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哲斯组宏体化石新发现和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方俊钦  赵盼  徐备  邵军  汪岩 《岩石学报》2014,30(7):1889-1898
详细的沉积相分析表明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南部哲斯组下部为一套滨浅海相地层,上部逐渐向陆相地层转变,代表向上变浅的沉积序列。在西乌珠穆沁旗西南毛登地区前人发现放射虫的哲斯组相同地点和层位发现了宏体的腹足类螺化石及双壳类化石,环境分析表明这些宏体化石应形成于近岸的潮间带或潮下带水体。对中二叠统哲斯组地层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表明哲斯组在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以浅海相和滨浅海相为主体,而非深海洋盆。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斯尼黑蛇绿混杂岩带形成时代的地质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根山-乌斯尼黑蛇绿混杂岩带的属性和形成时代存在明显的认识上的分歧.早期认为是二叠纪侵入的超镁铁质岩体.该超镁铁质岩体侵入了下二叠统格根敖包组,并被哲斯组地层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二叠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中国北方板块构造研究,在硅质岩中采集到的一系列化石资料表明,贺根山地区蛇绿混杂岩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晚泥盆世...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哲斯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哲斯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剖面沉积构造的观察及珊瑚动物群的研究,认为哲斯剖面是一正常的单斜层序,未发生大规模的倒转;剖面上早二叠世地层均应划归哲斯组,哲斯组可划分三段;哲斯组为冷、暖水交替出现的浅海环境下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锡林浩特二叠系哲斯组腕足动物群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兵  张雄华  杨欣杰  夏浩东 《地质通报》2017,36(10):1683-1690
内蒙古锡林浩特克什克腾旗哈尔呼舒剖面哲斯组灰岩中发现了大量腕足化石,经鉴定计有22属42种,以长身贝亚目和石燕贝亚目为主,化石组合面貌具有典型的哲斯动物群特征。根据其与邻区的腕足生物地层对比,确定该腕足生物群时代为中二叠世Wordian期。哲斯动物群中凉水型分子共计10属26种,约占种级总量的61.9%,暖水型分子仅1种,约占种级总量的2.4%,体现了典型的凉水型动物群特征。古生物地理区划属于北方生物地理大区。此外,哲斯组碳酸盐岩中颗粒组合属于苔藓虫-棘皮动物-腕足动物组合,代表凉水沉积环境,也印证了哲斯动物群的凉水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骑田岭花岗岩体位于南岭中段,总出露面积约520 km2,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被它侵入的最新地层为早三叠世大冶灰岩,在岩体南侧不远处的早白垩世红层中,含岩性与骑田岭主侵入体岩性相近的花岗岩砾石及花岗质碎屑岩夹层,据此可以认定,骑田岭主侵人体的侵位时代为早三叠世与早白垩世之间.广东省地质局南岭区测队(1959)在<南岭侵入岩>中,最早研究了骑田岭花岗岩体,指出它侵位于晚侏罗世之后和早白垩世之前.  相似文献   

6.
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等方面对粤北韶关一连平地区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了沉积地层的古地理环境,确定出晚古生代两个同期异相的沉积堆积区,并从“兴梅混合岩田”中解体出早中元古代桃溪岩组。通过锆石U-Pb定年,重新厘定志留纪不同侵入期次的花岗岩。对分布于粤赣边界细坳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进行锆石岩相学与年代...  相似文献   

7.
王韦玉 《地质论评》1965,23(5):431-431
广西富、贺、钟区姑婆山花岗岩虽可肯定侵入于大宁花岗闪长岩之中,但其地质时代过去一直未能确定,因为花岗岩所侵入的最新地层为石炭系。南岭区测队曾在本区下侏罗统长石砂岩中发现过锡石,本区锡矿床肯定与花岗岩有生因上的关系。但他们一则因为所见锡石量少,二则他们认为长石砂岩未见有姑婆山花岗岩中的特征锆英  相似文献   

8.
陕西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时代及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岩体时代景可靠的方法是地层法。但是,陕西秦巴地区的花岗岩类岩体由于被侵入的地层时代不明,或者缺乏上覆地层,或者侵入地层与上覆地层时代相距太长等原因,用地层法难于准确地确定岩体的时代。在这种情况下,只得偏重用同位素年代法来确定某些代表性岩体的时代,再借助地质构造分析和岩性对比,拟定全省花岗岩类岩体的生成时代。目前,陕西省花岗岩类有 K—Ar 同位素年龄样417个,U—Pb 同位素年龄样92个,Rb—  相似文献   

9.
正新疆东准噶尔红柳峡二长花岗岩体位于卡拉麦里蛇绿(混杂)岩带南侧,呈近东西向侵入早古生代早奥陶世恰干布拉克组地层内,该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一直缺乏精确的年代学约束(前人划分为晚古生代)。本次研究利用锆石U-Pb定年,对红柳峡二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进行约束,并结合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了该岩体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性质、成因和区域构造背景。红柳峡二长花岗岩体岩石宏观主要呈褐红色,  相似文献   

10.
哲斯洪格尔剖面富含动物化石是哲斯地区二叠纪地层的代表性剖面。可以划分为三个组;即哲斯组,下义和乌苏组,上义和乌苏组,它们属于中二叠世同时期不同相沉积,根据化石的特点,腕足类可以划分为两个组合,珊瑚划分为三个组合。  相似文献   

