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是激发暴雨天气的动力机制的观点,利用1994年5至6月的逐日实时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非平衡强迫与中尺度天气系统发展及其暴雨天气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非平衡强迫的数值诊断对暴雨分析预报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区域性暴雨的落区,预示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造成“94.7”华南特大洪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的一些中尺度系统、中尺度雨团的活动、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利用非平衡强迫的诊断结果对此次暴雨天气的成因及落区作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大气的非平衡动力强迫在这次中尺度暴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9607号台风造成的广西一次中尺度暴雨天气的成因及暴雨落区的分析,揭示了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在这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非平衡区与水汽通量的配置能较好地预示未来24小时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4.
对9607号台风造成的广西一次中尺度暴雨天气的成因及暴雨落区的分析,揭示了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在这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非平衡区与水气通量的配置能较好地预示未来24小时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5.
“94.7”华南特大洪涝灾害的中尺度暴雨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对造成“94.7”华南特大洪涝灾害的暴雨过程的一些中尺度系统,中尺度雨团的活动、中尺度暴雨云团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利用非平衡强迫的诊断结果对此暴雨天气的成因及落区作了初步的研究,揭示了大气的非平衡动力强迫在这次中尺度暴雨降水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次暴雨过程中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春  季亮  潘晓滨  李毅 《气象科学》2005,25(2):179-185
在非地转Q矢量的基础上,考虑大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一非绝热加热作用,引入非地转湿Q矢量(Q^ )的概念,并应用这一理论对1999年6月23日至24日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Q^ 辐合区是暴雨发生的有利区域;Q^ 的垂直分布反映了次级环流的方向和强弱,暴雨落区位于次级环流的上升支附近。从而说明Q^ 对暴雨天气系统的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预报降水落区的重要指标,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MM5对2003-2005年华东地区的3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通过采用3种水平网格嵌套方案做对降水预报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研究模式水平率对降水强度和落区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平网格精度提高,模式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模拟能力增强,地形对天气过程的影响反映更加全面,模拟的雨带分布也越接近实况,雨量中心强度也随之增大;三层嵌套网格在暴雨落区和暴雨量级的预报上均优于两层和一层水平网格嵌套方案,尤其是暴雨落区预报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ECMWF细网格、GRAPES_GFS、GRAPES_MESO、SWC_WARM四种数值模式降水资料,以及四川省气象台智能网格格点降水预报产品,对遂宁地区2020年7月发生的六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24h时效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数值预报模式对遂宁地区的降水预报均有较大偏差,预报值普遍偏小1~2个量级;SWC_WARM针对暖区暴雨的落区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锋面降水过程中,ECMWF细网格模式的参考价值更大;而GRAPES_GFS和GRAPES_MESO的偏差最大,对暴雨的指示性较差;四川省气象台的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还需要本地预报员对落区和量级进行进一步订正。  相似文献   

9.
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天气型落区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0~1991年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现象作了天气型分类分析,发现单一台风环流型与台风环流与冷空气共同作用型,在暴雨增幅的落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带区的诊断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89.7.9”川东北持续性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规资料作计算分析,并结合时间间隔比较密结的卫星云图资料,对1989年7月9-10日发生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揭示了与暴雨天气相联系的中尺度涡旋的活动特征以及大气内部非平衡强迫在暴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对暴雨分析预报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011年12月投入业务试运行的吉林省集合动力因子系统(EDFF)的性能和优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以2012年8月4日的一场切变暴雨为例讨论了该系统对这场大暴雨落区的预报能力,发现在统计的15个预报因子中有14个对暴雨落区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给出了此次过程各参数的暴雨落区阈值,比较这些阈值与2010年暴雨的统计阈值发现,动力因子对切变暴雨预报的阈值基本稳定。一系列检验工作表明:由于这些动力因子能够较好地表征降水系统的典型垂直结构特征,因此它们的正高值区通常与地面降水区相对应;而在非降水区,这些动力因子的数值很小,基本可以忽略;受初始资料分辨率和预报能力的影响,目前动力因子比较适合预报有组织的系统性比较强的降水系统,对于某些孤立的局地性很强的暴雨,预报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7.21” 暴雨过程动力因子分析和预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2012年7月21~22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资料对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热力波作用密度、热力位涡波作用密度、热力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和湿斜压涡度等动力因子进行计算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冷锋和辐合切变线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区具有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垂直热量输送明显,湿等熵面向下伸展和水平风垂直切变显著等动、热力学特征。湿热力平流参数等动力因子综合反映了上述动、热力垂直结构特征,因而与6小时观测降水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相关性。全球预报系统48小时预报的动力因子高值区在走向和落区上与6小时观测降水区比较接近,代表动力因子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全球预报系统的预报场资料对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预报方面,动力因子降水预报比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更接近观测实况。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计算表明,对于降水的早期预报,动力因子降水预报评分略高于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评分,说明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降水预报能力,可以应用到实际天气业务预报中。  相似文献   

