程复杂性概念,建立冻土工程复杂性评价模型,并利用GIS平台对青藏铁路沿线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工程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铁路穿越的唐古拉山越岭地段工程复杂性相对较小,而青藏公路的工程复杂性相对较大。这表明了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工程比青藏铁路沿线更为复杂,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青藏公路路基稳定性变化比青藏铁路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5.
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地温影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4  
庞强强  赵林  李述训 《冰川冻土》2011,33(2):349-356
气候是多年冻土形成与变化的动力,局地因素则通过改变地表辐射、对流和传导过程对多年冻土产生影响,导致多年冻土发生空间分异.应用青藏公路沿线大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因素对多年冻土区地温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地貌、植被、积雪、土壤性质及含水量等局地因素,对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多年冻土的发育和多年冻土热状况有显著影响.局地因...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北部巴颜喀拉构造带基底隆起的地震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过去曾笼统地认为巴颜喀拉构造带上万米的堆积主要是三叠系的复理石沉积。通过对沱沱河-格尔木深地震剖面资料的再认识发现,巴颜喀拉构造带的结晶基底埋深仅5km左右,比金沙江断裂带以南的羌塘地块北缘和昆仑山南缘的基底埋藏深度都要浅。进一步对青藏公路以东横穿巴颜喀拉构造带的几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底隆起一直顺构造走向延伸,向东贯穿了整个构造带,推测它是扬子古陆块的残余。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7,他引:16  
利用英国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GCM模型HADCM2预测的气温变化背景,分别提取青藏公路沿线地区在2009年,2049年和2099年的气温参数,考虑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地温的关系及年平均地温与海拔,纬度的关系模型,多年冻土下界分布模型和地温带分带,建立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下界分布的响应模型和多年冻土地温带的响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青藏公路沿线的冻土变化较小,多年冻土极稳定带,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仅发生微弱的变化,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较大,多年冻土,逐渐退化,2049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各地温带变化较大,但仍以基本稳定过渡带和不稳定带变化最大,多年冻土发生较大范围的退化;2099年后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冻土发生大面积的退化,融区面积逐渐增大,多年冻土地温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多年冻土上带仅保留了稳定带,极稳定带全部消失,稳定带和基本稳定带全部转化为不稳定带。  相似文献   

8.
多边形土是一种最引人注目的冰缘现象之一,它的发生是和冰缘环境密切相联系的。 几年来,我们在青藏公路沿线不同地貌部位与不同的第四纪沉积物上,发现了两种不同规模的多边形土,它们是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环境意义。第一种为大型的多边形土,第二种为小型的多边形土。第一种发育在四种不同的地貌部位上:(1)发育在唐古拉山南坡山前巨大的冰川槽谷中,最大直径100—150米1),主要由冰碛物和唐古拉山基岩风化后的碎屑物质组成;(2)发育在长江支流沱沱河源各拉丹东雪山群与祖尔肯鸟拉山之间晚更新世早期冰碛垅岗的斜坡上,直径14—25米,充沙的裂缝宽度0.3—l米,长有草本植物;(3)发育在风火山北部左冒西孔曲河流二级阶  相似文献   

9.
以垂直青藏公路不同距离样带土壤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距青藏公路10~500 m范围内土壤细菌丰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为2.71×107~7.20×108copies·g-1dw;距公路10~500 m土壤细菌丰度呈现出递增趋势,且以50 m为界限,50~500 m细菌丰度没有显著差异. 土壤细菌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表明:青藏公路沿线土壤细菌丰度主要受土壤总氮、总有机碳以和植被盖度的影响,表现为细菌丰度与土壤总氮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有机碳显著正相关,与植被盖度极显著正相关. 上述结果说明,青藏公路对土壤细菌丰度的影响范围在50 m左右.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的热矿泉遍布,仅青藏公路沿线就有10处之多。但象唐古拉山北坡温泉谷地的温度高,流量较大的热矿泉还未引起重视。在青藏公路沿线的工程建设日益兴起的今天,对这些热矿泉的形成、分布和水化学特征的研究,可能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兹将数年普查和勘探、物探工作中累积的一些资料予以粗略分析,提出一些肤浅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影响多年冻土上限变化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王银学  赵林  李韧  吴通华  乔永平 《冰川冻土》2011,33(5):1064-1067
利用地温及活动层水热观测资料,分析青藏公路沿线近年来影响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公路沿线冻土上限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冻土上限的变化与近年来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致;近年来多年冻土上限下降0.1~0.5 m,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冻土上限下降的幅度也不同.气温变化是影响冻土上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上限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
青藏铁路沿线断裂活动的灾害效应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青藏铁路沿线发育大量不同方向、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对地震分布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形成了12条区域性地震构造带。一些重要的活动断裂的平均运动速度达4~15mm/a,能够孕育6~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导致严重的地震灾害。在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活动不仅导致路基变形、路面破裂和工程破坏,还诱发不均匀冻胀、构造裂缝和移动冰丘等地质灾害,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和输油管道等线路的工程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断裂蠕滑运动与地下水活动、不均匀冻胀的耦合效应使青藏公路安多段路基松动和路面强烈变形,对青藏铁路的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3.
伊齐-小红柳峡位于博格达构造带东段的沙马尔他乌山之北,北邻准噶尔盆地,东与准噶尔造山带相接.由于在博格达造山带中未发现石炭纪洋壳的标志[1],因而被一些研究者称为陆内造山带[2,3],但其构造属性尚存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9;有的人则认为是岛弧[10~13],通过板块碰撞挤压而造山.  相似文献   

