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整治在城镇化建设、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控制的刚性驱动、城镇化和产业化发展巨大的用地需求,导致农村居民点整治偏重建设用地和耕地指标的满足,而忽略了土地产权主体的客观发展需求,难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而且在资金筹措、公共参与、整治区选取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从政府简政放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角度对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以期为我国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城乡统筹发展、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优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空间分析技术和景观指数方法,以合川区狮滩镇聂家村为研究对象,对村域内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Arc GIS平台下,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确定农村居民点适宜区域,并进一步优化其空间格局。该研究可为新农村建设、村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优化选址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环节。以广西省宾阳县为例,采取不同整治模式下不同潜力测算方法的研究思路,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的模型及流程:根据农村居民点现状规模及居住户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中心村、保留村及拆迁村);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即结合实地调查结果,提出潜力测算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出获取农村闲置土地信息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宾阳县2020年可释放总潜力面积为486.07 hm2,所构建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模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推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山东省邹城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以企业和农村居民点为重点的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清查清理工作,通过对企业低效用地的盘活置换、闲置土地的处置消化、边角土地的科学利用及“空心村”的土地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性问题,明确各整治区的类型与发展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整治时序和模式,可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选取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8区10县(市)作为研究区域,从研究区的整治自然条件、整治经济可行性、整治迫切度3个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和分析哈尔滨市农村居民点各整治分区的综合值。结果表明:双城市、道里区、南岗区、香坊区属于适度调整区;五常市、阿城区、松北区、平房区属于生态整治区;道外区、延寿县、尚志市、呼兰区、方正县属于布局调整区;通河县、木兰县、依兰县、巴彦县、宾县属于优先整治区。  相似文献   

6.
多目标逼近法农村居民点潜力释放时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探索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在分析外界社会经济影响和内部自身实力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多目标逼近法(TOPSIS)计算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的综合分值,得出侯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释放时序和整理模式。结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应采用多元化、因地制宜的模式,加强和引导限制发展区农村居民点的搬迁和安置工作,兼顾宏观土地政策与农民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级是为了有效划分用地整理潜力而进行的,通过确定分级方法,合理划分出农村居民点的土地整理潜力级,有助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相关规划的编制。本文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因素,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分级的指标体系,运用AHP法确定评价分级指标的权重,采用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整理潜力评价分级。将淮安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5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域提出了相关整理模式和用地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土地利用粗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中国城镇化进程。全国范围开展的土地整治工作目的就是改善农村农用地耕作条件和改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文章运用景观格局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建立农村居民点空间节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通过节地模式判定矩阵确定农村居民点建设节地方向和整理模式。文章宏观上分析了北京市通州区各乡(镇)空间节地情况,微观上对通州区台湖镇通过了空间节地评价和社会经济发展潜力评价,得到三镇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与整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主要是运用工程技术及土地产权调整,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和现代乡村社区的必然选择。一、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地规模大,空置、闲置多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用地超标。按国家总体规  相似文献   

10.
规划调整完善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需要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修正为现实潜力。本文首先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限制因素,分析测算现实潜力。通过选取自然限制因子,将其与农村居民点现状叠加分析,开展自然适宜性评价,获取宜耕性整治潜力;分别选取7个经济可行性指标和6个社会因素可行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权重,通过消除量纲影响的标准化数值与自然、经济、社会限制因子权重加权后,取得综合整治潜力指数。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测算农村居民点在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评价体系限制下新增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2011~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851.0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9.23%,长寿区各镇街2011~2020年新增耕地潜力约为14.29~97.64公顷。  相似文献   

11.
数字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春  赵萍 《现代测绘》2006,29(4):40-41
通过实例简述了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作业流程、实施过程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说明用该技术作业效率与成果精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分区拟合江苏省似大地水准面为例,初步探讨了根据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区域大小、大地水准面形状及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中、长波误差分布情况分区拟合省域似大地水准面,为精化省域似大地水准面及其成果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地形测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明辉 《测绘科学》2006,31(2):13-15
本文展望21世纪地形测量学科的发展。由于遥感技术的进步,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测量系统技术的重大突破,地形测量进入了航空摄影地形测量和卫星摄影地形测量的新的发展阶段。先进的地形测绘技术体系正在发展和建立,从地图测绘到影像测绘,多时相、多光波段和电磁波段、多角度遥感影像的获取和使用,使得可视化技术在地形制图、环境制图和相关的空间制图中,得到迅速和广泛的发展和应用。21世纪的地形测绘为人类社会提供服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WebGIS中瓦片地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WebGIS系统的特点,提出利用金字塔瓦片地图技术在服务器端预先生成不同级别的瓦片地图方法,提高地图的生成、发布、显示和浏览效率,减轻服务器负载和网络传输负担。文中简要介绍了瓦片地图技术的实现模型。并对瓦片地图金字塔模型的构建、瓦片地图金字塔数据的组织、瓦片地图索引机制建立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激增,促使城市建设迅猛发展,特别是地铁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迫使工期急剧缩短。这对地铁工程的施工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几年来,在各地加快地铁建设的同时,期间出现的事故相应增多,随着地面塌落、冒顶、透水等问题的出现,给建设单位、施工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本文结合近年来地铁的施工监测工作,介绍一种新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对带状工程(长基坑或者U型槽)的平面位移监测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GPS相对定位中系统误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PS相对定位的精度受到多种系统误差的影响,本文研究对流层延迟误差(分相对和绝对)、电离层延迟误差、基线或网解算时作为固定点的高程和水平坐标误差的影响规律,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在可见卫星分布均匀的情况下,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对于卫星分布不均匀的情况,研究了计算影响的软件GPS-RPBE。  相似文献   

17.
The Annotation Process in OpenStreetMa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analysis of 25,000 objects from the OpenStreetMap (OSM) databases of Ireland,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Austria. The objects are selected as exhibi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ily edited” objects. We consider “heavily edited” objects as having 15 or more versions over the object's lifetim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some serious issues arising from the way contributors tag or annotate objects in OSM. Values assigned to the “name” and “highway” attributes are often subject to frequent and unexpected change. However, this “tag flip‐flopping” is not found to b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increasing numbers of contributors. We also show problems with usage of the OSM ontology/controlled vocabularly. The majority of errors occurring were caused by contributors choosing values from the ontology “by hand” and spelling these values incorrectly. These issues could have a potentially detrimental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OSM data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amaging the perception of OSM in the GIS community. The current state of tagging and annotation in OSM is not perfect. We feel that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are a combination of the flexibility of the tagging process in OSM and the lack of a strict mechanism for checking adherence to the OSM ontology for specific core attributes. More studies related to comparing the names of features in OSM to recognized ground‐truth dataset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8.
ERDAS软件在森林资源分类工作中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辛海强  闻辉  张昱 《测绘科学》2003,28(2):39-41
在森林资源分类经营工作的实践中,通过ERDAS软件和3S技术与传统资源调查方法的比较,提出了应用ERDAS软件和3S技术进行资源调查的技术手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的观点。采用3S技术来完成林业资源分类区划项目,克服了原先调查方法上存在的周期长、工作量大、费时、费力、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具有周期短、省时、省力、数据精度高、统计结果准确的优势。ERDAS软件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将近80%的工作都是在ERDAS软件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经济地图项目来源、重点经济地图的设计原则、特点、编制特色及经济地图在区域开发中的新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南极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受到了全人类的关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进一步认识南极打开了新的局面.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用于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地图制图及地表运动监测等的有效手段.通过Grove山地区的实例研究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InSAR在南极研究中不仅可以用于地图制图,而且在冰川动力学、冰貌环境变化等研究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