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冯琳  张竹如 《贵州地质》2004,21(4):276-277
泥堡金矿的矿石类型有凝灰质生物碎屑灰岩型金矿石及凝灰岩型金矿石;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都是大型金矿床,两矿床赋矿地层、容矿岩石、矿体产出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诸多特征相似;并处于富金的峨眉山玄武岩东侧,其矿床因与该玄武岩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从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一线地层中P11的研究,指导金矿找矿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美国和中国,中国的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的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原生金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已超过一千吨。其中,滇黔桂"金三角"区是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的地区,也是最主要的卡林型金矿产区,提供了中国约1/5的金矿储量(张鸿翔,2009)。该区著名的金矿床包括:水银洞、烂泥沟、泥堡、紫木凼、戈塘、高龙、金牙、丫他、板其等。板其金矿床是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带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卡林型金矿床(李朝  相似文献   

3.
<正>泥堡卡林型金矿床紧邻峨眉山玄武岩,产出于凝灰岩分布区内。陶平等(2005),刘平等(2006),孙军等(2012)和郑禄林等(2014)对泥堡金矿地质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工作:泥堡金矿床的矿体主要有层控型和断控型两类,层控型矿体以茅口组灰岩与峨眉山玄武岩之间不整合面附近的矿体为代表,赋矿岩性主要是含凝灰质的岩石,如蚀变凝灰岩、凝灰岩、含凝灰质生物碎屑砂岩;断控型矿体以区内F1断层控制的Ⅲ号隐伏矿体为代表,赋矿岩性以蚀变沉凝灰岩为主。但是有关金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首次发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板其首次发现同类型矿床,其后陆续在滇黔桂和陕甘川地区发现了一系列具有类似地质特征的卡林型金矿,如:烂泥沟、戈塘、紫木凼、丫他、水银洞等.现在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泥堡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初步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琳  张竹如 《贵州地质》2005,22(1):22-25
泥堡金矿及水银洞金矿是大型金矿床,两矿床赋矿地层、容矿岩石、矿体产出特征、金的赋存状态等诸多特征相似;并处于富金的峨眉山玄武岩东侧,其矿床成因与该玄武岩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从泥堡-戈塘-紫木凼-水银洞一线地层中P3l 的研究,指导金矿找矿及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6.
黔西南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位于灰家堡背斜西段,是灰家堡卡林型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部附近300 m范围内的二叠系龙潭组大孔隙度生物碎屑灰岩中,形态与背斜形态基本一致。组成矿体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毒砂、雄黄及雌黄等。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关系极为密切。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通过对水银洞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研究,系统总结出该矿床的成矿条件为: 特殊的大地构造背景; 有利的容矿岩石组合; 深部丰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该研究为区内相同类型的金矿勘查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成矿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灰家堡矿田中水银洞等金矿床具有极高的矿石品位,成为卡林型金矿床特例.通过矿田构造与矿床地质研究,结合CSAMT深部探测,文章提出了灰家堡背斜为含金超压流体上拱形成的气液热隆褶曲,含金超压流体沿背斜轴部破裂带和盲断裂爆破上涌,交代上覆围岩形成高品位的层控型和断裂型金矿体的成矿模式,中二叠统与上二叠统之间岩溶不整合构造(构造蚀变体)作为深部含矿流体的中转聚集站,本身也赋存大规模的金矿体,据此提出了多方位的深部成矿预测方案.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银洞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矿的重要代表,金矿体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与茅口组不整合界面间,受背斜轴部断裂构造控制,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伏、空间上具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该矿床属产于沉积碳酸盐岩和构造蚀变体中的“卡林型”金矿,为构造-热液成矿,同时具有中—低温超高压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位于国家级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探明金资源量超过290 t,矿体埋深150 1 400 m,为隐伏金矿床。根据水银洞金矿中矿段成矿模式,开展东部大尺度找矿预测,实施深部钻探验证,实现贵州省金矿二度空间找矿重大突破,是理论指导找矿的典范。主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赋存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的构造蚀变体(SBT)和龙潭组生物碎屑灰岩中,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灰家堡背斜为主要控矿构造。背斜轴部平缓构造简单地段,矿体只产于SBT中;背斜轴线起伏、倾伏角变化、轴线转向突出、轴面倾斜、隐伏断裂发育等地段,在SBT、P3l、P3c、P3d、T1y1中均有矿体产出,层控矿体主要产出P3l中部,同时有断裂型矿体产出;特别是深部不协调过渡转折地段是金矿体集中产出部位。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一个重要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也是国内外少见的一个"高品位、大吨位"卡林型金矿。为了探讨矿床的物质来源问题,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矿床各个中段不同矿体的硫化物、碳酸盐矿物进行了系统采样,进行了S、C、O同位素的测试分析。同时对前人所作的放射性同位素Pb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分析。研究表明,水银洞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认为区域上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具有壳幔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水银洞金矿作为黔西南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组成部分,矿体赋存于倾角较缓的不纯碳酸盐岩中,主要矿体以层状、似层状受控于主体褶皱灰家堡宽缓背斜两侧500 m附近。笔者在水银洞金矿343线已知矿体上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试验研究,重点对深部电性结构、背斜褶皱形态及不整合界面型金矿异常进行研究,结合物性特征,对实测的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得出由浅到深总体表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分层电性特征,矿体、蚀变体的视电阻率值也集中表现为相对低值异常。在此基础上,对灰家堡背斜东部优选靶区(400勘探线)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深工作,获得了该区浅地表至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电性结构特征,推测灰家堡背斜轴面向东倾没至"纳马寨"一带;最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存在一稳定的横向中低阻条带状起伏界面异常,体现了背斜核部的强硅化砾状粘土岩型矿体和围岩之间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12.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Au-Hg-As-Tl矿田的东段,是该区发现较晚,品位较高(6~18g/t)的大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矿体全都位于距地表200 m以下,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所夹的生物碎屑灰岩之中.原生矿石具有去碳酸盐岩化(Decar-bonation)、硅化、硫化物化(Sulfidation)等典型卡林型金矿的热液蚀变特征.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14.
夏勇 《矿物学报》2007,27(Z1):532-533
黔西南地区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卡林型金矿地区,是滇黔桂"金三角"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区卡林型金矿床,就其产状、形态和构造控制可分为断裂型和层控两大类型,断裂型金矿如:烂泥沟、丫他、板其、紫木凼(上部矿体)等金矿床,金矿多产于高角度压扭性断裂中,赋矿层位一般为中、下三叠统地层,容矿岩石主要是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15.
黔西南泥堡金矿床大型隐伏金矿体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禄林 《地质与勘探》2014,50(4):689-699
泥堡金矿区Ⅲ号金矿体是近年来发现的受断裂控制的大型隐伏矿体,是泥堡金矿区找矿勘探工作的重大突破。该矿体受F1断层控制,其容矿岩石为蚀变沉凝灰岩。蚀变沉凝灰岩普遍发育粘土化、碳酸盐化,而与金矿化密切关联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次为毒砂化。对泥堡金矿床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Ⅲ号矿体明显受构造(F1断层)、地层(P3l2)和岩性(蚀变沉凝灰岩)控制。结合矿床赋矿岩石、矿物组合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泥堡金矿的形成与晚二叠世沉积火山凝灰质密切相关,F1断层活动及燕山期热水(液)作用是Ⅲ号金矿体成矿的关键。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区域上车榔—泥堡—三道沟—潘家庄一线是寻找类似金矿体(断控型)的重要区域,龙潭组二段及蚀变沉凝灰岩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南秦岭金龙山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时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龙山金矿带是南秦岭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带,主要产于上泥盆统南羊山组细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在上泥盆统冷水河组、下石炭统碳酸盐建造中也有产出,可分为明显受断裂控制的脉型金矿化和受有利岩性及小规模断裂、节理控制的浸染型矿化.  相似文献   