13.
在天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和双向二重嵌套网格技术,对2004年5月29~30日重庆市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表明,高空低槽产生的冷锋云系发展东移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由高空槽诱发产生的中尺度涡旋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的对比显示表明,MM5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能够成功模拟四川盆地东部的暴雨天气过程,同时揭示了高空槽东移过程中在重庆地区范围内产生的较强中尺度气旋性辐合和强烈上升运动促使了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2年7月21~22日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区的暴雨过程,利用美国全球预报系统资料对湿热力平流参数、对流涡度矢量的垂直分量、热力波作用密度、热力位涡波作用密度、热力位势散度波作用密度和湿斜压涡度等动力因子进行计算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过程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冷锋和辐合切变线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区具有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垂直热量输送明显,湿等熵面向下伸展和水平风垂直切变显著等动、热力学特征。湿热力平流参数等动力因子综合反映了上述动、热力垂直结构特征,因而与6小时观测降水的发展移动有一定相关性。全球预报系统48小时预报的动力因子高值区在走向和落区上与6小时观测降水区比较接近,代表动力因子对降水落区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全球预报系统的预报场资料对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降水中心位置预报方面,动力因子降水预报比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更接近观测实况。ETS(Equitable Threat Score)评分计算表明,对于降水的早期预报,动力因子降水预报评分略高于全球预报系统本身的降水预报评分,说明动力因子暴雨预报方程有一定的降水预报能力,可以应用到实际天气业务预报中。  相似文献   

15.
洪水是夏季一种突发性强的自然灾害,天山山区暴雨落区预报十分困难。本文对2002年7月下旬渭干河流域特大致洪暴雨的成因进行天气动力学分析和诊断,试图建立该地区盛夏暴雨落区的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暴雨BP神经元网络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入人工智能方法,应用BP神经元网络技术,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动力诊断产品和当地预报经验指标,构造了贵州省期暴雨落区预报的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实现了全省各大-暴雨落区的逐日概率预报,为业务预报提供了客观预报指导产品。  相似文献   

17.
非地转湿Q矢量及其在华北特大台风暴雨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姚秀萍  于玉斌 《气象学报》2000,58(4):436-446
在非地转 Q矢量的基础上 ,考虑天气系统发展的主要热力强迫因子——非绝热加热作用 ,引入非地转湿 Q矢量的概念 ,并推导出其表达式以及用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为唯一强迫项所表示的非地转ω方程。同时 ,用非地转湿 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由北上台风倒槽引起的一次华北特大暴雨过程 ;结果表明 ,非地转湿 Q矢量能较清楚地揭示暴雨过程系统的演变 ;通过比较非地转湿 Q矢量、垂直速度和不考虑“湿”过程的“干”Q矢量散度与暴雨落区的配置关系 ,结果发现 ,非地转湿 Q矢量与降水落区存在最佳的对应关系 ,非地转湿 Q矢量散度负值区能较好地预报出未来 6h的降水落区 ,而且其中心数值的大小与未来 6h降水的强度存在正相关的对应关系 ,从而说明非地转湿 Q矢量对于暴雨天气系统诊断和预报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 ,其散度负值区可以作为未来 6h降水落区预报的重要指标 ,为暴雨的预报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湖北两场连续暴雨综合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利用T213数值产品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02年7月21~24日及11月13~15日两场发生在湖北省内大面积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诊断分析,揭示了发生连续性暴雨天气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以及产生暴雨天气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发现了产生暴雨的一些物理量及结构的特征值并对其予以剖析,加深了对暴雨发生机制的认识,得出了暴雨落区、落点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了两场不同季节暴雨过程的异同点,同时对新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做尝试性的分析,为今后精细化预报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4年6月25日夜间至26日白天,发生在鄂东南的局部特大暴雨是中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由闪天气尺度物理量场诊断暴雨落区,从卫星云图及地面小图跟踪特大暴雨的落时,落量,最后从业务服务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11年5月10日20时—11日20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贵州省东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暴雨的认识,丰富这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将来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贵州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