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济南千佛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发育良好,形成了大量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前人对该地区的研究少有从地质遗迹方面进行详细介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特别是对该地区发育的沉积构造现象进行了详细观察,最后对千佛山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从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方面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部MODIS植被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250m空间分辨率的每8天NDVI卫星遥感数据,利用年平均NDVI及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2000-2008年内蒙古中部地区植被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9年内蒙古中部地区79.60%地区的植被总体上保持稳定,17.33%的地区得到了明显改善,3.06%的地区仍存在较强的退化或沙化趋势。退化或沙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成条带状分布,反映了农牧交错带地区生态仍然较为脆弱,需要进一步关注和保护,东南部地区的植被恢复明显。植被年际动态主要受该地区暖干化气候影响,气候变暖造成植被NDVI增加,而降水波动导致NDVI随之变化,降水的作用是气温的2.8倍,有些地区可达到11倍之多。  相似文献   

3.
天湖地区是柳州市地热资源赋存相对较好的地区之一.文章分析了天湖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热水特征,并对地热水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源岩特征及天然气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致观测了野外剖面,并进行了相关的室内分析化验,对比研究了赤水地区与四川盆地其他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结合赤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赤水地区须家河组的源岩特征,初步探讨了其天然气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山东省东平湖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东平湖地区存在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并对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分区评价,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为东平湖地区的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性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三个地层剖面,对西乡地区的志留纪地层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将该地区的志留纪地层划分为龙马溪组和崔家沟组,且首次建立起该地区志留纪的生物地层系统——笔石分带。但龙马溪组底部的笔石带则属奥陶纪。还将西乡地区的志留系与国内外有关的几个地区的志留系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30日,首届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致开幕词。他谈到,全球发育岩溶的碳酸盐岩地区将近5000万km2 。我国裸露及隐伏的碳酸盐岩面积超过300万km2,许多岩溶地区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能源和生物资源。人们也注意到,岩溶地区往往受特殊的地质演化作用,而更频繁地发生崩塌、滑坡,加剧了地质生态环境恶化。岩溶地区多数环境脆弱,不少地区出现了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东巨野核桃园地区是鲁西南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成矿有利靶区,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对该地区航磁异常进行查证,圈定了磁异常区4处,选取其中1个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首次在山东巨野地区发现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验测结果表明,李登楼—考庄一带找矿靶区成为今后巨野核桃园地区铁矿勘查工作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9.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实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蓝本,选取24个指标构建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根据西部地区各省、市和自治区的公共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西部地区划分为2个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区和5个亚区,并逐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类型区,提出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湿陷性黄土状土层的工程特性及地基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黄土层分布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利用近几年工程实际资料,对西宁地区高阶地的黄土状土层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大量统计分析,通过分析研究对该地区黄土的工程特性和处理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本文就该地区黄土的分布和时代成因、湿陷性、湿陷规律、工程特性、处理方法、工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做了分析总结,得出了一些规律,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三江源地区雪线上升,冰川后移,降水和径流减少,草场退化,土壤沙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根据三江源地区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在分析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环境背景以及土壤侵蚀营力作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与特征,重点研究了冻融侵蚀分布范围和强度、分布规律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各种土壤侵蚀类型中,冻融侵蚀分布范围最广;不同强度的冻融侵蚀空间分布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针对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定位性能的影响,分析了BDS-3新卫星对极地地区北斗B1I、B2I以及B3I卫星3个频率数据质量以及定位精度的影响。经研究发现,BDS-3新卫星增加了极地地区北斗卫星可见数,有效改善了极地地区的北斗卫星空间分布结构,增强了卫星信号强度,降低了多路径效应,BDS-3卫星的加入使极地地区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精度与GPS相当。进行北斗与GP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时,BDS-3新卫星提升精度效果优于BDS-2卫星,而BDS-2/BDS-3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低于GPS。研究结果旨在为今后极地地区北斗高精度定位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印尼8.7级地震对川滇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900年以来印尼爪哇海沟地区发生的8.0级以上地震与川滇地区5.0级以上地震作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并利用跨断层位移流动观测资料,对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西部海域8.7级地震前后,川滇地区的区域构造活动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印尼8.7级地震后,川滇地区1~3年内发生7.0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1~2年内发生6~7级地震的可能性较大;1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至少两次;纬度27°以南地区可能是未来1年内发震的危险地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可能预示川滇地区强震活跃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河西走廊东部地区早二叠世地层研究的有关问题,认为甘肃山丹青羊泉下二叠统剖面是北祁连山—河西走廊地区的重要代表剖面之一。以该剖面研究为依据,提出走廊东部地区下二叠统的进一步划分方案,分析该区早二叠世地层岩性特征差异的原因,并与走廊西部地区同期地层进行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大黄沟组的含意。  相似文献   

15.
基于GPS技术的高原与平原地区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高原及平原地区多变的降水气候,利用2004年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数据及高原和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等资料,整体地分析了两类地区上空可降水量的变化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的可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性及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菏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主要赋存于奥陶系和寒武系灰岩中,为估算评价该区的地热资源,在收集资料、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施工1眼地热井,结合收集该区30余眼地热井资料,基本查清了郓城地区的地热赋存条件,确定奥陶系和寒武系热储为本次研究对象,对郓城地区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地热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评价结果,为持续做好郓城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西彬县地区黄土进行物性指标及湿陷性试验,探讨了该地区物理性质指标及湿陷性的纵向分布规律,根据分布特征结合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湿陷性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拟合其相应经验公式,进一步总结出该地区黄土的一些特征,对该地区黄土的研究及工程勘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利用EGM2008模型和地面实测重力资料反演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并总结分析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结果表明,EGM2008模型和地面实测重力资料的反演结果较为一致|川滇地区构造应力场复杂,龙门山断裂带和嘉黎断裂带地区构造应力分布明显、聚集程度高,构造应力均值也较大,反映了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与地震历史资料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分形法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进行了钼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筛选与靶区预测,以期实现该地区的找矿新突破。研究
最终在桐柏-大别地区圈定出25个有利钼异常区及5个靶区,分别是枣扒靶区、吴山靶区、墨斗关靶区、两路口靶区、烈马咀靶
区。其中,重点对两路口靶区进行了勘查工作,并且在该地区新发现了小型钨矿体。综合说明,分形法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的
异常筛选工作优于传统方法,本次研究的成果对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寻找钼、钨矿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聊城莘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为估算评价该地区地热资源,分别开展了地热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地热地质钻探、抽水试验、回灌试验、动态监测、水样采集分析等多项工作,基本查清了莘县地区地热资源的赋存条件,确定馆陶组热储和东营组热储为本次工作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地热资源计算和评价。通过评价,为莘县地区深层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