17.
何融华 《福建地质》2014,(3):177-184
贞丰水银洞金矿床是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勘查区层控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在概括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金矿点构造蚀变体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阶段2个方面对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初步认为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的隐伏岩体;矿床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2个成矿期。  相似文献   

18.
<正>滇黔桂"金三角"是我国卡林型金矿的主要的集中产出区域,具有金矿点多、分布面广,且含矿层位岩性各具特色,矿石类型复杂多样、矿产资源储量巨大等特点,素有"中国金州"之称。近年来,在台地相区受构造蚀变体控制的层控型金矿找矿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仅赋存于构造蚀变体(一套为强硅化灰岩、灰质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的岩性组合)中的水银洞金矿Ⅰa金矿体储量就大于25t(单矿体达大型规模)[1-2]。因此普遍认为这套构造蚀变体为金矿的重要含矿岩系,故而深入研究该地区构造蚀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个Ⅰ类型卡林型金矿床——水银洞金矿地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银洞金矿床是中国近年来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第一个Ⅰ勘探类型卡林型金矿床,具品位高、厚度小、多层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的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文章介绍了矿床的区域地质条件、构造、岩石组合特征、热液蚀变类型以及金矿富集规律等,并提出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石柱金矿位于黔西南贞丰县,是烂泥沟金矿外围的一处小型卡林型金矿床。本文基于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和各类岩矿测试结果,系统总结了矿床的地质特征和矿石特征,指出矿区的矿体主要受构造控制,矿石工业类型为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难处理金矿石。矿化富集规律研究成果显示,矿体具有NEE向倾伏的特征,在深部有尖灭再现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石柱金矿与烂泥沟金矿具有相似的成因,并建立了烂泥沟—石柱金矿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