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规律的了解很不充分。因此,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十分必要的。整个海洋水体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具有立体性,因而海洋生物的分布亦比陆生生物更具垂直分布的洋带性特点。海洋水体在200米深以下,海水温度、盐度等比较稳定,太阳光透射不到这个深度,也几乎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从洋面到洋底,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个区域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洋带,从200~1000米为海洋中层,主要有深海浮游动  相似文献   

2.
张睿 《海洋世界》2006,(6):27-33
如果你正在搜集热心的人是如何动员起来帮助一个物种的故事,那么全球范围的拯救大海龟行动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世界各地人们的积极参与,能在海洋中游过数千千米的这些古老生物,虽然寿命超过人类,但可能已经彻底灭绝了。  相似文献   

3.
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称《公约》)生效,这个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世界海洋权益与范围的再分配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际海洋边界将由沿海国陆续划定,200海里之内海域将脱离公海性质。这个占世界海洋面积近五分之二的海域划为国家管辖海域,使沿海国将面临新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吕文超 《海洋科学》1981,5(1):52-53
两极海域海水的表面温度只有1.85℃。生活在这个水层中的生物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就是适应低温。如果把南极海域中的某种鱼放在4℃的海水中,它们就不能自由地游动;如果放到7℃或8℃的海水中就会很快死掉。 那么,它们适应冷环境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凡见过大海翻脸的人,一定不会忘记那凶猛的狂涛,滔天的巨浪。但隐匿在海水内部的狂涛巨浪——海洋内波,却鲜为人知了。据专家称,内波比大海表面波浪要大得多,一二十米高的内波可说是司空见惯,超过100米也不稀奇,菲律宾苏禄海就测到90米高的内波,在比斯开湾深层水中发现过振幅200米的内波。什么是内波?如果只是顾名思义地认为内波就是海水内部的波浪,那就过于简单和片面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是:“密度稳定层结的海水内部产生的波动。”通俗说法是,海洋内波是在海洋  相似文献   

6.
1984年12月初,根据中罗双方科学院协定,我们对罗马尼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在黑海之滨的美丽城市康斯坦察,受到了罗海洋研究所同事们的热情接待,在那里我们考察了罗马尼亚黑海沿岸生态系的研究工作。黑海向何处去?已成为黑海沿岸四国海洋科学工作者及所有有识之士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内波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内波是在海洋内部密度不均匀水层间发生的一种波动。内波像海面波浪一样常在。只要海水密度稳定分层。再有扰动源存在,内波就会产生。内波与表面波浪虽都是液体波动,但有根本不同。空气与水的密度差有好几百倍,表面波受重力影响大,因此不易形成大浪,振幅10米以上的大浪极少见。但海洋内部海水密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浅海滩涂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利用海洋,向海洋要财富,变海洋资源优势为海洋经济优势,在近几年已成为我国沿海省市全社会的共识。建设海上山东、海上辽宁、开海兴闽、发展滩涂经济建设海上苏东、实施“蓝色计划”等战略,纷纷从沿海省市最高决策层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开发利用海洋的高潮正在形成。在这个开发利用海洋的大潮中,我国有1200万公顷15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水域和200多万公顷理论基准面  相似文献   

9.
沿岸环境根据不同特征可以被划分成不同的带,例如浅海带、岩石海岸带、砂质海岸带、泥质海岸带、河口带、盐沼带、红树林带等等。 1 浅海带 浅海带包括位于大陆架以上(水深100~200米)的沿岸浅海水域,尽管浅海水域只占全世界海域的5%,但对于商业性的捕鱼业来说,这里的生产力却是相当高的,因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在沿岸浅海水域,两种主要的水层生物类群是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浮游生物的体型细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大海洋生态系?1984年美国生物海洋学家谢尔曼(Sherman)和海洋地理学家亚历山大(Alexander)博士正式提出大海洋生态系(large marine ecosystem,LME)的概念。最初的大海洋生态系概念包含以下几点:①世界海洋中的一个较大的区域,一般20万平方干米以上;②具有独特的海底深度、海洋学和生产力特征。  相似文献   