11.
<正>1地质背景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位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和主边界逆冲断层之间的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南缘,与扎西康矿床、索月矿床、柯月矿床相邻,地理坐标位置(N28?10′6.9",E92?00′5.9")。该岩体呈岩株状侵入中生界侏罗纪日当组(J1r)和陆热组(J1-2l)浅变质海相沉积地层中,形成时代大致与北喜马拉雅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东祁连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林  邓颖晖 《甘肃地质》1997,(1):38-39,41,43,44
马衔山变形花岗岩体位于祁连造山带的最东端,表壳岩属前长城纪地层,侵入时代为吕梁期,已获单矿物锆石U-Pb等时线年龄值2152Ma。主体岩石类型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岩,后者侵入前者。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马衔山变形岩体的岩石类型存在明显的岩石成分演化关系,成岩物质来源于地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示踪技术,对内蒙古东北地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的物源区和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对研究区中二叠统哲斯组砂岩常量元素、微量以及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哲斯组砂岩样品的常量元素整体上SiO2、Al2O3、Fe2O3含量高(分别为67.87% ~71.94%、14.57%~15.61%、2.61% ~6.20%),CaO、MgO含量低(分别为0.31% ~0.58%和0.80%~1.93%).微量元素上呈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除Zr、Y外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其中(La/Yb)n=5.08~8.67,Eu/Eu* -0.56~0.77.认为研究区哲斯组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上地壳长英质源区,源岩可能为花岗岩,其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14.
栗进  徐备  田英杰  姚仲伟 《岩石学报》2018,34(10):3034-3050
为了重建西拉木伦河北部晚古生代沉积古地理格局并探讨古亚洲洋的闭合过程,本研究对克什克腾旗西部的哲斯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来自哲斯组的凝灰质砂岩与安山岩样品的最年轻锆石组的谐和年龄为262±1Ma和258±17Ma,限定研究区内地层沉积下限为中晚二叠世。前人认为哲斯组地层为深海环境下的浊流沉积,本文研究表明哲斯组以近源快速堆积、快速沉降为特征,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前缘相与前三角洲相的多次交替,同时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通过详细的沉积岩野外剖面观察,区内地层并没有发现以单调的递变层理为特征的连续鲍马序列层序,而是出现从砂岩到粉砂岩或泥岩的不规则截然互层层序,并与巨厚层的滑塌堆积交替发育,表明研究区中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并不具备深海浊积扇的发育条件,也暗示中二叠世不存在向南发育的广阔大陆边缘;另一方面,结合古流向恢复和物源分析,哲斯组的沉积物应主要来自于南部的华北克拉通以及南造山带陆缘弧,说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已与华北板块连通,并没有类似大洋俯冲带的阻隔作用。因此,研究区中二叠世古地理格局并不具备深海远源浊积扇的发育条件,而是处于近源快速堆积的伸展环境,中二叠世既不存在向南发育的广阔大陆边缘,也不存在代表板块边界的俯冲带。  相似文献   

15.
打古寨花岗岩体位于江西宁都北部,是桃山复式花岗岩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面积约30km。由于岩体中广泛发育交代作用和岩石普遍具片麻状构造;岩体中黑云母和锆石同位素年龄值与岩体侵入时代不相适应;更由于该岩体中盛产铀矿,工作程度较高,积累的地质资料比较丰富,因此对岩体时代、成因和产状看法甚多,如:花岗岩化成因花岗岩;同构造侵入花岗岩,自变质花岗岩和挤压变质花岗岩等。  相似文献   

16.
哲斯敖包位于内蒙鸟兰察布盟北部的达茂旗满都拉公社境内。该地层最早由美国人葛利普(A.W.Grabau)等于1923年至1931年间进行过研究,主要根据腕足动物化石与印度盐岭地区的中长身贝灰岩对比,并认为与苏联乌拉尔地区的Schwagerina灰岩的腕足动物群关系密切,其时代定为二迭纪,命名为哲斯洪格尔组(Jisu Honguer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内蒙哲斯腕足动物群混生类型及古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虎  任雅静 《世界地质》2000,19(2):112-116
根据早二叠世中国腕足动物地理分区和哲斯组腕足动物群中各属在世界的分布,筛选出一些典型冷暖属.据其地层产出特点确定了这个动物群的混生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哲斯期的古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五道岭组是黑龙江重要的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陆相火山岩地层,长期以来对它的地质时代存在不同认识.本文依据近几年新取得的同位素测年数据,结合与五道岭组紧密伴生的花岗岩类的时代研究,以及对五道岭组火山岩类与伴生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提出五道岭组地层时代属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的新认识.论述了五道岭组火山岩类、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和与前二者关系密切的钼矿是在大体相同的地质时代依次相继形成.较早的陆相火山喷发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地层,随后发生多阶段的花岗岩类侵入,而钼矿在同源岩浆演化到更晚阶段形成.五道岭组火山岩类和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花岗岩类具有相同的岩浆起源,它们分别是同源岩浆在不同演化阶段和不同深度的产物,因而在时空关系、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配分和同位素组成等方面表现了明显的一致性.五道岭组地层与钼矿及花岗岩类的密切时空关系和成因联系可用于评价钼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9.
追索北峪奥长花岗岩与围岩接触关系,发现北峪奥长花岗岩已侵入于围地层中,表明其为早元古代岩浆型侵入体。使用全岩Rb-Sr等时线方法测定北峪奥长花岗岩时代,获得的年龄为2107±59Ma(2σ),由此推断北峪岩体成岩时代为2100Ma,代表了本区绛县运动岩浆成事件年龄。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苏尼特左旗地区二叠系地层单元的划分与时代归属,认为该区二叠系地层应包含大石寨组,哲斯组与林西组底部,重新厘定了该区二叠系剖面序列。通过对大石寨组火山岩岩石化学、稀土元素的分析,认为大石寨组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最终汇聚时期应为早二叠世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