14.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为0.77×106~2.44×107CFU·g-1dw; 沿青藏公路从南(申格里贡山)到北(西大滩), 土壤可培养细菌与真菌数量表现为先迅速减少, 然后渐趋平缓; 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先减少后增加; 土壤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逐渐降低, 而pH值逐渐升高. C/N比率与真菌/细菌比率变化趋势相似, 均为先增加后减少. 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与理化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青藏公路沿线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纬度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表现为微生物数量与纬度和pH值显著负相关, 而与总氮、 有机碳和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冻土变化与青藏公路的稳定性问题   总被引:41,自引:18,他引:41  
吴青柏  童长江 《冰川冻土》1995,17(4):350-355
气候转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多年冰土地温升高,厚度减薄,岛状多年冻土赂北推移等,这些变化严重地干扰和影响了青藏公路的稳定性。考虑到这些变化和工程稳定性,青藏公路稳定性可分为6个带:极不稳定带;稳定带;基本稳定带;基本稳定过渡带;不稳定带;极不稳定带。  相似文献   

16.
汪劲草 《地质论评》1997,43(1):78-84
本文以广西龙水水政顶倾竖褶皱构造变形分析为基础,根据含金石英脉与非含金石英脉的变形差异,认为作用于岩层上的主剪切应力(σ_s)与主压缩应力(σ_p)随时间(t)的变化是导致岩层褶皱过程中石英脉多样性变形的主因;阐述了上述模型的动态应力场及其动力学过程;提出了构造变形的分解作用、水力压裂作用与裂开-愈合作用是石英脉形成的新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17.
宋怡  金龙  陈建兵 《冰川冻土》2014,36(4):1017-1025
利用2000-2012年的MODIS 增强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VI)数据,结合研究区3个气象台站长期的气象数据,分析了青藏公路沿线植被变化总体趋势,以及不同整修措施对周边植被覆盖带来的不同影响.通过实地考察,选取了16个受工程活动影响的典型路边样方,3个铁路边样方和8个远离公路铁路的自然样方,对比路边和自然样方,分析植被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4个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青藏公路沿线植被覆盖变化是在整个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叠加了工程活动的影响.植被的恢复能力与其所在路段的地形、植被覆盖度、气候条件、以及工程活动的强度均有关系,抑制植被生长的因素越多,植被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达茂旗哈力齐金矿是新近发现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点,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带乌德岩浆构造混杂带北侧,矿体呈脉状产于下泥盆统查干合布组二云母板岩-浅变质石英砂岩中。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矿点受近东西向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分量化探测量、高精度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测量(AMT)等综合信息,认为在已发现金矿化石英脉的深部和两侧具有很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深水盆地中多边形断层的几何特征与形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边形断层是指一种在平面上呈多边形具有微小断距的张性断层系。自1994年被提出以来, 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 并在世界50多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被识别出来。研究多边形断层需要高精度的3D地震资料。我们根据琼东南盆地3D地震资料并利用相干切片技术, 首次在琼东南盆地南部发现了多边形断层,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多边形断层的成因机制是前期多边形断层研究的重点, 许多学者认为深水沉积物早期压实脱水体积收缩形成的; 也有学者认为重力扩展控制断裂的发育。岩石物性、成岩作用及构造应力是影响多边形断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多边形断层对深水盆地的油气储集体的性质和分布; 以及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泰宁曹家坊金矿位于闽西北隆起带的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拗陷的接合部位。区内金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北东东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矿体形态、产状严格受到断裂带的控制,矿体与围岩界线较清晰,北东东向断裂带既是导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通过对泰宁曹家坊金矿地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床的成因类型为变质-热液充填型脉状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