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智能移动终端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与普及,使得电子地图向着移动便携化发展。移动计算环境下,电子地图的呈现方式不再保持固定不变,而是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具体情境做出动态变化。本文阐述了以自我为中心电子地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内容,并提出从自我的角度对电子地图进行空间信息组织以及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郭峰林  胡鹏  徐小双  王玉萍 《测绘科学》2007,32(6):74-76,71
针对移动设备硬件特点,提出移动GIS中3D可视化简化模型,并设计简化的三维投影变换算法,描述根据已有的2D矢量数据创建3D地图的过程。接着针对移动设备有限的软硬件资源条件,提出了空间数据组织和处理原则。为了逼真地展现地理场景的立体视觉效果,给出了3D可视化预处理措施,并采取了必要的3D场景增强技术,以较少的时间和空间代价,完成3D变换。最后,通过实验,在移动G IS系统中实施了基于2D矢量空间数据的3D可视化技术,生成直观、逼真、实时的3D地图,同时给出了实验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3.
导航电子地图在移动设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育红 《现代测绘》2012,35(3):58-59,64
移动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为野外工作提供了巨大潜在支持,而设计基于移动设备的地理数据可视化与决策系统又是十分必要的,导航电子地图系统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基础。导航电子地图能够向用户提供野外导航和辅助决策支持。针对这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典型的应用实例论述了目前基于移动设备的导航电子地图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振辉  谢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4):213-216,220,223
电子地图是现代地图学的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的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文章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进而分析了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设备及LBS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越来越多应用到无线手持式移动设备上。本文结合移动电子地图的功能和特点,分析了影响移动电子地图使用的因素,并基于模糊综合评测方法构建了移动电子地图评价模型。通过对移动电子地图进行评价,发现目前移动电子地图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移动电子地图的改进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6.
谢超  张振辉 《现代测绘》2012,35(2):22-25
电子地图研究是现代地图学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城市地图集》及其移动版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互动电子地图的设计与研发为例,从城市地图集的内容选题、可视化表达和成果应用方面,探索城市地图集对城市文化的挖掘和表达,并介绍了AR技术、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矢量瓦片电子地图、HTML5动态网页、全景和三维电子地图在《广州城市地图集》移动版中的创新应用方式,可为其他城市地图集和综合地图集的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详细评述了网络电子地图在信息数据、功能、可视化等新技术条件下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摄像头视频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与3维电子地图的结合必将是今后电子地图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9.
胡雷地  龙毅 《现代测绘》2005,28(6):7-10
电子地图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新型地图图种,其核心是地理信息的屏幕可视化表达.多媒体电子地图将多媒体技术与电子地图结合起来,丰富了电子地图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多媒体电子地图的数据构成及其可视化表达方法,并在南京多媒体电子地图试验系统中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电子地图可视化质量因素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谢超  江帆 《测绘科学》2011,36(6):158-160
电子地图研究是现代地图学发展方向,它已成为数字制图成果表达主要形式,也是地图服务于社会经济的重要手段.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效果已经成为评价电子地图产品或者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事实上电子地图距高质量显示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首先对电子地图的高质量可视化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分析电子地图可视化的质量因素,并对如何保证和提高电子地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洪水灾害场景三维可视化存在沉浸感差、移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将移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与洪水灾害场景三维可视化相结合,提出了移动VR洪水灾害场景构建优化与交互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免插件B/S架构下的移动VR场景构建方案,然后从多样化场景数据组织、场景数据量优化控制及自适应调度对移动VR场景构建进行了优化,最后设计了基于凝视的洪水灾害场景漫游探索、信息交互查询等交互分析模式。通过构建试验平台并选择案例进行试验,证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支持在智能手机上进行洪水灾害场景流畅地沉浸式展示与交互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需求的增大,传统二维地图的信息深入程度、展现技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三维仿真技术为基础的三维电子地图成为新的热点。本文以"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在线三维仿真成果在楼宇管理中的应用。三维仿真楼宇经济系统采用在线三维仿真,以楼宇信息数据为基础,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融合数据存储和挖掘、Web动态网页等技术,打造集信息发布、管理、查询、展示、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Surfer在地球重力场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应用Surfer实现地球重力场数据可视化的方法和步骤,结合重力场数据格式特点,编制了简单的格式转换程序,直接操作Surfer绘制重力场数据二维、三维信息图,实现了地球重力场数据的快速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近年来中国出境客流井喷式增长,国内用户对境外交通地图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长期以来,境外道路数据因其数据资源较少,道路标准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用户对其理解与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难度。境外道路数据在三维环境下的可视化研究工作旨在增强地图表现力,提高用户在难以接触实地情况下的快速认知水平。本文基于空间认知理论,结合地图学和色彩学等学科的知识,对境外矢量道路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Google Earth平台Open StreetMap(OSM)道路数据的二级解译模式和三维环境下道路符号中的视觉层次建立方法,并在EV-Globe海量空间信息平台的三维环境中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及逐步普及,对高精地图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汽车通过高精地图实现驾驶环境的精确感知,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提出了综合利用倾斜模型和车载移动扫描点云等多源异构数据提取高精地图道路要素矢量线划的方法,分析不同源数据对数据提取精度的影响因素,探讨高精地图数据模型的空间表达、属性分层及关联规则,研究构建高精地图三维可视化的实现方式,并提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法,为高精地图的生产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泰山玉皇顶景点的特征,结合现有的地形图、遥感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数据,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和多源数据融合等技术,研发了基于VRM ap的三维可视化系统,为玉皇顶景点的宣传、保护和管理提供了三维的、具有沉浸感的交互平台,从而更好地为旅游管理人员和广大游客服务。  相似文献   

17.
张昊  张健钦  郭小刚  卢剑  陆浩 《测绘通报》2021,(10):146-149
针对目前轨迹大数据基于WebGIS的热力图展示中的成图耗时较长、用户移动缩放交互差等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HBase的轨迹数据与地图数据存储模型,为轨迹大数据在电子地图上进行热力图展示提供了存储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处理的轨迹数据热力图可视化方法,针对不同缩放级别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绘制计算量与数据传输量,较大地提升了热力图渲染与展示的效率。试验证明,该方案能够实现轨迹数据、电子地图数据的存储,提高热力图可视化绘制效率,能够为轨迹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杨新文  艾自兴 《四川测绘》2003,26(4):160-162
基于目前铁路设计多是在二维地形图上进行的事实,本文叙述了利用设计部门现有的资料,构建约束的Delaunay三角网(CDT)及三维显示的过程,并提出了结合2D地形图的快速查询功能,将数字线划图(DLG)叠加到三维地形图上的方法来辅助铁路线路设计。最后给出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廖克 《测绘学报》2017,46(10):1517-1525
本文分3部分:第1部分是中国古代和近代地图学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阐明中国是世界上地图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地图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地图学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直至15世纪的中国明代,中国地图和地图学始终领先于西方国家,只是清代以后,才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第2部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地图事业和地图学飞速发展,在全国地形图的测绘与编制、专题地图与地图集编制、遥感制图、计算机制图、多媒体电子地图、移动通信地图、互联网地图、地图学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第3部分提出新世纪中国地图与地图学方向与任务的调整,分析了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地图学的机遇、挑战与展望。大数据通过三维动态地图可视化,能够显示事物和现象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分异及时空动态变化,进而作出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区划布局、规划设计、管理调控。因此地图学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今后互联网将成为地图编制与应用的主要平台,地图会更加大众化、个性化、智能化与实用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