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正华 《气象》1988,14(9):3-7
本文综合论述了利用常规资料分析的对流层低层次天气尺度能量场,包括锢囚能量舌的温湿场、动力场及其与气压低值系统的空间配置特征,干暖盖的演变及其与雹暴落区的关系等。并给出一个分析预报实例。  相似文献   

2.
对流能量计算及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大气湿绝热过程及其处理方法,对大气对流能量参数的计算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个例,利用可逆饱和绝热过程,对包含液态水重力拖曳作用的修正对流有效位能(MCAPE)和修正下沉对流有效位能(MDCAPE)进行了定量计算。文章结合数值模式输出探空分析,预报不稳定和对流能量的区域分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多指标叠套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方法,用MM5 及国家气象中心T106模式输出及诊断产品预报强对流天气落区,并检验强对流落区预报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王华  孙继松  李津 《气象》2007,33(2):49-56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北京夏季预报和服务的重点,针对2005年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两次强冰雹天气,利用常规探测和自动站、雷达、风廓线等资料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冰雹天气在环流形势、局地气象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有明显差异,5月31日的高低空急流配置、能量和风的垂直切变等更有利于强雹暴的发生;超级单体回波是5月31日北京城区降雹的直接影响系统,6月7日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两次过程中雹云的发展演变、冰雹的落区与地面中尺度系统都有较好的对应;造成5月31日城区降雹的对流系统为中-γ尺度,6月7日为中-β尺度,因此5月31日冰雹天气的预警难度较大,今后需充分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做好此类突发性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报。  相似文献   

