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面积分摊结果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中分层图分户图输出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按照“谁使用谁分摊”原则,给出了按照不同的分摊类型对某一栋建筑的所有公共建筑同时进行面积自动分摊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
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是房产测绘中重要的环节,一幢综合楼中的电梯井、管井和风井等"竖向井道"分摊是共有建筑面积分摊中的难点。针对问题,结合国标和地标的有关技术规定,对综合楼案例中各种"竖向井道"的分摊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周明良 《东北测绘》2012,(3):174-177
房屋是人们生产、生活居住的必要场所,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的合理性是面积计算的准确性的必要前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技术问题和社会问题。依据《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的共有建筑面积的处理原则和分摊计算办法,各地方由于理解的不同,同一幢房屋的分摊方法和计算结果不同。本文在如何正确理解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的实际使用和关联情况,对商住楼分摊计算进行分析,以取得合理的分摊计算办法,为房屋的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征收契税、城镇规划建设等提供准确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4.
房产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房产公用建筑面积分摊的原则入手,通过分析房屋建筑面积的层次结构以及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类型,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规范的公用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模型。实际应用表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房屋共有面积分摊方法的研究,分析分摊计算中数量集合的逻辑关系,提出基于关系矩阵的房屋共有建筑面积分摊计算模型,给出了数学模型建立的原理方法和模型求解的过程,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在《房产测量规范》规定的原则框架下建立的关系矩阵分摊计算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功能区划分直接影响分摊结果,进而影响房产面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筑空间或综合体的结构、服务功能、使用对象交织错落,增加了功能区划分的复杂性。本文对一个城市综合体进行了案例分析,提出了共有面积中功能区服务范围为主、用途为辅的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商品房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分类、分摊原则,以及具体分摊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作业步骤,结合具体案例,作者分别对房屋功能区的具体划分方法和部分房屋共有共用建筑面积的具体分摊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房屋公用建筑面积分摊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着重分析房屋公用建筑面积的分类方法、分摊基本原则和计算基本模型,深入探讨各类房屋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入多级分摊的计算模型,并附以示例做一详解。通过相对直观易懂的公式和示例使房屋产权人对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方法及分摊计算有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使房地产测绘从业者对公用建筑面积的分摊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深入领会和掌握,并正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房产勘丈与面积分摊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目前国内房产测绘的现状并结合房产勘丈与面积分摊信息系统,阐述房产勘丈与面积分摊信息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原则、功能和数据库设计等进行分析,并且对系统设计中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寓言,薄薄的书不足100页。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经过努力找到了大量的奶酪,过上了幸福生活。一天,奶酪突然不见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老鼠们立即行动,再次寻找,并很快找到了更美味的奶酪;而已习惯安稳生活的小矮人却无法接受奶酪消失的残酷现实,怨天尤人,烦恼丛生。  相似文献   

11.
《地图》2004,(6)
  相似文献   

12.
“飞地”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博峰 《地图》2009,(4):34-43
飞地是一种特殊、有趣的地理现象,虽然它的存在造成了一些不便和弊端,例如邮政通讯上容易使邮编、号码混乱,经济上也很难与当地一体化发展等等,以至许多地方都主张行政变更,取消飞地。但飞地并非一无是处,它也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我国省级单位间,自然地理、经济水平差异很大。例如西部省份农业、能源等资源非常丰富,但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但人口稠密、资源短缺,如果西部省份和东部省份互相设置飞地,不仅有利于人口流动、经济互补,更提供了一个横向比较不同省份政府执政能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赤子"南方"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is to construct a "digital local, regional, region" inform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SIG" and its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to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First, the concept of the "grid computing" and "SIG" is interpreted and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id computing" and "digital region" is analyzed,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digital region" is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grid computing" to the "reg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佛乐之航"     
《地图》2007,(5)
亲眷们到北京来,我总是建议他们到博物馆去看看.在我个人看来,来北京游览,除了天安门、长城、颐和园、天坛几处不可不看的胜迹,与其看某些新造"古迹"或"全球拙劣抄袭"的"公园",还不如看看那些纯粹独一份的特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6.
南涧"跳菜"     
《地图》2002,(1)
  相似文献   

17.
1593年刻印的《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地图载有亚伯尔耕、加拿大的名字,没有亚墨利加,显示明代知道新大陆的地名比利玛窦制作的《坤舆万国全图》早9年。1570年的奥特里斯的世界地图说明欧洲还没有到过美洲西部。普兰修斯1590年和1594年的地图完善了欧洲人还没有到过美洲的西部和亚洲地理,比对中文的《坤舆万国全图》的准确性,唯一可能是西方采纳了来自中国的信息。其中最大可能是荷兰航海者林斯豪滕和他相熟的中国通在印度果阿的交流,果阿是郑和当年必经之地。1590年后,西方地图有了飞跃的发展,其后西方海洋霸权中心从葡萄牙转移到荷兰和英国。奥特里斯1570年的世界地图,普兰修斯1590年与1594年的世界地图,3种地图逐步改善了西方对新大陆和中国的认识,但是没有欧洲人测量的文献根据,应该是中国的世界地理知识传入西方。《乾坤万国全图天下人物事迹》《郑和航海图》与《坤舆万国全图》代表3种不同用途的地图,均为中国创绘。《坤舆万国全图》的原图是明代内府藏的世界地图,约1430年成图,远早于利玛窦和李之藻时代。明代中国人是世界地理大发现者,是现代地图学的先驱,地图学起码是中国独立创建的,不是来自西方。  相似文献   

18.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琦  杨超伟  易善桢 《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根据我们一年来对“数字地球”的研究,从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涉及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应用前景等问题,比较客观地阐明了“数字地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fter describing the changes which program packages, such as SYMAP, can make to the production of thematic maps the author briefly considers the aesthetics of computer graphics. The simplicity and versatility of KOMPLOT are then discussed with the aim of bringing computer aided cartography to a wider field of users.  相似文献   

20.
围绕"天地图·上海"与主节点数据融合方案的制订,分别对双方的数据内容、融合的技术流程、实现融合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分析对比数据找出差异,确立融合原则和内容,制定技术流程,在对双方资料做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解决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技术、专题数据变化检测和提取技术、数据自动检查和处理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经过35 km~2数据试点,融合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试点成果满足了主节点的要求,证明了本方案设计路线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