11.
思源 《海洋世界》2010,(10):34-39
对于海洋的好奇和探索,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歇。而2000年"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发起依赖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一个共同的好奇心:海洋中过去曾经有什么生物生存?现在有什么生物正在游弋?未来又会有什么生物出现?与此同时,这个历时10年的全球第一个综合性海洋生物评估行动也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对海洋界生物物种多样性造成无法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含中层冷水海洋垂直热结构的特征,将其分为4层,并考虑来自海面的热力和动力强迫因子、水层界面剪切应力和卷挟热交换、热平流、混合及地形影响等条件下,从原始动量、连续方程组及热传导方程出发,对整个海洋和各水层分别进行垂向积分,导出相应的描述风生界面起伏、各水层平均流场和温度场的闭合方程组.当解得各水层的平均温度场Tk(k=1,2,3,4)后,根据Tk与对应水层界面特征温度间的关系获得后者,最后通过水温剖面表达式获得含中层冷水海洋的三维热结构.为了检验本模式的功能,以时效为5d试报了5月15日研究海域的三维热结构,并将试报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报水温的均绝误差为025℃,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桂枝 《海洋世界》2004,(11):12-13
在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上,生物种类每天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对于在海洋中生活的物种来说,生物类型和数量的变化还很难摸清,但是对于陆生的种类,其数量的锐减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关心这个星球,关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必须关心这个星球上的每个角落,包括深不可测的海洋和广袤的陆地。而在陆地上,有一类正处于濒危境地的生物,它们不是别的,正是我们平常不以为然的两栖动物。这种一说起来就让我们联想到青蛙、蛤蟆的生物种类,自从1980年以来已有近120种物种绝灭。研究表明,两栖类将近三分之一的物种面临绝灭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球性的海洋健康,任何国家都责无旁贷,都没有理由去袖手旁观。如果顺其自然泛滥下去,压舱水里的生物恶臭将会很快将你的国家熏得无所适从且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AUV是深渊观测的重要平台,万米级AUV是国际上深渊观测的研究热点。传统对于深度的测算主要依据EOS-80方法,使用压强数据进行深度估算,但由于深海中水层密度、重力加速度变化等因素影响,实际下潜深度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以2021年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研制的万米级AUV样机在马里亚纳海沟开展的下潜试验为例,通...  相似文献   

16.
略论汕头海洋科技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汕头是一个依托海洋发展起来的港口城市,海洋是汕头的生命线。根据汕头的区位特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海洋活市”的战略方针和“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战略目标,其基本内涵是以海洋为依托,以国际市场为舞台,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把汕头带向繁荣发达的ZI世纪。科学技术,特别是直接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科技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探讨汕头海洋科技的发展问题,是汕头科技和海洋工作的重要课题。汕头海岸线长达289千米,大小岛屿63个,附近海域水深200米,大陆架3.61万平方千米,水深100米以内渔场3.2万平…  相似文献   

17.
若干观测结果表明,黄海内潮波具有较显著的内Kelvin波性质,并且在南黄海其非线性演变过程是产生内孤立波的重要机理之一。本文给出连续分层海洋的内Kelvin波模型,并且对南黄海进行了初步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内潮引起的质点水平速度u的大的剪切值(绝对值)发生在30 m深度以上的水层,而在30 m深度以下的水层中剪切值很小。  相似文献   

18.
大量地质证据表明陆架和深海环境的大洋缺氧是地球历史的重现特征。在这种环境下,硫酸盐还原细菌用到了硫酸盐,作为新陈代谢的电子受主,生成硫化氢,因此,缺氧的大洋可能变得富集硫化物,黑海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19.
东印度洋细菌类群水平与垂直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海洋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在海洋的生物化学循环以及能量和元素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东印度洋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分布知之甚少。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包括多聚酶链式反应-变形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东印度洋的赤道区域以及邻近的孟加拉湾区域水体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Bacteroidetes, Proteobacteria (Alpha和Gamma类群), Actinobacteria, Cya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为研究区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通过PCR-DGGE,发现微生物类群具有显著的水平分布模式;进一步的高通量测序的结果更加清晰的显示出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模式:相对其他两层,Cyan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在25米水层出现更多;Bacteroidetes在25m和150m为主要类群,而在75m水层相对较少;Proteobacteria (主要为Alphaproteobacteria)类群在75m水层为优势类群。随着水层的加深,不同站位的细菌类群组成趋于一致。结果表明高通量测序能够把占据微小部分的微生物类群区分出来。本研究是针对东印度洋水体中细菌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以及多样性信息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发现潜在微生物功能类群以及探索这些微生物在东印度洋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古近纪构造事件及与其有关的进化性全球变冷导致海洋中环流体系的重建。例如,在太平洋赤道区出现了具有高生物生产率的地区。在新近纪,当深部水(赤道上升流)的上升特别强烈时,生物质沉积物的堆积速度显著增加。由于这个地区具有在海洋演化中重要时期最重要的海洋学和气候学事件记录的古近纪沉积作用,出现了雪崩式巨厚层的新近纪沉积物。由于这个原因,它们的成分和结构至今仍研究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