4.
徐秋平 《四川气象》1996,16(2):10-16
分析了宜宾地区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形势及其不同环流型下的能量场结构和特点,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的物理机制和相互作用。我区降雹主要产生在西风大槽和阶梯槽型下,由其性质可分为冷锋雹暴和暖气团雹暴两类,冰雹天气的产生需要气团内部具备强不稳定层结,动力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和有利的环境温湿条件.采用潜在性不稳定度和物理量诊断值定量反映降雹前的气团内部不稳定能量结构和影响系统的强度,能较好地客观反映降雹天气的特点,具有较高的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1994年7月2日夜至3日凌晨,在四川省东部地区的重庆、万县发生了一次突发性强对流暴雨伴大风天气过程。本文利用能量分析和小网格动力诊断分析方法对此次暴雨天气发生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0hPa快速东移的短波槽与低层大气内部的非平衡动力强迫作用相结合是激发此次暴雨天气的重要原因.低层大气内部中尺度强非平衡区与暴雨落区十分吻合。小网格诊断能够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最后,从业务预报角度出发,提出了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6.
中尺度区域内暴雨落区预报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气象》1994,20(7):35-38
以天气学原理和预报员经验为基础,通过对影响宝鸡地区45场暴雨天气的分析,探讨了不同尺度系统对暴雨落区的经向分布与纬向分布的影响。由此建立了暴雨落区的预报模型,对中尺度区域内暴雨落区的预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强雹暴灾害性天气雷达回波形状、有界区域的分析,发现强雹暴云团雷达回波,具有强降水超级单体的特征,加强超级单体、飑线风暴等强对流天气的分析研究,对做好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王笑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4,18(2):173-183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北京地区冰雹落区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散度场、涡度场、地面总能量场及相对湿度分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冰雹落区的概念模式,为冰雹落区预报提供了一种依据。第二部分说明了利用北京08时单站探空资料预报强对流天气有无及强度的判断树方法,为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福建强天气短时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2003—2007年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及探空资料计算的物理量,选取与强对流天气相关性好的热力、动力、能量参数作为预报因子,通过对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数值与强对流天气落区进行诊断统计分析,及通过参数的搭配,并在考虑因子季节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强对流诊断预报方程,从而制作福建省未来0~12小时、0~6小时有否出现强对流天气及落区的潜势预报。并用此法回报了2003—2007年3—9月和检验了2008年3—9月的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3—6月潜势预报技巧比7—9月的更高,区域性预报技巧比非区域性的更高,2008年检验结果是0~6小时的预报技巧比0~12小时的低。此法对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的临近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桂芝 《气象》1982,8(5):9-9
雹暴是一种强对流不稳定天气,属于中小尺度现象,多产生于飑线、中小尺度切变和低压等对流系统。目前在实际工作中直接分析中小尺度系统作降雹预报尚有困难。由于某些特定的天气尺度系统与一些中小尺度系统之间存在较密切的关系,所以往往通过分析使中小尺度系统产生和赖以生存的天气尺度条件,来预报这种强对流天气。本文主要着眼于高空槽组合和从高空到地面的天气尺度系统三度空间配置特征,建立雹暴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1.
运用大气能量学的方法,对2002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南省中西部地区的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冰雹均出现在高空能量锋区以内,落区在低层湿有效能量平流正值中心附近。利用能量分析作为预报基础,再结合地面和雷达探测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有无冰雹天气及冰雹落区的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强对流天气(如强雷暴、冰雹、大风)是四川盆地春季经常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常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它具有尺度小,落区变化大,前期征兆不明显等特点,是预报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本文采用位势厚度差和二次曲面拟合的方法计算地面测站上空的不稳定能量,用此时空分辨率较高的不稳定能量水平分布对强对流天气个例进行诊断分析,我们初步发现了不稳定能量水平分布与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及落区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为实际工作中对灾害性天气的短时预报和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从影响系统、能量及水汽条件等方面对2011年5月10-13日广西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预报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在这次强降水过程中降水落区、持续时间以及过程雨强均体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久林  李维红  章克俭 《干旱气象》2007,23(3):44-47,87
通过甘肃永登、岷县防雹试验基地1979~1987年获取的1 d 4次无线电探空资料,对照地面实况,对强冰雹、弱冰雹、雷雨、阵雨、阴天、晴天6类天气的高空风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强雹暴在降雹前期低空风向切变、中空风速切变、高空急流等与其它类型天气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这对于预报雹暴天气和雹暴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多种物理因子场分析1995年4月华南各交强对流天气的落区规律,筛选出反映天气尺度系统结构与大气垂直稳定度综合特征的物理因子,结合锋面,低槽位置,组成适合业务预报使用的落区短期分析预报工具。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左移强雹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崇典  戴彩悌 《气象科学》2004,24(3):361-366
本文采用了schmid,house,schiesser与fovell左移雹暴和右移雹暴的定义,对河套区左移强雹暴的天气形势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得出左移雹暴和右移雹暴产生的有利天气尺度及中尺度主要特征。论述了左移和右移雹暴传播活动和雷达回波特征。  相似文献   

17.
赤峰地区冰雹成因分析及预报何玉华,张少文,孟淑敏(赤峰市气象局,024000)1思路雹暴是赤峰市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和成熟季节正是雹暴多发季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严重的雹暴也能给畜牧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咸阳盛夏冰雹落区预报崔小兰,王荷秀(咸阳市秦都区气象局咸阳·712000)(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经过多年研究,利用咸阳地区各气象站的实测资料计算出来的地区能量场和风场,对冰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因为地区小天气图实际是一种加密观测的天气图,从...  相似文献   

19.
雹暴和暴雨发生前,需要有位势不稳定层结(满足((?)θse)/((?)z)<0)。这样在对流层下部可以积蓄大量不稳定能量,一旦释放,可以转化为空气上升的动能,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可见位势不稳定层结的存在是产生雹暴和暴雨的前期条件。因此,研究雹暴和暴雨形成的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系统特征,是我们制作雹暴和暴雨发生区域预报的主要环节。本文试用能量分析方法,对广西的雹暴和暴雨的中尺度不稳定能量系统特征进行探讨。寻求新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20.
T106物理量预报场在强对流天气落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我省近几年来强对流天气过程的T106部分物理量预报场的分布特征,发现其中的θse、K和ω预报场对预报我省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据此给出我省强对流天气动态落区预报的判据和2001年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