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报道用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测定配合物在玻炭电极上氧化溶出电位与配位体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和参与形成配合物的配位体数目。研究了Cu(H2Sal)2+2和Cd(SCN)2-4配合物体系,测定结果与文献[3,4]报道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新合成的meso-四(2-磺酸萘基)卟啉(TNPS4)与Mn^2+的显色反应。在pH8.0的Na2B4O7-HCl缓冲溶液中,TNPS4与Mn^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470nm,配合物组成为TNPS4:Mn^2+=2: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1.03×10^5L·mol^-1·cm^-1,线性范围0.0-5.0μgMn^2+/25ml。用于化探样品中Mn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金在碱性富硅热液中溶解和迁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樊文苓  王声远 《矿物学报》1995,15(2):176-184
实验测定了金在碱性富硅溶液中的溶解度,并标定了Au与SiO2之间的配合关系Au^+H2SiO^-4=AuH3SiO^04在80 ̄250℃的温度范围内,其平衡常数为lgK=-1.9889+10085。18/T(T为绝对温度)各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值与Au-HCl-SiO2-H2O体系中得到的结果一致。它表明溶液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SiO2均作为配位体,与Au形成AuH3SiO^04在热液中溶解、迁移。A  相似文献   

4.
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COD条件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提出用CuSO4作催化剂,在H2SO4-H2PO4溶液中,重铬酸钾回流测定废水COD的方法,实验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CuSO4浓度为7×10^-2mol.L^-1(混酸溶液):H2SO4:H3PO4=5:1(体积比)回流时间2h,通过与标准方法对比,测定结果满意,本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用贵重金试剂Ag2SO4,改用CuSO4作催化剂,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甘树才  陈博 《岩矿测试》1999,18(1):34-37
研究了酚(phen)-Cu-水杨酸(H2sal)和四乙基碘化铵(Et4NI)的四元体系中微分电位溶出分析法(DPSA)测定痕量酚。在pH为7.0的介质中,phen-Cu-H2sal的配合物抑制了Cu在玻炭电极上的还原富集,降低Cu的微分电位溶出峰(Δdt/dE),且0.4~200μg/L的酚与Δdt/dE呈线性关系。加入Et4NI使检测灵敏度提高2.75倍。天然水样经GDX-502树脂吸附分离富集后,除去了吡啶、苯胺等物质的干扰。NaOH洗脱,预电解富集3min,酚的检出限为0.2μg/L;实验测定20μg/L的酚,相对标准偏差为2.7%(n=11);标准加入回收率为88.10%~113.20%。方法用于天然水中痕量酚的测定,结果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6.
新型卟啉显色剂TDMAPTPS与钯的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新型水溶性卟啉显色剂TDMAPTPS与钯的显色反应,在pH为3.4~5.0缓冲溶液中,适量VC,OP,SDBS存在,Pd(Ⅱ)与显色剂形成1:1稳定配合物,λmax=413nm,ε=1.65×10^5L.mol^-1.cm,Pd(Ⅱ)浓度在0~3.2μg/10mL之间服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甘树才  曹淑琴 《世界地质》1996,15(3):101-104
系统研究了Ge-ARS-H2C2O4-V体系报道极谱催化波的影响因素,测定了Ge-ARS-H2C2O4三元配合物的配合比为1:2:1。实验初步证明了该体系催化波为具有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波。本法检出限为0.14m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9%,标准回收率为93.70%-109.0%,0-50mg.mL^-1的锗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0.002%溴化十四烷基三甲胺(TTMAB)-20%HCl体系中,Sn有一灵敏的吸附波,峰电位在-0、47V(vs.Ag/AgCl),线性范围2~1000ng/ml。体系可用于岩石、土壤样品中微量Sn测定;机理研究表明,溴化十四烷基三甲铵通过诱导吸附SnCl^2-4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罗宗铭  彭少锋 《岩矿测试》1996,15(3):213-216
在pH5.6-6.4的缓冲介质中,Sc-埃铬菁R(ECR)-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乳化剂OP形成蓝色配合物,基组成比nsc:nECR:nCPC=1:2: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长在61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1×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10.
西天山阿希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沙德铭 《贵金属地质》1998,7(3):180-188
西天山阿希金矿含金石英脉仙流体包裹体粒度细小,形态多样,以单一液相为主。化学成分上属K^+(Na^+)-SO4^2-(Cl^-)型,其中阳离子成分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成分以SO4^2-为主,Cl^-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为主,富含O2、N2等气候,还原性气体(H2、CH4、CO等)含量亦较高。成矿作用发生于浅成(300 ̄900m)、低温(120 ̄180℃)和较封闭的还原环境。成  相似文献   

11.
李兆麟  翟伟 《岩石学报》2000,16(4):513-520
河台韧性切带金矿床产于震旦系-志留为质岩系深大断裂糜棱岩带中,本研究首次在矿床含矿石英脉及糜棱岩中发现熔融包裹体,流体-熔融包裹体及有机包裹体。不同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有机包裹体为160℃,成矿流体属K^+-Ca^2+-Mg^2+-Na^+-SO4^2-HCO^2-4-HCO3^-4-Cl^-体系,具中偏碱性,微量气体特征:H2O〉CO2〉CH4〉(或〈)H2〉CO〉C2H2〉C2H6〉O2〉HJ  相似文献   

12.
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24  
毕献武  胡瑞忠 《矿物学报》1997,17(4):435-441
本文系统研究了哀牢山金矿带主要金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金成矿流体中的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主要为Cl^-,SO4^2-,F^-,气相组分中CO2含量普遍偏高,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性-弱碱性,具相对还原性,中等含盐度的Na质溶液,其中的金主要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3.
据产出在闽北中生代陆相长英质火山质中受陷爆碎屑岩控制,以铀、银、钼共生为特征的570矿床流包裹体及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570矿床成矿温度为150-180℃,成矿流体以富含HCO3、F、SO4^2-、K、Na等组分为特征,铀主要以UO2(CO3)2^2-,UO2(UO3)3^4-、UO2F4^2-、UO2F3形式运移,成矿富集作用与两种不同成因水溶液(火山热液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有关。对火山岩、基底  相似文献   

14.
周丽沂  张勤 《岩矿测试》1995,14(1):45-48
在0.2mol/L HCl-1.0mol/LNaCl-0.15mol/L抗坏血酸介质中,用电流氧化微分溶出计时电位法直接测定地质物料中微量Cu。富集电位-0.55V,时间20~40s;电极转速2500r/min;溶出电流0.2~1μA;记录电位范围-0.2~-1.20V;清洗电位-0.10V,时间10s。方法检出限0.2μg/g,线性范围2~400ng/ml,精密度(RSD,n=11,4.1μg/  相似文献   

15.
离子色谱测定矿物流体包裹体浸取液中SeO^2—4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采用HLC-601离子色谱仪双柱系统,电导检测器分离测定矿物包裹体浸取液中SeO^2-4与其它阴离子的方法,实验测量Se(Ⅵ)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5μg/mL,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5%,对离子色谱法与极谱法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胶东台上金矿成矿机制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凤英  李兆麟 《地质论评》1994,40(5):456-465
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台上金矿床的成矿机制为:胶东群地层重熔形成滦家河花岗岩岩浆时,初始浆为几乎均匀的熔体相;随着结晶成岩作用的进行,由于局部岩浆结晶分异作用,产生富K^+,Na^2^+,Ca^2^+,Mg^2^+,F^-,Cl^-,S^2^-,CO3^2^-及挥发份CO2,CO,H2O等的流体相,并不断从已结晶矿物及残熔体中,以[Au(HS)2]^-,[Au(HS)S]^2^-,AuCl4]^-等络  相似文献   

17.
示波极谱法测定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PT-H3PO4-NaH2PO4体系中,金有一个络合吸附波,峰电位为-0.32V(Vs.SCE),检测下限为8.2×10^-9mol.L^-1峰电流与金含量在0.020~0.80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该法可用于金矿中金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合表面活性剂CTMAB-吐温-60存在下的PH5.7-6.5的缓冲介质中,Sc(Ⅲ)与4,5-二溴苯基荧光酮形成高灵敏的多元配合物,其ε590=2.26×10^5L.mol^-1.cm^-1,组成比为:Sc:DBPF:CTMAB=1:2:4。采用混合表面活性剂使增溶增敏作用更为显著,并加速了显色反应,增强了配合物的稳定性。而Na2SO4的加入能显著地提高体系的灵敏度,Sc量在0-  相似文献   

19.
王磊  孙登明 《岩矿测试》1994,13(1):30-32
研究了新试剂2,4-二溴-6-羧基苯重氮氨曲偶氮苯与Tl(Ⅲ)的高灵敏显色反应。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于pH10.5的NH3.H2O-NH4Cl缓冲介质中,Tl(Ⅲ)与该试剂生成红色配合物,其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0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1.83×10^5L.mol^-^1.cm^-^1。Tl(Ⅲ)量在0-0.64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废水中痕量Tl  相似文献   

20.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的卤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快速,高效和无干扰测定地质物料中卤族元素的热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及热水解装置,该方法F^-,Cl^-,Br^-的检出限分别为1.4,1.7,15.5μg/l,方法的精密度(RSD%),F^-,Cl^-,Br^-,I^-分别为1.4,0.88,2.34,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